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马达装置、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1278发布日期:2022-06-15 13:2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音圈马达装置、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及光学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圈马达装置、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手机拍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手机摄像头画素越来越大,手机镜头模组尺寸也越来越大,对于镜头模组元器件之间的组合精密要求也越来越高。镜头模组上的音圈马达装置常包括用于承载镜头且产生永磁场的活动组件及用于通电产生变磁场的固定组件,活动组件收容于固定组件内,且二者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驱动活动组件于固定组件内部移动,进而实现调焦。其中,音圈马达装置的固定组件通过底座与外壳组装配合,形成一收容空间将活动组件收容其内,且底座与外壳以胶粘合的方式进行组装。由于音圈马达装置尺寸大,活动组件各部件重量大,通过可靠性试验后,音圈马达装置的底座与外壳之间有分离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音圈马达装置,该音圈马达装置组装精密度高,不易分离。
4.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该音圈马达装置的镜头模组。
5.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6.本技术提供一种音圈马达装置,包括一固定组件及一承载镜头的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收容于固定组件内;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外壳及一底座,所述外壳包括上表面、第一侧壁及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侧壁由上表面侧边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由上表面及第一侧壁围成,所述上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圆形孔,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圆形孔,第一圆形孔与第二圆形孔圆心处于光轴上;活动组件置于第一收容空间内,其上承载的镜头卡设在第一圆形孔处;所述活动组件一端装在底座的第二圆形孔处;所述外壳的第一侧壁上设有多个定位孔,底座上对应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嵌入定位孔内。
7.可选地,所述定位柱为热柳柱,所述定位孔为热铆孔。
8.可选地,所述热铆柱嵌入热铆孔,其外表面与外壳表面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
9.可选地,所述热铆孔为一端开口的凹槽,其开口朝向第一侧壁的下底边,所述底座包括一支撑底板、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由支撑底板上表面的侧边向上延伸而成,所述热铆柱设在第二侧壁上。
10.可选地,所述底座的第二侧壁外表面上设有点胶槽,于点胶槽内安装固化点胶柱。
11.可选地,所述点胶槽为多个,且间隔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固化胶粘于底座外围,所述点胶柱与支架的两侧边相连接。
13.可选地,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承载镜头的线圈载体、二永磁组、上弹片、下弹片,二永
磁组分别固定在线圈载体外侧壁上,上弹片、下弹片分别置于线圈载体的上底面及下底面上,下弹片置于底座上,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一支架框,所述支架框置于上弹片与外壳之间;
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音圈马达装置的镜头模组。
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16.本技术提供的音圈马达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定位柱,于外壳上对应设的定位孔,定位柱对应嵌入外壳上的定位孔内,使得音圈马达装置组装精密度高,不易分离。
17.以上说明仅仅是对该音圈马达装置一种优化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音圈马达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是图1所示的音圈马达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0.图3是图2所示的音圈马达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1.图4是图3所示的音圈马达装置中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22.图5为应用本技术所述音圈马达装置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4.[0025][0026]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9]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30]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供的音圈马达装置作出如下详细说明。
[0031]
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音圈马达装置1,所述音圈马达装置1包括一固定组件10及一活动组件20,所述活动组件20收容于固定组件10内,活动组件20承载镜头(图中未示出),且产生永磁场,固定组件10用于通电产生变磁场,且二者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驱动活动组件20于固定组件10内部沿光轴移动,进而实现调焦。
[0032]
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一外壳12、一底座14及一支架16,所述外壳12收容活动组件
20,且套设在底座14及支架16上,所述底座14、支架16与所述外壳12配合,将所述活动组件20精密固定于所述固定组件10内。
[0033]
所述外壳12为内空的方形框体,其包括上表面120、第一侧壁122、第一收容空间(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一侧壁122由上表面120的侧边分别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由上表面120及第一侧壁122围成,以容纳活动组件20。所述上表面120上开设有第一圆形孔126,活动组件20置于第一收容空间内,其上承载的镜头卡设在第一圆形孔126处。于其中二相对的第一侧壁122上设有二热铆孔128,所述热铆孔128为一端开口的凹槽,其开口端朝向第一侧壁122的下底边123,所述两条底边123上的热铆孔128位置对应。
