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9603发布日期:2022-04-02 04:2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智能手机、数码摄像机等搭载摄像机模块的薄型摄像机搭载装置。摄像机模块具备:具有一个以上的透镜的透镜部、和对由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
3.另外,还提出了一种摄像机模块,该摄像机模块具备弯曲光学系统,该弯曲光学系统通过设置在透镜部的前段的作为光路弯曲部件的棱镜,将来自沿着第一光轴的被拍摄物的光向第二光轴的方向弯曲并导光至后段的透镜部(例如,专利文献1)。
4.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摄像机模块具备:修正摄像机中产生的手抖动的抖动修正装置、以及进行自动聚焦的自动聚焦装置。这种摄像机模块具有作为光学致动器的抖动修正用致动器和自动聚焦用致动器。
5.其中的抖动修正用致动器具有以不同的两轴为中心使棱镜摆动的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具体而言,第一致动器以与包括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的平面正交的第一摆动轴为中心使棱镜摆动。另外,第二致动器以与第二光轴一致的第二摆动轴为中心使棱镜摆动。
6.如果摄像机中产生手抖动,则在控制部的控制下,抖动修正用致动器使棱镜摆动并进行抖动修正。由此,修正摄像机中产生的手抖动。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22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1.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摄像机模块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摆动支撑机构与第二摆动支撑机构分别设置,因此光学致动器的结构变得复杂,光学模块有可能大型化,其中第一摆动支撑机构用于相对于底座(固定侧部件)以第一摆动轴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棱镜,第二摆动支撑机构用于相对于底座(固定侧部件)以第二摆动轴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棱镜。
1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光学致动器的小型化的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13.解决问题的方案
14.本发明的光学致动器的一个形态,具有:
15.固定侧部件;
16.可动侧部件,其可保持光学部件;
17.支撑部件,其以可动侧部件相对于固定侧部件可摆动的状态支撑该可动侧部件;
18.驱动部,其使可动侧部件摆动;以及
19.磁性作用部,在固定侧部件及可动侧部件这两者中均设置有该磁性作用部,
20.支撑部件及磁性作用部被构成为一者磁性地吸引另一者。
21.本发明的摄像机模块的一个形态,具备:
22.上述的光学致动器;
23.光路弯曲部件,其保持于光学致动器的可动侧部件,且使沿着第一方向的入射光以向第二方向上的一个方向行进的方式弯曲;以及
24.摄像元件,其相对于光学致动器配置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
25.本发明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个形态,具有:上述的摄像机模块;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摄像机模块。
26.发明效果
2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实现光学致动器的小型化的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机模块的立体图。
29.图2是光路弯曲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30.图3是底座及支撑于底座的部件的立体图。
31.图4是底座及支撑于底座的部件的立体图。
32.图5是保持架及支撑于保持架的部件的立体图。
33.图6是保持架及支撑于保持架的部件的立体图。
34.图7是保持架及支撑于保持架的部件的立体图。
35.图8是插入板的立体图。
36.图9是插入板的立体图。
37.图10是摆动支撑部的分解立体图。
38.图11是图1的x-x剖视图。
39.图12是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立体图。
40.图13是第二驱动部的侧视图。
41.图14a是表示搭载了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42.图14b是表示搭载了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43.图15a是表示作为搭载车载用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的图。
44.图15b是表示作为搭载车载用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的图。
45.附图标记说明
46.1 摄像机模块
47.2 光路弯曲模块
48.3 盖
49.4 底座
50.40 底壁部
51.401 固定侧磁体保持部
52.402 第一线圈配置部
53.403 左侧第一线圈配置部
54.404 右侧第一线圈配置部
55.41 左壁部
56.411、412 左侧卡止部
57.413、414 左侧阻尼器配置部
58.42 右壁部
59.421、422 右侧卡止部
60.423、424 右侧阻尼器配置部
61.43 后壁部
62.431 第二线圈配置部
63.44 底板
64.5 棱镜
65.6 抖动修正装置
66.60 保持架
67.61 保持架主体
68.610 后壁部
69.610a 第二磁体配置部
70.610a1 凹部
71.610b 位置检测磁体配置部
72.611 左壁部
73.611a、611b 左侧卡止部
74.611c、611d 左侧凸部
75.612 右壁部
76.612a、612b 右侧卡止部
77.612c、612d 右侧凸部
78.613 载置部
79.614 底壁部
80.614a 可动侧磁体配置部
81.614b 第一磁体配置部
82.614c 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
83.614c1 凹部
84.614d 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
85.614d1 凹部
86.62 插入板
87.620 后板部
88.621 左板部
89.621a 左侧露出部
90.622 右板部
91.622a 右侧露出部
92.623 中央板部
93.623a 中央侧露出部
94.624 底板部
95.624a 底侧露出部
96.624b 后端侧露出部
97.63 摆动支撑部
98.631 固定侧磁体
99.632 固定侧保持部件
100.632a 固定侧保持面
101.633 小球
102.634 可动侧保持部件
103.634a 可动侧保持面
104.635 可动侧磁体
105.64 第一驱动部
106.64a 左侧第一驱动部
107.64b 右侧第一驱动部
108.641a 左侧第一磁体
109.641b 右侧第一磁体
110.642a 左侧第一线圈
111.642b 右侧第一线圈
112.643 第一位置检测元件
113.65 第二驱动部
114.651 第二磁体
115.652 第二线圈
116.653 第二位置检测磁体
117.654 第二位置检测元件
118.66 恢复机构
119.661、662 左侧弹簧
120.663、664 右侧弹簧
121.66a 第一卡止部
122.66b 第二卡止部
123.66c 弹性变形部
124.7fpc
125.71 第一fpc元素
126.711 第一端子部
127.712 第一线圈固定部
128.713 左侧第一线圈固定部
129.714 右侧第一线圈固定部
130.715 第一元件固定部
131.72 第二fpc元素
132.721 第二线圈固定部
133.722 第二元件固定部
134.73、74 左侧阻尼器部件
135.75、76 右侧阻尼器部件
136.80 透镜模块
137.800 盖
138.801 透镜部
139.801a 透镜滚筒
140.801b 透镜
141.81 摄像元件模块
142.91 传感器基板
143.92 控制部
144.a1 第一轴
145.a2 第二轴
146.v 汽车
147.vc 车载用摄像机模块
148.m 智能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149.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是本发明的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个例子,本发明不受实施方式的限制。
150.[实施方式]
[0151]
参照图1~图15b,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进行说明。以下,先对摄像机模块1的概要进行说明后,再对摄像机模块1所具备的光路弯曲模块2、透镜模块80及摄像元件模块81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光学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可以具备后述的全部结构,也可以不具备一部分结构。
[0152]
(摄像机模块)
[0153]
摄像机模块1例如搭载于智能手机m(参见图14a和图14b)、便携电话、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及薄型摄像机搭载装置(车载摄像机等)。智能手机m具有由两个背面摄像机oc1、oc2构成的双摄像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摄像机模块1适用于背面摄像机oc2。
[0154]
以下,关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的各部,以嵌入到摄像机模块1中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的结构时,使用各图所示的正交坐标系(x,y,z)。
[0155]
以如下方式搭载摄像机模块1:在摄像机搭载装置实际进行拍摄的情况下,例如x
方向为左右方向、y方向为上下方向、z方向为前后方向。来自被拍摄物的光(入射光)如图1中点划线α(也称作“第一光轴”)所示,从z方向+侧(正侧)入射到光路弯曲模块2的棱镜5。棱镜5相当于光路弯曲部件的一例。
[0156]
入射到棱镜5的光(出射光)如图1中点划线β(也称作“第二光轴”)所示,在棱镜5的光路弯曲面弯曲,向配置在棱镜5的后段(也就是x方向+侧)的透镜模块80的透镜部801导光。
[0157]
然后,由透镜部801成像的被拍摄物像通过配置在透镜模块80的后段的摄像元件模块81(参见图1)进行摄像。
[0158]
