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08860发布日期:2021-07-16 21:2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芯片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图像形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芯片及具有该芯片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2.激光打印机包含充电、感光、显影、转印、定影等操作,其中定影为卤素灯管加热,使转印的显像高温固化到纸张上,然而定影时刻温度可以达到200℃左右。这个温度已经超过了很多物品的可燃点,如果出现系统死机或者测温系统出现异常,则会导致卤素灯管一直加热,温度会继续升高,过高的温度可能会达到周围材料的可燃点,对人身财产安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在高温下,打印机内部的马达、高压等组件也会产生严重安全隐患。
3.为了实现更好的过温保护,一般会同时设计有软件保护和硬件过温保护电路,当软件保护失效时,通过硬件保护电路控制定影组件的加热,防止因定影组件过热而引起损坏或安全问题。
4.但是现有的硬件过温保护电路在定影组件温度过高时,控制定影组件断开加热,在定影组件温度下降时,又控制定影组件继续加热,如此反复加热,会加速定影组件周围塑胶件的老化,时间长了会存存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定影组件反复加热、提高安全性的芯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芯片,应用于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定影组件、加热电路和硬件保护电路,所述加热电路用于为所述定影组件加热,所述硬件保护电路用于在所述定影组件的温度达到预设保护温度时产生过温保护;所述芯片包括:
8.加热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电路的通和断;
9.监测单元,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硬件保护电路产生的过温保护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控制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使所述加热电路断开;
10.其中,所述硬件保护电路控制所述加热电路断开一次为产生一次过温保护。
11.优选地,所述监测单元包括计数器和触发器,所述计数器和所述硬件保护电路相连,所述触发器与所述计数器、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分别连接;
12.所述计数器对所述硬件保护电路产生的过温保护次数进行计数,当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达到预定次数时,所述触发器拉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使所述加热电路断开。
13.优选地,所述芯片还包括模数转换单元和cpu,所述模数转换单元与所述硬件保护电路、所述cpu分别连接,用于将所述硬件保护电路输出的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cpu,以使所述cpu在所述定影组件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加热控制单元断开
所述加热电路。
14.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定影组件、加热电路、硬件保护电路及上述芯片;
15.所述加热电路用于对所述定影组件加热;
16.所述加热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电路的通和断;
17.所述硬件保护电路与所述加热电路相连,用于在所述定影组件的温度达到预设保护温度时产生过温保护;
18.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硬件保护电路相连,用于在所述硬件保护电路产生的过温保护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控制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使所述加热电路断开;其中,所述硬件保护电路控制所述加热电路断开一次为产生一次过温保护。
19.优选地,所述加热电路包括加热器、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所述加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连接;
20.所述硬件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分别连接,或者,所述硬件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其中任一个开关电路连接。
21.优选地,所述硬件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电路,所述第一比较器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或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电路连接,所述监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比较器电路输出的电平信号的变化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拉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使所述加热电路断开。
22.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可控硅,所述继电器串联于所述加热器与火线连接的一端,所述可控硅串联于所述加热器与零线连接的一端。
