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相机及其手持云台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2115发布日期:2020-06-23 21:2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云台相机及其手持云台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拍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台相机及其手持云台相机。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云台相机的运行,需要通过线缆来进行信号传输控制。现有的云台相机由于体积极小且包含了摄像装置和三轴电机,使其内部布线和过线空间极小,常采用二或二束以上超细同轴线作为电信号的传输。然而,超细同轴线与同轴线端子容易损坏,同轴线数量多会提高组装工序的复杂性,增加成本。此外,在云台控制摄像头旋转的过程中,线缆通常跟随云台摄像头或云台转动件的旋转而转动,容易产生线缆缠绕的现象,导致线缆容易损坏、负载或云台转动件转动不顺畅和转动精度低等问题。因此,基于现有云台电机采用多个超细同轴线传输信号所产生的上述问题,需要对云台相机内部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改进,简化信号传输方式,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云台相机采用多个超细同轴线传输信号所产生的可靠性低、成本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对云台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一种简便的信号传输结构、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云台相机,包括摄像头、第一转动臂、第一电机、第二转动臂、第二电机、第三fpc排线和同轴线;

第一电机设置于第一转动臂一端,第一电机驱动第二转动臂转动,第二转动臂具有两伸出臂,两伸出臂间设置摄像头,第二电机设置于伸出臂上用于驱动摄像头;

第一电机具有第一接线板以及设置于第一接线板上的第一fpc排线,所述第二电机具有第二接线板以及设置于第二接线板上的第二fpc排线,摄像头具有摄像模组,第三fpc排线一端电连接于摄像模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fpc排线和/或第二fpc排线的自由端,同轴线一端电连接于摄像模组,另一端用于连接主控板。较佳的,云台相机还包括第三电机和驱动板,第三电机具有第三接线板;

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安装第三电机,第三接线板和驱动板通过第四fpc排线连接,驱动板设置第五fpc排线用于连接主控板。

较佳的,第二电机具有呈中空结构的第二电机轴,第三fpc排线穿过第二电机轴连接于第一fpc排线或第二fpc排线。

较佳的,第三电机具有呈中空结构的第三电机轴,第三电机轴设置在第一转动臂上,第一转动臂内设第一收容槽,第一收容槽的一端延伸至第三电机轴。

较佳的,第一电机具有呈中空结构的第一电机轴,第一电机轴设置在第一转动臂上,第一转动臂开设槽口,第一收容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槽口。

较佳的,与第二电机相对的伸出臂设置支撑部,支撑部内设通孔,第二转动臂内设第二收容槽,第二收容槽延伸至通孔和第一电机轴。

较佳的,同轴线依次穿过通孔、第二收容槽、第一电机轴、槽口、第一收容槽和第三电机轴布线。

较佳的,第一fpc排线与第二fpc排线容置于第二收容槽内。

一种手持云台相机,包括手持部和云台相机,云台相机固定在手持部的一端,手持部内设主控板。

本实用新型云台相机将摄像模组用于信号传输中转,通过采用一条同轴线、第一fpc排线、第二fpc排线和第三fpc排线的相互连接,实现了对摄像头、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传输信号,简化了云台相机的信号传输方式,只使用一条同轴线,不易损坏,不会相互缠绕,可以降低维修成本和提高云台相机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手持云台相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云台相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云台相机的部分分解图一;

图4是云台相机的部分分解图二;

图5是云台相机布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云台相机布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图2云台相机一角度剖视图;

图8是图2云台相机另一角度剖视图;

图9是第一转动臂和第三电机的分解图;

