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7621发布日期:2022-05-06 00:2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各像素包含反射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装置一般大致划分为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和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使用从背光源出射的光的透射模式的显示。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使用周围光的反射模式的显示。另外,提出了各像素包含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和以透射模式进行显示的透射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这种液晶显示装置被称为半透射型(transflective)或者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
3.反射型和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例如适合用作在室外使用的移动用途的中小型显示装置。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公开于专利文献1。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公开于专利文献2。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特开2000-122094号公报
7.专利文献2:特开2003-1312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9.在反射型和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也就是说各像素包含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区域(反射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期望进一步提高反射模式的显示中的光的利用效率(反射率)(也就是说在反射模式下能进行进一步明亮的显示)。
1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各像素包含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比以往提高反射率,实现比以往明亮的显示。
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2.本说明书公开了以下项目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13.[项目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
[0014]
第2基板,其与上述第1基板相对;以及
[0015]
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层,其设置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
[0016]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成包含多个行和多个列的矩阵状的多个像素,
[0017]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0018]
上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像素包含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
[0019]
上述第1基板具有:
[0020]
反射电极,其包含位于上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像素内的第1区域和位于上述多个像素中的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之间的第2区域;
[0021]
透明绝缘层,其以覆盖上述反射电极的方式设置;以及
[0022]
像素电极,其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在上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像素中设置于上述透明绝缘层上,
[0023]
上述第2基板具有以与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反射电极相对的方式设置的相对电极,
[0024]
对上述多个像素中的沿着行方向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上述多个像素中的沿着列方向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或者上述多个像素中的全部像素、的上述液晶层施加相同极性的电压,
[0025]
在最高灰度级显示状态与最低灰度级显示状态中,对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反射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平均实质上相同。
[0026]
[项目2]根据项目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0027]
上述反射电极是电浮动状态。
[0028]
[项目3]根据项目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0029]
对上述反射电极提供接地电位。
[0030]
[项目4]根据项目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0031]
