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7161发布日期:2021-12-03 22:3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光纤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纤安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配线架。


背景技术:

2.光纤配线架是专为光纤通信机房设计的光纤配线设备,具有光缆固定和保护功能、光缆终接功能、调线功能,是信息机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目前现有的光纤配线架上用于固定光纤的接口是有限的,当后期因用户的增加、需要对光纤配线架进行扩容时,往往需要更换新的、接口数量更多的光纤配线架;然而,更换新的光纤配线架时,需要进行断电处理,并将固定于原光纤配线架上的光纤一一拆卸并重新安装于芯的光纤配线架上,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导致对光纤配线架进行扩容时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对光纤配线架进行扩容的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配线架本体,所述配线架本体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立架以及安装于两根立架顶部的横架,所述立架与横架之间形成有安装区。
6.两所述立架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安装板,每一所述安装板均设有多个安装孔;两所述安装板之间可拆卸安装有配线盒,所述配线盒通过连接件固定于两侧安装板的安装孔。
7.两所述立架的相背侧分别固定有中空设置的走线架,所述走线架的外侧设有多个走线孔,所述走线孔用于供与配线盒配合使用的光纤束穿过。
8.所述配线架本体还包括安装于两根立架底部的底架,所述底架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与配线架本体配合使用的配线柜相固定。
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光纤配线架需要进行扩容时,通过使用连接件将配线盒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安装板的安装孔内,能够将新的配线盒安装于安装区内,配线盒具有新的光纤安装接口,能够固定新增加的光纤;整个扩容过程中无需拆除旧的光纤,极大地提高了对光纤配线架进行扩容的效率。
10.另外,新的配线盒安装于安装区后,将与一个配线盒所连接的所有光纤捆绑形成光纤束,然后将光纤束穿过走线孔并放置于走线架内部,能够起到理线的作用,减少大量的光纤束裸露于光纤配线架外侧的情况,提高光纤配线架外表面的简洁性。
11.其次,通过底架两侧的支撑架能够使光纤配线架稳固地竖立于地面,便于对安装于配线架本体上的配线盒进行展示;另外通过支撑架也可以将配线架本体稳固地固定于配线框内,从而对配线架本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12.可选的,所述配线盒设有多个,每一配线盒均安装于安装区内;所述走线架的内部安装有理线装置,所述理线装置用于将与各个配线盒对应连接的各个光纤束分隔开。
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多个配线盒安装于安装区后,通过使用理线装置可以将与各个配线盒对应连接的各个光纤束分隔开;当后续需要对其中一个配线盒上的光纤进行更换或扩容时,可以方便地将与该配线盒对应连接的光纤束从走线孔拔出,而与其它配线盒对应连接的光纤束不会被一起带出走线孔,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光纤进行更换或扩容时的作业效率。
14.可选的,所述走线架沿自身延长方向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理线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走线架内部的转动轴以及沿转动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组第一分隔组件;所述第一分隔组件包括环绕固定于转动轴外周侧的多个分隔叶片,相邻所述分隔叶片与走线架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供光纤束穿过的理线区。
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相邻分隔叶片与走线架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供光纤束穿过的理线区;通过将各个光纤束分别安装于不同的理线区,能够在拔出其中一个光纤束时减少该光纤束将其它光纤束带起的情况。另外,转动轴的设置能够使各个分隔叶片绕转动轴的中轴线作周向转动,在将光纤束安装于对应的理线区时,通过控制转动轴转动,能够使对应的理线区转动至正对于走线孔的位置,从而能够方便地将光纤束插入该理线区内,提高了光纤束安装的便利性。