[003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铆孔128为多个,开设在相对的第一侧壁122上,所述热铆孔128可以开设于每个第一侧壁122上。所述热铆孔128也可以为其他的定位孔。
[0035]
请结合参阅图4,所述底座14包括一呈方形的支撑底板140、二第二侧壁142及第二收容空间143。所述支撑底板140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收容槽141,于收容槽141上开设有第二圆形孔145,其圆心与外壳12上的第一圆形孔126的圆心均处于光轴上,且第一圆形孔126、第二圆形孔145大小相同,配合镜头尺寸,以供镜头移动;所述二第二侧壁142由支撑底板140上表面的两侧边向上垂直延伸而成,所述二第二侧壁142的两侧边为相对侧边。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43由支撑底板140及二第二侧壁142围成,以收容活动组件20。所述活动组件20收容于外壳12的第一收容空间时,其底端置于支撑底板140的收容槽141内,容置于第二收容空间143内。
[0036]
所述支撑底板140的二第二侧壁142上设有二热铆柱149,其为第二侧壁142的外侧下端向外凸设而成,其可与底座14一体成型,也可另外加设在底座14上。所述热铆柱149由外壳12上的热铆孔128下端的开口处嵌入热铆孔128内。所述热铆孔128处可做局部削薄处理,在热铆柱149嵌入热铆孔128后,热铆柱149的外表面与外壳12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不会突出外壳12表面,进而将活动组件20精密固定于固定组件10内部。
[0037]
所述热铆柱149可以为其他定位柱,为多个,对应热铆孔128而设置。
[0038]
所述第二侧壁142外侧面上设有多个点胶槽146,所述点胶槽146可以在底座14成型时,可设计模具预留成型。所述点胶槽146可以增强外壳12与底座14之间的粘着强度,减少分离风险。所述点胶槽146为间隔设置。
[0039]
所述支架16为中空方形框体,其为四条侧边160围成。所述支架16为对应底座14的支撑底板140而设计,其粘接固化于支撑底板140外侧。所述两相对侧边160上还连接有多个点胶柱162,所述点胶柱162为对应底座14的第二侧壁144上的点胶槽设置,粘接固化于点胶槽146处。所述点胶槽146通过点胶可以增加外壳12与底座14之间的粘着强度,降低分离风险。
[00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点胶槽146为多个且间隔竖直设置。所述点胶槽146可仅设一个,多个点胶槽146之间也可随意设定位置。所述支架16上的点胶柱162相对应点胶槽146进行固化点胶设置。
[0041]
请结合参阅图3,所述活动组件20包括线圈载体22、二永磁组24、上弹片26、下弹片28、支架框29。所述二永磁组24分别固定安装于线圈载体22外侧壁上,所述上弹片26、下弹片28分别安装固定于线圈载体22的上底面220及下底面221,所述支架框29安装在上弹片26上。所述支架框29设在固定组件10与活动组件20的上弹片26之间,起到连接所述固定组件
10与活动组件20上端的作用,所述下弹片28置于底座14的收容槽141内,进而使所述活动组件20安装在所述底座14上,起到连接所述活动组件20与固定组件10下端的作用。
[0042]
所述线圈载体22承载镜头,用于产生变磁场,所述永磁组24用于产生永磁场,永磁场和变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驱动所述活动组件20在光轴方向移动,所述上弹片26、下弹片28的弹力与永磁场和变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构成一对平衡力,共同控制所述活动组件20保持在对焦位置上。
[0043]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组件2中各元器件之间的上述连接方式,并不限此种方式。
[0044]
所述线圈载体22为一中空圆柱体,其包括一第三收容空间21,所述第三收容空间21贯穿所述线圈载体的上下表面,用于装载镜头装置。所述第三收容空间21与外壳12上的第一圆形孔126、底座14上的第二圆形孔145位置对应,三者的圆心均处于光轴上。
[0045]
所述二永磁组24呈长方体,分别固定在线圈载体22的对应二侧。所述永磁组24在活动组件20置于底座14上时,二永磁组24置于底座14的二侧边处,与支撑底板140上的二第二侧壁142相邻。
[0046]
所述上弹片26、下弹片28为方形框架,上弹片26中部开设有一第一通孔261,下弹片28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81,该第一通孔261及第二通孔281大小相当,且与上述第一圆形孔126、第二圆形孔145位置对应,且大小相同。所述线圈载体22在线圈通电,载体带因电磁感应沿光轴方向位移,从而实现摄像头的变焦、对焦。所述上弹片26、下弹片28用于产生弹性,在线圈不通电时,载体能够恢复至初始的水平状态位置。
[0047]
所述支架框29为四条边围成的方形框架,置于在所述外壳12与上弹片26之间,用于固定所述活动组件20的上端,与固定组件10的外壳12相连接。所述下弹片28用于连接固定所述活动组件20下端与固定组件10的底座14。
[0048]
安装时,将所述支架16固化套在底座14外围,所述支柱160固化在点胶槽146处,进而将支架16固化安装在底座14上;将所述永磁组24安装固定在线圈载体22相对二侧,所述上弹片26、下弹片28分别固定在所述线圈载体22的上底面220及下底面221上,所述支架框29安装在上弹片26上,从而将所述活动组件20安装好;将所述活动组件20安装在所述底座14的收容槽141上,所述下弹片28安装在收容槽141内,所述永磁组24置于底座14的支撑底板140的侧边上,与第二侧壁142相邻;所述外壳1套设在底座14上,所述底座14上的热铆柱149对应嵌入所述外壳12上的热铆孔128内,进而实现音圈马达装置1的组装。
[0049]
请参阅图5,所述音圈马达装置1可以用在各种具有相机镜头模组100的电子装置中,如手机200、可穿戴设置、电脑设备、交通工具或监控装置等。
[0050]
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音圈马达装置1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底座14上设热铆柱149,于所述外壳12上对应设热铆孔128,热铆柱149对应嵌入外壳12上的热铆孔128内,进而使得音圈马达装置1组装精密度高,不易分离。同时,还于所述底座14上设点胶槽146,于所述点胶槽146内固化胶点柱160,进一步增加外壳12与底座14之间的粘着强度,降低分离风险。
[0051]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该音圈马达装置一种优化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这种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做出的其他变形和改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