上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像素还包含以透射模式进行显示的透射区域,
[0032]
上述像素电极的一部分位于上述透射区域内。
[0033]
[项目5]根据项目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0034]
上述相对电极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
[0035]
[项目6]根据项目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0036]
上述反射电极的上述第1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各自具有凹凸表面结构。
[0037]
[项目7]根据项目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0038]
还具备比上述液晶层靠观察者侧配置的光散射层。
[0039]
[项目8]根据项目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0040]
还具备连接到上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一像素的存储电路。
[0041]
发明效果
[004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各像素包含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比以往提高反射率,实现比以往明亮的显示。
附图说明
[0043]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俯视图,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与3个像素p对应的区域。
[0044]
图2a是示意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截面图,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2a-2a’线的截面结构。
[0045]
图2b是示意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截面图,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2b-2b’线的截面结构。
[0046]
图3是示出使用图1中例示的构成的灰度级显示的例子的图。
[0047]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液晶显示装置200的俯视图,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200的与3个像素p对应的区域。
[0048]
图5a是示意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截面图,示出了沿着图4中的5a-5a’线的
截面结构。
[0049]
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截面图,示出了沿着图4中的5b-5b’线的截面结构。
[0050]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又一液晶显示装置300的俯视图,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300的与3个像素p对应的区域。
[0051]
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300的截面图,示出了沿着图6中的7a-7a’线的截面结构。
[0052]
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300的截面图,示出了沿着图6中的7b-7b’线的截面结构。
[0053]
附图标记说明
[0054]
10tft基板
[0055]
11像素电极
[0056]
11a子像素电极
[0057]
12反射电极
[0058]
12a第1区域
[0059]
12b第2区域
[0060]
13第1层间绝缘层
[0061]
14、14a第2层间绝缘层
[0062]
15第1取向膜
[0063]
20相对基板
[0064]
21相对电极
[0065]
25第2取向膜
[0066]
30液晶层
[0067]
31液晶分子
[0068]
40圆偏振板
[0069]
41光散射层
[0070]
100、200、300液晶显示装置
[0071]
p像素
[0072]
sp子像素
[0073]
rf反射区域
[0074]
tr透射区域
[0075]
cp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76]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77]
(实施方式1)
[0078]
参照图1、图2a以及图2b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是半透射型(透射反射两用型)液晶显示装置。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俯视图,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与3个像素p对应的区域。图2a和图2b是示意
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截面图,分别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2a-2a’线和2b-2b’线的截面结构。
[0079]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多个像素p。多个像素p排列成包含多个行和多个列的矩阵状。多个像素p典型地包含显示红色的红色像素pr、显示绿色的绿色像素pg以及显示蓝色的蓝色像素pb。
[0080]
