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补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284发布日期:2019-12-06 17:44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补光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补光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及数码相机和摄像机越来越普遍。人们对照相和摄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照片或影像,除了要求手机及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参数高之外,对拍摄环境的光线也应满足较高的要求。为了获得足够且满意的光照环境,目前出现了用于手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数码设备的补光灯。但是,现有的补光灯普遍结构笨重,需要单独的支架支撑,占用空间大,收纳和移动不方便;而且点光源的补光灯的出光不均匀,导致光照效果差;另外,现有的小型led补光灯也需要通过usb接口连接外置电源或手机进行供电,导致手机usb接口需连接接头和电源线,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无需接线、携带和使用方便、不需电源的便携式补光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集成为一体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光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包括无线接收线圈、控制电路,所述无线接收线圈靠近并接收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手机或电子设备或无线充电器的无线信号以接收电功率,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对所述发光模块供电,以驱动所述发光模块发光用于补光照明。

所述发光模块包括若干个独立的led发光芯片。

或者,所述发光模块采用手机或平板设备的背光板。

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柔性线路排线与所述发光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便携式补光灯还包括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电路对所述发光模块供电的启闭。

所述便携式补光灯整体外形呈卡片状。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的板面粘合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发光模块的外露板面固定连接透光保护板。

或者,所述发光模块的外露板面的部分区域固定连接镜子。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的外露板面通过双面胶或吸盘或磁吸与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手机或电子设备相连接或直接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

另外的一个方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所述发光模块并列设置于一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集成为一体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光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包括无线接收线圈、控制电路,所述无线接收线圈靠近并接收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手机或电子设备或无线充电器的无线信号以接收电功率,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对所述发光模块供电,以驱动所述发光模块发光用于补光照明;本实用新型将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发光模块集成为一体,通过所述无线接收线圈接收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手机或电子设备或无线充电器的无线信号,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对所述发光模块供电,不需要通过usb接口连接外置电源或手机进行供电,也不需要其他支架进行支撑,可随手与手机一同放置和工作,也不占用额外空间;故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无需接线,携带和使用方便,不需电源,是一种便携式补光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便携式补光灯安装于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手机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发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便携式补光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便携式补光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便携式补光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便携式补光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便携式补光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补光灯包括集成为一体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1、发光模块2,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1与所述发光模块2的板面粘合固定在一起,以使所述便携式补光灯整体外形呈卡片状,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1包括无线接收线圈3、控制电路4,所述发光模块2包括若干个独立的led发光芯片6,所述控制电路4通过柔性线路排线5与所述发光模块2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接收线圈3靠近并接收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手机的无线信号以接收电功率,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4对所述发光模块2供电,以驱动所述发光模块2发光用于补光照明,所述便携式补光灯还包括开关12,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电路4对所述发光模块2供电的启闭,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12采用触摸开关,设置于所述发光模块2上,外形与产品保持一致,不突兀,且方便操作,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1的外露板面通过双面胶11与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手机10相连接,使用和携带非常方便,当然也可以通过吸盘或磁吸等其他方式进行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补光灯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块2的外露板面固定连接透光保护板7,具体为所述透光保护板7是玻璃板,透光和防护性能均较佳,达到和手机屏幕同样的保护级别和性能。

本实施例的其余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补光灯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块2采用手机的背光板,所述发光模块2的外露板面的部分区域固定连接镜子8,具体为在所述发光模块2的外露板面的中部区域连接镜子8,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区域,此时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补光灯还可以作为代发光功能的化妆镜使用,达到一个产品的多种功能,同时背光板具有柔光功能,无眩光,不刺眼,发光更均匀。

本实施例的其余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补光灯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1与所述发光模块2并列设置于一壳体9内,即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1与所述发光模块2并排设置,而非实施例一~三的层叠设置,所述开关12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1上,所述发光模块2采用平板设备的背光板,本实施例中的板面尺寸较大,适合于平板等设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1的外露板面可以通过双面胶或其他方式与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等相连接,因此所述无线接收线圈3靠近并接收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无线信号以接收电功率。

本实施例的其余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性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如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1的外露板面亦可以直接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此时,所述无线接收线圈3靠近并接收无线充电器的无线信号以接收电功率,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发光模块集成为一体,通过所述无线接收线圈3接收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的手机10或电子设备或无线充电器的无线信号,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4对所述发光模块2供电,不需要通过usb接口连接外置电源或手机进行供电,也不需要其他支架进行支撑,可随手与手机一同放置和工作,也不占用额外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无需接线,携带和使用方便,不需电源,是一种便携式补光灯。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补光灯领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