显微镜及其载物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5330发布日期:2019-09-17 19:39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显微镜及其载物台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科研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显微镜及其载物台。



背景技术:

显微镜作为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比较常用的科研设备,通常采用直接移动样品、水平调节载物台、调节物镜等方式,使位于载物台上的样品进入物镜的成像区域,现有的载物台功能较为单一,只能移动或旋转,使得显微镜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微镜载物台,该显微镜载物台能够在观察样品的同时在样品上作出相应的标记,便于研究和实验观察,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微镜,该显微镜包括本公开提供的显微镜载物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显微镜载物台,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载物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载物板可往复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一卡槽内;透光圈,形成于所述载物板上,且圆心与所述载物板十字刻度线的交点重合;样品夹,用于夹紧待测样品,且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载物板的上表面;标尺,所述载物板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标尺可往复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卡槽内;以及标记工具,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载物板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槽形成为固定在所述载物板下表面且平行设置的连接杆,所述标尺的两端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标记工具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且位于所述十字刻度线的一边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止挡部,以固定所述标尺。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形成为圆板,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直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连接卡扣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显微镜载物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载物板沿所述第一卡槽往复运动的第一调节旋钮。

可选地,所述样品夹包括与所述载物板的相邻两边同向设置且互成直角的第一卡压片和第二卡压片,以及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卡压片上的第三卡压片,所述显微镜载物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压片的端部用于驱动所述样品夹纵向移动的第二调节旋钮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压片的端部用于驱动所述样品夹横向移动的第三调节旋钮。

可选地,所述透光圈的直径小于所述待测样品外接圆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标记工具为玻璃切割刀。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显微镜,包括上述的显微镜载物台。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显微镜的镜臂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待测样品通过样品夹固定在载物板上,水平移动载物板使待测样品落在显微镜物镜光照范围内,移动样品夹使待测样品的缺陷正好位于十字刻度线的交点处,即,目镜内十字刻度线与载物板的十字刻度线重合,且缺陷正好位于重合的十字刻度线的交点上,将标尺移动至与十字刻度线的一边重合,沿标尺移动标记工具可在缺陷处留下相应标记,便于观察和研究。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显微镜载物台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显微镜载物台正面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显微镜载物台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显微镜载物台承载待测样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支撑板 2 第二支撑板

21 第一卡槽 3 载物板

4 样品夹 41 第一卡压片

42 第二卡压片 43 第三卡压片

5 待测样品 50 缺陷

6 标尺 7 标记工具

11 第二卡槽 111 连接杆

112 止挡部 8 连接卡扣

91 第一调节旋钮 92 第二调节旋钮

93 第三调节旋钮 10 透光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显微镜载物台正常安装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地,载物板的正面为“上”,载物板的背面为“下”,“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纵向”是指图1至图4中图面所示的上下延伸的方向,“横向”是指图1至图4中图面所示的左右延伸的方向。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显微镜载物台,该载物台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载物板3、透光圈10、样品夹4、标尺6以及标记工具7,其中,第一支撑板1可以固定在显微镜的镜臂上,以实现整个载物台的安装和固定;第二支撑板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21,载物板3可往复移动地安装在第二支撑板2的第一卡槽21内;透光圈10形成于载物板3上,且圆心与载物板3十字刻度线的交点重合;样品夹4可以为多个,分别从不同方向夹紧待测样品5,且可移动地设置在载物板3的上表面;载物板3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卡槽11,标尺6可往复移动地安装在第二卡槽11内;标记工具7可拆卸地安装载物板3的下表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标尺6和标记工具7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的下表面,且第一支撑板1上形成有与透光圈10形状相配合的通孔。将待测样品5的缺陷50移动至载物板3的十字刻度线的交点上,移动标尺6至与十字刻度线的一边重合,并沿标尺6移动标记工具7进行标记。在本公开中,标记工具7可以为玻璃切割刀,通过显微镜目镜观察,切割刀划过的划痕,正好与十字刻度线的一边重合,待测样品5的缺陷50正好落在重合的十字刻度线上,这样,取下待测样品5,沿切割线将待测样品5在缺陷50处掰开,将掰开后的待测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缺陷50的暴漏情况,可进行下一步详细分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待测样品5通过样品夹4固定在载物板3上,水平移动载物板3使待测样品5落在显微镜物镜光照范围内,移动样品夹4调整待测样品5的位置,使待测样品5的缺陷50正好位于十字刻度线的交点处,即,目镜内十字刻度线与载物板3的十字刻度线重合,且缺陷50正好位于重合的十字刻度线的交点上,将标尺6移动至与十字刻度线的一边重合,沿标尺6移动标记工具7可在缺陷50处留下相应标记,便于观察和研究。