另外,如图2a和图2b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具备:tft基板(第1基板)10、与tft基板10相对的相对基板(第2基板)20、以及设置于tft基板10与相对基板20之间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层30。各像素p包含有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rf和以透射模式进行显示的透射区域tr。在图示的例子中,透射区域tr中的液晶层30的厚度(单元间隙)dt与反射区域rf中的液晶层30的厚度(单元间隙)dr相同(也就是说dt=dr)。透射区域tr在像素p内所占的面积的比例能根据用途等适当地设定,例如是20%以上90%以下。另外,像素p内的透射区域tr的位置、形状也能根据用途等适当地设定。
[0081]
tft基板10具有设置于多个像素p中的每一像素p的像素电极11、以及相对于像素电极11位于与液晶层30相反的一侧(也就是说比像素电极11靠背面侧)的反射电极12。tft基板10还具有第1层间绝缘层13、第2层间绝缘层14、接触部cp以及第1取向膜15。
[0082]
tft基板10的构成要素(上述的像素电极11等)由基板10a支撑。基板10a例如是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
[0083]
在基板10a上形成有用于驱动像素p的电路(背板电路)(未图示)。在此,背板电路具有连接到多个像素p中的每一像素p的存储电路(例如sram)。按每一像素p设置有存储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时也被称为“存储液晶”。存储液晶的具体构成例如公开于日本专利第5036864号公报(对应于美国专利第8692758号说明书)。为了参照,将日本专利第5036864号公报和美国专利第8692758号说明书的全部公开内容引用到本说明书中。
[0084]
第1层间绝缘层13以覆盖背板电路的方式设置。第1层间绝缘层13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也就是说,第1层间绝缘层13具有凹凸表面结构。具有凹凸表面结构的第1层间绝缘层13例如像在日本专利第3394926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能使用感光性树脂形成。
[0085]
反射电极12设置于第1层间绝缘层13上。反射电极12是由反射率高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在此,将银合金用作用于形成反射电极12的金属材料,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例如铝或铝合金。反射电极12的表面具有反映了第1层间绝缘层13的凹凸表面结构的凹凸形状。也就是说,反射电极12也具有凹凸表面结构。反射电极12的凹凸表面结构是为了使周围光扩散反射来实现接近于纸白色(paper white)的显示而设置的。凹凸表面结构例如可以由相邻的凸部p的中心间隔被随机地配置成5μm以上50μm以下、优选为10μm以上20μm以下的多个凸部p构成。在从基板10a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凸部p的形状是大致圆形或大致多边形。凸部p在像素p中所占的面积例如是约20%到40%。凸部p的高度例如是1μm以上5μm以下。
[0086]
第2层间绝缘层14是以覆盖反射电极12的方式设置的透明绝缘层。
[0087]
像素电极11设置于第2层间绝缘层14上。也就是说,像素电极11隔着透明绝缘层14配置于反射电极12上。像素电极11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作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能使用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注册商标))、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像素电极11电连接到包含存储电路的背板电路。像素电极11的一部分位于透射区域tr内,像素电极11的另一部分位于反射区域rf。
[0088]
接触部cp在形成于第1层间绝缘层13的第1接触孔ch1和形成于第2层间绝缘层14的第2接触孔ch2中将像素电极11与背板电路电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接触部cp由第1接触电极16、第2接触电极17以及第3接触电极18构成。
[0089]
第1接触电极16是在第1接触孔ch1内露出的电极(或者配线的一部分)。第2接触电极17形成于第1层间绝缘层13上和第1接触孔ch1内,在第1接触孔ch1内连接到第1接触电极16。另外,第2接触电极17的一部分在第2接触孔ch2内露出。第3接触电极18在第2接触孔ch2内连接到第2接触电极17和像素电极11。换言之,第3接触电极18介于第2接触电极17与像素电极11之间。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与第2接触电极17由相同的导电膜(也就是说与第2接触电极17同层地)形成的导电层19介于反射电极12与第1层间绝缘层13之间。另外,第3接触电极18与反射电极12由相同的金属膜(也就是说与反射电极12同层地)形成。也可以省略导电层19和第3接触电极18。
[0090]
相对基板20具有相对电极(共用电极)21和第2取向膜25。另外,相对基板20还具有彩色滤光片层和多个柱状间隔物(均未图示)。相对基板20的构成要素(上述的相对电极21等)由基板20a支撑。基板20a例如是玻璃基板或者塑料基板。此外,相对基板20在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p之间不具有黑矩阵(遮光层)。
[0091]
相对电极21以与像素电极11和反射电极12相对的方式设置。相对电极21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作为用于形成相对电极21的透明导电材料,能使用与像素电极11同样的材料。
[0092]
典型地,彩色滤光片层包含设置于与红色像素pr对应的区域的红色滤光片、设置于与绿色像素pg对应的区域的绿色滤光片、以及设置于与蓝色像素pb对应的区域的蓝色滤光片。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以及蓝色滤光片分别使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透射过。