16.可选的,所有第一分隔组件中一个分隔叶片的外侧固定有拨杆,所述走线架设有供拨杆移动的移动槽,所述拨杆穿过移动槽并局部外露于走线架;所述走线架的外侧面活动安装有用于定位拨杆的限位机构。
1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使用外力作用于拨杆,能够使拨杆沿着移动槽移动的同时带动转动轴以及各个分隔叶片转动,从而具有调整各个理线区在走线架内相对位置的效果,使对应的理线区能够转动至正对于走线孔的位置。限位机构的设置用于定位拨杆,能够降低拨杆在移动槽内任意移动的可能性,进而减少分隔叶片对光纤束的拉扯,有利于光纤固定于配线盒的连接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移动槽的两端相对于移动槽的中部沿走线架的轴线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限位机构可以将拨杆常态固定于移动槽的中部,此时光纤束受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当需要调整理线区的位置时,推动拨杆向移动槽的两端移动,此时转动轴以及各个分隔叶片能够沿着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进而带动各个光纤束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使得光纤束与配线盒之间处于松弛状态,既有利于各个分隔叶片带动光纤束转动,也能够降低光纤束受拉后脱离配线盒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光纤固定于配线盒的连接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座、限位块和复位弹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走线架并位于移动槽的下方,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限位块的安装槽,所述复位弹簧安装于限位块与安装槽之间。
21.所述限位块的顶部设有多个限位凸部,相邻所述限位凸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定位拨杆的限位空间;所述复位弹簧常态使限位凸部位于移动槽的外侧。
22.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复位弹簧常态使限位凸部移动至移动槽的外侧,使得相邻限位凸部之间形成的限位空间能够定位拨杆的移动;当需要调整理线区的位置时,通过压迫限位块能够使限位块挤压复位弹簧并向下移动,最终限位凸部移动至移动槽的下
方,此时拨杆能够重新在移动槽内移动,通过移动拨杆可以达到调整理线区位置的作用。
23.可选的,所述拨杆设置为圆形杆,所述限位凸部背离限位块的一侧设置为圆弧面。
24.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需要调整理线区的位置时,通过直接推动拨杆便能够使拨杆挤压限位块凸部并带动限位块向下移动,无需另外压迫限位块向下移动,进一步提高了调整理线区的便利性。
25.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有用于定位限位块的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穿设于安装槽内并位于复位弹簧的内圈。
2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定位螺栓使定位螺栓的螺纹端穿过复位弹簧并抵靠于限位块的下方,能够使拨杆稳固停留于相邻限位凸部之间,极大地降低了拨杆在移动槽内移动的可能性。
27.可选的,所述走线架沿自身延长方向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所述走线架包括架体和盖板,所述架体的一侧设有通口,所述盖板翻盖式连接于通口,所述走线孔设置于盖板。
28.理线装置包括固定于盖板内侧的若干组第二分隔组件,所述第二分隔组件包括沿盖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隔挡板,相邻所述分隔挡板与盖板之间形成有供光纤束穿过的理线区。
2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相邻分隔挡板与盖板之间形成供光纤束穿过的理线区;通过将各个光纤束分别安装于不同的理线区,能够在拔出其中一个光纤束时减少该光纤束将其它光纤束带起的情况。另外,将盖板从架体的通口处打开,能够方便地将各个光纤束一一对应的安装于各个理线区内,提高了光纤束安装的便利性。
30.可选的,每一所述分隔挡板朝向相邻分隔挡板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封口件,所述封口件位于分隔挡板背离盖板的一侧;所述封口件与分隔挡板的连接处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常态使位于同一理线区内的两个封口件将理线区封闭;每一所述分隔挡板朝向相邻分隔挡板的一侧均设有用于防止封口件离开理线区的限位板。
