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透镜阵列、像素岛3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01654发布日期:2021-07-23 21:1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透镜阵列、像素岛3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3d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透镜阵列、像素岛3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类的五大感知途径中,视觉占据了70%~80%的信息来源,而大脑有大约50%的能力都用于处理视觉信息。从日常行为到复杂操作都高度依赖于我们的视觉感知;然而,现有的图像采集和显示丢失了多个维度的视觉信息,这迫使我们只能通过二维“窗口”去观察三维世界;光场显示就是我们获得多维度视觉信息的方法,它能模拟出人眼感知光线和聚焦的方式,对人眼注视点所在区域进行动态聚焦,呈现更自然的感官。

像素岛光场3d显示可以将超多视点的像素聚集在一起,实现超高像素密度,并且可以设计单色像素岛透镜,解决色散问题,增大可视视场等优势,被业内广泛关注。

现有技术中像素岛光场3d显示大多采用的是像素岛与固定透镜(lens)的组合,该组合方式由于固定透镜针对不同位置的子像素有像差的存在,从而导致只能保证某个角度的光线符合焦面准直发光的条件,这样势必会导致人眼随观察角度的变化,所看到的光场3d图像存在较大串扰与摩尔纹变化,影响观察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透镜阵列、像素岛3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保证某个角度的光线符合焦面准直发光的条件,从而导致人眼随观察角度的变化,所看到的光场3d图像存在较大串扰与摩尔纹变化的技术问题。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透镜阵列,包括:沿着显示屏出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极、液晶膜、第二驱动电极以及有机介质层,所述有机介质层上设有透镜阵列结构,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压差作用下,控制所述液晶膜的折射率向降低边缘子像素所在放置高度的方向变化,以将边缘子像素的焦点调整至对应的焦弧面上。

可选的,所述液晶膜的折射率调整策略如下:

n=nx*ok/kf*(cosθ-1)+n1*cosθ;

其中,θ为边缘子像素对应的轴外光线与透镜中心之间的夹角;nx为透镜到液晶膜之间的折射率;n1为轴外光线垂直于透镜时液晶膜的折射率;ok为轴外光线垂直于透镜时透镜中心到液晶膜的距离;kf为轴外光线垂直于透镜时液晶膜到发光点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均设置为连续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或所述第一驱动电极设置为细分电极。

可选的,所述细分电极与多个子像素一一对应。

可选的,所述微透镜阵列还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列的调节结构,所述透镜阵列结构内的透镜一一对应安装于所述调节结构内,且多个所述透镜均由电致伸缩材料制成,在所述调节结构的作用下,场域控制所述透镜向降低其拱高的方向形变。

可选的,多个所述调节结构与多个子像素一一对应。

可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

第三驱动电极,电性连接于所述有机介质层的外侧;

以及第四驱动电极,通过支撑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的上方,所述透镜安装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与所述第四驱动电极之间形成的空间。

可选的,所述透镜阵列结构的外侧还包裹有平坦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像素岛3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以及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面一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微透镜阵列的制备方法,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第一驱动电极、液晶膜和第二驱动电极,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驱动电极、液晶膜和第二驱动电极沿着显示屏的出光方向依次安装;

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极远离所述液晶膜的一侧形成有机介质层;

在所述有机介质层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一侧形成有透镜阵列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均设置为连续结构,且设置范围覆盖多个子像素。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或所述第一驱动电极设置为与多个子像素一一对应的细分电极。

(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透镜阵列、像素岛3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该微透镜阵列包括:沿着显示屏出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极、液晶膜、第二驱动电极以及有机介质层,所述有机介质层上设有透镜阵列结构,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压差作用下,控制所述液晶膜的折射率向降低边缘子像素所在放置高度的方向变化,以将边缘子像素的焦点调整至对应的焦弧面上。

