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6663发布日期:2019-12-10 20:5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纤系一种光传导工具,为了使光纤能够连接至各类电子装置,让其传输之资讯能够被该等电子装置所用,所以必须要有连接器作为光纤与电子装置的媒介,以达成连接之目的。

以现有的lc(lucentconnector)光纤连接器为例,除了因其较小的尺寸而无法被轻易握持,进而造成使用者拆装时的困扰之外。当光纤连接器应用于高密度连接的环境,例如是高密度的伺服器机箱时,由于在机箱内的构件都是以紧凑式的手段进行配置,因此在光纤连接器的周边形成障碍,进而阻挠其拆装路径而加深使用者在进行拆装时的困难度。

据此,如何在上述操作环境藉由简单构件来克服光纤连接器不易拆装的问题,实为相关技术人员所需思考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其藉由拉柄与连动机构而让使用者能轻易地解除连接器模组的扣持状态并予以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模组、扣件、连动件以及拉柄。连接器模组具有至少一扣持臂,连接器模组适于插设于标的物件,且藉由扣持臂扣持于标的物件。扣件扣持连接器模组。连动件枢接于扣件且活动地抵接于扣持臂。拉柄可移动地穿过扣件与连动件之间而连接至连动件。当连接器模组已插设于标的物件时,拉柄适于受力而驱动连动件相对于扣件枢转并抵压扣持臂,以解除扣持臂与标的物件的扣持状态,并将连接器模组从标的物件拔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扣件与连接器模组的连接结构,连动件与扣件的连接结构,以及拉柄与连动件的连接结构皆属于可拆式连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器模组包括至少一连接器,扣件具有至少一通道,以供至少一连接器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通道呈开放式轮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器具有第一本体,扣件从顶侧向下扣持第一本体,以使第一本体穿过通道,且扣持臂延伸于顶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扣件从顶侧向下扣持连接器模组,扣持臂延伸于顶侧,连动件在顶侧枢接于扣件且抵接扣持臂,拉柄在顶侧连接连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扣件还具有位于顶侧的限位部,拉柄穿过连动件与扣件之间后,再穿过限位部而扣持连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拉柄具有可挠性。当拉柄穿过连动件与扣件之间,以及穿过限位部后,拉柄可变形地呈现远离扣件的弯折直至扣持连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弯折的曲率随着拉柄受力被拉动而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动件具有第二本体、枢轴与抵压部。枢轴与抵压部位于第二本体的相对两侧。扣件还具有位于顶侧的枢接部,枢轴枢接于枢接部,抵压部抵接于扣持臂。当扣持臂被连动件抵压而解除所述扣持状态时,第二本体的枢转方向与扣持臂的受抵压方向彼此相反。

基于上述,光纤连接器藉由在连接器模组上配置扣件、连动件以及拉柄,其中连动件抵接于连接器模组的至少一扣持臂,连动件枢接于扣件,且拉柄连接至连动件。据此,拉柄受力而移动时,会驱动连动件相对于扣件枢转,进而让连动件能抵压扣持臂,以顺利地解除扣持臂与标的物件的扣持状态。同时,受力的拉柄还能一并将连接器模组从标的物件中拔出,而完成分离连接器模组与标的物件的动作。

据此,由拉柄、扣件与连动件所构成的简单驱动、连动机构,让使用者以单一方向施力即能对连接器模组进行解锁与拔出的功能,有效地以简单结构及动作便克服光纤连接器所处的高密度环境,并因此提高光纤连接器的操作便利性。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与图3是以不同视角绘示光纤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4是光纤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光纤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5的光纤连接器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光纤连接器

