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结构及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4415发布日期:2021-07-20 16:1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结构及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散热结构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系统具有体积小、安装容易、可提供大尺寸影像等优点,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企业或家庭剧院采用投影系统作为显示设备。由于许多公共场所的光线较为明亮,投影系统的亮度也必须相对地提升,才不致于让观看者感觉画面太暗,甚至无法看清楚其中的影像。同时,也给投影仪的散热带来了很大的考验,投影仪一旦散热效果不佳,投影机中的灯泡、出光件或电路都可能因此损坏或寿命缩短。由于光源是投影系统中主要的热能产生者,对于具有多灯源的投影系统来说,良好的散射设计尤其重要。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和复杂性日益提高,功耗不断增长,而功率的损失通常转换为一定的热能。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要求又使产品的热流密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急剧上升,导致电子产品的温升迅速提高,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投影机产品中,目前主流的投影机的方案是由dlp和3lcd作为显示技术的投影,使用了很多的激光器及半导体固体光源,热流密度急剧上升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根据投影机的成像原理,由光源发出的强光经色轮分色后,再由dmd(digitalmicromirrordevice,数字微镜装置)按照信号的要求将光反射到屏幕上形成图像。为得到高流明的亮度输出,必须通过采用大功率的光源来实现。在追求投影机小型化、高亮度的情况下,投影机的功率密度较其它电子产品高出许多。其中,光源的功耗约占整个系统功耗的75%,因此光源的散热结构是投影机散热系统设计的关键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散热结构及投影装置,解决了投影装置的散热问题,使得投影装置内部散热结构布局更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用于将显示于图像显示元件中的图像投影于被投影面上的投影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出气端和若干进气端;

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提供光源;

光机镜头,包括多个透镜;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光机镜头之间设置有用于折射光线的出光件;所述光机镜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投影于被投影面上的出像端,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出光件;所述出光件与所述光源组件之间还设置有位相差板;

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为所述投影装置供电;

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与所述光机镜头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与所述出光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用于对所述出光件和所述位相差板散热;及

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散热风扇,所述第四散热风扇安装于所述出气端,所述第四散热风扇用于辅助排气散热;

其中,所述进气端包括第一进气端和第二进气端;所述第一散热组件驱使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进气端流入后,对所述出光件和所述位相差板进行散热,最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驱使空气通过所述出气端排出;所述第二散热组件驱使空气经所述第二进气端流入后,分别对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散热,经所述出气端排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入风口处,空气经过所述第一进气端进入第一散热组件后,沿所述风道流入至所述出光件。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分别具有第一入风口和第二入风口,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入风口和所述第二入风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出光件包括第一出光模块、第二出光模块以及第三出光模块;所述风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风道分隔成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风道分隔成第三子风道和第四子风道;

所述第一子风道远离所述第一入风口的一端经过所述第一出光模块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三出光模块的底部;

所述第二子风道远离所述第一入风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位相差板的底部;

所述第三子风道远离所述第二入风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出光模块的底部;

所述第四子风道远离所述第二入风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位相差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均为离心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激光发生器、激光散热器以及荧光轮组件,所述激光散热器连接所述激光发生器,且所述激光散热器对所述激光发生器散热;所述荧光轮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散热风扇;所述第三散热风扇驱使所述第二进气端吸入空气后,依次对所述电源组件和所述荧光轮组件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散热风扇为轴流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散热器包括若干散热鳍片,两相邻所述散热鳍片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第二散热组件驱使空气进入所述第二进气端后流经所述导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及投影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散热组件中的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共同驱使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端进入到壳体内,第二散热组件中的第四散热风扇驱使空气分别从第一进气端和第二进气端进入到壳体后,经出气端排出,第一散热组件通过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的共同作用对出光件和位相差板进行散热,第二散热组件安装于出气端,第四散热风扇用于辅助排气散热,提高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布局紧凑,且兼顾到投影装置内每一个需要散热的部件,使得投影装置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更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第一种光机镜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第二种光机镜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激光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气流向图。

图中,10-壳体,11-第一进气端,12-第二进气端,13-出气端,20-光源组件,21-激光发生器,22-激光散热器,221-散热鳍片,222-导流通道,23-荧光轮组件,30-光机镜头,40-出光件,41-第一出光模块,42-第二出光模块,43-第三出光模块,44-位相差板,50-电源组件,60-风道,61-隔板,62-第一子风道,63-第二子风道,64-第三子风道,65-第四子风道,66-第一入风口,67-第二入风口,711-第一散热风扇,712-第二散热风扇,72-第三散热风扇,73-第四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第一种光机镜头3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第二种光机镜头3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包括所述散热结构的投影装置。

请结合图6,散热结构包括:设置有出气端13和若干进气端的壳体10、提供光源的光源组件20、用于将显示于图像显示元件中的图像投影于被投影面上的光机镜头30、为投影装置供电的电源组件50以及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光机镜头3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投影于被投影面上的出像端,第二端连接出光件40;出光件40与光源组件20之间还设置有位相差板44。

可选地,光机镜头30包括多个透镜和镜筒。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第一种光机镜头3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光机镜头30的镜筒呈直筒型。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第二种光机镜头3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光机镜头30的第二端的直径小于第一端的直径,不论是第一种的光机镜头30还是第二种的光机镜头30,其第二端均设置有出光件40,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对象。

