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引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5321发布日期:2020-10-20 12:0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光学引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引擎。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光学引擎成像技术中,光源通过光导管后投射进入数字微镜晶片(英文:digitalmicromirrordevice缩写:dmd)中,并通过dmd将光线发射到投影屏幕上。其中光导管为一玻璃制透明导管,通过光学引擎将光导管固定在成像装置的壳体内部。

相关技术中有一种光学引擎,包括光导管铁衣,光导管弹片以及两个调节螺钉,光导管铁衣包裹住光导管,光导管弹片覆盖光导管铁衣铁衣相邻的两个面,并将光导管铁衣固定在壳体内部,两个调节螺钉的一端分别位于光导管铁衣的另外两个相邻面,通过调节两个调节螺钉,即可调节光导管的位置。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上述光学引擎将光导管固定在壳体内部后,调节螺钉也位于壳体内部,后续对光导管位置进行调解时难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引擎,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调节螺钉也位于壳体内部,难以后续对光导管位置进行调节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引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收光透镜、光导管外壳以及安装于所述光导管外壳内的光导管;

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数字微镜器件,所述数字微镜器件的受光面朝向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光学引擎还包括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从所述壳体外部伸入所述容置腔内,并抵在所述光导管外壳上,用于调整所述光导管射出且入射至所述数字微镜器件受光面的光束的位置和角度。

可选的,所述光导管外壳呈矩形管状,所述调节螺钉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螺钉分别抵在所述光导管外壳相邻的两个外壁上。

可选的,所述光导管外壳一端的开口的4条边中,至少一对相对的边具有挡墙,所述挡墙的高度小于所述光导管内壁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光学引擎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壳体具有l形挡墙,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弹片,所述至少两个弹片分别抵在所述光导管外壳两个相邻的外壁上,所述光导管外壳另两个相邻的外壁在所述至少两个弹片的作用下抵在所述l形挡墙上。

可选的,所述光导管外壳的外壁上具有凸起结构,所述至少两个弹片中的一个弹片抵在所述凸起结构上。

可选的,所述壳体上具有l形定位结构,所述光导管外壳一端的两个相邻的外壁具有开口,所述光导管两个相邻的外壁在所述开口处露出,且与所述l形定位结构抵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由两个具有指定夹角的挡板连接构成的l形挡板以及连接板,所述至少两个弹片分别与两个所述挡板连接;

所述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所述挡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具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壳体上具有定位凸起,所述连接板上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定位孔中。

可选的,所述光导管外壳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处具有粘合剂,以将所述光导管外壳与所述光导管粘合。

可选的,所述光导管外壳的外壁上的通孔的数量为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提供一种光学引擎,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收光透镜、光导管外壳以及安装于光导管外壳内的光导管;壳体上安装有数字微镜器件,数字微镜器件的受光面朝向所述容置腔内;光学引擎还包括调节螺钉,调节螺钉从壳体外部伸入容置腔内,并抵在光导管外壳上,用于调整光导管射出且入射至数字微镜器件受光面的光束的位置和角度。调节螺钉的可调节端位于壳体的外部,在后续对光导管位置进行调节时,可以直接从壳体外部调节该调节螺钉。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调节螺钉也位于壳体内部,后续对光导管位置进行调解时难以操作的问题,达到了提高操作便捷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引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投影设备壳体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光学引擎中光导管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光学引擎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引擎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光导管与调节螺钉配合使用,将光导管固定在壳体内部后,还可以通过对调节螺钉进行调整,从而小幅度调整光导管在壳体内部的位置,示例性的,可以通过拧紧光导管靠近壳体内部一端的调节螺钉从而推动光导管较原先位置更高。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光学引擎将光导管固定在壳体内部后,调节螺钉也位于壳体内部,且位置较为隐蔽,在操作时将螺丝刀伸入壳体内部操作的难度较大。另外,调节好光导管位置后,对调节螺钉的调节端进行点胶以固定其位置,胶水在高温下易挥发,调节螺钉位于壳体内部时,胶水的挥发物质会污染壳体内部的其他部件,从而减短投影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引擎,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出现的该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学引擎的结构示意图。该光学引擎可以包括:

壳体30,壳体30内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收光透镜35、光导管外壳13以及安装于光导管外壳13内的光导管20。

