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路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8569发布日期:2020-10-23 12:2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路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光路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信息传播要求的提高,光纤作为高速信息载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对光纤接续点的监控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尤其进入5g时代,光纤线路的应用越来越广,光纤接续点的数量也以几何级数级快速增长,光纤接续点的路由管理和接续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感光元件或取光部件在光纤接续点处检测溢出光的方法应运而生。而光纤适配器大多安装在odf(光纤配线架)上的托盘中,安装方式多种多样,安装空间有限,如何便捷、紧凑、可靠地把取光部件安装进光纤适配器中,把连接点漏出的检测光导出,帮助施工人员找到光纤线路路由信息,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路显示器,其解决了如何将取光部件快速、紧凑地装配在光纤适配器上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路显示器,其包括:适配器壳体,其一侧设置有取光口,所述取光口对应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耦合点设置;导光组件,其两端分别为收光端和显示端,所述收光端能够从所述取光口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内,所述显示端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外部空间;以及,限位组件,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两者的连接将所述导光组件限定在所述适配器壳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组件包括换向段,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具有配合于所述换向段外侧面的挤压面;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连接固定,并通过所述挤压面贴合挤压在所述换向段的外侧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挤压面上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与所述换向段的外侧面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换向段互相衔接的直杆段;所述导光组件被限定在所述适配器壳体上时,所述直杆段外端的朝向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纵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外侧面上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结构互相,并能够互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外侧面上的凸起或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上的凹槽或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外侧面上的焊接环或焊接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上的焊接槽或焊接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适配器壳体包括一对互相正对的主侧面以及一对互相正对的旁侧面;所述取光口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其中一侧的旁侧面上,且所述导光组件被所述限位组件限定在具有取光口的旁侧面上;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另一侧的旁侧面上固定有安装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体两侧的连接部,所述适配器壳体上还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限位组件通过所述连接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沿纵向沿伸的悬挑臂;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连接固定时,所述座体能够挤压所述换向段的外侧面,所述悬挑臂能够挤压所述直杆段的外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组件上设置有定位座,所述适配器壳体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定位座的定位腔,所述定位座能够嵌入所述定位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安装凸台以及座体上均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组件在适配器壳体上的连接,将导光组件封装在适配器壳体上,实现了在光纤适配器上对取光部件的定位封装,其结构紧凑,组装方便,其生产效率高,且该光路显示器的结构可有效节省空间,特别适合于密集安装的光纤适配器上使用。其中,高透光率的导光组件能够将光纤耦合点处的溢出光导出适配器壳体以外进行显示,且导光效率高,光路显示效果好,便于线务员查找路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光路显示器的装配结构图。

图2为光路显示器的爆炸图。

图3为导光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限位组件的下端结构图。

图5为连接组件的结构图。

图6为光路显示器对溢出光的导向示意图。

图7为导光组件在适配器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连接部在安装座上的组装示意图。

图9为限位组件上的悬挑臂对导光组件的封装示意图。

图10为悬挑臂的内侧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如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光路显示器,其包括适配器壳体100、安装在适配器壳体100上并用于采集和向外传导溢出光的导光组件200,以及用于将导光组件200限位、固定在适配器壳体100上的限位组件300。

适配器壳体100的主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光纤适配器的壳体(如本实用新型以sc-sc型光纤适配器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与现有的光纤适配器的不同点在于:适配器壳体100的一侧设置有通透的取光口101,取光口101能够连通至适配器壳体100的内部,并对应于适配器壳体100的耦合点设置。耦合点为适配器壳体100两端分别插接光纤接头时,且两端陶瓷插芯端面正对时的接触点。

导光组件200优选采用高透光材料制成,其可以为直线型、弯折型、弯曲型等结构,由此形成导光路径。导光组件200两端分别为收光端201和显示端202,收光端201能够从取光口101伸入适配器壳体100内,其正对耦合点,并能够接收来自耦合点的溢出光;显示端202位于适配器壳体100的外部空间,射入导光组件200的检测光(即上述的溢出光)能够经过导光路径的传输,最终从显示端202射出,能够被人眼察觉,以实现漏光点位的可视化,便于施工人员的路由查找。