23.优选地,所述硬件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电路和第二比较器电路,所述第一比较器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相连,用于在所述定影组件的温度达到预设值h1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断开;所述第二比较器电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相连,用于在所述定影组件的温度达到预设值h2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断开。
24.优选地,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电路连接,所述监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比较器电路输出的电平信号的变化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拉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使所述加热电路断开。
25.优选地,所述硬件保护电路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着所述定影组件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硬件保护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热敏电阻的阻值大小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
2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芯片通过设置有监测单元,在软件控制失效,需要通过硬件保护电路控制加热电路断开,以防止定影组件由于被持续加热而温度过高时,通过该监测单元能够检测到硬件保护电路产生的过温保护的次数,在硬件保护电路产生的过温保护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监测单元控制加热电路断开,防止加热电路反复对定影组件加热,进而减慢定影组件周围塑胶件的老化速度,避免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及外围电路的模块框图。
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及外围电路另一模块框图。
29.图3为图2中的加热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30.图4为图2中的部分硬件保护电路的原理图。
31.图5为图2中的监测单元及部分硬件保护电路的原理图。
32.图6为软件控制加热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3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5.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36.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芯片,该芯片1应用于图像形成设备,具体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定影组件的加热。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外围电路2和定影组件。芯片1包括加热控制单元11、监测单元 12、模数转换单元13和过零检测单元14,外围电路2包括加热电路21、硬件保护电路22、检测电路23和过零检测电路24。加热电路21用于对定影组件加热,检测电路23用于检测打印机内部的环境温度和/或湿度,过零检测电路24用于检测市电的过零点。过零检测单元14用于记录过零信号的个数,同时也可以用于记录过零信号的起始点,也可以用于根据过零信号的频率判断市电的频率,过零点个数可以用于辅助判断定影组件温度上升情况。加热控制单元11与加热电路21连接,芯片1根据定影组件的温度、检测电路23检测到的数据及过零信号的状况使加热控制单元11 输出高低电平控制信号或脉冲信号,通过该高低电平信号或脉冲信号控制加热电路21断开或接通,即控制加热电路21是否为定影组件加热。在加热控制单元11失效,使定影组件持续被加热,且当定影组件的温度达到预设保护温度时,硬件保护电路22控制加热电路21断开,防止因定影组件过热而引起损坏或安全问题。监测单元12与硬件保护电路22相连,用于在硬件保护电路22产生的过温保护的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强制拉低加热控制单元11输出的控制信号,使加热电路21断开。其中,模数转换单元13用于将检测电路23或硬件保护电路22输出的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硬件保护电路22控制加热电路21断开一次为产生一次过温保护。
37.参照图2,该芯片1还包括延时单元,延时单元用于实现过零信号的延时计算功能和看门狗计时功能。芯片还包括cpu,用于算法处理,即,根据各个输入信号(如检测电路23
的检测信号、硬件保护电路22的检测信号)进行综合处理,使加热控制单元11输出精准控制信号,并且可以动态调整,可以为pid(process identifier,进程控制符)算法,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其他算法。加热控制单元11根据采集到的输入信号,输出加热控制信号,该输出信号至少包含一个,一个输出信号用于控制加热器的火线或零线的通断,两个输出信号可以用于分别控制火线、零线的通断,三个以上输出信号除了能够控制火线、零线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与加热电路相关的电路,如整个弱点电源的控制,或者二次定影电路的控制。监测单元12包括软件监测和硬件监测两部分,软件监测通过总线bus实现看门狗监测,监测整个系统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 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中央处理器cpu通过采集过零信号、定影组件温度、环境温度、湿度等信息,结合延时单元和具体的打印作业,经过处理使加热控制单元11精准输出控制信号。当cpu跑飞时,可以通过监测单元12实现最后的监控保障。