图10是图9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一转动臂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是第一转动臂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是云台相机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手持云台相机、1-第一转动臂、11-槽口、12-第一收容槽;2-第一电机、20-手持部、21-第二转动臂、211-伸出臂、212-第二收容槽、213-支撑部、214-通孔、215-连接部、22-第一接线板、23-第一fpc排线、24-电连接部、25-第一电机轴;3-摄像头、31-摄像模组、32-滤光镜片、33-拍摄孔;4-第三电机、41-第三接线板、411-第四fpc排线、42-驱动板、421-第五fpc排线、43-第三绕线线圈、44-支撑架、45-第三电机轴、46-电机外壳;5-同轴线;6-第三fpc排线;7-第二电机、71-第二接线板、72-第二绕线线圈、73-第二fpc排线、74-第二电机轴;10-云台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照图1,手持云台相机100包括手持部20和云台相机10,云台相机10固定在手持部20的一端,手持部20内设主控板(未示出)。手持云台相机100在使用的时候,使用者手握手持部20,通过云台相机10来取景拍摄。

请参照图2-4,云台相机10包括第一转动臂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4和摄像头3。其中,第三电机4设置于第一转动臂1一端,第一电机2设置于第一转动臂1另一端,第二电机7上安装第二转动臂21,第二转动臂21上安装摄像头3,第二电机7与摄像头3连接。第三电机4通过支撑架44(图10)安装在手持部20,第三电机4能驱动第一转动臂1摆动,第二电机7固定在第一转动臂1上,驱动第二转动臂21转动,第二电机7驱动摄像头3转动。

由于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4和摄像头3的运行都是通过连接手持部20内设的主控板来控制,接线较多,且云台相机10的尺寸较小,内部空间有限。为了简化云台相机10内信号传输方式,提高布线的科学性,增加云台相机10运行的可靠性,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过改进的信号传输结构。

请参照图3-8,第一电机2具有第一接线板22和第一绕线线圈(未示出),第一接线板22连接第一绕线线圈,第一接线板22上设置第一fpc排线23,第二电机7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二接线板71和第二绕线线圈72,第二接线板71上设置于第二fpc排线73,第一fpc排线23与第二fpc排线73的自由端通过连接端子扣合形成电连接部24。摄像头3具有摄像模组31以及设置于摄像模组31上的第三fpc排线6,可以是第三fpc排线6的一端通过连接端子扣接于摄像模组31上。第三fpc排线6的自由端连接于电连接部24以电连接第一fpc排线23和第二fpc排线73,使第三fpc排线连接于第一fpc排线和/或第二fpc排线的自由端。同轴线5一端通过连接端子扣合于摄像模组31,实现同轴线5与摄像模组31的电连接,同轴线5的另一端用于电连接主控板,其中,同轴线5和第三fpc排线6与摄像模组31的电路结构连接,能够实现信号的传输。其中,将摄像模组31用于信号传输中转,通过采用一条同轴线5、第一fpc排线23、第二fpc排线73和第三fpc排线6的相互连接建立一条信号传输结构,主控板能够向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7和摄像头3发送控制信号,实现对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7和摄像头3的精确调节控制,本实用新型云台相机10内只使用了一条同轴线5传输信号,不易损坏,不会相互缠绕,可以降低维修成本和提高云台相机运行的可靠性。

其中,同轴线5是具有极好的抗弯曲性和抗扭曲性的微细电线,优选40p同轴线。如图8所示,摄像头3具有滤光镜片32、拍摄孔33和摄像模组31,摄像头3通过滤光镜片32、拍摄孔33和摄像模组31等部件实现了拍摄。

请参照9-10,第三电机4包括磁性件(未示出)、第三接线板41、驱动板42、第三绕线线圈43、支撑架44和第三电机轴45,其中,磁性件固定在电机外壳46的内侧,支撑架44固定在手持部20上。第三绕线线圈43固定在支撑架44上,第三绕线线圈43与磁性件配合设置,第三电机轴45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臂1上,且另一端穿设于第三绕线线圈43固定于支撑架44上,这样,在通电情况下,第三电机4的第三电机轴45带动第一转动臂1摆动。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7的结构与第三电机4部分相同,没有支撑架44和驱动板42的结构,关于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7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叙述。