限位组件300与适配器壳体100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两者的连接将导光组件200夹在两者之间,并将导光组件200限定在适配器壳体100上,实现导光组件200在适配器壳体100上的固定。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先将导光组件200安装在适配器壳体100上;再用限位组件300挤压导光组件200,并将导光组件200镶嵌在适配器壳体100上,或者用超声波焊接方法把限位组件300和适配器壳体100焊接在一起,将导光组件200包在适配器壳体100上。

进一步的,如图3,收光端201可以为光滑透光的平面,也可以为光滑透光的外凸弧面或球面,当然,收光端201也可以为贴敷或一体注塑在导光组件200一端面上的类凸透镜结构。当收光端201的外表面为外凸的球面时能够对入射的溢出光具有汇聚的作用,能够增强光路的显示效果。显示端202可以为表面粗糙化处理后的平面(如磨砂表面),能够优化显示端202的显示效果。较佳的,导光组件200对应于显示端202的一端设置有发光头202a(发光头可以为圆柱状或者棱柱状),而显示端202为发光头202a的外端面和/或侧面。

进一步的,如图3,导光组件200包括换向段203,换向段203优选弧形的弯曲杆件,其内部形成弧形的导光路径;收光端201和显示端202分别为换向段203的两个端面。因此,收光端201所接收到的溢出光在经过换向段203的传导和转向之后,能够沿纵向从显示端202射出,以便于施工人员能够在外部直接从适配器壳体100的端部观察到漏光情况。

此外,如图4,限位组件300包括块状的座体301,座体301上具有配合于换向段203外侧面的挤压面301a。优选的,座体301与导光组件200进行接触挤压的一端设置有反光槽f,反光槽f的槽底面即为配合于换向段203外侧面轮廓的挤压面301a。当限位组件300与适配器壳体100进行连接固定时,换向段203能够至少部分嵌入反光槽f内,而限位组件300能够通过挤压面301a贴合挤压在换向段203的外侧面上,将导光组件200紧按在适配器壳体100上,实现对导光组件200的固定。

上述的换向段203可以直接嵌入反光槽f内,也可以与反光槽f扣装贴合,也可以通过胶接、镶嵌或二次注塑实现在反光槽f内的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6,挤压面301a上可以选择性设置反光层301b,反光层301b可以为涂覆于挤压面301a上的反光材料(如真空镀铝或者镀银),反光层301b直接与换向段203的外侧面贴合。由于换向段203为弯曲的弧形,而弯曲的地方容易漏光,因此贴合在换向段203外侧面上的反光层301b或挤压面301a能够起到反光面的作用,将原本能够折射出去的检测光再次发射回导光组件200内部,因此能够减少检测光在换向段203内传播的能量损失,提高检测光从显示端202射出的光强,因此导出的检测光更好、更易于观察。

当然,反光层301b可以采用折射率大于导光组件200材质的材料;或者,限位组件300采用白色的反光材质制成,也能够起到反光、防漏光的作用,增加导光组件200的导光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3,导光组件200还包括与换向段203互相衔接的直杆段204。直杆段204为直杆结构,其内部形成直线形的导光路径,收光端201为换向段203的外端面,显示端202为直杆段204的外端面。当导光组件200被座体301限定在适配器壳体100上时,直杆段204外端的朝向与适配器壳体100的纵向一致,且直杆段204的外端优选能够延伸至适配器壳体100的端部,并与其相齐平。

进一步的,如图4、5,本实用新型的光路显示器还包括连接组件400,用于对限位组件300进行固定,使得被挤压的导光组件200无法松脱。

连接组件400包括第一连接件401,第一连接件401包括设置于适配器壳体100外侧面上的第一连接部401a以及设置于限位组件300上的第二连接部401b,第二连接部401b与第一连接部401a结构互相,并能够互相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401a为设置于适配器壳体100外侧面上的凸起或凹槽,第二连接部401b为设置于限位组件300上的凹槽或凸起,两者互相穿插嵌合,优选通过胶接或超声波焊接进行防脱固定。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401a为设置于适配器壳体100外侧面上的焊接环或焊接槽,第二连接部401b为设置于限位组件300上的焊接槽或焊接环,两者互相穿插嵌合,优选通过超声波焊接进行防脱固定。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组件300与适配器壳体100相接触的表面均为平面,并同样可以通过胶接或超声波焊接进行防脱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7,适配器壳体100包括一对互相正对的主侧面a-1(横向宽度较大的侧面)以及一对互相正对的旁侧面a-2(横向宽度较小的侧面)。基于此,取光口101设置于适配器壳体100的其中一侧的旁侧面a-2上,且导光组件200被限位组件300限定在具有取光口101的旁侧面a-2上;而适配器壳体100的另一侧的旁侧面a-2上固定有安装凸台102。当座体301固定在适配器壳体100上时,其结构能够与安装凸台102形成横向对称。