如图1所示,0度视场的轴外光线与过主点o的轴上光线可以交汇在像面上完善成像;而θ度视场轴外光线与过主点o的轴上光线在像面上不能交汇于一点,不能完善成像,形成的是一个弥散斑bc;此时,本申请通过减小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形成的电压差,以降低液晶膜的折射率,从而实现将θ度边缘子像素所在放置高度减小,最终实现将θ度边缘子像素对应的轴外光线的焦点从bc位置调整至a位置,以落在对应的焦弧面上,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的设计可以实现任何角度的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均符合焦面准直发光的条件,继而确保无论人眼处于任何位置,都能接收到光场3d的最优质主瓣视角区域,从而实现超低串扰、摩尔纹以及超大可视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像素岛中像素采用连续发光面排布的图案;

图2是现有技术中像素岛中像素采用周期性光学补偿连续发光面排布的图案;

图3是采用图1或图2的像素岛搭配固定透镜后形成的视点图排布。

图4是随着人眼观看角度变化对应的视点图排布;

图5是图4中对应的两眼接收到视点之间的串扰变化图;

图6是本发明中3d光场显示装置的光路图;

图7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一示出的微透镜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一示出的微透镜阵列制备方法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一示出的两眼接收到视点之间的串扰变化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一示出的液晶膜折射率与电压对应关系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二示出的微透镜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二示出的两眼接收到视点之间的串扰变化图;

图13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三示出的微透镜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实施例四的微透镜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未打印透镜前微透镜阵列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驱动电极;2、液晶膜;3、第二驱动电极;4、有机介质层;5、透镜;6、显示屏;7、子像素;8、第三驱动电极;9、第四驱动电极;10、支撑结构;11、平坦层;12、0度视场轴外光线;13、θ度视场轴外光线;14、轴上光线;15、焦弧面;16、像面;17、第一线电极;18、第二线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像素岛光场3d显示大多采用的是像素岛与固定透镜5(lens)的组合,该组合方式由于固定透镜5针对不同位置的子像素7有像差的存在,从而导致只能保证某个角度的光线符合焦面准直发光的条件,这样势必会导致人眼随观察角度的变化,所看到的光场3d图像存在较大串扰与摩尔纹变化,影响观察效果。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为现有的像素岛光场3d的排布方案,无论像素是连续发光面排布如图1所示,还是周期性光学补偿连续发光面排布如图2所示,搭配固定透镜5的焦面设计,都会出现如图3所示的视点图排布,随着人眼观看角度变化如图4所示,两眼接收到视点之间的串扰变化如图5所示,可见随着人眼观察角度的变化,3d串扰随之也会增大,当串扰增大超过10%,就会因为人眼可分别的重影二出现观察不适,严重限制了光场3d的可视空间。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如图6所示,物方空间不同视场的准直光线,经过透镜5后,在像方空间生成的焦平面并非是一个平面,而是有一定弧度的曲面,称为场曲。而显示屏6和像素发光面却跟像面16一样,是一个平面,因此当以0度视场调校显示屏6坐在焦点位置时,大视角方向的像素相对与透镜5就会产生离焦;示例性的,当0度视场的轴外光线与过主点o的轴上光线14可以交汇在像面16上完善成像;而θ度视场轴外光线13与过主点o的轴上光线14在像面16上不能交汇于一点,不能完善成像,形成的是一个弥散斑bc。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7-图9所示,本申请供了一种微透镜5阵列,包括:沿着显示屏6出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极1、液晶膜2、第二驱动电极3以及有机介质层4,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3均设置为连续结构,其中,第一驱动电极1和第二驱动电极3覆盖所有子像素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透镜5阵列结构的外侧还包裹有平坦层11;所述有机介质层4上设有透镜5阵列结构,其中,本实施例中所示出的透镜形状不仅限于图中所示的球形,还可以对柱形透镜同样适用,本实施例中未对透镜的形状进行限定;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极1和第二驱动电极3之间形成的电压差作用下,控制所述液晶膜2的折射率向降低边缘子像素7所在放置高度的方向变化,以将边缘子像素7的焦点调整至对应的焦弧面15上。