在本实施方式中,z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另外,x方向相当于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从x方向-侧(负侧)朝向x方向+侧的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从x方向+侧朝向x方向-侧的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y方向相当于第三方向的一个例子。另外,从y方向-侧朝向y方向+侧的方向相当于第三方向上的一侧。从y方向+侧朝向y方向-侧的方向相当于第三方向上的另一侧。但是,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只要是相互正交的方向即可。
[0159]
另外,xy平面是与第一方向正交的面。yz平面是与第二方向正交的面,xz平面是与第三方向正交的面。
[0160]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通过嵌入光路弯曲模块2中的抖动修正装置6进行抖动修正(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也就是说,光路弯曲模块2具有手抖动修正功能。
[016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通过嵌入透镜模块80中的af装置(未图示)使透镜部沿x方向位移并进行自动聚焦。也就是说,透镜模块80具有自动聚焦功能。
[0162]
另外,透镜模块80的透镜部801是能够对应从广角摄影(焦距:短)到望远摄影(焦距:长)的所谓变焦透镜。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通过嵌入透镜模块80中的变焦装置(未图示)使透镜部801移动到与广角摄影或望远摄影相应的x方向的位置。也就是说,透镜模块80具有变焦功能。
[0163]
《光路弯曲模块》
[0164]
参照图1~图13对光路弯曲模块2进行说明。光路弯曲模块2具备盖3、底座4、棱镜5、抖动修正装置6和fpc7。
[0165]
(盖)
[0166]
如图1所示,盖3例如是合成树脂制或非磁性金属制,且是z方向两侧及x方向+侧开口的箱状部件。来自被拍摄物侧的光可以通过盖3的z方向+侧的开口部进入盖3的内部空间。如上所述的盖3从z方向+侧与后述的底座4组合。
[0167]
(底座)
[0168]
参照图2~图4对底座4进行说明。底座4相当于固定侧部件的一例。底座4具有底壁部40、左壁部41、右壁部42、后壁部43和底板44。
[0169]
(底壁部)
[0170]
底壁部40是平行于xy平面且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矩形板状。底壁部40构成底座4的底部。底壁部40具有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和作为y方向-侧(负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另外,底壁部40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三端部和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
的第四端部。另外,底壁部40具有作为z方向-侧的面的第一面(下侧面)和作为z方向+侧的面的第二面(上侧面)。
[0171]
此外,以下为了方便,左右方向是指以z方向+侧为上并从x方向+侧观察光路弯曲模块2时的左右方向。因此,y方向+侧相当于左侧,y方向-侧相当于右侧。另外,在光路弯曲模块2中,x方向+侧相当于前侧,x方向-侧相当于后侧。进而,在光路弯曲模块2中,z方向+侧相当于上侧,z方向-侧相当于下侧。
[0172]
这样的底壁部40具有固定侧磁体保持部401和第一线圈配置部402。
[0173]
固定侧磁体保持部401用于保持后述的摆动支撑部63的固定侧磁体631和固定侧保持部件632。固定侧磁体保持部401由设置在底壁部40的上侧面(第二面)上的凹部构成。
[0174]
这样的固定侧磁体保持部401设置在底壁部40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具体而言,固定侧磁体保持部401设置在底壁部40中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且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0175]
第一线圈配置部402是用于配置后述的第一驱动部64中的左侧第一线圈642a、右侧第一线圈642b和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的空间。
[0176]
具体而言,第一线圈配置部402具有左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3和右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4。
[0177]
左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3是用于配置后述的第一驱动部64中的左侧第一线圈642a和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的空间。左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3由在底壁部40中设置在比固定侧磁体保持部401更靠左侧的位置的通孔构成。
[0178]
右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4是用于配置后述的第一驱动部64中的右侧第一线圈642b的空间。右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4由在底壁部40中设置在比固定侧磁体保持部401更靠右侧的位置的通孔构成。
[0179]
这里,将通过后述的摆动支撑部63的小球633的中心并平行于上下方向(z方向)的直线定义为第一轴a1(参见图11)。另外,将通过后述的摆动支撑部63的小球633的中心并平行于左右方向(y方向)的直线定义为第二轴a2(参见图11)。
[0180]
第一轴a1也是后述的保持架60摇摆时的摆动中心。另外,第二轴a2也是后述的保持架60摆动时的摆动中心。
[0181]
另外,将通过第一轴a1且平行于xz平面的虚拟平面定义为第一虚拟平面。另外,将通过第二轴a2且平行于yz平面的虚拟平面定义为第二虚拟平面。
[0182]
左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3、右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4和固定侧磁体保持部401在底壁部40中设置在与左右方向(y方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换言之,左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3、右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4和固定侧磁体保持部401在底壁部40中设置在第二虚拟平面与底壁部40的交线上。
[0183]
(左壁部)
[0184]
左壁部41相当于底座的第一壁部的一个例子,且是板状。左壁部41以沿着底壁部40的左端部的方式设置。左壁部41从底壁部40的左端部向上方延伸。
[0185]
左壁部41具有一对左侧卡止部411、412和一对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3、414。
[0186]
一对左侧卡止部411、412在左壁部41中设置在关于第二虚拟平面对称或几乎对称的位置。左侧卡止部411设置在比左侧卡止部412更靠前侧(x方向+侧)的位置。
[0187]
左侧卡止部411将后述的恢复机构66的左侧弹簧661的第二卡止部66b卡止。左侧
卡止部412将恢复机构66的左侧弹簧662的第二卡止部66b卡止。
[0188]
一对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3、414在左壁部41中设置在关于第二虚拟平面对称或几乎对称的位置。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3设置在比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4更靠前侧(x方向+侧)的位置。
[0189]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对左侧卡止部411、412在左壁部41中配置在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3与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4之间。
[0190]
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3、414分别由形成于左壁部41的上侧面的凹部构成。在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3、414中分别配置有左侧阻尼器部件73、74。
[0191]
(右壁部)
[0192]
右壁部42相当于底座的第二壁部的一个例子,且是板状。右壁部42以沿着底壁部40的右端部的方式设置。右壁部42从底壁部40的右端部向上方延伸。
[0193]
右壁部42具有一对右侧卡止部421、422和一对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3、424。
[0194]
一对右侧卡止部421、422在右壁部42中设置在关于第二虚拟平面对称或几乎对称的位置。右侧卡止部421设置在比右侧卡止部422更靠前侧(x方向+侧)的外置。一对右侧卡止部421、422与一对左侧卡止部411、412在y方向上相对。
[0195]
后述的恢复机构66的右侧弹簧663的第二卡止部66b被卡止于右侧卡止部421。后述的恢复机构66的右侧弹簧664的第二卡止部66b被卡止于右侧卡止部422。
[0196]
一对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3、424在右壁部42中设置在关于第二虚拟平面对称或几乎对称的位置。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3设置在比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4更靠前侧(x方向+侧)的位置。
[0197]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对右侧卡止部421、422在右壁部42中配置在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3与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4之间。
[0198]
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3、424分别由形成于右壁部42的上侧面的凹部构成。在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3、424中分别配置有右侧阻尼器部件75、76。
[0199]
(后壁部)
[0200]
后壁部43相当于底座的第三壁部的一个例子,且是板状。后壁部43以沿着后壁部40的后端部的方式设置。后壁部43从底壁部40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
[0201]
后壁部43具有第二线圈配置部431。第二线圈配置部431由设置在后壁部43的左右方向中的中央位置处的、前后方向及上方开口的矩形状的切口构成。在第二线圈配置部431中配置有后述的第二驱动部65的第二线圈652。
[0202]
(底板)
[0203]
底板44是平行于xy平面的板状。底板44具有作为z方向+侧的面的第一面(上侧面)和作为z方向-侧的面的第二面(下侧面)。
