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1093发布日期:2021-09-25 09:2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液晶显示领域,背光模组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液晶面板提供均匀、高亮度的发光体,基本原理为将常用的线型或者点发光体,透过有效光机构转化为高亮度与分布均匀的面发光体组件,使得液晶面板能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外观需求提高,带有前框和后盖的传统背光模组已经无法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更高需求,窄边框和超薄的显示器逐步发展起来。而背光模组的结构将直接影响着显示器的边框宽度和厚度,因此,改进背光模组的结构是焦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4.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5.背板,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连接并限定出所述背板的容置部;
6.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容置部内;
7.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
8.胶框,包括挡墙和承载部,所述挡墙与所述侧壁并排设置,且设置在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挡墙连接,且位于所述侧壁和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其中,
9.所述承载部包括背离所述侧壁,且与所述挡墙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的至少部分位置向靠近所述挡墙的一侧凸出。
10.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部分位置包括与所述挡墙相对设置的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的第一子连接面;
11.所述第一子表面和所述第二子表面沿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子表面与所述第二子表面到所述挡墙之间的最远距离不等。
12.其中,沿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表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子表面的宽度。
13.其中,所述第一子表面到所述挡墙之间的最远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二子表面到所述挡墙之间的最远距离。
14.其中,所述第一子表面与所述第二子表面大致平行。
15.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部分位置包括与所述挡墙相对设置的第一子表面、第二子表面、第三子表面,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的第一子连接面,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子表面和所述第三子表面的第二子连接面;
16.所述第一子表面、所述第二子表面、所述第三子表面沿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子表面、所述第二子表面、所述第三子表面到所述挡墙之间的最远距离不等。
17.其中,所述第一子表面和所述第三子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到所述挡墙之间的最远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子表面到所述挡墙之间的最远距离。
18.其中,其中,沿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表面和所述第三子表面中的至少一者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子表面的宽度。
19.其中,所述第一子表面、所述第二子表面、所述第三子表面大致平行。
20.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在背离所述光学膜片方向上的高度不小于0.8mm。
21.其中,所述承载部包括与所述光学膜片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延伸面与所述光膜膜片所在平面之间具有二面角。
22.其中,所述二面角不大于5
°

23.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上包括雾面结构。
24.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上向靠近所述挡墙凸出的位置环绕所述第一表面的周向。
25.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上向靠近所述挡墙的一侧凸出的位置环绕所述承载部的周向。
26.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容置部内,且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
27.其中,所述底壁上形成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为0.2mm

