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06436发布日期:2021-09-04 08:4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装置中,背光模组能够为液晶面板提供背光,以便液晶面板上显示出用户可观看的视觉画面。目前,人们越来越青睐于超轻薄、低功耗化的液晶显示器,因此对于液晶显示器的功耗和厚度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5.背板,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限定出容纳空间;
6.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和底面,所述底面朝向所述底壁设置,所述出光面背离所述底壁设置,所述入光面连接在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之间;
7.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发光;
8.复合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所述复合膜片包括: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依次设置、且复合在一起的扩散片和多个棱镜片。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出光区域和环绕所述出光区域的非出光区域,所述出光区域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对应;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非出光区域,并位于所述复合膜片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
10.所述复合膜片包括靠近所述光源的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在所述底壁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底壁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11.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光源远离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复合膜片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并覆盖所述第一边缘部的至少部分区域。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遮光层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复合膜片之间具有非零间距。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复合膜片之间的间距在0.2mm~0.3mm之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光源的表面不高于所述复合膜远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片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棱镜片包括多个棱条,同一个棱镜片的棱条的延伸方向相同,不同的棱镜片的棱条的延伸方向交叉。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在所述背板的底壁上的正投影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
状,所述第一方向与每个所述棱镜片的棱条的延伸方向均交叉。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膜片的厚度在0.10mm~0.12mm之间。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和多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多个第二侧壁围成框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19.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括:多个挡墙和设置在每个所述挡墙上的承载部,所述挡墙与所述第二侧壁一一对应地并排设置,所述承载部支撑在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中部弯折。
21.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设置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粘结,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粘结,所述第一表面的粘性小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粘性。
附图说明
23.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图。
25.图2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26.图3为沿图1中b

b’线的剖视图。
27.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复合膜片的示意图。
28.图5a至图5j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复合膜片、第二遮光层、支撑块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29.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31.这里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术语并非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公开的范围。例如,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
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2.在下面的描述中,当元件或层被称作“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然而,当元件或层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列出项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3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用于显示装置中,为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提供背光。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图,图2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b