壳体30上安装有数字微镜器件40,数字微镜器件40的受光面朝向容置腔内。

光学引擎还包括调节螺钉12,调节螺钉12从壳体30外部伸入容置腔内,并抵在光导管外壳13上,用于调整光导管20射出且入射至数字微镜器件40受光面的光束的位置和角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引擎,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收光透镜、光导管外壳以及安装于光导管外壳内的光导管;壳体上安装有数字微镜器件,数字微镜器件的受光面朝向所述容置腔内;光学引擎还包括调节螺钉,调节螺钉从壳体外部伸入容置腔内,并抵在光导管外壳上,用于调整光导管射出且入射至数字微镜器件受光面的光束的位置和角度。调节螺钉的可调节端位于壳体的外部,在后续对光导管位置进行调节时,可以直接从壳体外部调节该调节螺钉。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调节螺钉也位于壳体内部,后续对光导管位置进行调解时难以操作的问题,达到了提高操作便捷度的效果。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引擎的结构示意图,该光学引擎可以包括:

可选的,光学引擎还包括固定组件11,壳体30具有l形挡墙32,固定组件11包括至少两个弹片,至少两个弹片分别抵在光导管外壳13两个相邻的外壁上,光导管外壳13另两个相邻的外壁在至少两个弹片的作用下抵在l形挡墙上32。l形挡墙32设置在壳体30内部,可以对光导管外壳13中的两个相邻的外壁进行位置限定。由于l形挡墙32面积较大,此时在光导管外壳13另外两个面上,使用所占空间较小的弹片对另外两个面进行压合,将光导管外壳13抵在l形挡墙上即可固定住光导管外壳13。

可选的,光导管外壳13呈矩形管状,调节螺钉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螺钉分别抵在光导管外壳13相邻的两个外壁上。光导管外壳13的形状与光导管相同可以与光导管更加贴合,从而使光导管更加稳定的置于光导管外壳13中。光导管为一管状玻璃制品,较为脆弱,若直接将调节螺钉抵在光导管相邻的两个外壁上,在调节的过程中光导管易破碎。将光导管置于光导管外壳13中,且管状光导管外壳13与光导管贴合,调节螺钉抵在光导管外壳相邻的两个外壁上,在调节过程中推动光导管外壳13时也同时推动了光导管。光导管外壳13可以是钣金件,钣金件是对金属薄板进行综合冷加工工艺后,形成的同一零件厚度一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金属铁制作光导管外壳钣金件,也可以使用其他材质制作光导管外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将调节螺钉抵在铁质光导管外壳相邻的两个外壁上,既可以对光导管进行细微的位置调节,又可以在调节过程中保护光导管使其不易破损。

图3为投影设备壳体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壳体30上具有两个螺纹通孔,两个调节螺钉12分别从壳体30的外部穿过两个螺纹通孔,每个调节螺钉12的端部抵在光导管外壳的外壁上。调节螺钉12的调节端位于壳体30的外部,后续对光导管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可以直接从壳体30的外部操作调节螺钉12,且调节完成后对调节螺钉12进行点胶固定时,直接从壳体30外部对调节螺钉12的调节端点胶进行固定和密封,胶水在高温下挥发时对壳体内部的部件不产生影响,从而延长投影设备的使用寿命。

图4为光学引擎中光导管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光导管外壳13的外壁上具有凸起结构131,至少两个弹片中的一个弹片抵在凸起结构131上。若弹片直接与光导管外壳13接触,在调整固定组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弹片在光导管外壳13的外壁上滑动,从而使光导管外壳13位置偏离。凸起结构131设置在光导管外壳13的一个面上,凸起结构131与固定组件的弹片互相配合,可以更加稳定的固定光导管外壳13。

可选的,光导管外壳13一端的开口的4条边中,至少一对相对的边具有挡墙132,挡墙132的高度小于光导管内壁的厚度。光导管从光导管外壳13的一端推入光导管外壳13的另一端直至触碰到挡墙132,挡墙132可以对光导管起到限位作用。由于光导管为透明玻璃制,光源从光导管中穿过的同时,还会在光导管的四壁进行光反射,四壁反射的光较为杂乱,会影响光导管的效果,挡墙132可以遮挡该反射光,挡墙的高度小于光导管内壁的厚度,可以在遮挡光导管反射光的同时,不会影响光源从管状光导管穿过的途径。