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风扇711和第二散热风扇712,第一散热风扇711与光机镜头30相邻设置;第二散热风扇712与出光件40相邻设置,第一散热风扇711和第二散热风扇712用于对出光件40和位相差板44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出于空间的考虑,由于光机镜头30体积较大,第一散热风扇711竖立设置在光机镜头30旁,由于出光件40体积比较小,第二散热风扇712可横向平放于出光件40旁,更加合理的利用空间。

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散热风扇73,第四散热风扇73安装于出气端13,第四散热风扇73用于辅助排气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其中,进气端包括为第一散热组件输入空气的第一进气端11和为第二散热组件输入空气的第二进气端12;第一散热组件驱使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端11流入后,对出光件40和位相差板44进行散热,最后第二散热组件驱使空气通过出气端13排出;第二散热组件驱使空气经第二进气端12吸入空气,分别对光源组件20和电源组件50散热后,将空气经出气端13排出。

图4为图1中风道6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4,散热结构还包括有风道60,风道60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风道60用于对第一散热风扇711和第二散热风扇712吹出的空气具有导向作用,第一散热组件安装于入风口处,空气经过第一进气端11进入第一散热组件后,促使空气沿风道60流入至出光件40,实现对出光件40的散热。

具体地,风道60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风道60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为了方便描述,将第一风道的入风口定义为第一入风口66,将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定义为第二入风口67,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分别具有第一入风口66和第二入风口67,第一散热风扇711和第二散热风扇712分别设置于第一入风口66和第二入风口67处。

具体地,出光件40包括第一出光模块41、第二出光模块42以及第三出光模块43;投影装置的原理是从光源组件20发出白光,用分光镜从白光中分离出红绿蓝三色,再分别到达三个液晶结构上,液晶通过电压的变化控制每种颜色的光能通过多少,混合出彩色图像投射出来,这样的画面放大后不会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像素。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光模块41为出红光的红色模块,第二出光模块42为出绿光的绿色模块,第三出光模块43为出蓝光的蓝色模块。

风道60内设置有隔板61,隔板61将第一风道分隔成第一子风道62和第二子风道63;隔板61将第二风道分隔成第三子风道64和第四子风道65;也就是说风道60包括第一子风道62、第二子风道63、第三子风道64以及第四子风道65,实现对出光件40和位相差板44同时散热,更合理的利用第一散热风扇711和第二散热风扇712,布局更紧凑合理。

第一子风道62远离第一入风口66的一端经过第一出光模块41的底部延伸至第三出光模块43的底部,同时对第一出光模块41和第三出光模块43散热;第二子风道63远离第一入风口66的一端延伸至位相差板44的底部,促使空气到达位相差板44,对位相差板44进行散热;第三子风道64远离第二入风口67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出光模块42的底部;第四子风道65远离第二入风口67的一端延伸至位相差板44的底部。由于位相差板44产生的热量较多,第二子风道63和第四子风道65共同对位相差板44进行散热。在第一出光模块41、第二出光模块42和第三出光模块43中,由于第一出光模块41和第三出光模块43相对设置,采用第一子风道62将空气同时引入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模块41和第三出光模块43的底部来实现对第一出光模块41和第三出光模块43的散热,第三子风道64将空气引入第二出光模块42的底部来实现对第二出光模块42的散热,布局更合理紧凑。

具体地,第一散热风扇711和第二散热风扇712均为离心风扇。离型风扇可改变空气流动的方向,推动空气以与离心风扇的轴相垂直的方向流动,进气是沿轴线方向,而出气却垂直于轴线方向。

具体地,光源组件20包括激光发生器21、激光散热器22以及荧光轮组件23,激光散热器22连接激光发生器21,且激光散热器22对激光发生器21散热;荧光轮组件23与电源组件50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散热风扇72;第三散热风扇72从第二进气端12吸入空气后,依次对电源组件50和荧光轮组件23散热。优选的,第三散热风扇72为轴流风扇,推动空气以与轴相同的方向流动,驱使空气从第二进气端12流入,依次对电源组件50和荧光轮组件23散热后从出气端13排出。

图5为图1中激光散热器22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5,由于激光发生器21产生的热量较大,配套设置在激光发生器21的激光散热器22上也会传导有大量的热量。激光散热器22包括若干散热鳍片221,两相邻的散热鳍片221之间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导流通道222,第二散热组件驱使空气通过第二进气端12流经导流通道222,最后通过出气端13排出。

具体地,第四散热风扇73为轴流风扇。第四散热风扇73工作时,叶片推动空气以与轴相同的方向流动,促使壳体10内的空气排出。在本实施例中,出气端13设置有两个第二散热风扇712,提高排气效率。

可理解地,一种散热结构及投影装置,包括壳体10、光源组件20、光机镜头30、电源组件50以及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中的第一散热风扇711和第二散热风扇712共同驱使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端11进入到壳体10内,第二散热组件中的第四散热风扇73驱使空气分别从第一进气端11和第二进气端12进入到壳体10后,经出气端13排出,第一散热组件通过第一散热风扇711和第二散热风扇712的共同作用对出光件40和位相差板44进行散热,第二散热组件安装于出气端13,第四散热风扇73用于辅助排气散热,提高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布局紧凑,且兼顾到投影装置内每一个需要散热的部件,使得投影装置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更小型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