38.本申请通过监测单元12的设置,在硬件保护电路22产生的过温保护的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强制拉低加热控制单元11输出的信号,使加热电路21断开,进而防止定影组件温度继续上升或定影组件被反复加热,减慢定影组件周围塑胶件的老化速度,提高了定影的安全性。
39.具体地,加热电路21包括加热器、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加热器经零线、火线与电源相连,通过加热器对定影组件进行加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继电器串联于火线。第二开关电路包括可控硅,可控硅串联于零线,通过第一开关电路的继电器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可控硅能够控制加热器的断开或接通,进而控制对影组件的加热。本申请采用双开关控制,即零线或火线分别控制,使控制电路更可靠;且采用两种类型开关器件控制,以防同一种器件在同一异常时刻同时受到干扰,导致整体工作异常。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器件采用触点式继电器和可控硅作为两种开关器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开关器件,如固态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等。
40.进一步地,加热控制单元11与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分别连接,通过加热控制单元11能够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的断开或接通。硬件保护电路22包括第一比较器电路和第二比较器电路,第一比较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用于在定影组件的温度达到预设值h1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断开。第二比较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用于在所述定影组件的温度达到预设值h2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断开,其中h1>h2。监测单元12与第一比较器电路连接,在检测到第一比较器电路输出的电平信号的变化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监测单元12 能够强制拉低加热控制单元11输出的信号,进而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断开。
41.在本实施例中,硬件保护电路包括两个比较器电路,通过两个比较器电路分别控制两个开关电路的接通或断开。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比较器电路,通过该比较器电路控制其中任一个开关电路的接通或断开。
4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监测单元12与第一比较器电路连接,用于计算第一比较器电路输出的电平信号的变化次数并根据计算结果控制加热控制单元11输出的信号。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监测单元12也可以与第二比较器电路连接,用于计算第二比较器电路输出的电平信号的变化次数并根据计算结果控制加热控制单元11输出的信号。
43.当定影组件的温度或环境温度达到预设值w1时,cpu使加热控制单元 11控制第一
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断开,使加热器停止对定影组件加热。在cpu失效,无法通过软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时或者温度检测部件失效时,当定影组件的温度达到预设保护温度(如w2,w2>w1) 时,第一比较器电路控制第一开关电路断开和/或者第二比较器电路控制第二开关电路断开,使加热器停止为定影组件加热,即对定影组件进行过温保护。监测单元12用于计算第一比较器电路输出的电平信号的变化次数,并在在第一比较器电路输出的电平信号的变化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通过加热控制单元11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和/或第二开关电路断开,停止对定影组件的加热。
44.参照图3所示,加热器heat的两端通过零线n、火线l与电源连接,加热器heat一般为卤素灯管,但可以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其他的加热器。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n1和继电器rl1。继电器rl1的强电端串联于火线l,第一三极管n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rl1 相连,第一三极管n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分别与第一三极管n1的基极连接,并且第一电阻r1的一端作为控制信号的输入端即,芯片1的加热控制模块有一输出端(如fuser ctrl bit1)连接r1的一端。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可控硅tr1、光耦u1和第二三极管n2。可控硅tr1 的强电端串联于零线n,第三电阻r3连接于可控硅tr1和光耦u1之间,第一电容c1和第四电阻r4并联于可控硅tr1和光耦u1之间,第二三极管n2的集电极连接于光耦u1,第二三极管n2的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 r5、第六电阻r6连接于第二三极管n2的基极,并且第五电阻r5的一端作为控制信号的输入端,即,芯片1的加热控制模块有一输出端(如fuserctrl bit0)连接r5的一端。