1.5mm。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台阶面、凹槽面、波浪面中的至少一种。
28.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的背光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的显示面板。
29.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所述挡墙到所述显示区边界的距离不大于7mm。
附图说明
30.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暗影示意图。
32.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第一表面的示意图。
34.图5为光线出射角度和亮度的对应关系。
35.图6为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暗影示意图。
36.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一表面的示意图。
37.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
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的理解。
41.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42.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其划分为显示区q1和环绕显示区q1的周边区q2;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的显示面板10。其中,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包括但不限于阵列基板,第二基板包括但不限于彩膜基板。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胶框2、外框3、导光板5、光源组件、光学膜片6、反射片4等。其中,背板1包括底壁11和侧壁12,底壁11和侧壁12连接限定出容置部,反射片4、导光板5和光学膜片6设置在容置部内,且沿背离底壁11的方向依次设置。光源组件可以为led灯条,该led灯条设置在背光的侧壁12上,且与导光板5的至少一个侧边相对设置。胶框2包括挡墙21和承载部22;挡墙21与背板1的侧壁12并排设置,承载部22与挡墙21连接,且位于背板1的侧壁12和光学膜片6背离背板1的底壁11的一侧;胶框2的承载部22用于承载显示面板10。外框3设置在胶框2和显示面板10的外侧,用以将胶框2和显示面板10相固定。
43.发明人发现,随着显示装置的窄边化的发展,胶框2的外边缘到显示装置显示区q1的距离则越来越近,在该种情况下,经由导光板5出射的光照射至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后,会有部分光线显示区q1射出进入人眼,与此同时在显示画面的边缘形成暗影,该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显示面板10显示区q1的部分像素被遮挡,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暗影示意图;由图2可以看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中光照射至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后会在显示区边缘出现暗影。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意出显示装置的印刷电路板侧出现的暗影,相应的在显示面板的其它侧也可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
44.针对上述问题,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5.第一方面,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10配合形成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可以包括背板1、胶框2、反射片4、导光板5和光学膜片6、led灯条等;其中,背板1包括底壁11和侧壁12;背板1的底壁11与显示面板10相对设置,侧壁12朝向显示面板10的方向延伸,且与底壁11连接,并限定出容置部。反射片4、导光板5和光学膜片6均设置在容置部,且二者沿背离底壁11的方向依次设置。胶框2包括挡墙21和承载部22;挡墙21与背板1的侧壁12并排设置,承载部22与挡墙21连接,且位于背板1的侧壁12和光学膜片6背离底壁11的一侧。承载部22包括与挡墙21的相对、且与背离背板1的侧壁12的第一表面s1。特别的是,在本
公实施例中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上的至少部分位置向靠近挡墙21的一侧凸出(以下简称内凹位置)。
46.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在背光模组的胶框2的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上,至少部分位置向靠近所述挡墙21的一侧凸出,也就是说相对于相关技术,可以将第一表面s1上的至少部分位置向靠近挡墙21所在平面移动,因此照射到线照射至第一表面s1内凹位置的光线的光程被拉长,此时光线强度均被削弱,反射至人眼的光线也会随之减少,因此,同样可以有效缓解暗影的问题。
47.参照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到挡墙21之间的距离的最大距离不大于7mm,也即胶框2的最大宽度不大于7mm,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有助于实现窄边框。例如:在一些产品中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到挡墙21之间的距离的最大距离在6mm左右;另外在一些产品中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到挡墙21之间的距离的最大距离不大于5mm。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到挡墙21之间的距离的最大距离设置在1.0