[0204]
底板44固定在底壁部40的下侧面。在底板44的上侧面设置有后述的fpc7的第一fpc元素71。
[0205]
(fpc)
[0206]
参照图12对fpc7进行说明。从左右方向观察fpc7时,fpc7的形状是大致l字的板状,且fpc7具有第一fpc元素71和第二fpc元素72。
[0207]
(第一fpc元素)
[0208]
第一fpc元素71是平行于xy平面且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矩形板状。第一fpc元素71固定在底座4的底壁部40的下表面。
[0209]
第一fpc元素71具有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和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另外,第一fpc元素71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三端部和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四端部。另外,第一fpc元素71具有作为z方向-侧的面的第一面(下侧面)和作为z方向+侧的面的第二面(上侧面)。
[0210]
第一fpc元素71具有第一端子部711、第一线圈固定部712和第一元件固定部715。
[0211]
第一端子部711由与安装有摄像元件模块81的传感器基板91(参见图1)连接的多个端子构成。第一端子部711设置在第一fpc元素71中的第二端部(右端部)。
[0212]
第一线圈固定部712是用于固定后述的第一驱动部64的左侧第一线圈642a和右侧第一线圈642b的部分。第一线圈固定部712具有左侧第一线圈固定部713和右侧第一线圈固定部714。
[0213]
左侧第一线圈固定部713设置在第一fpc元素71的上侧面中与后述的保持架60的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相对的部分。
[0214]
另外,右侧第一线圈固定部714设置在第一fpc元素71的上侧面中与后述的保持架60的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d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相对的部分。
[0215]
第一元件固定部715是用于固定后述的第一驱动部64的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的部分。第一元件固定部715设置在第一fpc元素71的上侧面中与后述的保持架60的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的左端部(第一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位置。
[0216]
(第二fpc元素)
[0217]
第二fpc元素72是平行于yz平面且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矩形板状。第二fpc元素72从第一fpc元素71的后端向上方(z方向+侧)延伸。
[0218]
第二fpc元素72具有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和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另外,第二fpc元素72具有作为z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三端部和作为z方向+侧的端部的第四端部。另外,第二fpc元素72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面的第一面(前侧面)和作为x方向-侧的面的第二面(后侧面)。
[0219]
第二fpc元素72具有第二线圈固定部721和第二元件固定部722(参见图13)。
[0220]
第二线圈固定部721是用于固定后述的第二驱动部65的第二线圈652的部分。第二线圈固定部721设置在第二fpc元素72的前侧面中与后述的保持架60的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相对的部分。
[0221]
第二元件固定部722是用于固定后述的第二驱动部65的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的部分。第二元件固定部722设置在第二fpc元素72的前侧面中与后述的保持架60的位置检测磁体配置部610b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位置。
[0222]
《抖动修正装置》
[0223]
接着,对抖动修正装置6进行说明。抖动修正装置6是驱动部,通过以平行于z方向的第一轴a1(参照图11)和平行于y方向的第二轴a2(参照图11)为中心使棱镜5摆动,从而进行以第一轴a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抖动修正以及以第二轴a2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抖动修正。这样的抖动修正装置6配置在由盖3和底座4覆盖的收容空间中。
[0224]
抖动修正装置6具备保持架60、摆动支撑部63、第一驱动部64、第二驱动部65和恢
复机构66。
[0225]
在抖动修正装置6中,保持架60经由摆动支撑部63支撑在底座4上。保持架60相对于底座4能够以第一轴a1为中心进行摆动,且能够以第二轴a2为中心进行摆动。在该状态下,保持架60基于第一驱动部64产生的驱动力(也称作“第一驱动力”)以第一轴a1为中心摆动,基于第二驱动部65产生的驱动力(也称作“第二驱动力”)以第二轴a2为中心摆动。
[0226]
在控制部92(参见图1)的控制下第一驱动部64驱动时,保持架60和棱镜5以第一轴a1为中心摆动。由此,修正以第一轴a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抖动。另外,在控制部92(参见图1)的控制下第二驱动部65驱动时,保持架60和棱镜5以第二轴a2为中心摆动。由此,修正以第二轴a2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抖动。以下,对抖动修正装置6所具备的各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0227]
(保持架)
[0228]
参照图2和图5~图9对保持架60进行说明。保持架60相当于可动侧部件的一个例子,保持棱镜5(参见图1)。另外,保持架60也是用于相对于底座45可摆动地支撑棱镜的保持部件的一个例子。
[0229]
保持架60相对于底座4,能够以第一轴a1为中心进行摆动且能够以第二轴a2为中心进行摆动。因此,棱镜5也相对于底座4,能够以第一轴a1为中心进行摆动,且能够以第二轴a2为中心进行摆动。
[0230]
保持架60具有保持架主体61和插入板62。
[0231]
(保持架主体)
[0232]
保持架主体61例如是合成树脂制,且具备后壁部610、左壁部611、右壁部612、载置部613和底壁部614。
[0233]
(后壁部)
[0234]
后壁部610是平行于yz平面且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板状。后壁部610具有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左端部)、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右端部)、作为z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三端部(下端部)和作为z方向+侧的端部的第四端部(上端部)。另外,后壁部610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面的第一面(后侧面)。
[0235]
后壁部610在后侧面具有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用于配置后述的第二驱动部65的第二磁体651。
[0236]
具体而言,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设置在后壁部610的后侧面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例如由矩形状的凹部或通孔划定的空间构成。
[0237]
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在内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凹部610a1。当在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的内周面与第二磁体651的外周面之间供给粘接剂时,凹部610a1成为粘接剂的供给口。
[0238]
后壁部610配置在比底座4的后壁部43更靠前侧的位置。后壁部610与后壁部43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相对。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配置在比后壁部610的第二线圈配置部431更靠前侧的位置。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在前后方向上与后壁部610的第二线圈配置部431相对。
[0239]
后壁部610在后侧面具有位置检测磁体配置部610b。具体而言,位置检测磁体配置部610b在后壁部610的后侧面中设置在左右方向中的中央部且比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更靠
下侧的位置。
[0240]
位置检测磁体配置部610b与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由连续的凹部构成。位置检测磁体配置部610b用于配置后述的第二驱动部65的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
[0241]
(左壁部)
[0242]
左壁部611相当于保持架的第一壁部的一个例子,且是平行于xz平面的板状。左壁部611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后端部)和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前端部)。左壁部611的后端部连接到后壁部610的左端部。左壁部611从后壁部610的左端部向前侧延伸。
[0243]
左壁部611具有一对左侧卡止部611a、611b和一对左侧凸部611c、611d。一对左侧卡止部611a、611b在左壁部611中设置在关于第二虚拟平面对称或几乎对称的位置。左侧卡止部611a设置在比左侧卡止部611b更靠前侧(x方向+侧)的位置。
[0244]
左侧卡止部611a与底座4的左侧卡止部411位于同一个yz平面上。另外,左侧卡止部611b与底座4的左侧卡止部412位于同一个yz平面上。
[0245]
后述的恢复机构66的左侧弹簧661的第一卡止部66a被卡止于左侧卡止部611a。恢复机构66的左侧弹簧662的第一卡止部66a被卡止于左侧卡止部611b。
[0246]
一对左侧凸部611c、611d在左壁部611中分别设置在与底座4的一对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3、414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相对的位置。一对左侧凸部611c、611d分别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状。一对左侧凸部611c、611d的前端面(下端面)分别隔开间隙地与一对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3、414的底面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相对。