[0093]
柱状间隔物规定液晶层30的厚度(单元间隙)。柱状间隔物能由感光性树脂形成。
[0094]
液晶层30包含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也就是说,负型的)向列液晶材料和手性剂。液晶层30例如能通过滴注法形成。
[0095]
第1取向膜15和第2取向膜25以分别与液晶层30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此,第1取向膜15和第2取向膜25分别是垂直取向膜。第1取向膜15和第2取向膜25中的至少一方被实施过取向处理,对预倾方位进行规定。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31在未对液晶层30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垂直取向(参照图2a),当对液晶层30施加了规定的电压时会倾倒并扭转取向。这样,液晶层30是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层。
[0096]
另外,在此虽未图示,但是液晶显示装置100还具备配置于tft基板10的背面侧和相对基板20的观察者侧的一对偏振板。一对偏振板例如配置成以常黑模式进行显示。
[0097]
反射电极12包含位于多个像素p中的每一像素p内的第1区域12a、以及位于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p之间的第2区域12b。反射电极12的凹凸表面结构形成于第1区域12a和第2区域12b中的每一区域。也就是说,不仅第1区域12a而且第2区域12b也具有凹凸表面结构。
[0098]
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用于通过存储液晶进行灰度级显示的构成。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各像素p被分割为多个子像素sp。在图1中,示出了1个像素p分割为3个子像素sp的例子。在该例子中,像素电极11被分割为3个子像素电极11a。3个子像素电极11a中的、配置于图中的上侧和下侧的2个子像素电极11a电连接到共用的1个存储电路,配置于图中的中央的1个子像素电极11a电连接到另1个存储电路。也就是说,针对各像素p
设置有2个存储电路。
[0099]
由于如图1所示分割了像素p,从而能如图3所示进行基于面积灰度级法的4灰度级显示。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最左侧所示的那样,通过将3个子像素sp全部设为黑显示状态,从而1个像素p整体上能进行黑显示,如从图3的左侧起第2个所示的那样,通过将2个子像素sp设为黑显示状态并将1个子像素sp设为白显示状态,从而1个像素p整体上能进行暗的中间灰度级显示。另外,如从图3的左侧起第3个所示的那样,通过将2个子像素sp设为白显示状态并将1个子像素sp设为黑显示状态,从而1个像素p整体上能进行亮的中间灰度级显示,如在图3的最右侧所示的那样,通过将3个子像素sp全部设为白显示状态,从而1个像素p整体上能进行白显示。
[0100]
此外,3个子像素电极11a也可以分别电连接到单独的存储电路(也就是说也可以在各像素p设置有3个存储电路)。
[0101]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中,使用以下的驱动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0102]
方式(a):对多个像素p中的沿着行方向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p的液晶层30施加相同极性的电压。这是被称为行线反转驱动(h线反转驱动)的驱动方式,也包含按每多行使极性反转的方式(2h线反转驱动等)。
[0103]
方式(b):对多个像素p中的沿着列方向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p的液晶层30施加相同极性的电压。这是被称为列线反转驱动(v线反转驱动)的驱动方式,也包含按每多列使极性反转的方式(2v线反转驱动等)。
[0104]
方式(c):对多个像素p中的全部像素p的液晶层30施加相同极性的电压。这是被称为场反转驱动(帧反转驱动)的驱动方式。
[0105]
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反射电极12是电浮动状态(悬浮状态)。由此,如后所述,在最高灰度级显示状态(白显示状态)与最低灰度级显示状态(黑显示状态)中,对像素电极11与反射电极12之间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平均变得实质上相同。
[0106]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反射电极12不仅包含位于像素p内的第1区域12a,还包含位于相邻的2个像素p之间的第2区域12b。因而,能使像素p之间的区域也有助于反射显示,因此,反射开口率(在显示区域内有助于反射模式的显示的区域所占的比例)提高,能实现反射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能在反射模式下进行更明亮的显示。此外,由于在现有的一般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像素电极是反射电极(反射电极作为像素电极发挥功能),因此,无法将反射电极配置在像素之间。
[0107]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能解决现有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以下这样的问题。
[0108]