3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封口件的设置用于将理线区封闭;在将光纤束安装于理线区时,可以直接将光纤束从理线区的外侧挤入理线区内部,此时光纤束可以推动两个封口件向理线区内转动,使得光纤束能够顺利安装于理线区内;光纤束进入理线区后,封口件在扭簧的作用下重新将理线区封闭,使得位于理线区内侧的光纤束难以离开理线区,进而使各个光纤束能够一一对应、稳固地安装于各个理线区内。
3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使用连接件将配线盒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安装板的安装孔内,能够将新的配线盒安装于安装区内,从而对光纤配线架进行扩容,极大地提高了扩容的效率;2.通过设置走线架和走线孔,能够将光纤束穿过走线孔并放置于走线架内部,从而具有理线的作用,减少大量的光纤束裸露于光纤配线架的可能性;3.通过设置理线装置将与各个配线盒对应连接的各个光纤束分隔开,在后续对其中一个配线盒的光纤进行更换或扩容时能够方便地将光纤束从走线孔拔出,而与其它配线盒对应连接的光纤束不会被一起带出走线孔,有利于提高对光纤进行更换或扩容时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配合盒的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图;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理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走线架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一侧的限位机构拆卸后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c处的放大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配线架本体;11、立架;12、横架;13、底架;14、支撑架;15、安装区;16、安装板;161、安装孔;2、配线盒;21、连接板;3、走线架;31、走线孔;32、移动槽;33、架体;331、磁块;332、导磁件;34、盖板;35、安装座;4、连接件;41、卡式螺母;42、紧固螺栓;5、理线装置;51、转动轴;52、分隔叶片;521、拨杆;53、分隔挡板;531、封口件;532、扭簧;533、铰接座;534、限位板;54、理线区;6、限位机构;61、固定座;611、安装槽;62、限位块;621、限位凸部;622、延伸部;63、复位弹簧;64、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1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纤配线架。
37.参照图1,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配线架本体1,配线架本体1包括横架12、底架13以及两根立架11,其中两根立架11之间间隔设置,每一立架11均呈竖直设置;底架13固定于两根立架11的底部,且底架13于自身延长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与底架13呈竖直设置。通过支撑架14可以将底架13和立架11支撑于地面上,从而对光纤配线架进行展示;也可以将支撑架14固定于与配线架本体1配合使用的配线柜的内部,从而使光纤配线架稳固安装于配线柜内。
38.参照图1、图2,横架12固定于两根立架11的顶部,横架12与两根立架11之间形成有安装区15,安装区15内可拆卸安装有配线盒2;每一立架11朝向相邻立架11的一侧均固定有安装板16,每一安装板16均开设有用于安装配线盒2的多个安装孔161,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孔161设置为方形孔,所有安装孔161沿安装板16的延长方向等间距设置;配线盒2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通过连接件4固定于两侧安装板16的安装孔161内,从而能够将配线盒2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板16。
39.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4包括卡式螺母41和紧固螺栓42;配线盒2安装时,将卡式螺母41安装于安装孔161内,再将紧固螺栓42穿过配线盒2的连接板21并与卡式螺母41固定连接,从而能够使配线盒2稳固安装于安装区15。
40.参照图1,每一立架11背离相邻立架11的一侧均固定有走线架3,本技术中走线架3的内部为空心设置;走线架3与立架11相邻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走线孔31,所有走线孔31沿走线架3的延长方向等间距设置;走线孔31用于供与配线盒2配合使用的光纤束穿过。