标尺6可移动地设置在载物板3的背面,以保证标记工具7在待测样品5表面沿标尺6进行水平标记,如图3所示,第二卡槽11形成为固定在载物板3下表面且平行设置的连接杆111,标尺6的两端可滑动地套设在连接杆111上,标记工具7安装在连接杆111上且位于十字刻度线的一边上。这样,当标尺6移动至标记工具7处时,标尺6两端的圆环正好卡在标记工具7处,无法沿连接杆111继续水平移动,提起标记工具7的锁扣,沿着标尺6移动标记工具7,此时,标记线与十字刻度线的一边重合。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中,如图3所示,连接杆1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止挡部112,以固定标尺6,这样,标记完毕后,将标尺6移动至连接杆111的两端,标尺6两端的圆环卡接在止挡部112处固定待用。另外,在本公开中,位于载物板3背面的标尺6、连接杆111以及标记工具7整体可拆卸,便于更换为其它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可以分别形成为圆板,且第二支撑板2的直径小于第一支撑板1的直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通过连接卡扣8相连接。连接卡扣8可以为任意适当结构,当需要转动第二支撑板2时,拔下连接卡扣8,可随意转动,调整完毕后,按下连接卡扣8,便可固定第二支撑板2。

如图2所示,显微镜载物台还包括用于驱动载物板3沿第一卡槽21往复运动的第一调节旋钮91。第一调节旋钮91和载物板3之间可以采用齿轮齿条的连接方式,第一调节旋钮91的周向转动可转化为载物板3的水平往复移动,使载物板3上的待测样品5落在显微镜物镜的光照范围内。

如图2和图4所示,样品夹4包括与载物板3的相邻两边同向设置且互成直角的第一卡压片41和第二卡压片42,以及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卡压片42上的第三卡压片43,本公开提供的显微镜载物台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卡压片41的端部用于驱动样品夹4纵向移动的第二调节旋钮92和设置在第二卡压片42的端部用于驱动样品夹4横向移动的第三调节旋钮93。如图4所示,取待测样品5,待测样品5的一边紧贴第一卡压片41,一边紧贴第二卡压片42,转动第三卡压片43并将第三卡压片43卡压在待测样品5的一侧,实现待测样品5的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压片41和第二卡压片42位置相对固定地安装在载物板3上,第二调节旋钮92和第三调节旋钮93分别设置在第一卡压片41和第二卡压片42的自由端,不会产生干涉,具体地,第二调节旋钮92和第一卡压片41、第三调节旋钮93和第二卡压片42可以采用齿轮齿条的连接方式,当转动第二调节旋钮92时,第二调节旋钮92的周向转动可转化为第一卡压片41的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样品夹4和待测样品5上下运动,即,调节待测样品5的纵向位置;当转动第三调节旋钮93时,第三调节旋钮93的周向转动可转化为第二卡压片42的左右运动,进而带动样品夹4和待测样品5左右运动,即,调整待测样品5的横向位置,使其缺陷50位于十字刻度线的交点上。

如图1所示,在选择待测样品5时,需保证待测样品5外接圆的直径大于透光圈10的直径,避免由于待测样品5过小而从透光圈10中漏出,无法实现待测样品5的固定。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显微镜,该显微镜包括上述的显微镜载物台。该显微镜具有上文介绍的载物台所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在本公开中,第一支撑板1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微镜的镜臂上,当需要拓展显微镜的功能,例如需要对待测样品5的缺陷50处进行标记时,可更换本公开提供的载物台,当只需要对待测样品5进行观察作业时,可更换普通的载物台,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