进一步的,如图5,连接组件4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02,安装凸台102以及座体301上均设置有对应于第二连接件402的连接孔k,安装凸台102以及座体301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连接件402固定到odf上。优选的,第二连接件402采用螺钉,而连接孔k为配合于螺钉尺寸的穿孔,各个螺钉穿过对应的连接孔k并固定在odf上,实现对适配器壳体100以及限位组件300的固定,同时,第二连接件402的固定作用还能够一同将限位组件300以及导光组件200扣紧在适配器壳体100上,结构牢靠、紧凑,便于安装。

进一步的,如图8,限位组件300还包括设置于座体301两侧的连接部302,适配器壳体100上还设置有安装座103,限位组件300通过连接部302安装在安装座103上。较佳的,安装座103为沿横向对称设置在旁侧面a-2上的一对立柱,所述立柱内侧设置有互相正对的滑槽103a;连接部302为对应于滑槽103a设置在座体301两侧的滑板,所述滑板能够滑入安装座103的滑槽103a内,因此,限位组件300通过滑板与滑槽103a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座103上。需要注意的是:当限位组件300通过连接部302与适配器壳体100的安装座103进行连接时,两者(限位组件300与适配器壳体100)之间可以选择性采用第一连接件401或第二连接件402进行连接固定,即包括如下种实施方式:

一、限位组件300与适配器壳体100除采用连接部302与安装座103进行连接以外,还通过第一连接件401进行连接固定;

二、限位组件300与适配器壳体100除采用连接部302与安装座103进行连接以外,还通过第二连接件402进行连接固定;

三、限位组件300与适配器壳体100除采用连接部302与安装座103进行连接以外,还同时通过第一连接件401与第二连接件402进行连接固定;

四、限位组件300与适配器壳体100之间仅通过连接部302与安装座103进行连接,不采用连接组件400进行连接固定,但此时,连接部302与安装座103之间需要采用胶接或超声波焊接等固定手段进行防脱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9,限位组件300还包括沿纵向沿伸的悬挑臂303,当座体301固定在适配器壳体100上时,悬挑臂303沿适配器壳体100的纵向沿伸,悬挑臂303的内侧面能够覆盖并挤压直杆段204的外侧面,且座体301能够挤压换向段203的外侧面,最终实现限位组件300对导光组件200整体的限位。

进一步的,如图9、10,悬挑臂30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配合于直杆段204的固定槽303a,固定槽303a在悬挑臂303上沿其长度方向沿伸。当悬挑臂303覆盖直杆段204的外侧面时,直杆段204能够正好嵌入固定槽303a内,对其形成侧向限位。因此,限位组件300能够通过固定槽303a将直杆段204按压在适配器壳体100上。

进一步的,如图7,导光组件200上设置有定位座205,适配器壳体100上设置有配合于定位座205的定位腔104,定位座205能够嵌入定位腔104中。定位座205优选对称固定在直杆段204两侧的板状或块状结构,而定位腔104为设置在旁侧面a-2上并与定位座205形成结构互补的腔室。当定位座205的外侧面高出旁侧面a-2的外表面时,悬挑臂303的内侧面上也设置有对应于定位座205的定位槽303b,且定位座205被夹在定位槽303b与定位腔104形成的容置空间中。

进一步的,如图7,适配器壳体100的旁侧面a-2一端还设置有对应于导光组件200的容置槽105,容置槽105沿适配器壳体100的纵向沿伸,并与取光口101连通,且容置槽105两端通透。当导光组件200嵌入容置槽105内,且定位座205搁置在定位腔104中时,导光组件200的收光端201正好能够伸入取光口101内,实现导光组件200在适配器壳体100上的快速安装和定位。

进一步的,如图6,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内套500以及陶瓷套管600。由于适配器壳体100的主体及其内部的内套500和陶瓷套管600的具体结构、构造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