作为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已知将相邻的像素之间的区域用于透射模式的显示的构成。但是,由于在像素之间不存在像素电极,因此有无法使位于像素之间的液晶分子向所希望的方向充分地取向、透射率低的问题。另外,像素之间包含由在像素电极的边缘附近生成的倾斜电场导致的取向与由摩擦处理导致的取向的匹配性不佳的区域,液晶分子的取向不稳定。由于是将这样像素之间的取向不稳定的区域用于透射模式的显示,因此,在透射模式的显示中产生了由取向不良造成的显示不良(余像等)。而且,由反射电极的凹凸表面结构导致的取向变化波及到像素之间的区域(用于透射显示的区域)也成为显示不良的一个因素。
[0109]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在透射区域tr内存在有像素电极11,因此能使透射区域tr内的液晶分子向所希望的方向充分地取向。因此,透射率提高。
[0110]
另外,由于将取向稳定的区域用于透射模式的显示、像素电极11无需具有凹凸表面结构(只要与像素电极11分离的反射电极12具有凹凸表面结构即可),因此,能改善由透射模式的显示中的取向不良造成的显示不良。
[011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用上述的方式(a)、(b)、(c)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进行驱动。由此,提高反射率(使显示明亮)的效果变高。以下,说明其原因。
[0112]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式,被称为点反转驱动的方式是众所周知的,并被广泛使用。在点反转驱动中,对多个像素中的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的液晶层施加不同极性的电压。也就是说,施加电压的极性沿着行方向按每1像素反转,施加电压的极性也沿着列方向按每1像素反转。在如点反转驱动这样在相邻像素彼此中向液晶层的施加电压的极性相反的情况下,由于产生于像素之间的倾斜电场的影响,担心位于像素之间的液晶分子并不以有助于明亮的方式进行取向。
[0113]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行方向和列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在相邻的像素p彼此中施加电压的极性是相同的(不反转),因此能使位于被施加相同极性的电压的像素p彼此之间的液晶分子31以有助于明亮度的方式进行取向。因此,提高反射率的效果变高。此外,从实现反射率的进一步提高的观点来看,与方式(a)和(b)相比,更优选方式(c)。也就是说,优选对多个像素p中的全部像素p的液晶层30施加相同极性的电压的场反转驱动。
[0114]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电极12是悬浮状态。
[0115]
对此,可以考虑将与提供到相对电极的电位(共用电位)相同的电位提供给反射电极。另外,本技术的发明人还研究了将与在最高灰度级显示时提供到像素电极的电位(白显示电位)相同的电位提供给反射电极。但是,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发现:在高温环境下的黑/白固定图案显示(残影试验)中,闪烁的样子在黑显示部与白显示部中不同,如果在0.5hz驱动等低频驱动时以整面白显示进行观察,则会视觉识别到残影。虽然认为当将驱动频率提高到30hz等时不会产生上述这样的残影,但在该情况下,消耗电力会增加。
[0116]
认为产生残影的原因是在黑显示部与白显示部中向反射电极-像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方法不同。在将共用电位提供给反射电极的情况下,黑显示时在反射电极-像素电极之间不产生电位差,但白显示时在反射电极-像素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另外,在将白显示电位提供给反射电极的情况下,白显示时在反射电极-像素电极之间不产生电位差,但黑显示时在反射电极-像素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认为这种每一显示的电压的施加方法的不同在以低频率持续进行固定图案显示的过程中会对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带来影响,产生了残影。
[0117]
对此,当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反射电极12是悬浮状态时,如后所述,在白显示状态与黑显示状态中向反射电极12与像素电极11之间的施加电压的时间平均会相同。因此,残影的发生得到抑制,因而能适当地进行低频驱动。
[0118]
[残影的改善效果的验证结果]
[0119]
制作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实施例1),并说明对残影的改善效果进行了验证的结果。所制作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画面尺寸是1.2英寸,1个像素p的尺寸是纵向126μm
×
横向42μm。仅对tft基板10的第1取向膜15和相对基板20的第2取向膜25中的第2取向膜
25进行了摩擦处理。因而,仅第1取向膜15和第2取向膜25中的第2取向膜25规定预倾方位。液晶层30的厚度(单元间隙)是3μm,对液晶层30的液晶材料添加了手性剂,以使得施加白电压时扭转角成为70
°
。在tft基板10的背面侧和相对基板20的观察者侧,分别配置有圆偏振板。驱动方式是场反转驱动(方式(c))。
[0120]
在表1中示出在实施例1中提供到相对电极21、像素电极11以及反射电极12的电位。此外,表1中的“正极性”、“负极性”分别是指向液晶层30的施加电压是正极性、负极性。
[0121]
[表1]
[0122][0123]
通过周期性地切换表1中的与正极性对应的电位和与负极性对应的电位,从而对白显示时的液晶层30(像素电极11与相对电极21之间)交替地施加正极性的电压(+3v)和负极性的电压(-3v)。如表1所示,反射电极12是悬浮状态。当关注像素电极11与反射电极12之间的电压(电位差)时,白显示的正极性时与黑显示的负极性时是相同的状态(均是像素电极11的电位为3v且反射电极12为悬浮状态),另外,白显示的负极性时与黑显示的正极性时是相同的状态(均是像素电极11的电位为0v且反射电极12为悬浮状态)。这意味着在白显示状态与黑显示状态中,对像素电极11与反射电极12之间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平均实质上相同。