具体的,放置高度是指出光面到透镜5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假定透镜5的焦距为f,有机介质层4的折射率为n3,厚度为l3,第二驱动电极3的折射率为n2,厚度为l2,液晶膜2的折射率为na,厚度为la,第一驱动电极1的折射率为n1,厚度l1,发光面到第一驱动电极1的折射率为n0,厚度为l0,则放置高度为l=n0*l0+n1*l1+n2*l2+n3*l3+na*la。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液晶膜2的折射率调整策略如下:

n=nx*ok/kf*(cosθ-1)+n1*cosθ;

其中,θ为边缘子像素7对应的轴外光线与透镜5中心之间的夹角;nx为透镜5到液晶膜2之间的折射率;n1为轴外光线垂直于透镜5时液晶膜2的折射率;ok为轴外光线垂直于透镜5时透镜5中心到液晶膜2的距离;kf为轴外光线垂直于透镜5时液晶膜2到发光点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nx=n3+n2。

现有技术中,当人眼以θ角度观看屏幕时,也就是说此时与人眼对应的子像素7处于边缘位置,且其产生的光线与透镜5中心具有θ度夹角,因此,该子像素7产生的轴外光线与过主点o的轴上光线14在像面16上不能交汇于一点,不能完善成像,形成的是一个弥散斑bc,将出现如图5所示的大视角方向上的串扰上升,此时,可以通过减小上述子像素7对应的放置高度,以实现将其焦点调整至焦平面上;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减小第一驱动电极1和第二驱动电极3形成的电压差,以降低液晶膜2的折射率,也就是说将液晶膜2的折射率从目前的na降低至nb,其中,折射率nb的数值可以根据上述液晶膜2的折射率调整策略进行确定;从而实现将θ度边缘子像素7所在放置高度减小,最终实现将θ度边缘子像素7对应的轴外光线的焦点从bc位置调整至a位置,以落在对应的焦弧面15上,保证此角度观看的出光准直,最终可获得如图9所示的串扰曲线;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的设计可以实现任何角度的子像素7所发出的光线均符合焦面准直发光的条件,继而确保无论人眼处于任何位置,都能接收到光场3d的最优质主瓣视角区域,从而实现超低串扰、摩尔纹以及超大可视空间。

也就是说,仅需确定人眼与哪个子像素7对应,即可确定该子像素7与透镜5中心的夹角,从而保证该子像素7出光准直,以满足无论人眼在任何角度观看,都能接收到最优的显示效果,以最大程度减小串扰与摩尔纹,为了确定人眼位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本申请与人眼追踪技术相配合,具体的,通过摄像设备对人眼进行实时拍摄,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定位瞳孔位置,以获取瞳孔中心坐标,并计算出人眼的注视点,从而确定出与当前人眼对应的子像素7点位置,当然,确定人眼注视点的技术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人眼追踪技术,其他可以实现上述技术效果的装置均适用于本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具体调节过程如下,当采用人眼追踪技术确定出人眼的注视点后,即可确定与该注视点对应的子像素7点,由于子像素7点与透镜5中心之间的夹角为已知的,因此,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调整后所需的液晶膜2折射率nb,之后根据如图10所示出的液晶膜2折射率与所需电压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将液晶膜2折射率调整至nb所需的电压值,并按照计算出的电压值调整第一驱动电极1与第二驱动电极3之间的电压差即可,示例性的,当根据上述计算出调整后所需的液晶膜2折射率nb为1.58时,该位置光线的焦点才能回到焦弧面15上,才能保证输出光线准直,从而减小串扰与摩尔纹,之后根据图10所示确定出所需电压值为3v,此时,仅需将第一驱动电极1和第二驱动电极3之间的电压差降低至3v即可,人眼其他注视点的调节过程与上述相同,故不在此做过多赘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像素岛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6以及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透镜5阵列,所述微透镜5阵列设置于所述显示屏6的出光面一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微透镜5阵列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将所述第一驱动电极1、液晶膜2和第二驱动电极3沿着显示屏6的出光方向依次安装;