可选的,光导管外壳13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孔133,通孔133处具有粘合剂,以将光导管外壳13与光导管粘合。图4中左边的光导管外壳4a中,光导管外壳13的四个外壁上,相邻的两个外壁上设置有卡爪134,卡爪134折向光导管外壳13内部,用于将光导管向对侧的内壁上压合从而使光导管更贴近另外两个未设置卡爪134的内壁上。图4中右边的光导管外壳4b中,另外两个未设置卡爪134的相邻外壁,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33,通孔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光导管进入光导管外壳13后,还与光导管外壳13的内壁具有一定缝隙,从通孔133处注入粘合剂,可以将光导管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光导管外壳13内部。粘合剂可以是无影胶,也可以是其他粘合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光导管外壳13的外壁上的通孔133的数量为4。光导管外壳13的外壁上的通孔133可以两两分布在相邻的两个外壁上,从每个通孔133处注入粘合剂,可以使粘合剂更加均匀的将光导管与光导管外壳13进行粘合。也可以在光导管外壳13的四个外壁上分别设置通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壳体30上具有l形定位结构33,光导管外壳一端的两个相邻的外壁具有开口,光导管两个相邻的外壁在开口处露出,且与l形定位结构抵接。如图2所示,l形定位结构33可以通过理论设计提前设置在壳体内部,以此更稳定的固定光导管光源入口端的位置,光导管的光源入口端直接置于l形定位结构33上,且与l形定位结构33接触的部位不覆盖光导管外壳,可以更有利于光导管对光源的收集。

图5为光学引擎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固定组件11包括由两个具有指定夹角的挡板连接构成的l形挡板111以及连接板112,至少两个弹片113分别与两个挡板111连接;连接板112分别与两个挡板111连接,连接板具有螺纹孔114,连接板112通过螺纹孔114与壳体螺纹连接。l形挡板111与光导管外壳相邻的两个面为光导管外壳不与l形挡墙相邻的两个面,该l形挡板111与l形挡墙共同作用,将光导管外壳四面均进行了固定。从l形挡板111上延伸出的连接板112,可以与壳体进行固定,连接板112上有多个螺纹孔114,由于壳体内部空间较小,固定组件尺寸也较小,多个螺纹孔难以设置,一个螺纹孔的固定能力较弱,因此每一个连接板112上螺纹孔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可以通过该螺纹孔114与壳体螺纹连接,即不影响l形挡板对光导管外壳的固定,还可以使用简便牢固的螺纹连接对固定组件进行固定,从而固定光导管外壳。至少两个弹片113对称设置在两个挡板111的两侧,当每一侧设置两个弹片时,固定组件具有四个弹片113。一侧设置两个弹片,可以对光导管外壳不与l形挡墙相邻的两个面进行位置调节。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弹片和螺纹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固定组件11可以为钣金件,也可以使用其他加工方式对固定组件进行加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2所示,可选的,壳体30上具有定位凸起34,连接板上具有定位孔,定位凸起位于连接板的定位孔中。定位凸起34提前设置在壳体中的固定位置,固定组件上的连结板上,设置有可供定位凸起34穿过的定位孔,如图5所示,定位孔115位于连接板112上多个螺纹孔114的中间位置。在安装固定组件时,可以根据该定位凸起34确定固定组件的位置,从而避免不同的投影设备因为固定组件的位置误差而导致的光传递误差。固定组件11以及定位凸起34共同作用,将光导管外壳以及光导管固定在壳体中的理论位置。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引擎构成的激光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壳体30内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收光透镜35、光导管外壳13以及安装于光导管外壳13内的光导管,该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成像镜组50,光学引擎输出的光可以射入成像镜组5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引擎,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收光透镜、光导管外壳以及安装于光导管外壳内的光导管;壳体上安装有数字微镜器件,数字微镜器件的受光面朝向所述容置腔内;光学引擎还包括调节螺钉,调节螺钉从壳体外部伸入容置腔内,并抵在光导管外壳上,用于调整光导管射出且入射至数字微镜器件受光面的光束的位置和角度。调节螺钉的可调节端位于壳体的外部,在后续对光导管位置进行调节时,可以直接从壳体外部调节该调节螺钉。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调节螺钉也位于壳体内部,后续对光导管位置进行调解时难以操作的问题,达到了提高操作便捷度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