[0247]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架设在一对左侧凸部611c、611d的前端面与一对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3、414的底面的方式,设置有左侧阻尼器部件73、74(参见图2)。左侧阻尼器部件73、74分别使用分配器,涂布在一对左侧凸部611c、611d的前端面与一对左侧阻尼器配置部413、414的底面之间。左侧阻尼器部件73、74例如是紫外线固化性的硅酮凝胶。
[0248]
(右壁部)
[0249]
右壁部612相当于保持架的第二壁部的一个例子,且是平行于xz平面的板状。右壁部612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后端部)和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前端部)。右壁部612的后端部连接到后壁部610的右端部。右壁部612从后壁部610的右端部向前侧延伸。
[0250]
右壁部612具有一对右侧卡止部612a、612b和一对右侧凸部612c、612d。一对右侧卡止部612a、612b在右壁部612中设置在关于第二虚拟平面对称或几乎对称的位置。右侧卡止部612a设置在比右侧卡止部612b更靠前侧(x方向+侧)的位置。
[0251]
右侧卡止部612a与底座4的右侧卡止部421位于同一个yz平面上。另外,右侧卡止部612b与底座4的右侧卡止部422位于同一个yz平面上。
[0252]
后述的恢复机构66的右侧弹簧663的第一卡止部66a被卡止于右侧卡止部612a。恢复机构66的右侧弹簧664的第一卡止部66a被卡止于右侧卡止部612b。
[0253]
一对右侧凸部612c、612d在右壁部612中分别设置在与底座4的一对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3、424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相对的位置。一对右侧凸部612c、612d分别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状。一对右侧凸部612c、612d的前端面(下端面)分别隔开间隙地与一对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3、424的底面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相对。
[0254]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架设在一对右侧凸部612c、612d的前端面与一对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3、424的底面的方式,设置有右侧阻尼器部件75、76(参见图2)。右侧阻尼器部件75、76分别使用分配器,涂布在一对右侧凸部612c、612d的前端面与一对右侧阻尼器配置部423、424的底面之间。右侧阻尼器部件75、76例如是紫外线硬化性的硅酮凝胶。
[0255]
(载置部)
[0256]
载置部613是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板状。载置部613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前端部)、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后端部)、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三端部(左端部)和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四端部(右端部)。
[0257]
载置部613的后端部连接到后壁部610的前侧面中的上端部。载置部613的前端部连接到后述的底壁部614的前端部。载置部613的左端部连接到左壁部611的右侧面(内侧面)。载置部613的右端部连接到右壁部612的左侧面。
[0258]
载置部613的第一端部相对于载置部613的第二端部位于下侧。即,载置部613以越远离后壁部610越靠下方的方式倾斜。载置部613的上侧面是用于配置棱镜5的载置面。
[0259]
载置面与棱镜5的背面(z方向-侧的面)相对。载置面例如是与棱镜5的背面平行的面。此外,载置部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可定位棱镜5的凸台等。
[0260]
(底壁部)
[0261]
底壁部614构成保持架主体61的底部。底壁部614具有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左端部)、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右端部)、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三端部(前端部)和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四端部(后端部)。底壁部614具有作为z方向-侧的面的第一侧面(下侧面)。
[0262]
底壁部614的左端部连接到左壁部611的下端部。底壁部614的右端部连接到右壁部612的下端部。底壁部614的前端部连接到载置部613的前端部。底壁部614的后端部连接到后壁部610的下端部。
[0263]
底壁部614在下侧面具有可动侧磁体配置部614a和第一磁体配置部614b。
[0264]
可动侧磁体配置部614a用于保持后述的摆动支撑部63的可动侧磁体635和可动侧保持部件634。可动侧磁体配置部614a由设置在底壁部614的下侧面(第一侧面)上的凹部构成。
[0265]
这样的可动侧磁体配置部614a设置在底壁部614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具体而言,可动侧磁体配置部614a设置在底壁部614中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且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可动侧磁体配置部614a与底座4中的固定侧磁体保持部40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
[0266]
第一磁体配置部614b用于配置后述的第一驱动部64的左侧第一磁体641a和右侧第一磁体641b。
[0267]
具体而言,第一磁体配置部614b具有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和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d。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和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d分别由设置在底壁部614的下侧面的凹部划定的空间构成。
[0268]
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在内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凹部614c1。当在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的内周面与左侧第一磁体641a的外周面之间供给粘接剂时,凹部614c1成为粘接剂的供给口。
[0269]
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d在内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凹部
614d1。当在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d的内周面与右侧第一磁体641b的外周面之间供给粘接剂时,凹部614d1成为粘接剂的供给口。
[0270]
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和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d与底座4的左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3和右侧第一线圈配置部404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相对。
[0271]
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和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d与fpc7的左侧第一线圈固定部713和右侧第一线圈固定部714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相对。
[0272]
在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中配置有后述的第一驱动部64的左侧第一磁体641a。在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d中配置有第一驱动部64的右侧第一磁体641b。
[0273]
(插入板)
[0274]
插入板62在保持架主体61上注塑成型。插入板62是通过对一块板进行弯曲成型而成型的。插入板62是磁性金属制。此外,插入板62可以是非磁性金属制。
[0275]
如图8和图9所示,插入板62具有后板部620、左板部621、右板部622、中央板部623和底板部624。
[0276]
(后板部)
[0277]
后板部620是平行于yz平面的大致矩形的板状。后壁部620具有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左端部)、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右端部)、作为z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三端部(下端部)和作为z方向+侧的端部的第四端部(上端部)。另外,后壁部620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面的第一面(后侧面)。
[0278]
后板部620嵌入保持架主体61的后壁部610中。在后板部620的后侧面中,与保持架主体61的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部分(以下称作“后板部620的露出部”)不被后壁部610覆盖而露出到外部。后述的第二驱动部65的第二磁体651通过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后板部620的露出部。这样的后板部620的露出部作为磁轭发挥功能。
[0279]
(左板部)
[0280]
左板部621是平行于xz平面的板状。左板部621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后端部)和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前端部)。左板部621的后端部连接到后述的中央板部623的左端部。左板部621从中央板部623的左端部向前侧延伸。