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3均设置为连续结构,且设置范围覆盖多个子像素7。

s2: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极3远离所述液晶膜2的一侧形成有机介质层4;

s3:在所述有机介质层4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极3的一侧形成有与多个子像素7相对应的透镜5阵列结构。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微透镜5阵列相比,本实施例提出的微透镜5阵列具有以下区别: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电极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3其中之一设置为细分电极,另一个设置为连续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驱动电极1设置为连续结构,第二驱动电极3设置为细分电极,优选的,所述细分电极与多个子像素7一一对应;具体的,采用实施例一的方案通过多次试验后,确定出每个子像素7对应调节所需的压差,然后将实施例一所示的第二驱动电极3进行细化,使得在每个子像素7对应的第二驱动电极3上施加所需的压差;当需要工作时,仅需接通电源将所有子像素7开启即可,综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以在无需人眼跟踪技术的前提下,即可实现将每个子像素7的焦点均调节至焦弧面15上,保持低串扰水平;同理的,第一驱动电极1细化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故不在此做过多赘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透镜5阵列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驱动电极1、液晶膜2和第二驱动电极3沿着显示屏6的出光方向依次安装;

具体的,将第一驱动电极1安装于显示屏6的出光面一侧,其中,第一驱动电极1设置为连续结构,且设置范围为覆盖多个子像素7。将液晶膜2安装于第一驱动电极1远离显示屏6的一侧;将第二驱动电极3安装于液晶膜2远离第一驱动电极1的一侧;其中,第二驱动电极3设置为与多个子像素7一一对应的细分电极。

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极3远离液晶膜2的一侧形成有机介质层4;

在所述有机介质层4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极3的一侧形成有与多个子像素7相对应的透镜5阵列结构。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微透镜5阵列相比,本实施例提出的微透镜5阵列具有以下区别: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电极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3均设置为细分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细分电极与多个子像素7一一对应,当然,还可以采用细分电极中每个子电极对应多个子像素7的方式,当然,一对多的设置方式对应的分辨率低于一对多的设置方式对应的分辨率,在实际使用中,优选的采用细分电极中多个子电极与子像素7一一对应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保证分辨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对每个子像素7进行精准控制,综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以实现每个子像素7对应液晶膜2的折射率通过一组第一驱动电极1和第二驱动电极3进行精准控制,当确定出与人眼注视点相对应的子像素7后,仅需降低该位置对应的第一驱动电极1和第二驱动电极3所产生的电压差即可,其余位置的第一驱动电极1和第二驱动电极3所产生的电压差不变即可。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微透镜5阵列相比,本实施例提出的微透镜5阵列具有以下区别: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微透镜5阵列还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列的调节结构,所述透镜5阵列结构内的透镜5一一对应安装于所述调节结构内,且多个所述透镜5均由电致伸缩材料制成,在所述调节结构的作用下,场域控制所述透镜5向降低其拱高的方向形变;优选的,多个所述调节结构与多个子像素7一一对应。

示例性的,电致伸缩材料可以选用聚氨酯、聚偏氟乙烯等材料,该材料在场域的控制下,可以发生形变;并且多个所述透镜5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调节结构上;其中,在所述调节结构的作用下,场域控制透镜5向减低其拱高的方向形变,优选的,场域设置为电场,当然还可以设置为磁场,只要可以实现透镜5发生形变的场域均适用于本方案,为了方便理解,以下以场域设置为电场进行详细说明。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对透镜5的精准控制,调节结构的形状与透镜5的形状相适配,优选的,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透镜5为圆形的凸透镜5结构,因此,对应的,调节结构设置为圆形,当然,该微透镜5阵列中,透镜5的形状以及调节结构对应的形状不仅限于上述圆形结构,亦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方形、六边形等结构,本实施例中,未对形状进行限定。