45.上述加热电路中,当继电器rl1和可控硅tr1都导通时,则加热器heat 通电,可以加热。如果只有一个导通,加热器heat不能加热。第一电阻 r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n1为继电器rl1的驱动部分。第一电阻r1 为串联电阻,第二电阻r2为下拉电阻,第一三极管n1为开关器件。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器件为三极管,在其他实例中,也可以选用其他开关器件,如mos管。第二电阻r2的连接位置可以放在第一电阻r1和第一三极管n1 之间,也可以放置在第一电阻r1和加热控制单元11之间。控制信号fuserctrl bit0~fuser ctrl bit3从加热控制单元11输出,可以是高电平,可以是低电平,也可以是脉冲波形。当控制信号fuser ctrl bit1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n1导通,继电器rl1线圈供电,继电器rl1强电端触点吸合。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光耦u1、第二三极管n2为可控硅tr1 驱动部分,第五电阻r5为串联电阻,第六电阻r6为下拉电阻,第二三极管n2为开关器件。第六电阻r6的连接位置可以放在第五电阻r5和第二三极管n2之间,也可以放置在第五电阻r5和加热控制单元11之间。当输出控制信号fuser ctrl bit0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n2导通,光耦u1 中的二极管导通,光耦中的ce极导通,可控硅tr1强电端导通。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为限流电阻,第一电容c1为滤波电容,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一电容c1可以根据实际选择或者取消。
46.参照图4所示,第一比较器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u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热敏电阻rt1和第一mos管n3。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串联,第十电阻r10 和第一热电阻rt1串联。第一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相连,第一比较器u2反相输入端与第十电阻r10、第一热敏电阻rt1相连,第九电阻r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输出端相连,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一比较器u2的输出端相连,第一mos管 n3的栅极与第一比较器u2的输出端相连并以第一mos
管n3的漏极作为硬件保护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可以说硬件保护电路 23的一个输出端与加热控制单元11的一个输出端(如fuser ctrl bit1) 相连。
47.第二比较器电路包括第二比较器u3、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 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二热敏电阻 rt2和第二mos管n4。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串联,第十五电阻 r15和第二热电阻rt2串联。第二比较器u3的同相输入端与第十二电阻 r12、第十三电阻r13相连,第二比较器u3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第二热敏电阻rt2相连。第十四电阻r1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比较器u3的同相输入端、输出端相连,第十六电阻r16与第二比较器u3的输出端相连,第二mos管n4的栅极与第二比较器u3的输出端相连,并以第二mos 管n4的漏极作为硬件保护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连接,可以说硬件保护电路23的一个输出端与加热控制单元11的一个输出端(如 fuser ctrl bit0)相连。
48.上述硬件保护电路中,第一热敏电阻rt1用于检测定影组件的温度,第十电阻r10为上拉电阻,urt1为热敏电阻检测到的电压值。第七电阻 r7和第八电阻r8为比较分压电阻,第九电阻r9为反馈电阻,第十一电阻 r11为上拉电阻,通过合理的选型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 r9的阻值,可以设置硬件保护温度值。如果没有反馈电阻,则容易造成比较器频繁的动作,图像形成设备一直工作在保护温度值附近。硬件设置的保护温度值,理论上比软件设置的保护温度至少高20℃,防止器件的偏差导致的误保护,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没有超过硬件保护温度值时,第一比较器u2的输入电为u2

>u2+时,第一比较器u2输出低电平,第一mos 管n3不导通,第一开关电路受加热控制单元11控制。当cpu跑飞时,加热控制单元11不在正常的工作状态,其一直输出高电平,定影组件的温度到达了硬件保护温度值时,第一比较器u2的输入电为:u2

<u2+,第一比较器u2输出高电平,输出over_temp1从低变高,第一mos管n3导通,强制拉低控制信号fuser ctrl bit1,使继电器rl1断开,停止加热。
49.第二比较器电路与第一比较器电路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其区别只是在于两者设置的硬件保护温度值不同,当达到定影组件的温度达到第二比较器电路的保护温度值,第二比较器u3输出信号over_temp2 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第二mos管n4导通,强制拉低输出控制信号fuserctrl bit0,使可控硅tr1断开,停止加热。
