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OGO灯的光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7465发布日期:2021-03-30 20:0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LOGO灯的光路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ogo灯,特别是涉及一种logo灯的光路组件。



背景技术:

logo灯是一种通过高亮度的光把图案照射到地上或者墙上的灯具,多用于商业上。现有技术中logo灯由于其内部透镜结构设计不当,使得logo灯存在logo光斑大小调节范围较窄以及清晰度较差的技术问题,另外,由于内部的透镜结构较为复杂,从而导致体积较大,在设计时只采用一个的聚光透镜,因此现有技术中logo灯还存在聚光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logo灯的光路组件,解决现有技术中logo灯存在的聚光度较低、logo光斑大小调节范围较窄以及清晰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ogo灯的光路组件,包括光源,装设在光源一侧并与光源相对固定的logo光阑,装设在光源和logo光阑之间并与光源相对固定的第一聚光透镜,装设在第一聚光透镜和logo光阑之间并与光源相对固定的第二聚光透镜,以及分别装设在logo光阑背向第二聚光透镜一侧的第一凹凸透镜组和第二凹凸透镜组;所述第二聚光透镜出光面的曲率小于第一聚光透镜出光面的曲率;所述第一凹凸透镜组位于logo光阑和第二凹凸透镜组之间;所述第一凹凸透镜组和第二凹凸透镜组分别与第二聚光透镜之间的相对距离为可调;所述第一凹凸透镜组和第二凹凸透镜组均包括设置在logo光阑一侧的第一透镜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背向logo光阑一侧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入光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出光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的入光面与第一透镜的出光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光源到第一聚光透镜入光面的最短距离d1为4.5mm~5.5mm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聚光透镜的入光面到第二聚光透镜的入光面的距离d2为23.5mm~24.5mm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聚光透镜的出光面到logo光阑的最短距离d3为3mm~4mm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聚光透镜的出光面到第一凹凸透镜组中的第一透镜的入光面的最短距离d4为13mm~40mm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聚光透镜的出光面到第二凹凸透镜组中的第一透镜的入光面的最短距离d5为94mm~130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有光源、logo光阑、第一聚光透镜、第二聚光透镜、第一凹凸透镜组和第二凹凸透镜组;使用时,光源的光依次通过第一聚光透镜、第二聚光透镜、logo光阑、第一凹凸透镜组和第二凹凸透镜组照射到地面或墙壁上,通过调节第一凹凸透镜组与第二聚光透镜的相对距离能够调节logo光斑的大小,通过调节第二凹凸透镜组与第二聚光透镜的相对距离能够调节logo光斑的清晰度,其中第一凹凸透镜组和第二凹凸透镜组均包括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将第一透镜的入光面设置为凸面,将第一透镜的出光面设置为凹面,将第二透镜设置为双凸透镜,即第二透镜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均为凸面,采用这种结构的第一凹凸透镜组和第二凹凸透镜组,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logo光斑大小调节范围更宽,满足用户更种场合的使用需求,还能增强logo光斑的清晰度,另一方面,该结构设计的第一凹凸透镜组和第二凹凸透镜组都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出光面曲率比第一聚光透镜出光面曲率更小的第二聚光透镜,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聚光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ogo灯的光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ogo灯的光斑直径随投射距离变化而变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ogo灯的光路组件,包括光源1,装设在光源1一侧并与光源1相对固定的logo光阑2,装设在光源1和logo光阑2之间并与光源1相对固定的第一聚光透镜3,装设在第一聚光透镜3和logo光阑2之间并与光源1相对固定的第二聚光透镜4,以及分别装设在logo光阑2背向第二聚光透镜4一侧的第一凹凸透镜组5和第二凹凸透镜组6。

其中第二聚光透镜4出光面的曲率小于第一聚光透镜3出光面的曲率;第一凹凸透镜组5位于logo光阑2和第二凹凸透镜组6之间;第一凹凸透镜组5和第二凹凸透镜组6分别与第二聚光透镜4之间的相对距离为可调。

另外,第一凹凸透镜组5和第二凹凸透镜组6均包括设置在logo光阑2一侧的第一透镜51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51背向logo光阑2一侧的第二透镜52,所述第一透镜51的入光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51的出光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52为双凸透镜。

使用时,光源1的光依次通过第一聚光透镜3、第二聚光透镜4、logo光阑2、第一凹凸透镜组5和第二凹凸透镜组6照射到地面或墙壁上,通过调节第一凹凸透镜组5与第二聚光透镜4的相对距离能够调节logo光斑的大小,通过调节第二凹凸透镜组6与第二聚光透镜4的相对距离能够调节logo光斑的清晰度,其中将第一透镜51的入光面设置为凸面,将第一透镜51的出光面设置为凹面,将第二透镜52设置为双凸透镜,即第二透镜52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均为凸面,采用这种结构的第一凹凸透镜组5和第二凹凸透镜组6,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logo光斑大小调节范围更宽,满足用户更种场合的使用需求,还能增强logo光斑的清晰度,另一方面,该结构设计的第一凹凸透镜组5和第二凹凸透镜组6都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出光面曲率比第一聚光透镜3出光面曲率更小的第二聚光透镜4,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聚光度。

具体的,所述第二透镜52的入光面与第一透镜51的出光面紧密贴合。采用这种结构,使得第一凹凸透镜组5和第二凹凸透镜组6的结构更加紧凑小型,减小logo灯硬件的设计体积,减轻了logo灯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得logo灯的结构更加合理,因此光源1到第一聚光透镜3入光面的最短距离d1为4.5mm~5.5mm之间;第一聚光透镜3的入光面到第二聚光透镜4的入光面的距离d2为23.5mm~24.5mm之间;所述第二聚光透镜4的出光面到logo光阑2的最短距离d3为3mm~4mm之间;所述第二聚光透镜4的出光面到第一凹凸透镜组5中的第一透镜51的入光面的最短距离d4为13mm~40mm之间,由此可知,第一凹凸透镜组5与第二聚光透镜4间的调节距离为27mm;所述第二聚光透镜4的出光面到第二凹凸透镜组6中的第一透镜51的入光面的最短距离d5为94mm~130mm之间,由此可知,第二凹凸透镜组6与第二聚光透镜4间的调节距离为36mm。

如图2所示,当第二聚光透镜4的出光面到第一凹凸透镜组5中的第一透镜51的入光面的最短距离d4为13mm且第二聚光透镜4的出光面到第二凹凸透镜组6中的第一透镜51的入光面的最短距离d5为130mm时,对应的图2中光斑直径大小随投射距离的增大而沿着18°的方向增大;当第二聚光透镜4的出光面到第一凹凸透镜组5中的第一透镜51的入光面的最短距离d4为40mm且第二聚光透镜4的出光面到第二凹凸透镜组6中的第一透镜51的入光面的最短距离d5为94mm时,对应的图2中光斑直径大小随投射距离的增大而沿着30°的方向增大。因此,采用以上述的距离参数,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投射出的光斑大小调节范围更广的logo光斑。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