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9316发布日期:2021-12-04 10:09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双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显示面板大多以单面显示为主,在许多场合中,例如在数字标牌、电子通讯器材、收银设施、窗口问询设施、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广告播放设施中往往需要两个人从显示面板的正反两面同时观看显示的画面。
3.为了使得背光模组上的光源能够更加均匀的扩散进显示面板内,通常会在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设置一整块大的扩散板,由于双面显示的其中一面的显示需要通过将光线再次返回形成画面,但是光经过色阻层再次反射回来的光会出现多种颜色的光,再次经过扩散板时,容易形成混光从而影响显示画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显示面板,旨在解决因反射区的混光导致双面显示面板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液晶层和灯源组件,所述液晶层设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所述灯源组件设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彩膜基板上对应每个子像素的反射区设有反射层;任意一列或任意一行所述子像素中,所有的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排成一列或行,形成透射区列或透射区行;所有的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排成一列或行,形成反射区列或反射区行;对应每个所述透射区列或行设置有第一扩散条,所述第一扩散条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灯源组件之间,所述灯源组件对应所述反射区的区域透明。
6.可选的,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固定板,多个所述第一扩散条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垂直连接以形成第一扩散结构。
7.可选的,所述彩膜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透明电极层、色阻层、上玻璃基板层;所述色阻层内和所述子像素对应之处设置有色阻,所述色阻对应子像素成列或成行排布,且同一列子像素或同一行子像素中的色阻颜色相同。
8.可选的,所述色阻层包括黑色矩阵和色阻,所述色阻包括第一色阻块和第二色阻块;所述第一色阻块对应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设置,所述第二色阻块对应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设置,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色阻块和上玻璃基板层之间;所述第一色阻块与所述第二色阻块之间设置有所述黑色矩阵,色阻的两侧也设置有黑色矩阵。
9.可选的,所述第一扩散条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子像素透射区的宽度,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的中心线在所述第一扩散条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扩散条的中心线重合。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扩散条采用聚氯乙烯材料或玻璃制成,所述第一扩散条的厚度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2毫米。
11.可选的,所所述第一扩散条通过光学胶粘合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
12.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玻璃基板层、薄膜晶体管层和像素电极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像素电极层依次设置在所述下玻璃基板层上,所述子像素透射区的像素电极和反射区的像素电极设于同一层且相连。
13.可选的,所述灯源组件包括灯板和灯源,所述灯源设置于所述灯板靠近阵列基板的一侧。
14.可选的,所述灯源为mini

