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声波共振的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1773发布日期:2020-08-11 20:56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声波共振的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万花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声波共振的万花筒。



背景技术:

万花筒自1816年在欧洲英格兰出现,3年后的1819年传入东方的中国和日本,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已将物理学的多方面学科:声、光、电、机械、浮力、比重等知识植入到万花筒中,使万花筒身价倍增,变成了高档的工艺品和装饰品,在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万花筒已进入学校,成为手工课必修课程。

传统的万花筒采用三块玻璃镜片两两相接而成封闭的三角形,由封闭的暗箱组成湿性和干性2种,图案较单一,这种万花筒在观看时对光线的要求比较高,而且造型单一,清晰度较差,多次观看后就会使人丧失兴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声波共振的万花筒,通过与声波频率相结合,通过控制调整音乐类型、声音大小变化等,使其产生声波,从而带动其上方薄膜中的标物发生震动产生不断跳跃变化,在万花筒中进行观看时就会出现千变万化的不同图案,可同时产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效果,使人产生梦境般的感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声波共振的万花筒,包括音频设备、套接在音频设备上部的套筒、内设有多组组合镜片的成像圆筒、底座和连接在底座与成像圆筒之间的转动支架,所述套筒的内壁下部设有能被音频设备声波震动的薄膜,所述薄膜与套筒内壁上部形成杯状结构,用于盛放多彩多形状的多种颗粒状标物,所述成像圆筒内的组合镜片通过反射所述颗粒状标物形成万花图案,所述成像圆筒上部设有用于观看万花图案的观看孔,所述成像圆筒通过转动支架实现旋转和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与音频设备的扬声器相贴近。所述薄膜以绷紧的形式位于音频设备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为羊皮膜。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的厚度为0.4~0.6mm。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为上宽下窄的喇叭状套筒。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顶部设有透明盖体。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内盛放多彩多形状的多种颗粒状标物。

进一步地,所述颗粒状标物为亚克力安全型材制成的透明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设备也安装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观看孔的直径为1.5~2.5mm。

进一步地,所述观看孔处还设有凸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成像圆筒内装有封闭和/或敞开型的不同组合的组合镜片,包括三角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或环形镜。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设备上设有音量调节按钮和开关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设备上设有蓝牙模块,用于与移动端的蓝牙连接实现音频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成像圆筒通过转动支架实现360°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支架包括四根支杆,相邻的两个支杆之间通过转动轴承连接,所述转动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成像圆筒和底座连接,用于实现成像圆筒的升降和旋转。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调整音频设备的音乐类型、声音大小变化等,使其产生声波,从而带动音频设备上方薄膜中的标物发生震动产生不断跳跃变化,在万花筒中进行观看时就会出现千变万化的不同图案,可同时产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效果,使人产生梦境般的感觉,克服传统万花筒的造型结构、体验效果单一、对光的要求较高的缺点。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利用声波共振的万花筒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声波共振的万花筒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音频设备4、套接在音频设备4上部的套筒3、内设有多组组合镜片的成像圆筒1、底座7和连接在底座7与成像圆筒1之间的转动支架8,套筒3的内壁下部设有能被音频设备4声波震动的薄膜31,薄膜31与套筒3内壁上部形成杯状结构,用于盛放多彩多形状的多种颗粒状标物2,成像圆筒1内的组合镜片通过反射颗粒状标物2形成万花图案,成像圆筒1上部设有用于观看万花图案的观看孔11,成像圆筒1通过转动支架8实现旋转和升降。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套筒内盛放多彩多形状的多种颗粒状标物,使成像圆筒内的组合镜片反射颗粒状标物形成万花图案,通过旋转和升降成像圆筒调整观看角度,可以观看不同的组合图案,再开启音频设备,控制调整音乐类型、声音大小变化等,通过音频设备产生声波对其上方的薄膜产生震动,使薄膜内的标物不断跳跃变化,在万花筒中进行观看时就会出现千变万化的不同图案,可同时产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效果,使人产生梦境般的感觉,本实用新型通过声波共振共鸣时所观看的图案标物产生永不重复的图案,克服传统万花筒的造型结构、体验效果单一、对光的要求较高的缺点。