[0281]
左板部621嵌入保持架主体61的左壁部611中。左板部621具有作为y方向-侧的面的第一侧面(右侧面)。作为左板部621的右侧面的一部分的左侧露出部621a不被左壁部611覆盖而露出到外部。棱镜5的左侧面通过粘接剂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左侧露出部621a。
[0282]
(右板部)
[0283]
右板部622是平行于xz平面的板状。右板部622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后端部)和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前端部)。右板部622的后端部连接到后述的中央板部623的右端部。右板部622从中央板部623的右端部向前侧延伸。
[0284]
右板部622嵌入保持架主体61的右壁部612中。右板部622具有作为y方向+侧的面的第一侧面(左侧面)。作为右板部622的左侧面的一部分的右侧露出部622a不被右壁部612覆盖而露出到外部。棱镜5的右侧面通过粘接剂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右侧露出部622a。
[0285]
(中央板部)
[0286]
中央板部623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前端部)、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后端部)、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三端部(左端部)和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
的第四端部(右端部)。
[0287]
中央板部623的后端部连接到后板部620的上端部。中央板部623的前端部连接到后述的底板部624的前端部。中央板部623的左端部连接到左板部621的后端部。中央板部623的右端部连接到右板部622的后端部。
[0288]
中央板部623的第一端部相对于中央板部623的第二端部位于下侧。即,中央板部623以越远离后板部620越向下方的方式倾斜。
[0289]
中央板部623嵌入保持架主体61的载置部613中。作为中央板部623的上侧面的一部分的中央侧露出部623a不被载置部613覆盖而露出到外部。棱镜5的下侧面通过粘接剂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中央侧露出部623a。
[0290]
(底板部)
[0291]
底板部624是平行于xy平面的板状。底板部624具有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前端部)和作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后端部)。底板部624具有作为z方向-侧的面的第一侧面(下侧面)。
[0292]
底板部624的前端部连接到中央板部623的前端部。底板部624嵌入保持架主体61的底壁部614中。在底板部624的下侧面中,作为与保持架主体61的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和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d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部分的底侧露出部624a不被底壁部614覆盖而露出到外部。
[0293]
后述的第一驱动部64的左侧第一磁体641a和右侧第一磁体641b通过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底侧露出部624a。这样的底板部624的露出部作为磁轭发挥功能。另外,作为底板部624的后端部的后端侧露出部624b从保持架主体61的底壁部614的后侧面向后方突出。这样的后端侧露出部624b有助于提高保持架主体61与插入板62的结合强度。
[0294]
(摆动支撑部)
[0295]
参照图2、图10和图11对摆动支撑部63进行说明。摆动支撑部63用于相对于底座4以第一轴a1和第二轴a2(参见图11)为中心的可摆动的状态支撑保持架60。
[0296]
摆动支撑部63设置在保持架60(具体而言是保持架主体61)的底壁部614与底座4的底壁部40之间。具体而言,摆动支撑部63从接近底座4的一侧依次具有固定侧磁体631、固定侧保持部件632、小球633、可动侧保持部件634和可动侧磁体635。
[0297]
(固定侧磁体)
[0298]
固定侧磁体631相当于固定侧磁性作用部和磁性作用部的一个例子,且是圆盘状的磁铁,在上下方向上被磁化。固定侧磁体631以上侧面是第一极(例如,n极)且下侧面是第二极(例如,s极)的方式被磁化。
[0299]
固定侧磁体631通过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底座4的固定侧磁体保持部401。
[0300]
(固定侧保持部件)
[0301]
固定侧保持部件632是圆盘状,且由比构成底座4的材料更硬的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或金属)构成。
[0302]
固定侧保持部件632在上侧面具有固定侧保持面632a。固定侧保持面632a是在固定侧保持部件632的上侧面开口的圆锥面状。固定侧保持面632a的内径越向下方越小。
[0303]
固定侧保持部件632例如基于设置在固定侧保持部件632的外周面上的卡合部与固定侧磁铁保持部401的内周面之间的卡合,被限制相对于底座4的旋转。固定侧保持部件
632通过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于在固定侧保持部件632中固定有固定侧磁体631的部分的上方。
[0304]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固定侧保持部件也可以与底座4一体成型。在这种情况下,固定侧保持面可以直接形成在底座4的底壁部40中的上侧面上。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固定侧磁体631配置在底座4的底壁部40中的比固定侧保持面更靠下方的位置即可。因此,即使固定侧保持部件与底座4一体成型的情况下,固定侧磁体与固定侧保持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0305]
(小球)
[0306]
小球633相当于支撑部件的一个例子,且是磁性金属性。小球633设置在固定侧保持部件632与后述的可动侧保持部件634之间。小球633具有中心部和与固定侧保持面632a及后述的可动侧保持面634a抵接的一对抵接面。一对抵接面是以小球633的中心部为中心的球面状。此外,支撑部件不限于小球。支撑部件的形状可以是支撑部件中与固定侧保持面632a及后述的可动侧保持面634a抵接的一对抵接面为球面状的各种形状。
[030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支撑部件的小球633是磁性金属性但并未被磁化。但是,支撑部件也可以在能够与固定侧磁体631及可动侧磁体635相互吸引的特定的方向上被磁化。在支撑部件磁化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支撑部件是支撑部件与固定侧磁体631及可动侧磁体635的磁性方向的关系不变的结构。
[0308]
(可动侧保持部件)
[0309]
可动侧保持部件634是圆盘状,且由比构成保持架60的保持架主体61的材料更硬的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或金属)构成。
[0310]
可动侧保持部件634在下侧面具有可动侧保持面634a。可动侧保持面634a是在可动侧保持部件634的下侧面开口的圆锥面状。可动侧保持面634a的内径越向上方越小。
[0311]
可动侧保持部件634通过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保持架60(具体而言是保持架主体61)的可动侧磁体配置部614a。可动侧保持部件634例如基于设置在可动侧保持部件634的外周面上的卡合部与可动侧磁体配置部614a的内周面之间的卡合来限制相对于保持架60的旋转。
[0312]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可动侧保持部件也可以与保持架60(具体而言是保持架主体61)一体成型。在这种情况下,可动侧保持面可以直接形成在保持架60(具体而言是保持架主体61)的底壁部614中的下侧面上。
[0313]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后述的可动侧磁体635配置在保持架60(具体而言是保持架主体61)的底壁部614中的比可动侧保持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即可。因此,即使可动侧保持部件与保持架60(具体而言是保持架主体61)的情况下一体成型,可动侧磁体与可动侧保持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0314]
(可动侧磁体)
[0315]
可动侧磁体635相当于可动侧磁性作用部和磁性作用部的一个例子,且是圆盘状的磁铁,在上下方向上被磁化。可动侧磁体635以上侧面是第一极(例如,n极)且下侧面是第二极(例如,s极)的方式被磁化。可动侧磁体635的磁化方向与固定侧磁体631的磁化方向相同。
[0316]
可动侧磁体635通过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于在可动侧磁体配置部614a中的比
固定有可动侧保持部件634的部分更靠上方的位置。
[0317]
(摆动支撑部的总结)
[0318]
小球63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固定侧保持部件632的固定侧保持面632a抵接。小球633基于小球633与固定侧磁体631之间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固定侧磁体631的磁力)而被吸引到固定侧保持面632a。
[0319]
小球63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可动侧保持部件634的可动侧保持面634a抵接。小球633基于小球633与可动侧磁体635之间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可动侧磁体635的磁力)而被吸引到可动侧保持面634a。
[0320]
因此,小球633与可动侧保持部634a被构成为,使得小球633的中心部与可动侧磁体635之间的距离在保持架60摆动的状态下保持恒定。换言之,在保持架60摆动的状态下,可动侧磁体635在以小球633的中心部为中心的圆弧上摆动。也就是说,小球633具有中心部,且以可围绕该中心部摆动的方式支撑保持架60。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保持架60的摆动的稳定化,因此能够实现光路弯曲模块2的驱动特性的稳定化和可靠性的提高。
[0321]
固定侧磁体631、固定侧保持部件632、小球633、可动侧保持部件634和可动侧磁体635的中心位于第一轴a1上。
[0322]
具有以上结构的摆动支撑部63以使支撑保持架60能够相对于底座4以第一轴a1及第二轴a2(参见图11)为中心可摆动的状态支撑保持架60。另外,由于基于固定侧磁体631和可动侧磁体635的磁力,小球633被按压到固定侧保持面632a和可动侧保持面634a,因此在小球633与固定侧保持面632a和可动侧保持面634a之间不存在间隙。其结果是通过摆动支撑部63,实现了保持架60对底座4的定位。