[0124]
为了与实施例1进行比较,制作了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比较例1在对相对电极与反射电极提供相同的电位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不同。比较例2在对反射电极提供白显示电位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不同。在表2和表3中示出在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提供到相对电极、像素电极以及反射电极的电位。
[0125]
[表2]
[0126][0127]
[表3]
[0128][0129]
在比较例1中,如表2所示,白显示时在像素电极与反射电极之间有电位差,而黑显示时在像素电极与反射电极之间没有电位差。另外,在比较例2中,如表3所示,白显示时在像素电极与反射电极之间没有电位差,而黑显示时在像素电极与反射电极之间有电位差。这样,在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的任何一个比较例中,在白显示与黑显示中向像素电极-反射电极之间的电压的施加方法不同。
[0130]
关于实施例1、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在环境温度75℃处使白色和黑色的固定方格图案连续显示750小时后进行整面白显示,测定了显示了白色的部分和显示了黑色的部分的闪烁值。而且在该状态下通过目视观察评价了是否能看到残影(方格图案的痕迹)。具体地说,如下进行了闪烁值的测定。首先,测定了白显示时的明亮度的时间变化。由于随着极性切换,明亮度会周期性地变化,因此求出明亮度的最大值bmax、最小值bmin以及平均值bave,将其代入下式,从而得到了闪烁值f。在表4中示出闪烁值的测定以及目视评价的结果。
[0131]
f=10log
10
{(bmax-bmin)/bave}
[0132]
[表4]
[0133][0134]
如表4所示,在实施例1中,与比较例1及比较例2相比,白显示部与黑显示部的闪烁值的差异小。另外,在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通过目视评价能看到残影,而在实施例1中通过目视评价看不到残影。
[0135]
这样,在实施例1中,残影得到了改善。认为其原因是,由于在白显示状态与黑显示状态中对像素电极11与反射电极12之间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平均实质上相同,从而在白显示部与黑显示部中,闪烁值的差异变小了。
[0136]
此外,虽然例示了反射电极12是悬浮状态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对反射电极12提供接地电位。通过对反射电极12提供接地电位,也能在白显示状态与黑显示状态中使向反射电极12与像素电极11之间的施加电压的时间平均成为相同。因此,残影的发生得到抑制,能
适当地进行低频驱动。关于对反射电极12提供接地电位的构成(实施例2),说明对残影的改善效果进行了验证的结果。
[0137]
在表5中示出在实施例2中提供到相对电极21、像素电极11以及反射电极12的电位。
[0138]
[表5]
[0139][0140]
提供周期性地切换表5中的与正极性对应的电位和与负极性对应的电位,从而对白显示时的液晶层30(像素电极11与相对电极21之间)交替地施加正极性的电压(+3v)和负极性的电压(-3v)。如表5所示,提供到反射电极12的电位是接地电位、即与极性无关地始终是0v。当关注像素电极11与反射电极12之间的电压(电位差)时,白显示的正极性时与黑显示的负极性时是相同的状态(均是像素电极11的电位为3v且反射电极12的电位为0v),另外,白显示的负极性时与黑显示的正极性时是相同的状态(均是像素电极11的电位为0v且反射电极12的电位为0v)。这意味着在白显示状态与黑显示状态中,对像素电极11与反射电极12之间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平均实质上相同。
[0141]
在表6中,关于实施例2,示出闪烁值的测定和目视评价的结果。
[0142]
[表6]
[0143][0144]
如表6所示,在实施例2中,也是与比较例1及比较例2相比,白显示部与黑显示部的闪烁值的差异小。另外,在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通过目视评价能看到残影,而在实施例2中通过目视评价看不到残影。
[0145]
这样,在实施例2中,残影得到了改善。认为其原因是,由于在白显示状态与黑显示状态中对像素电极11与反射电极12之间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平均实质上相同,从而在白显示部和黑显示部中,闪烁值的差异变小了。
[014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由于使像素p之间的区域有助于反射模式的显示,因此,优选相对基板20在多个像素p中的相互相邻的任意2个像素p之间不具有
黑矩阵。
[014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覆盖反射电极12的方式设置有透明绝缘层14,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像素电极11配置于透明绝缘层14上。因此,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像素电极11与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相对电极21隔着液晶层30相对。相对于此,在一般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像素电极是反射电极,因此是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像素电极(反射电极)与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相对电极隔着液晶层相对。因此,有时会产生由金属材料与透明导电材料的功函数之差造成的闪烁。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电极11与相对电极21由同种电极材料(均为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从而这种闪烁的产生得到抑制。