为了保证在第一驱动电极1和第二驱动电极3无法正常工作时,边缘子像素7所在的放置高度仍可以被降低至使其焦点至对应的焦弧面15的位置;或者当检测出经过前述第一驱动电极1和第二驱动电极3调整压差后,边缘子像素7的焦点未被顺利调整至对应的焦弧面15上,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提出了将透镜5阵列结构中的各个透镜5由电致伸缩材料制成,并对应的,每个透镜5设置一个调节结构,通过调节结构产生的场域,来降低每个透镜5的在垂直方向的拱高,以降低边缘子像素7所在的放置高度,进而实现将该边缘子像素7的焦点调整至对应的焦弧面15上;具体的,当场域为负向时,对应的透镜5将沿着垂直方向发生形变,以降低其在垂直方向的拱高,进而减低该边缘子像素7所在的放置高度;随着场域强度的改变,对应的透镜5形变程度,即拱高亦相对应的改变,具体的,随着场域强度增强,对应的透镜5形变程度越大,拱高减低越多,边缘子像素7所在的放置高度越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调节结构包括:

第三驱动电极8,电性连接于所述有机介质层4的外侧;

以及第四驱动电极9,通过支撑结构1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8的上方,所述透镜5安装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8与所述第四驱动电极9之间形成的空间。优选的,支撑结构10设置为支撑柱。

具体的,如图14所示,第三驱动电极8与第四驱动电极9之间通过支撑结构10形成用于透镜5发生形变的空间,工作时,第三驱动电极8和第四驱动电极9之间将产生强度可调节的电场,并且,上述电场将贯穿由高透过率的电致伸缩材料制成的透镜5,从而使得透镜5根据沿着电场方向发生形变;本实施例中,为了改变透镜5在垂直方向的拱高,因此,第三驱动电极8和第四驱动电极9沿着垂直方向通过支撑结构10间隔设置;为了方便理解,将第四驱动电极9向第三驱动电极8发散电场的方向设定为反向;当需要降低边缘子像素7所在的放置高度时,仅需降低其所对应透镜5的拱高即可,此时只需保证第四驱动电极9向第三驱动电极8发散负向电场即可,此时,上述边缘子像素7对应的透镜5将在负向电场的作用下沿着垂直方向向拱高减小的方向形变,以使得边缘子像素7所在的放置高度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微透镜5阵列内还设有多个聚集结构,多个所述聚集结构与多个所述调节结构相对应,用于防止每相邻两个所述透镜5之间存在相容黏连;具体的,本方案中透镜5的初始状态为液滴,并通过打印技术打印至对应的第三驱动电极8上,最后通过固化形成透镜5,为了避免在打印过程中,每相连两个液滴之间出现相容黏连,影响透镜5成型,本方案增设聚集结构以规避上述技术问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聚集结构包括:

第一线电极17,电性连接于有机介质层4的外侧;其中,第一线电极17的外侧涂覆有绝缘层,第三驱动电极8电性连接于绝缘层远离有机介质层4的一侧。

第二线电极18,交错设置于所述第一线电极17的上方,所述第二线电极18与所述第一线电极17交错形成的区域内安装有透镜5;通过第一线电极17和第二线电极18的配合下,将透镜5液滴聚集于上述区域内,而不会扩散出区域外。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集结构设置为疏水层,所述疏水层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10靠近所述透镜5的侧壁面上;以使得支撑结构10靠近透镜5的侧壁面与下壁面的表面张力不同,从而保证透镜5液滴被聚集于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而不会遗留于支撑结构10的侧壁面上,进而保证透镜5的成型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聚集结构包括:由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结构组成的微纳结构,且每个微纳结构中凸起结构之间的间距相同,在微纳结构的聚集作用下,透镜5液滴将被聚集于微纳结构上,而不会发生扩散,保证液滴的成型效果,其中,具体的微纳结构可以选用微纳光栅、凹坑以及凸起等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选用微纳光栅。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若干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而且,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