110a、110b:连接器

111:末端

112:第一本体

113:凸部

114:光纤

116:扣持臂

118:扣持部

120:扣件

121a、121b:通道

122:第三本体

123:扣持部

124:枢接部

125:限位部

126:通道

130:连动件

131:第二本体

132:枢轴

133:缺口

134:扣持部

135:抵压部

140:拉柄

141:握持部

142:条状部

142a、142b:弯折

143:扣持部

150:缆线模组

200:标的物件

a-a:剖线

f1:施力

pm:连接器模组

x-y-z:直角座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与图3是以不同视角绘示光纤连接器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100,例如是lc光纤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模组pm、扣件120、连动件130、拉柄140以及缆线模组150。在此是以两个连接器110a、110b组成连接器模组pm,且适于与对应的标的物件200相互对接,且连接器模组pm具有至少一扣持臂(本实施例所示,连接器110a、110b各具有一个扣持臂116)。连接器模组pm适于插设于标的物件200,且藉由扣持臂116扣持于标的物件200(未绘示)以维持讯号传输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标的物件200可为另一连接器模组或适配器。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制连接器的数量。同时,lc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特性与相关插拔动作已能从现有技术得知,因此与本案无关者便不再赘述。再者,本实用新型还藉由直角座标x-y-z作为构件描述的依据。以z轴为例,正z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为在上、向上或顶侧,而负z轴方向即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为在下、向下或底侧,据以作为构件相对位置及对应关系的清楚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10a、110b具有相同的构件组成,其分别包括第一本体112,设置于第一本体112内的光纤114,设置于第一本体112旁侧的凸部113,以及设置于第一本体112的顶侧的扣持臂116,扣持臂116在顶侧朝向负x轴方向、正z轴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扣件120是一体式的栅状结构,其包括第三本体122,一对通道121a、121b,位于通道121a、121b的扣持部123,以及位于顶侧的枢接部124与限位部125,其中扣件120是由上而下地从光纤连接器100的顶侧向下扣持住连接器110a、110b。因此,本实施例的扣件120的通道121a、121b便是提供连接器110a、110b对应地穿过而连接至缆线模组150,且通道121a、121b各呈现开口向下的开放式轮廓。由图2与图3的组装示意即能清楚得知,所述开放式轮廓利于让扣件120藉由位在开口附近的扣持部123而扣住连接器110a、110b的第一本体112,同时扣件120的第二本体122还抵接于位在第一本体112旁侧的凸部113。据此,连接器110a、110b得以藉由扣件120而被整合在一起,而可被视为单一构件。在此,扣件120与连接器模组pm的连接结构因所述开放式轮廓而形成可拆式连接结构。所述可拆式连接结构是指使用者毋须藉由额外工具且毋须破坏结构的条件下即能完成构件的拆装。此举利于使用者随其需求而对连接器110a、110b进行拆换。例如依据另一连接器模组或适配器的状态而须将不同极性的连接器110a、110b予以位置对调,皆能因扣件120而方便地进行拆装并简化工序。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制连接器的数量,此即代表扣件的通道数量也会对应地随着连接器的数量而改变,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可仅包括单一连接器与扣件所对应的单一通道。光纤连接器也可包括多个并排的连接器,而扣件也具有对应且并排的多个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连动件130包括第二本体131、一对枢轴132、扣持部134与位于扣持部134之相对两侧的抵压部135,枢轴132以可拆式扣持方式枢接于扣件120的枢接部124,因此连动件130能相对于扣件120而以y轴进行枢转。抵压部135与扣持部134位在第二本体131的同一侧且相对于枢轴132。当连动件130枢转时,抵压部135与扣持部134可视为活动的自由端。还需提及的是,抵压部135对应且活动地搭接(抵接)在连接器110a、110b的扣持臂116的末端111。

再者,拉柄140在顶侧可移动地穿过扣件120与连动件130之间而连接至连动件130。详细来说,连动件130还具有位于第二本体131底侧的缺口133,以在连动件130枢接至扣件120时,缺口133与扣件120之间形成开口。同时,扣件120还具有位于顶侧的限位部125,其与第三本体122也会形成另一开口。拉柄140包括握持部141、条状部142与扣持部143,其中条状部142从握持部141延伸且具有可挠性,因此如图2与图3的组装示意,条状部142可移动地依序穿过缺口133与扣件120之间形成开口,以及限位部125与第三本体122所形成的另一开口,也就是让条状部142行经相当于位在第三本体122顶侧的通道126之后,位在条状部142末端的扣持部143(例如是扣杆)会扣持于连动件130的扣持部134(例如是扣槽),并使条状部142在通过限位部125之后的部分形成弯折。换句话说,当拉柄140穿过连动件130与扣件120之间,以及穿过限位部125后,拉柄140是可变形地呈现远离扣件120的弯折直至扣持连动件130。

需说明的是,连动件130的枢轴132与扣件120的枢接部124之间是呈可拆式连接结构,而拉柄140的扣持部143与连动件130的扣持部134之间也是呈可拆式连接结构。换句话说,除了前述扣件120与连接器模组pm之外,扣件120与连动件130之间,以及拉柄140与连动件130之间,也能藉由可拆式连接结构而达到便于使用者拆装的效果。

基于上述拉柄140、扣件120、连动件130与扣持臂116的搭配设置后,这些构件会产生连动关系。即,当使用者施力拉动拉柄140时,其会驱动活动件130相对于扣件120枢转,且同时对扣持臂116提供抵压,以利于对扣持臂116提供解锁效果。

图4是光纤连接器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光纤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其是沿图4的剖线a-a绘示。图6是图5的光纤连接器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至图6,详细来说,图4与图5绘示光纤连接器100插设且扣持于标的物件200的简单示意图,也就是当光纤连接器100插设于标的物件200时,扣持臂116上的扣持部118会与标的物件200产生扣持关系。接着,如图6所示,使用者可藉由手持拉柄140的握持部141并提供施力f1,以将拉柄140朝向负x轴方向拉动,如此便能使条状部142带动连动件130的第二本体131以y轴进行顺时针旋转,因此连动件130得以抵压连接器110a、110b的扣持臂116并使其以y轴进行逆时针旋转,相反于前述连动件130的旋转方向,直至扣持部118朝向负z轴方向而移离标的物件200(如图6所示),此时即解除扣持臂116与标的物件200的扣持关系,此时施力f1即能顺利地把光纤连接器100从标的物件200中拔出。

此外,比对图5与图6所示,藉由扣件120的限位部125所提供的限位效果,拉柄140的条状部142连接至连动件130的局部弯折会随着使用者拉动拉柄140而有所改变,从图5所示弯折142a以及图6所示弯折142b可知其曲率会因拉动与否(施力f1存在与否)而随之改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藉由在连接器模组上配置扣件、连动件以及拉柄,其中连动件抵接于连接器模组的至少一扣持臂,连动件枢接于扣件,且拉柄连接至连动件。据此,拉柄受力而移动时,会驱动连动件相对于扣件枢转,进而让连动件能抵压扣持臂,以顺利地解除扣持臂与标的物件的扣持状态。同时,受力的拉柄还能一并将连接器模组从标的物件中拔出,而完成分离连接器模组与标的物件的动作。

据此,由拉柄、扣件与连动件所构成的简单驱动、连动机构,且拉柄具备可变形能力,因此让使用者以单一方向施力即能对连接器模组进行解锁与拔出的功能,由此即可无视于高密度环境所带来的周边阻碍,有效地以简单结构及动作便克服光纤连接器所处的高密度环境,并因此提高光纤连接器的操作便利性。

此外,扣件与连接器模组之间,连动件与扣件之间,以及拉柄与连动件之间皆是以可拆式结构予以连接,此举让光纤连接器具备易于拆装的特性,以利于随着使用需求而加以拆装、更换这些构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