41.参照图1,当多个配线盒2分别通过连接件4固定于安装区15后,将每一配线盒2上所连接的光纤通过扎带捆绑形成光纤束后,将各个光纤束穿过走线孔31并放置于走线架3内部,能够起到理线的作用,减少光纤束裸露于光纤配线架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光纤配线架外表面的简洁性;本实施例中的走线孔31均设置为腰型孔,有利于使光纤束方便地插入走线孔31内。
42.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光纤配线架进行扩容时,将卡式螺母41固定于安装板16上空的安装孔161内,然后将紧固螺栓42穿过新的配线盒2外侧的连接板21,再将紧固螺栓42与卡式螺母41固定连接,能够使新的配线盒2稳固安装于安装区15内,新的配线盒2具有新的光纤接口,从而能够固定新增加的光纤;整个扩容过程无需拆除旧的光纤,极大地提高了对光纤配线架进行扩容的效率。
43.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纤配线架。
44.参照图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纤配线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走线架3包括架体33和盖板34,其中架体33固定于立架11背离相邻立架11的一侧,架体33沿自身延长方向的断面形状设置为矩形;架体33与立架11相邻的一侧开设有通口,通口连通于架体33内部,盖板34翻盖式连接于架体33的通口,用于开启和关闭通口;走线孔31设置于盖板34。
45.参照图4、图5,本实施例于架体33背离立架11的一侧固定有合页,合页的另一侧固定于盖板34,使盖板34能够绕合页内部的铰接轴作周向转动,从而开启和关闭通口。盖板34朝向架体33的一侧嵌装有导磁件332,导磁件332位于盖板34背离合页的一侧;架体33的通口固定有磁块331,当盖板34盖合于架体33时,导磁件332能够被磁块331吸附,从而使盖体稳定盖合于架体33。
46.参照图4,每一盖板34朝向架体33的一侧均安装有理线装置5,当多个配线盒2共同安装于安装区15时,理线装置5能够将与各个配线盒2对应连接的各个光纤束分隔开,方便后续对单个配线盒2进行换线或扩容。
47.参照图4、图5,本实施例中的理线装置5包括多组第二分隔组件,所有第二分隔组件沿盖体的延长方向等间距设置,且每一组第二分隔组件均位于两个相邻的走线孔31之间。每一组第二分隔组件均包括多个分隔挡板53,所有分隔挡板53沿盖板34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使得相邻分隔挡板53之间形成有供光纤束穿过的理线区54,各个光纤束能够分别安装于不同的理线区54内。
48.参照图4、图5,每一分隔挡板53朝向相邻分隔挡板53的一侧均固定有铰接座533,铰接座533位于分隔挡板53背离盖板34的一侧;每一铰接座533均转动安装有封口件531,封口件531能够在水平面内绕自身与铰接座533的铰接处作周向转动。每一铰接座533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板534,限位板534固定连接于相邻的分隔挡板53,且限位板534抵靠于铰接座533背离盖板34的一侧,用于限制封口件531的转动角度,减少封口件531转动至理线区54外
的情况。
49.参照图5、图6,封口件531与铰接座533之间安装有扭簧532,扭簧532常态使封口件531向外转动并抵靠于限位板534,使得位于同一理线区54内的两个封口件531能够共同将理线区54封闭,降低安装于理线区54内的光纤束从理线区54内脱离的可能性。
50.本技术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多个配线盒2共同安装于安装区15时,打开盖板34,将与各个配线盒2对应连接的光纤束分别绕到盖板34背离分隔挡板53的一侧,再将各个光纤束穿过走线孔31,使光纤束进入盖板34设有分隔挡板53的一侧。然后将各个光纤束挤入对应的理线区54内,光纤束能够推动理线区54内的两个封口件531向内移动;当光纤束完全进入理线区54后,封口件531在扭簧532的作用下重新复位并封闭住理线区54,使得各个光纤束能够稳固安装于对应的理线区54内,降低了光纤束脱离理线区54的可能性;最后将盖板34盖合于通口,能够使所有光纤束安装于架体33内部。
51.当其中一个配线盒2所固定的光纤损坏需要更换,或其中一个配线盒2需要进行扩容时,通过将与该配线盒2对应连接的光纤束从走线孔31拔出,能够方便地对损坏的光纤进行更换以及对配线盒2进行扩容;操作过程中不会将与其它配线盒2对应连接的光纤束带出走线孔31,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光纤进行更换或扩容时的作业效率。
52.实施例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纤配线架。
53.参照图7、图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纤配线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走线架3沿自身延长方向的断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每一走线架3的内部均安装有理线装置5,当多个配线盒2共同安装于安装区15时,理线装置5能够将与各个配线盒2对应连接的各个光纤束分隔开,方便后续对单个配线盒2进行换线或扩容。