[0148]
[其它方式]
[0149]
在此,虽然例示了按每一像素p具有存储电路的背板电路,但背板电路不限于该例子。背板电路也可以如一般的有源矩阵基板那样包含连接到像素电极11的tft和连接到tft的栅极总线、源极总线等。tft例如是具有非晶硅层、多晶硅层、或者包含in-ga-zn-o系半导体的氧化物半导体层作为活性层的tft(参照特开2014-007399号公报)。将特开2014-007399号公报引用到本说明书中以进行参照。
[0150]
另外,虽然例示了仅一个垂直取向膜来规定预倾方位的va-han模式,但也可以是两个垂直取向膜来限制预倾方位的va-tn模式。
[0151]
另外,虽然例示了反射区域rf中的单元间隙dr与透射区域tr中的单元间隙dt相同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透射区域tr的单元间隙dt比反射区域rf的单元间隙dr大(也就是说dt>dr)的构成。
[0152]
透射模式的显示所使用的光仅通过液晶层30一次,而反射模式的显示所使用的光通过液晶层30两次。因此,当透射区域tr的单元间隙dt大于反射区域rf的单元间隙dr时,能使液晶层30相对于透射模式的显示所使用的光与相对于反射模式的显示所使用的光的延迟(retardation)接近,对于透射区域tr和反射区域rf双方而言,均能得到优选(能实现更明亮的显示)的电压-亮度特性。
[0153]
从在透射区域tr和反射区域rf双方均进行更明亮的显示的观点出发,优选透射区域tr的单元间隙dt与反射区域rf的单元间隙dr实质上满足dt=2dr的关系。
[0154]
另外,虽然例示了各像素p分割为多个子像素sp的构成,但各像素p也可以不分割为多个子像素sp。
[0155]
(实施方式2)
[0156]
参照图4、图5a以及图5b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0。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0是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200的俯视图,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200的与3个像素p对应的区域。图5a和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截面图,分别示出了沿着图4中的5a-5a’线和5b-5b’线的截面结构。以下,以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0157]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0在多个像素p中的每一像素p不包含透射区域tr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不同。
[0158]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也是由于反射电极12包含位于相邻的2个像素p之间的第2区域12b,从而能使像素p之间的区域也有助于反射显示。因此,反射开口率提高,能实现反射率的进一步提高。另外,通过用上述的方式(a)、(b)、(c)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进行驱动,提高反射率(使显示明亮)的效果变高。
[0159]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也是通过使在白显示状态与黑显示状态中向反射电极12与像素电极11之间的施加电压的时间平均成为相同,从而能抑制残影的发生,适当地进行低频驱动。
[0160]
(实施方式3)
[0161]
参照图6、图7a以及图7b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00。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300的俯视图,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300的与3个像素p对应的区域。图7a和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液晶显示装置300的截面图,分别示出了沿着图6中的7a-7a’线和7b-7b’线的截面结构。以下,以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00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0162]
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反射层12形成于不具有凹凸形状(也就是说平坦的)第1层间绝缘层13上。因此,反射层12不具有凹凸表面结构,作为镜面反射层发挥功能。
[0163]
液晶显示装置300还具备配置于相对基板20的观察者侧的圆偏振板40和配置于比液晶层30靠观察者侧的位置的光散射层41。光散射层41例如是各向异性光散射膜。在图示的例子中,光散射层41配置于基板20a与圆偏振板40之间。
[0164]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光被光散射层41散射,从而能实现接近于纸白色的显示。
[0165]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66]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广泛地应用于各像素包含以反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反射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就是说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和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