[032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支撑部件的小球633是非磁体的磁性金属性。但是,支撑部件(小球633)也可以是磁体。在支撑部件(小球633)是磁体的情况下,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固定侧磁体631和可动侧磁体635那样,采用磁体作为磁性作用部。另外,在支撑部件(小球633)是磁体的情况下,磁性作用部可以是非磁体的磁性金属性。具体而言,在支撑部件(小球633)是磁体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代替固定侧磁体631而采用非磁体的磁性金属性的固定侧磁性作用部,代替可动侧磁体635而采用非磁体的磁性金属性的可动侧磁性作用部。
[0324]
(第一驱动部)
[0325]
第一驱动部64以第一轴a1(参见图11)为中心,使保持架60摆动。第一轴a1是平行于z方向的轴。具体而言,第一轴a1是通过摆动支撑部63的小球633的中心且平行于z方向的轴。
[0326]
第一驱动部64具有左侧第一驱动部64a、右侧第一驱动部64b和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
[0327]
(左侧第一驱动部)
[0328]
左侧第一驱动部64a设置在保持架60的底壁部614与固定于底座4的fpc7之间。fpc7可以理解为固定侧部件的一部分。
[0329]
左侧第一驱动部64a是音圈电机,且具备左侧第一磁体641a和左侧第一线圈642a。
[0330]
左侧第一磁体641a配置在保持架60的底壁部614中的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左侧第一磁体641a的上侧面吸附在插入板62的底板部624上。另外,左侧第一磁体641a通过
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插入板62的底板部624和保持架主体61的左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c。
[0331]
左侧第一磁体641a由前后方向相邻的两个磁体元件构成。这些各磁体元件分别在上下方向上被磁化,且在一侧具有一个磁极。各磁体元件的磁极的方向彼此相反。
[0332]
左侧第一线圈642a是在抖动修正时被供电的、长圆形状的所谓空心线圈。左侧第一线圈642a在其长轴与左右方向一致的状态下,通过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fpc7中的左侧第一线圈固定部713。
[0333]
左侧第一线圈642a设置在比左侧第一磁体641a更靠下方的位置。左侧第一线圈642a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与左侧第一磁体641a相对。
[033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左侧第一磁体641a设置在可动侧部件,左侧第一线圈642a设置在固定侧部件。但是,也可以是左侧第一磁体641a设置在固定侧部件,左侧第一线圈642a设置在可动侧部件。
[0335]
(右侧第一驱动部)
[0336]
右侧第一驱动部64a是音圈电机,且具备右侧第一磁体641b和右侧第一线圈642b。
[0337]
右侧第一磁体641b配置在保持架60的底壁部614中的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d。右侧第一磁体641b吸附在插入板62的底板部624上。另外,右侧第一磁体641b通过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插入板62的底板部624和保持架主体61的右侧第一磁体配置部614d。
[0338]
右侧第一磁体641b由前后方向相邻的两个磁体元件构成。这些各磁体元件分别在上下方向上被磁化,且在一侧具有一个磁极。各磁体元件的磁极的方向彼此相反。
[0339]
右侧第一线圈642b是在抖动修正时被供电的、长圆形状的所谓空心线圈。右侧第一线圈642b在其长轴与左右方向一致的状态下,通过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fpc7中的右侧第一线圈固定部714。
[0340]
右侧第一线圈642b设置在比右侧第一磁体641b更靠下方的位置。右侧第一线圈642b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与右侧第一磁体641b相对。左侧第一线圈642a与右侧第一线圈642b经由fpc7的布线(未图示)电连接。
[03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右侧第一磁体641b设置在可动侧部件,右侧第一线圈642b设置在固定侧部件。但是,也可以是右侧第一磁体641b设置在固定侧部件,右侧第一线圈642b设置在可动侧部件。
[0342]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左侧第一驱动部64a与右侧第一驱动部64b,关于通过与第一轴a1和第二轴a2正交的第三轴(平行于前后方向的轴)的、平行于xz平面的面具有对称的结构。另外,左侧第一驱动部64a与右侧第一驱动部64b在平行于与z方向(第一方向)正交的面(xy平面)的状态下设置。
[0343]
(第一位置检测元件)
[0344]
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固定在fpc7的第一元件固定部715。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设置在比左侧第一磁体641a更靠下方的位置。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与左侧第一磁体641a的端部(具体而言是左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
[0345]
具体而言,以使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的检测面的中心与构成左侧第一磁体641a的前侧的磁体元件和后侧的磁体元件之间的抵接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方式,设置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
[0346]
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经由fpc7连接到电源。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检测左侧第一磁体641a的磁通量(也称作“关于位置的信息”)将检测值传送给安装于传感器基板91的控制部92。控制部92基于从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接收到的检测值,求出左侧第一磁体641a(保持架60)的、第一轴a1的周向上的位置。
[0347]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检测在上下方向上通过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的检测面的磁通量的变化。在保持架60未以第一轴a1为中心摆动的状态(也称作“保持架的基准状态”)下,以在上下方向上通过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的检测面的磁通量成为零的方式,设定左侧第一磁体641a与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的配置。
[0348]
当保持架60从基准状态以第一轴a1为中心摆动时,左侧第一磁体641a与保持架60一起摆动(沿前后方向上移动),在上下方向上通过第一位置检测元件643的检测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0349]
(第一驱动部的动作)
[0350]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驱动部64的情况下,当在控制部92的控制下电流经由fpc7流过左侧第一线圈642a和右侧第一线圈642b时,产生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使左侧第一磁体641a和右侧第一磁体641b沿前后方向位移。
[0351]
具体而言,朝向前后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上述洛伦兹力作用于左侧第一磁体641a。另一方面,朝向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的上述洛伦兹力作用于右侧第一磁体641b。这样,在前后方向上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力作用于左侧第一磁体641a和右侧第一磁体641b。
[0352]
由于左侧第一磁体641a和右侧第一磁体641b分别固定在保持架60,因此基于上述洛伦兹力,保持架60以第一轴a1为中心摆动。通过控制流过左侧第一线圈642a和右侧第一线圈642b的电流的方向,从而保持架60的移动方向(旋转方向)被切换。
[0353]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以保持架60的第一轴a1为中心的摆动的行程是由保持架60的一部分与底座4的一部分之间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的间隙规定的。
[0354]
例如,在保持架60以第一轴a1为中心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摆动的情况下,保持架60可以以在保持架60的基准状态下的保持架60的左壁部611的一部分(也称作“第一可动侧限制部”)与底座4的左壁部41的一部分(也称作“第一固定侧限制部”)之间存在的间隙(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的量,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摆动。
[0355]
在保持架60以第一轴a1为中心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摆动的情况下,第一可动侧限制部与第一固定侧限制部抵接时,保持架60向第一旋转方向的摆动会停止。
[0356]
另外,在保持架60以第一轴a1为中心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摆动的情况下,保持架60可以以在保持架60的基准状态下的保持架60的右壁部612的一部分(也称作“第二可动侧限制部”)与底座4的右壁部42的一部分(也称作“第二固定侧限制部”)之间存在的间隙(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的量,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摆动。
[0357]
在保持架60以第一轴a1为中心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摆动的情况下,第二可动侧限制部与第二固定侧限制部抵接时,保持架60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摆动会停止。
[0358]
(第二驱动部)
[0359]
第二驱动部65以第二轴a2(参见图11)为中心,使保持架60摆动。第二轴a2是通过摆动支撑部63的小球633的中心且平行于y方向的轴。