1.2mm左右,以尽可能的实现窄边框设设计。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s1上向靠近挡墙21的一侧凸出的位置环绕周向,也即在第一表面s1上包括向靠近挡墙21的一侧凸出的一圈内凹面。这样一来,可以尽可能的降低照射至第一表面s1的光线反射至人眼,有效缓解显示画面在显示装置的周边区q2出现暗影的情况。以下均以第一表面s1上包括向靠近挡墙21的一侧凸出的一圈内凹面为例进行说明。
49.在一个示例中,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第一表面s1的示意图;如图3和4,胶框2的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沿垂直于光学膜片6所在平面的截面呈台阶状。以下以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沿垂直于光学膜片6所在平面的截面为一阶台阶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包括与挡墙21相对设置的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二子表面s12,用于连接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二子表面s12的第一子连接面s13。其中,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二子表面s12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不等。继续参照图2,第一子表面s11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大于第二子表面s12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经由光学膜片6出射的光线大部分照射到第二子表面s12上,小部分照射到第一子表面s11上,由于第二子表面s12到挡墙21之间的距离相较常规设计而言被缩短,相较照射到第一子表面s11,照射到第二子表面s12上的光线光程被拉长,光强被削弱。照射到第二子表面s12上的光线中,经由光学膜片6出射角度小的光线经过第二子表面s12反射至周边区,被周边区的黑矩阵吸收;经由光学膜片6出射角度大的光线由于本身亮度相对较低(如图5所示的光线出射角度和亮度的对应关系),照射到第二子表面s12光程被拉长光强被进一步削弱,亮度更低更不易被人眼察觉。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降低照射至承载部22而反射至人眼的光线的数量和光强,达到消除和缓解暗影的目的。另外,如图4所示,沿背离光学膜片6的方向上,第一子表面s11宽度w1可以小于第二子表面s12的宽度w2,以此方式,同样可以有效减少照射至承载部22而反射至人眼的光线。图6为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暗影示意图,由图6可以看出暗影明显减弱。
5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表面s11在背离光学膜片6方向的宽度w1(以下简称宽度)不小于0.8mm。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的最大宽度w为2.1mm,第一子表面s11的宽度w1为0.9mm,第二子表面s12的宽度w2为1.1mm;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的最大宽度w为2.3mm,第一子表面s11的宽度w1为1.1mm,第二子表面s12的宽度w2为1.2mm,发明
人对这两组数据验证,显示面板10边缘暗影问题明显得到改善。
51.例如:继续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二子表面s12沿背离光学膜片6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一子表面s11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大于第二子表面s12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其中,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二子表面s12可以与挡墙21所在平面大致平行或者平行,此时第一子连接面s13与光学膜片6所在平面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当然,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二子表面s12也可以与挡墙21所在平面存在一定的夹角。
52.在另一个示例中,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一表面s1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胶框2的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沿垂直于光学膜片6所在平面的截面呈凹槽状。具体的,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包括与挡墙21相对设置的第一子表面s11、第二子表面s12、第三子表面s14,用于连接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二子表面s12的第一子连接面s13,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子表面s12和第三子表面s14第三子连接面的第二子连接面s15。其中,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三子表面s14中的至少一者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与第二子表面s12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不等。例如: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三子表面s14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相等,且二者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大于第二子表面s12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当然,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三子表面s14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也可以不同。另外,沿背离光学膜片6的方向上,第一子表面s11宽度和第三子表面s14的宽度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小于第二子表面s12的宽度,以此方式,同样可以有效减少照射至承载部22而反射至人眼的光线。
53.例如:继续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表面s11、第二子表面s12、第三子表面s14沿背离光学膜片6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一子表面s11和第三子表面s14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均大于第二子表面s12到挡墙21之间的最远距离。其中,第一子表面s11、第二子表面s12、第三子表面s14可以与挡墙21所在平面大致平行或者平行,此时第一子连接面s13和第二子连接面s15均与光学膜片6所在平面平行或者大致不行。当然,第一子表面s11、第二子表面s12、第三子表面s14也可以与与挡墙21所在平面存在一定的夹角。
54.在另一个示例中,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胶框2的承载部22不仅包括上述的第一表面s1,而且还包括靠近光学膜片6,且与光学膜片6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承载部22的第二表面的延伸面与光学膜片6所在平面具有二面角,该二面角可以使得第一子表面s11在背离光学膜片6方向的宽度尽量可能小,以尽可能减小第一表面s1反射至人眼的光线。例如:承载部22的第二表面的延伸面与光学膜片6所在平面之间的二面角α小于5
°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胶框2的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上形成有雾面结构,也即使得第一表面s1粗糙化,这样可以减少镜面反射,增加漫反射,从而消耗照射在第一表面s1上的光线,从而降低第一表面s1反射向显示面板10的光线。
56.其中,第一表面s1上的雾面结构可以通过对第一表面s1进行雾面处理形成,还可以通过在第一表面s1上贴附雾面膜层形成雾面结构。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2的承载部22和挡墙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胶框2采用注塑成型形成。
58.继续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的底壁11形成有加强筋背板1的底壁11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的底壁11上的加强筋通过钣金工艺形成,作为加强筋结构,用以增加背板1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的宽度为0.2mm

1.5mm。例如:加强筋的宽度为0.5mm、
0.6mm、0.8mm、1.1mm、1.3mm等等。当然,在一些产品中也可以不设置加强筋。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加强筋结构的宽度不作具体限定,根据产品要求可以具体设置。继续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6包括扩散片、棱镜片等结构。
59.如图3、4、6

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不仅包括上述结构而且还包括外框3;该外框3设置在胶框2和显示面板10的外侧,用于将显示面板10和胶框2相固定。例如:外框3包括位于显示面板10显示面侧的前框部分31,以及与胶框2的挡墙21并排设置的侧框部分32。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10的机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背光模组可以不包括外框3,这样可以进一步使得显示装置实现窄边化。
60.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10。其中,显示面板10设置在胶框2的承载部22背离光学膜片6的一侧。外框3的前框部分31位于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侧。
61.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装置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因此在背光模组的胶框2的承载部22的第一表面s1上,至少部分位置向靠近所述挡墙21的一侧凸出,也就是说相对于相关技术,可以将第一表面s1上的至少部分位置向靠近挡墙21所在平面移动,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减少经由第一表面s1反射至人眼的光线,从而显示画面在显示装置的周边区q2出现暗影的情况,进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62.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63.当然,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常规结构,如电源单元、显示驱动单元等。
64.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