b’线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导光板lgp、光源20和复合膜片40。
34.背板10包括底壁12和与底壁12连接的侧壁11,底壁12和侧壁11限定出容纳空间sp。
35.导光板lgp设置在容纳空间sp中,导光板lgp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和底面,导光板lgp的底面朝向底壁12设置,导光板lgp的出光面背离底壁12设置,导光板lgp的入光面连接在出光面和底面之间。射入其入光面的光线在导光板lgp内发生全反射后,从导光板lgp的出光面射出。
36.光源20设置在容纳空间sp中,并朝向导光板lgp的入光面发光。例如,光源20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设置在发光驱动板21上,该发光驱动板21例如为柔性线路板。发光驱动板21固定在背板10的底壁12上,例如,发光驱动板21通过粘结层22粘结在背板10的底壁12上。光源20在底壁12上的正投影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
37.复合膜片40位于导光板lgp远离底壁12的一侧,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复合膜片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复合膜片40包括:复合在一起的扩散片41和多个棱镜片42~43,例如,棱镜片的数量为两个。多个棱镜片42~43沿远离导光板lgp的方向设置,多个棱镜片42~43设置在扩散片41远离导光板lgp的一侧。扩散片41用于对导光板lgp出射的光线进行扩散。棱镜片42~43用于将扩散片41射出的较为分散的光集中于一定角度范围内出射,从而提高该范围内的出光亮度,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正面亮度。
38.例如,多个棱镜片之间42~43、棱镜片42~43和扩散片41之间可以通过粘结层复合在一起。
39.当扩散片41和棱镜片42~43彼此独立时,需要将各膜片设置的较厚,否则在膜片的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信赖性问题,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棱镜片42~43和扩散片41复合为整体,从而可以减小每个膜片的厚度,以使得复合膜片40整体的厚度小于各膜片独立设置时的总厚度,进而有利于减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膜片40包括两个棱镜片42和43,每个棱镜片包括多个棱条,同一个棱镜片的棱条的延伸方向相同,棱镜片42和棱镜片43的棱条的延伸方向交叉,例如,棱镜片42和棱镜片43的棱条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从而提高最大程度地背光模组的光效,增大背光模组的正面出光亮度。另外,每个棱镜片的棱条的延伸方向均与上述第一方向相交叉,从而防止显示装置在显示时出现条纹。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膜片40的整体厚度在0.10mm~0.12mm之间,例如为0.11mm。
42.结合图2和图3所示,背板10的侧壁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11和多个第二侧壁112,第一侧壁111和多个第二侧壁112围成框形。第一侧壁111远离底壁12的一端朝向容纳空间sp的中部弯折,即,形成如图2中的弯折部分111a。光源20设置在第一侧壁11与导光板lgp之间。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90。胶框90包括:多个挡墙91和设置在每个挡墙91上的承载部92,挡墙91与第二侧壁11一一对应地并排设置,承载部92支撑在第二侧壁11的远离底壁12的一端。也就是说,胶框90的多个挡墙91形成具有缺口的多个半封闭结构,第一侧壁11位于半封闭结构的缺口处。这样,可以减小光源20与背板10的侧壁11之间的间隔,从而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
43.其中,背光模组具有出光区域和环绕出光区域的非出光区域,背光模组的出光区域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对应,即,当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固定时,背光模组的出光区域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正对,从而为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提供背光。
44.如图2和图3所示,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一遮光层70、连接层82、反射片80,第一遮光层70设置在背光模组的非出光区域,并位于复合膜片40远离底壁12的一侧。例如,第一遮光层70固定在第一侧壁11的弯折部分111a远离底壁12的表面和胶框远离底壁12的表面上。其中,第一遮光层70可以采用粘结材料制成。连接层82与第一遮光层70和背板10连接,从而将第一遮光层70固定在背板10上。其中,连接层82可以为粘结层。
45.反射片80位于导光板lgp与背板10的底壁12之间,用于将导光板lgp的底面射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提高光利用率。反射片80可以通过反射片粘结层81固定在底壁12上。
46.复合膜片40包括靠近光源20的第一边缘部40e,第一边缘部40e在底壁12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70在底壁12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47.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遮光层50,第二遮光层50位于非出光区域,且与出光区域无交叠。第二遮光层50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光源20远离背板10的一侧,第二部分位于复合膜片40与导光板lgp之间,第二部分覆盖第一边缘部40e的至少部分区域。第二遮光层50的设置可以防止光源20的光线沿棱镜片的棱条之间的间隔直接射入显示区。例如,第二遮光层50的第二部分的宽度为0.6mm。
48.其中,第二遮光层50可以为粘性层,其直接粘结在光源20和复合膜片40上。
49.为了使背光模组具有较小的厚度,第二遮光层50可以设置得较薄,例如,第二遮光层50的厚度在0.01mm。
50.另外,第二遮光层50的第一部分远离光源20的一侧还设置有支撑部60,支撑部60可以粘结在第二遮光层50上。在背光模组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先制作出支撑部60和复合膜层,并将第二遮光层50与支撑部60和复合膜片40粘结,从而防止厚度较小的第二遮光层50发生卷曲。
51.其中,支撑部60与复合膜片40之间可以形成非零的间距,该间距可以防止支撑部60在背光模组的一些热性能的测试中因膨胀而挤压复合膜片40。可选地,支撑部60与复合膜片40之间的间距d在0.2mm~0.3mm之间,例如,为0.25mm。
52.支撑部60的宽度(即,支撑部60在图2中x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在0.5mm~0.7mm之间,例如为0.6mm。支撑部60的厚度可以为0.1mm左右。
53.可选地,支撑部60远离光源20的表面与复合膜片40远离导光板lgp的表面平齐,这样,在贴附第一遮光层70时,可以使第一遮光层70位于较平整的表面上。当然,支撑部60远
离光源20的表面也可以低于复合膜片40远离导光板lgp的表面。即,支撑部60远离光源20的表面到底壁12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复合膜远离导光板lgp的表面到底壁12的距离。
54.图5a至图5j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复合膜片、第二遮光层、支撑块的制备过程示意图,该制备过程包括:
55.s1、如图5a所示,用于制作上述支撑部60的遮光带61放置在底膜bl上,并沿y方向输出;在遮光带移动过程中,利用切割刀(例如平刀或圆刀)在遮光带上冲切出第一支撑条62(如图5b所示),图5a中的虚线框为冲切边缘,第一支撑条62的形状如图5b所示,该第一支撑条62中的a区域为待形成支撑部60的区域,b区域为第一预留区域。
56.s2、如图5c所示,将用于制作复合膜片40的第一卷料401放置在底膜bl上并沿y方向输出,第一卷料401包括复合在一起的扩散层和两层棱镜层。第一卷料401中的其中一个棱镜层中的棱镜条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一致。对第一卷料进行冲切,图5c的虚线框为冲切边缘,冲切后得到图5d中的待处理复合膜片402,该待处理复合膜片402的放大图如图5e所示,图5e中c区域为待形成图2中的复合膜片40的区域,待处理复合膜片402朝向第一支撑条62的边缘与第一支撑条62之间具有间隔,约0.25cm。
57.s3、如图5f所示,将用于制作上述第二遮光层50的第二卷料51放置在底膜bl上,并沿y方向输出,其中,第二卷料51与待处理复合膜片402、第一支撑条62粘结。此时,对第二卷料51进行冲切,图5f中的虚线框为冲切边缘,冲切后得到图5g中的待处理遮光层52,该待处理遮光层52的一部分待处理复合膜片402粘结,另一部分覆盖第一支撑条62。
58.s4、沿图5h中的虚线对待处理复合膜片402进行冲切,以得到最终所需要的图2中的复合膜片40;以及对待处理遮光层52和第一支撑条62同时进行切割,以去除第一预留区域以及待处理遮光层52中覆盖第一预留区域的部分,得到最终所需的支撑部60和第二遮光层50,如图5i所示,图5i中沿i

i'线的剖视图如图5j所示,第二遮光层50与复合膜片40和支撑块60均粘结。
59.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以及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出光侧,并与背光模组固定连接。其中,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设置在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上偏光片、下偏光片。
60.其中,显示模组100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设置有粘结层30,显示模组100通过粘结层30与背光模组固定粘结。显示模组100的下偏光片可以与粘结层30粘结。其中,粘结层30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100粘结,第二表面与背光模组粘结,所述第一表面的粘性小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粘性,从而可以在显示模组100与背光模组的粘贴过程中、或者在显示装置的搬移过程中,防止减小粘结层30对显示模组100的拉扯,防止显示模组100的下偏光片发生损坏。
61.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