[0360]
第二驱动部65具有第二磁体651、第二线圈652、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和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第二驱动部65具有关于平行于xz平面的平面对称的结构。另外,第二驱动部65以平行于与作为第二方向的x方向正交的面(yz平面)的状态设置。
[0361]
(第二磁体)
[0362]
第二磁体651配置在保持架60的后壁部610中的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第二磁体651的前侧面吸附在插入板62的后板部620上。另外,第二磁体651通过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插入板62的后板部620和保持架主体61的第二磁体配置部610a。
[0363]
第二磁体651由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磁体元件构成。这些各磁体元件分别在前后方向上被磁化,且在一侧具有一个磁极。各磁体元件的磁极的方向彼此相反。
[0364]
(第二线圈)
[0365]
第二线圈652是在抖动修正时被供电的、长圆形状的所谓空心线圈。第二线圈652在其长轴与左右方向一致的状态下配置在底座4的第二线圈配置部431。第二线圈652固定在fpc7的第二fpc元素72中配置于第二线圈布置部431的部分。
[0366]
第二线圈652与第二磁体651相比设置在更靠后方的位置。第二线圈652与第二磁体651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相对。
[0367]
第二线圈652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线圈652的第一端部连接到fpc7的第一端子(未图示)。该第一端子例如是连接到电源的正侧的端子。另外,第二线圈652的第二端部连接到fpc7的第二端子(未图示)。该第二端子例如是连接到电源的负侧的端子。
[0368]
(第二位置检测磁体)
[0369]
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配置在保持架60的后壁部610中的位置检测磁体配置部610b。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的前侧面吸附在插入板62的后板部620上。另外,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通过粘接等的固定手段固定在插入板62的后板部620和保持架主体61的位置检测磁体配置部610b。
[0370]
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在前后方向上被磁化,且在一侧具有一个磁极。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的磁化方向与构成第二磁体651的两个磁体元件之中设置在更靠下侧的位置的磁体元件的磁化方向相反。这样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后述的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的位置检测精度。
[0371]
(第二位置检测元件)
[0372]
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固定在fpc7的第二fpc元素72的前侧面。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经由fpc7连接到电源。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设置在比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更靠后方的位置。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与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在前后方向上相对。
[0373]
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检测通过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的检测面的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的磁通量(也称作“涉及位置的信息”),将检测值传送给安装于传感器基板91的控制部92。此外,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的检测面是平行于yz平面的面。
[0374]
具体而言,以使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的检测面的中心与构成左侧第二磁体651的两个磁体元件之中设置在更靠下侧的位置的磁体元件和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之间的抵接面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方式,设置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
[0375]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检测在前后方向上通过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的检测面的磁通量的变化。在保持架60未以第二轴a2为中心摆动的状态(也称
作“保持架的基准状态”)下,以在前后方向上通过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的磁通量成为零的方式,设定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与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的配置。
[0376]
当保持架60从基准状态以第二轴a2为中心摆动时,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与保持架60一起摆动,在上下方向上通过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0377]
控制部92基于从第二位置检测元件654接收到的检测值,求出第二位置检测磁体653(保持架60)的、第二轴a2的周向上的位置。
[0378]
(第二驱动部的动作)
[0379]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驱动部65的情况下,当在控制部92的控制下电流经由fpc7流过第二线圈652时,产生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使第二磁体651沿上下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位移。
[0380]
由于第二磁体651固定于保持架60,因此基于上述洛伦兹力,保持架60以第二轴a2为中心摆动。此外,通过控制流过第二线圈652的电流的方向,从而保持架60的移动方向(旋转方向)被切换。
[0381]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以保持架60的第二轴a2为中心的摆动的行程是由保持架60的一部分与底座4的一部分之间的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的间隙规定的。
[0382]
例如,在保持架60以第二轴a2为中心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摆动的情况下,保持架60可以以在保持架60的基准状态下的保持架60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也称作“第三可动侧限制部”)与底座4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也称作“第三固定侧限制部”)之间存在的间隙(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的量,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摆动。
[0383]
在保持架60以第二轴a2为中心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摆动的情况下,第三可动侧限制部与第三固定侧限制部抵接时,保持架60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摆动会停止。
[0384]
另外,在保持架60以第二轴a2为中心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摆动的情况下,保持架60可以以在保持架60的基准状态下的在保持架60的后端部的一部分(也称作“第四可动侧限制部”)与底座4的后端部的一部分(也称作“第四固定侧限制部”)之间存在的间隙(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的量,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摆动。
[0385]
在保持架60以第二轴a2为中心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摆动的情况下,第四可动侧限制部与第四固定侧限制部抵接时,保持架60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摆动会停止。
[0386]
(恢复机构)
[0387]
恢复机构66是用于在保持架60以第一轴a1为中心摆动的状态下第一驱动部64停止的情况下,使保持器60恢复到第一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的机构。另外,恢复机构66是用于在保持架60以第二轴a2为中心摆动的状态下第二驱动部65停止的情况下,使保持器60恢复到第二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的机构。
[0388]
进而,恢复机构66也是用于在保持架60位于第一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和第二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实现保持架60对基座4的定位的机构。此外,保持架60的第一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可以理解为在第一驱动部64未驱动的状态(也称作“第一驱动部的非驱动状态”)下的保持架60的第一轴的周向上的位置。另外,保持架60的第二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可以理解为在第二驱动部65未驱动的状态(也称作“第二驱动部的非驱动状态”)下的保持架60的第二轴的周向上的位置。
[0389]
具体而言,如图5~图7所示,恢复机构66具有一对左侧弹簧661、662和一对右侧弹
簧663、664。一对左侧弹簧661、662和一对右侧弹簧663、664分别相当于弹性部件的例子。
[0390]
一对左侧弹簧661、662和一对右侧弹簧663、664分别具有第一卡止部66a、第二卡止部66b和弹性变形部66c。