led,所述mini

led呈阵列式分布于所述灯板上。
15.本技术通过将子像素进行优化排布,同一列子像素中,子像素的透射区和反射区可以排成对应的列或者行,对应成列或者成行的透射区设置有用于进行光扩散的第一扩散条,如此可以使得透射区的显示面面更加均匀,且反射区不受扩散条的影响,减少反射区混光,因此改善双面显示面板的两面的显示效果;并且,通过对子像素的透射区和反射区成列或成行的设置,使得在设置扩散条时,可以对应设置行或者列形式的扩散条,这可以减少了扩散条的数量,使得扩散条的安装简便,提升扩散条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16.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示例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的第一扩散结构的示意图。
23.其中,100、双面显示面板;200、阵列基板;210、下玻璃基板层;220、薄膜晶体管;230、像素电极层;300、彩膜基板;310、上透明电极层;320、色阻层;321、色阻;322、黑色矩阵;323、第一色阻块;324、第二色阻块;330、上玻璃基板层;340、反射层;400、液晶层;500、灯源组件;510、灯源;520、灯板;530、透明区域;600、第一扩撒条;700、子像素;710、反射区;711、反射区列;712、反射区行;720、透射区;721、透射区列;722、透射区行;800、第一固定板;900、第一扩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26.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7.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100,所述双面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200、彩膜基板300、液晶层400和灯源组件500,所述液晶层400设于阵列基板200和彩膜基板300之间,所述灯源组件500设于所述阵列基板200远离所述彩膜基板300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20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700;每个所述子像素700通过一个薄膜晶体管220连接及控制,每个所述子像素700包括透射区720和反射区710;所述彩膜基板300上对应每个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设有反射层340,所述反射层340用于反射光线,灯源组件500发出的光可以直接穿过透射区720,在反射区710内,灯源组件500发出的光穿过液晶层400后,最后会由反射层340反射,再次穿过液晶层400反射回来。
30.在任意一列所述子像素700中,所有的所述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排成一列,形成透射区列721;所有的所述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排成一列,形成反射区列711;对应每个所述透射区列721设置有第一扩散条600,所述第一扩散条600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200和所述灯源组件500之间,所述灯源组件500对应所述反射区710的区域透明。
31.本实施例通过对双面显示面板100中的每一列子像素700进行优化排布,即将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和反射区710排成对应的透射区列721和反射区列711,对应透射区列721设置有用于进行光扩散的第一扩散条600,如此可以使得透射区720的显示面面更加均匀,且仅针对透射区720设置第一扩散条600,反射区710不设置扩散条,如此反射区710经反射层反射回来的光线不需要经过扩散条,所述反射区710不受扩散条的影响,从而减少反射区710混光,改善双面显示面板100的两面的显示效果;并且,通过对子像素的透射区和反射区成列的设置,使得在设置扩散条时,可以对应设置列形式的扩散条,这可以减少了扩散条的数量,使得扩散条的安装简便,提升扩散条安装效率。
32.一般的,所述灯源组件500包括灯板520和灯源510,所述灯源510设置于所述灯板520靠近阵列基板200的一侧,另外关于灯板520的制造,一般的为了方便制造,可以将一整块灯板520制造为透明的,当然也可以是半透明的,可根据光线反射的强弱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灯板520对应不同的区域进行制造,比如对应透射区720的灯板520的区域可以是不透光的,也可以是半透光的,如此可以防止在透射区720显示画面的另一面受到自然光的影
响;对应反射区710的灯板520的区域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的。
33.在选择发光的灯源510时,一般选择为mini