54.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的理线装置5包括转动轴51和第一分隔组件;走线架3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转动轴51的安装座35,安装座35固定于走线架3的底部,且转动轴51转动插接于安装座35;第一分隔组件设置有多组,所有第一分隔组件沿转动轴51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且每一组第一分隔组件均位于两个相邻的走线孔31之间。
55.参照图8,每一组第一分隔组件均包括多个分隔叶片52,每一分隔叶片52均焊接固定于转动轴51的外周侧,所有分隔叶片52绕转动轴51的中轴线等间距分布。每两相邻分隔叶片52均能够与走线架3的侧壁形成供光纤束穿过的理线区54,通过将各个光线束分别安装于不同的理线区54内,在对单个配线盒2进行换线或扩容时也能够单独将与该配线盒2连接的光纤束拔出,进一步提高对光纤进行更换或扩容时的作业效率。
56.参照图8、图9,所有分隔叶片52中靠近走线架3中部的其中一个分隔叶片52设置有拨杆521,拨杆521的一端焊接固定于该分隔叶片52;本实施例于走线架3的外侧开设有移动槽32,拨杆521背离分隔叶片52的一端穿过移动槽32并局部外露于走线架3。通过对拨杆521施加外力,拨杆521能够带动所有分隔叶片52以及转动轴51绕安装座35的中轴线转动,此时各个理线区54能够逐一正对于走线孔31,能够便于作业人员将各个光纤束逐一插入对应的理线区54内。
57.参照图10,本实施例将移动槽32的延长方向与走线架3的圆周方向同向设置,且移动槽32的两端相对于移动槽32的中部向上倾斜设置。各个光纤束安装于对应的理线区54
后,将拨杆521停留于移动槽32的中部,此时各个光纤束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当需要调整理线区54的位置时,通过推动拨杆521沿着移动槽32移动,各个分隔叶片52转动的同时能够沿着转动轴51的轴线方向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进而带动各个光线束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使得光纤束与配线盒2之间处于松弛状态,既有利于各个分隔叶片52带动光纤束转动,也能够降低光纤束受拉后脱离配线盒2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光纤固定于配线盒2的连接稳定性。
58.参照图11,走线架3的外侧面安装有限位机构6,用于定位拨杆521在移动槽32内的位置;限位机构6包括固定座61、限位块62和复位弹簧63;其中固定座61固定于走线架3的外侧面,且固定座61位于移动槽32的下方;固定座6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611,安装槽611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槽611对称设置于固定座61。
59.参照图11,限位块62的底部一体成型设置有两个延伸部622,每一延伸部622均活动安装于安装槽611内;复位弹簧63的数量设置有两个,每一复位弹簧63均安装于延伸部622与安装槽611的槽底之间;复位弹簧63具有常态使限位块62向上移动的力,能够使限位块62抵靠于拨杆521。
60.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中限位块62的形状与移动槽32的形状相适配,使得限位块62的顶部呈倾斜面设置;限位块62的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有多个限位凸部621,所有限位凸部621沿限位块62的延长方向等间距设置,使得相邻的限位凸部621之间形成有限位空间。复位弹簧63的弹性力驱使限位块62抵靠于拨杆521时,限位凸部621移动至移动槽32的外侧,此时拨杆521能够停留在限位空间内,具有减少拨杆521在移动槽32内任意滑移的作用。
61.参照图11,每一限位凸部621的顶部均设置为圆弧面,当施加外力作用于拨杆521时,拨杆521能够抵靠于圆弧面并推动限位块62向下移动,使得作业人员能够直接推动拨杆521移动。
62.参照图8、图11,每一固定座61的底部均设置有定位螺栓64,定位螺栓64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定位螺栓64分别穿设于安装槽611内,且每一定位螺栓64均位于复位弹簧63的内圈。当不需要调整理线区54的位置时,通过旋动定位螺栓64使定位螺栓64抵靠于限位块62,能够使拨杆521稳固固定于限位空间内,进一步降低拨杆521在移动槽32内任意移动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定位螺栓64采用梅花手柄螺栓,能够便于作业人员旋动定位螺栓64。
63.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