[0391]
第一卡止部66a构成一对左侧弹簧661、662和一对右侧弹簧663、664各自的上端部。第一卡止部66a卡止于保持架60。
[0392]
具体而言,左侧弹簧661的第一卡止部66a卡止于保持架60的左侧卡止部611a。另外,左侧弹簧662的第一卡止部66a卡止于保持架60的左侧卡止部611b。
[0393]
另外,右侧弹簧663的第一卡止部66a卡止于保持架60的右侧卡止部612a。另外,右侧弹簧664的第一卡止部66a卡止于保持架60的右侧卡止部612b。
[0394]
第二卡止部66b构成一对左侧弹簧661、662和一对右侧弹簧663、664各自的下端部。第二卡止部66b卡止于底座4。
[0395]
具体而言,左侧弹簧661的第二卡止部66b卡止于底座4的左侧卡止部411。另外,左侧弹簧662的第二卡止部66b卡止于底座4的左侧卡止部412。
[0396]
另外,右侧弹簧663的第二卡止部66b卡止于底座4的右侧卡止部421。另外,右侧弹簧663的第二卡止部66b卡止于底座4的右侧卡止部422。
[0397]
弹性变形部66c在上下方向上连接第一卡止部66a与第二卡止部66b。弹性变形部66c是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多次折回的曲折形状的线材。弹性变形部66c在保持架60以第一轴a1为中心摆动的情况下进行弹性变形。弹性变形部66c的复原力作为朝向使保持架60返回到第一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的方向的力(以下称作“第一恢复力”)作用于保持架60。
[0398]
另外,弹性变形部66c在保持架60以第二轴a2为中心摆动的情况下进行弹性变形。弹性变形部66c的复原力作为朝向使保持架60返回到第二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的方向的力(以下称作“第二恢复力”)作用于保持架60。
[0399]
具有以上结构的恢复机构66在保持架60位于第一轴a1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和第二轴a2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成为一对左侧弹簧661、662和一对右侧弹簧663、664的弹性变形部66c不变形的状态即中立状态。
[0400]
在保持架60以第一轴a1为中心摆动时,第一恢复力作用于保持架60。在保持架60以第二轴a2为中心摆动时,第二恢复力作用于保持架60。在保持架60以第一轴a1为中心摆动,且以第二轴a2为中心摆动的状态下,第一恢复力与第二恢复力同时作用于保持架60。
[0401]
在第一驱动部64驱动的状态(第一驱动部的驱动状态)下,第一驱动部64的驱动力大于从恢复机构66(具体而言是一对左侧弹簧661、662和一对右侧弹簧663、664)施加到保持架60的第一恢复力。
[0402]
因此,保持架60基于第一驱动部64的驱动力,以第一轴a1为中心摆动。另一方面,在第一驱动部64未驱动的状态(第一驱动部的非驱动状态)下,保持架60基于从恢复机构66受到的第一恢复力,返回到第一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而且,在第一驱动部64的非驱动状态下,保持架60通过恢复机构66被定位在第一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因此,第一驱动部64的非驱动状态下的、保持架60的第一轴的周向上的摆动被抑制。
[0403]
另外,在第二驱动部65驱动的状态(第二驱动部的驱动状态)下,第二驱动部65的驱动力大于从恢复机构66(具体而言是一对左侧弹簧661、662和一对右侧弹簧663、664)施加到保持架60的第二恢复力。
[0404]
因此,保持架60基于第二驱动部65的驱动力,以第二轴a2为中心摆动。另一方面,在第二驱动部65未驱动的状态(第二驱动部的非驱动状态)下,保持架60基于从恢复机构66受到的第二恢复力返回到第一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而且,在第二驱动部65的非驱动状态下,保持架60通过恢复机构66被定位在第二轴的周向上的初始位置。因此,第二驱动部65的非驱动状态下的、保持架60的第二轴的周向上的摆动被抑制。
[0405]
[透镜模块]
[0406]
透镜模块80配置在比光路弯曲模块2更靠x方向+侧的位置。来自被拍摄物的光如图1中点划线α(也称作“第一光轴”)所示,从z方向+侧入射到光路弯曲模块2的棱镜5。
[0407]
入射到棱镜5的光如图1中点划线β(也称作“第二光轴”)所示,在棱镜5的光路弯曲面上弯曲,向配置在与棱镜5相比的后段(也就是x方向+侧)的透镜模块80的透镜部801导光。
[0408]
透镜模块80具备盖800、底座(未图示)、透镜部801和af装置(未图示)。盖800可以与光路弯曲模块2的盖3一体,也可以是分体。
[0409]
透镜部801在保持于透镜引导件(未图示)的状态下,被配置在盖与底座之间存在的收容空间中。透镜部801具备透镜滚筒801a和保持于透镜滚筒801a的一个以上的透镜801b。透镜部801经由透镜引导件以可沿x方向位移的方式支撑于底座。
[0410]
af装置是驱动部,且以自动聚焦为目的,使透镜部801沿x方向位移。此外,af装置的结构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以下af装置,将电动机(未图示)和通过转换机构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x方向的直线运动,并使透镜部801沿x方向移动。
[0411]
[摄像元件模块]
[0412]
摄像元件模块81配置在比透镜部801更靠x方向+侧的位置。摄像元件模块81例如包括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的摄像元件来构成。摄像元件模块81的摄像元件对由透镜部801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输出与被拍摄物像对应的电信号。传感器基板91电连接到摄像元件模块81,经由传感器基板91进行向摄像元件模块81供电以及由摄像元件模块81摄像的被拍摄物像的电信号的输出。这样的摄像元件模块81可以采用以往已知的结构。
[0413]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0414]
根据具有以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摄像机模块1的小型化。
[0415]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共同的摆动支撑部63构成相对于底座4以第一轴1a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保持架60的机构和相对于底座4以第二轴2a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保持架60的机构。
[0416]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分别设置相对于底座4以第一轴1a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保持架60的机构和相对于底座4以第二轴2a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保持架60的机构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光路弯曲模块2的小型化,甚至能够实现摄像机模块1的小型化。
[0417]
另外,基于构成摆动支撑部63的固定侧磁体631和可动侧磁体635的磁力,构成摆动支撑部63的小球633被吸引到固定侧保持面632a和可动侧保持面634a。因此,小球633与固定侧保持面632a和可动侧保持面634a之间不存在间隙。其结果是能够通过摆动支撑部63,实现保持架60对底座4的定位。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小球633、固定侧磁
体631和可动侧磁体635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保持架60对底座4的定位。
[0418]
另外,固定侧磁体631和可动侧磁体635均磁性地吸引小球633。换言之,磁性吸引力作用于固定侧磁体631与小球633之间、以及可动侧磁体635与小球633之间。这种结构能够实现保持架60对底座4的定位,并且实现光路弯曲模块2的低背化。
[0419]
另外,小球633通过固定侧磁体631和可动侧磁体635的磁力,被吸引到固定侧保持部件632的固定侧保持面632a和可动侧保持部件634的可动侧保持面634a。也就是说,小球633被作为面的固定侧保持面632a和可动侧保持面634a保持。这种结构能够相对于固定侧保持部件632(换言之,底座4)和可动侧保持面634a(换言之,保持架60)稳定地保持小球633。
[0420]
(附记)
[0421]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进行变更。
[042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摄像机模块1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个例子,列举作为带摄像机的便携终端的智能手机m(参见图14a和图14b)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具有摄像机模块、和对由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部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摄像机搭载装置包括信息设备及运输设备。信息设备例如包括带摄像机的便携电话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网络(web)摄像机以及带摄像机的车载装置(例如,后方监控装置、行车记录仪装置)。另外,运输设备例如包括汽车。
[0423]
图15a和图15b是表示作为搭载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vehicle camera,车用摄像机)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v的图。图15a是汽车v的主视图,图15b是汽车v的后方立体图。汽车v搭载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摄像机模块1作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如图15a和图15b所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例如以朝向前方的状态安装于挡风玻璃,或者以朝向后方的状态安装于尾门。该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作为后方监控用、行车记录仪用、碰撞避免控制用以及自动驾驶控制用等被使用。
[0424]
在2020年9月25日提出的特愿2020-161085的日本技术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技术。
[0425]
工业实用性
[0426]
本发明的光学致动器及摄像机模块例如搭载于智能手机、便携电话、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车载摄像机等的薄型的摄像机搭载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