led,所述mini led光源包括多个mini led灯珠,一个mini led灯珠对应多个子像素700设置,所述mini

led呈阵列式分布于所述灯板520上,由于mini led的光的范围有限,也可以进一步避免子像素700之间的混光。
34.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作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在任意一行所述子像素700中,所有的所述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排成一行,形成透射区行722;所有的所述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排成一行,形成反射区行712;对应每个所述透射区行722设置有第一扩散条600,过对子像素的透射区和反射区成行的设置,使得在设置扩散条时,可以对应设置行形式的扩散条,同样可以减少了扩散条的数量,使得扩散条的安装简便,提升扩散条安装效率,行或者列可以根据双面显示面板100的像素排布和基板的有效利用率进行选择。
35.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作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是对上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进一步的补充和细化,所述彩膜基板3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透明电极层310、色阻层320、上玻璃基板层330;本实施例中,上透明电极层310、色阻层320、上玻璃基板层330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色阻层320内和所述子像素700对应之处设置有色阻321,所述色阻321对应子像素700成列或成行排布,且同一列子像素700或同一行子像素700中的色阻321颜色相同,相同颜色的色阻形成的光反射至第一扩散条后,避免不同颜色的混光;所述色阻层320包括黑色矩阵322和色阻321,所述色阻321包括第一色阻块323和第二色阻块324,所述第一色阻块323对应所述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设置,所述第二色阻块324对应所述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设置,所述第二色阻块324设置在所述反射层靠近所述液晶层400的一侧,第一色阻块323的厚度值与第二色阻块324的厚度加上反射层的厚度值整体相等,保证显示面板的盒厚均匀。
36.所述第一色阻块323与所述第二色阻块324之间设置有所述黑色矩阵322,色阻的两侧设有黑色矩阵(也即图4中:第一色阻块323的左侧与所述第二色阻块324的右侧设有黑色矩阵),黑色矩阵不仅可以作为安装扩散条的对位标记,而且可以吸收反射层两侧的光,减少反射层的光射入到透射区720造成透射区720的混光,穿过透射区720的第一色阻块323的光线可使得远离所述灯源510的一面显示第一画面;到达反射区710的光线经过反射区710的第二色阻块324之后再由所述反射层350将光线返回到第二色阻块324,再经液晶层400穿过阵列基板200使得灯源510一侧显示第二画面,实现显示面板的双面显示。
37.对应的,所述阵列基板200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玻璃基板层210、所述薄膜晶体管220和像素电极层230,所述薄膜晶体管220和所述像素电极层230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下玻璃基板层210上,所述子像素700透射区720的像素电极和反射区710的像素电极设于同一层且相连,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和透射区720连接同一个薄膜晶体管220,反射区710和透射区720通过同一个薄膜晶体管220控制;反射区710和透射区720连接相同的数据线,通过同一根数据线输入相同的数据信号输入,从而可以使得双面显示面板100两面显示相同画面。
38.图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是对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进一步的补充和细化。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一扩散条600的厚度h,宽度d以及材料进行说明,具体的,所述第一扩散条采用扩散效果好的
聚氯乙烯材料或玻璃制成,这样形成的扩散板的厚度较薄,避免扩散板厚度过厚影响整个双面显示面板的厚度;一般,所述第一扩散条600的厚度h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2毫米,若厚度小于0.5毫米,则扩散效果会出现明显下降,带来扩散效果差,画面显示效果差的问题,若大于2毫米,对于扩散效果没有明显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双面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故一般将第一扩散条的厚度控制在0.5毫米至2毫米之间。
39.所述第一扩散条600的宽度d大于等于所述子像素700透射区720的宽度,所述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扩散条600的正投影和第一扩散条600中心线重合,保证第一扩散条正对透射区,如此光源发射出的光经扩散板后能大部分进入透射区,提高光的利用率,改善透射面的显示画面;且第一扩散条完全覆盖透射区720,但是在反射区710是没有扩散板的,也就是第一扩散条的最大宽度为第一色阻块323的宽度与第一色阻块323和第二色阻块324之间的黑色矩阵322的一半的和,通过进一步的限定第一扩散条的宽度值以及和摆放位置,进而进一步减少扩散条的边缘延伸到反射区造成反射区的光线被反射层340反射回来造成混光。
40.每个所述子像素700中,所述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面积和反射区710面积相等;当然,所述透射区720的面积也可以大于所述反射区710的面积,一般的透射区720的比例与反射区710的比例可以设置为7:3或者6:4,该比例可以根据市面上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制作后以出厂售卖,当然也可以是反射区的面积大于所述透射区的面积,为了保证第一扩散条在阵列基板的上的稳定,通常所述第一扩散条600通过光学胶粘合于所述阵列基板200远离所述彩膜基板300的一侧,防止扩散条脱落。
41.图6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的第一扩散结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主要是对上述实施例的第一扩散条进行固定处理,如此可以更便捷的进行安装,且能节省大量时间,所述双面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固定板800,多个所述第一扩散条600与所述第一固定板800垂直连接以形成第一扩散结构900,若子像素700的透射区和反射区左右划分,那么每一列子像素中,所有的透射区排成一列形成透射区列,对应透射区列的第一扩散条通过第一固定板800垂直连接在一起,更加方便安装;若是将子像素的透射区和反射区以上下进行划分,那么所有的透射区排成一行形成透射区行,而每一个透射区行都对应有一个第一扩散条600,通过第一固定板800将所有的第一扩散条600连接在在一起,通过将多个竖向或者横向的第一扩散条600通过一块横向或者纵向的板子,即第一固定板800将多个竖向或者横向的第一扩散条600连起来,使得第一扩散条连接成为一整块,这样在安装扩散板时,较为简单,而且高效,提高生产制造效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4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4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

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

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
4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