进一步地,成像圆筒1内装有封闭和/或敞开型的不同组合的组合镜片,包括三角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或环形镜。

成像圆筒装在支架上,圆筒内有多组不同的组合镜片,组成不同的封闭和敞开型的三角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其中装有奇特的环形镜。圆筒的上方有观看孔,观看孔的直径可以为1.5~2.5mm,以2cm为宜,为观看适应不同视力的人群装150°的凸透镜,成像圆筒本身可360°旋转,并可在支架上下移动中调整可看标物的清晰度。

因为使用可调控的支架,在观看时可任意调整观看的距离和角度,调整角度后可以固定位置后观看图案,方便他人同时观看,音频大小亦可通过手机等播放设备进行任意调节,此种万花筒可直接用于教学实践中讲授物理学、数学中的各种角度的变化,光学中的焦距等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帮助其更快的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设置底座可保持整体支架的稳定性,其自身可有一定的重量,可以为长方体支架底座。

薄膜以绷紧的形式位于音频设备上方,形成鼓面,承载标物,并被声波震动。薄膜31的厚度一般为0.4~0.6mm,可以采用羊皮膜。

套筒的内壁略大于音频设备上部的宽度,使套筒套接在音频设备上不易在震动过程中脱落。

为了产生较佳的震动效果,薄膜31与音频设备4的扬声器相贴近。

为了防止颗粒状标物跳出,套筒可以为敞开型,方便更换标物,套筒3可为上宽下窄的喇叭状套筒,也可以套筒3顶部设置透明盖体,透明盖体采用不易反光的材质。

进一步地,套筒3内盛放多彩多形状的多种颗粒状标物2。

进一步地,颗粒状标物2可为为亚克力安全型材制成的透明颗粒,例如多种色彩不一的多棱体、圆球、圆柱.....等由亚克力等安全型材制造的标物。

为了保持整体性,音频设备4也可以安装在底座7上。

进一步地,音频设备4上设有音量调节按钮41和开关按钮42。音频分贝的大小、频率的震动大小将直接决定薄膜上标物的跳动、位移的大小程度,最终决定呈现在万花筒中的图案的不同。

为了方便调整声波,音频设备4上设有蓝牙模块,用于与移动端的蓝牙连接实现音频的调整。用手机等移动端蓝牙连接音箱,通过手机软件任意选择音乐、歌曲、戏曲,调解声音的大小及音响箱体上的音量高低按钮,使其产生的声波震动音箱上面的薄膜,进而驱动薄膜里面的亚克力多彩标物跳动、滚动、移动的碰撞、使万花筒在观看时产生不同的美丽图案。

音频设备作为共鸣体,可以为音响等设备。

为了放标调整观看,成像圆筒1通过转动支架实现360°旋转。其中的一个实施例可以为:转动支架8包括四根支杆,相邻的两个支杆之间通过转动轴承连接,转动支架8的两端分别与成像圆筒1和底座7连接,用于实现成像圆筒1的升降和旋转。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手机蓝牙连接音箱,通过手机软件任意选择音乐、歌曲、戏曲,调解声音的大小及音响箱体上的音量高低按钮,使其产生的声波震动音箱上面的薄膜,进而驱动薄膜里面的亚克力多彩标物跳动、滚动、移动的碰撞、使万花筒在观看时产生不同的美丽图案。因为使用可调控的支架,在观看时可任意调整观看的距离和角度,音频大小亦可通过手机等播放设备进行任意调节,此种万花筒可直接用于教学实践中讲授物理学、数学中的各种角度的变化,光学中的焦距等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帮助其更快的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