50.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硬件保护点,即,取消第二比较器电路,仅保留第一比较器电路,该第一比较器电路可以连接第一开关电路也可以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用于在定影温度达到预设保护温度值时,对继电器进行断开或者对可控硅进行断开。参照图5,监测单元12包括触发器和计数器。计数器与第一比较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触发器与计数器相连并向加热控制单元11发送控制信号。计数器对第一比较器电路输出的电平信号的变化次数进行计数,当计数值达到预定次数时,触发器强制拉低加热控制单元11的输出信号,使第二开关电路和/或第一开关电路断开。同理,监测单元12的计数器也可以与第二比较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计数器对第二比较器电路的输出电平信号的变化次数进行计数,当计数值达到预定次数时,触发器强制拉低加热控制单元11的输出信号,使第二开关电路和/或第一开关电路断开。
51.进一步地,当设置了第一比较器电路和第二比较器电路时,监测单元 12用于监控第一比较器电路,当第一比较器电路输出的电平信号的变化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通过加
热控制单元11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和/或第二开关电路的断开,停止对定影组件的加热。第一开关电路是控制火线的断开,如果第二开关电路设置200℃使可控硅断开时,可设置比200℃更高的阈值温度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继电器断开。因为继电器的断开是表示图像形成设备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温度控制错误,需要把加热器停止,以保障设备安全。
52.硬件保护电路中的比较器会依据定影组件的温度是否超过预定的温度,即硬件保护点,使比较器输出关闭加热器电源的信号。当定影组件的温度逐渐下降时,硬件保护电路中的比较器又输出翻转信号,使定影加热器重新上电。上述硬件比较保护电路,如果温度下降,比较器(比较器的 urt1连接热敏电阻)输出会发生翻转,定影加热器又重新上电,如此反复,会加速定影周围塑胶件的老化,时间过久也会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定影加热器重新反复通电的情况,本申请增加了监测单元,当cpu跑飞,硬件保护电路开始工作时,输出信号over_temp的电平会高低变换,当变化的次数达到计数器的限值,计数器发出进位脉冲,触发器收到此脉冲,触发器动作,拉低输出控制信号bit0

bit3的电平,致使加热控制单元11 输出低电平,定影加热器断开,让整个系统不再会反复工作。保证整个系统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安全事故。此时,计数器重新上电,计数置0,重新开始计数。在本实施例中,该监测单元设置于芯片内,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监测单元也可以置于芯片外部。
53.上述描述中,通过监测单元12对比较器进行监控以对加热电路进行断开达到硬件保护,进一步,监测单元12还可以对adc(模数转换单元) 获取到的参数,比如定影组件的温度、环境温度或环境湿度,当这些参数表示图像形成设备出现故障时,监测单元12也可以使加热控制单元11对加热电路21进行断开以使图像形成设备出现故障时不再执行加热。
54.打印机接通电源初始化时,cpu首先对环境温度和湿度,及初始定影温度进行检测,判断模数转换单元(adc)13的工作是否正常,因为数转换单元13不正常,直接影响到后续定影的控制。该环境参数也可以是检测电路23内部已经adc处理好了,直接输出数字信号,连接到cpu。如果环境温度或者湿度超出了实际的范围之内,或者定影检测出来的温度远远低于环境温度,cpu直接控制输出信号fuser ctrl bit0

bit3输出低电平,让加热器处于断电状态,同时通过面板提示用户,打印机处于故障状态,需要报修。同时,该面板也可以指示灯显示。如果adc的工作正常,则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预先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分区,当环境处于高温、高湿时设置一个定影控制目标温度t1,当环境处于常温常湿时,设置一个定影控制目标温度t2,当环境处于低温、低湿的时候设置一个定影控制目标温度t3,理论上t1<t2<t3,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设置。防止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使用一个目标控制温度,如果在高温、高湿时,使用t3的温度,整机一直处于高温环境下,整机相关材料的耐热性能相比低温时耐热性能要差,定影的高温工作可能会导致整机发生异常情况,或者加速打印机的老化。所以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去选择一个合适的定影控制目标温度,既能实现打印机的功能,又能增加打印机整体的安全性。
55.参照图6,在定影控制时,结合过零检测信号和温度信号temp_therm,控制加热电路21的开通与关断。过零检测信号为市电的过零信号,上升沿或下降沿时为进入过零点或者退出过零点,具体需要根据过零检测电路决定。当检测到定影组件的温度还没有达到目标温度时,cpu通过加热控制单元11在过零点给第一开关电路或者第二开关电路输出高电平,让加热器导通,开始加热。在过零点导通,可以防止非过零点时对器件产生比较大的过冲,提升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没有了比较大的过冲,打印机对电网产生的干扰也会比较
小,emc性能更好。当达到目标温度后,cpu 通过加热控制单元11输出低电平,让可控硅关断,加热器停止加热。如果由于可控硅电路异常工作,没有执行关断,设置软件保护点,使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同时接收到低电平,让继电器和可控硅同时关断,确保加热部件停止加热,致使定影组件的温度不会超出安全限值。当软件设置的保护机制因为cpu跑飞而无法控制加热器时,可通过监测单元12 对硬件保护电路的监控,实现硬件上的最终防护,使图像形成设备设置多重保护,避免产生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取消过零检测电路的设置。
56.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