请继续参照9-10,第三电机4设置于第一转动臂1的另一端,下面说明调节控制第三电机4的信号传输方式。其中,驱动板42固定于支撑架44靠近手持部20的一侧,第三接线板41和驱动板42通过第四fpc排线411连接,驱动板42沿手持部20的方向设置第五fpc排线421用于连接主控板。第三电机4采用第三接线板41、驱动板42、第四fpc排线411和第五fpc排线421的结构,简化了第三电机4信号传输方式,且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其中,驱动板42可以用于传输信号,具有第三电机4驱动电路和第三电机4检测角度单元,实现对第三电机4的精确控制。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采用第一fpc排线23、第二fpc排线73、同轴线5和第三fpc排线6等结构对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4和摄像头3进行信号传输的方式,具有简便、可靠等优点。但对于第一fpc排线23、第二fpc排线73、同轴线5和第二同轴线5等信号传输结构的走线也关系到信号传输的好坏。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一种新的布线结构。

请参照图3和图7,第二转动臂21呈“c”型,具有两伸出臂211和连接两伸出臂211的连接部215,两伸出臂211间安装了摄像头3,其中一个伸出臂211安装了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具有呈中空结构的第二电机轴74。第二转动臂21的另一伸出臂211与第二电机7相对的一侧设置支撑部213,支撑部213内设通孔214。另外,第二转动臂21内设第二收容槽212,第二收容槽212设置于两伸出臂211相对的侧面。其中一个第二收容槽212延伸至通孔214用于容置同轴线5,另一个第二收容槽212内容置了第一fpc排线23、第二fpc排线73和电连接部24,使得第一fpc排线23、第二fpc排线73和电连接部24随第二转动臂21转动,摄像头3和同轴线5也随第二转动臂21转动,且转动过程中不存在相互缠绕的问题。另外,第二转动臂21的两伸出臂211间安装了摄像头3,摄像头3内具有摄像模组31,摄像模组31上设置第三fpc排线6,且第三fpc排线6的自由端穿过中空的第二电机轴74与电连接部24电连接。通过将第一fpc排线23、第二fpc排线73、第三fpc排线6和同轴线5容置于第二电机轴74、伸出臂211及其第二收容槽212内,避免暴露在外,增加云台相机10的美观性,且分布合理,第一fpc排线23、第二fpc排线73、第三fpc排线6和同轴线5不会随摄像头3、第二电机7和第一电机2的运行而绕线。

请参照图10-13,第一电机2具有呈中空结构的第一电机轴25,第一电机轴25设置在第一转动臂1上且前后连通。第一转动臂1整体上是倾斜状,呈“丿”型,第一转动臂1紧靠第一电机轴25开设槽口11,第一转动臂1穿设槽口11,第一转动臂1内设第一收容槽12,第一收容槽12的一端延伸至槽口11。第一电机2通过设置第一电机轴25、槽口11和第一收容槽12用于布线同轴线5,具有紧凑、不绕线等优点。

请继续参照图10-13,云台相机10具有支撑架44,支撑架44用于固定手持部20。手持部20固定了第三绕线线圈43、第三接线板41和驱动板42,其中,驱动板42位于靠近手持部20的一侧以方便第五fpc排线421连接主控板。第三电机4具有呈中空结构的第三电机轴45,第三电机轴45设置在第一转动臂1上,第一收容槽12延伸至第三电机轴45,支撑架44开设孔结构安装第三电机轴45用于布线同轴线5。

请参照图7和图11-12,同轴线5的走线方式:同轴线5一端与摄像模组31连接,依次穿过通孔214、第二收容槽212、第一电机轴25、槽口11、第一收容槽12和第三电机轴45。

云台相机10通过设计通孔214、第二收容槽212、第一电机轴25、第二电机轴74、槽口11、第一收容槽12和第三电机轴45等结构,科学合理地实现了第一fpc排线23、第二fpc排线73、同轴线5和第三fpc排线6的布线,既能传输调节控制信号,随云台相机10的运行也不会相互缠绕,第一fpc排线23、第二fpc排线73、同轴线5和第三fpc排线6也不会暴露在外面,提高美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