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膜片、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5016发布日期:2021-09-29 04:42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变色膜片、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变色膜片、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外观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色调的外观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朝向多样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颜色变化的变色膜片,外观表现力强,视觉效果丰富,有利于在电子设备中应用,提升电子设备的产品竞争力。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色膜片,包括第一装饰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饰层表面的至少一个调光结构,所述第一装饰层具有颜色,每一所述调光结构包括调光膜和第二装饰层,且所述调光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饰层和所述第一装饰层之间,所述第二装饰层为透光层。
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表面的变色膜片,所述变色膜片包括第一装饰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饰层表面的至少一个调光结构,所述第一装饰层具有颜色,每一所述调光结构包括调光膜和第二装饰层,且所述调光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饰层和所述第一装饰层之间,所述第二装饰层为透光层。
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和控制电路,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的变色膜片,所述变色膜片包括第一装饰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饰层表面的至少一个调光结构,所述第一装饰层具有颜色,每一所述调光结构包括调光膜和第二装饰层,且所述调光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饰层和所述第一装饰层之间,所述第二装饰层为透光层,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调光膜电连接。
7.本技术提供的变色膜片中通过设置调光结构,可以改变变色膜片的颜色,从而实现变色,丰富变色膜片的外观;同时变色膜片的颜色可选范围广,能够实现多样的色彩外观。具有该变色膜片的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丰富,外观效果可变性强,可以避免同质化现象,极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调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调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调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14.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15.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17.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
20.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调光膜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22.标号说明:
23.第一装饰层

10,调光结构

20,调光膜

21,第二装饰层

22,第一透明导电层

211,第二透明导电层

212,聚合物分散液晶层

213,聚合物网络液晶层

214,第一金属走线

215,第二金属走线

216,第一颜色层

11,第一光学膜层

12,第一纹理层

13,不导电金属层

14,第二颜色层

221,第二光学膜层

222,第二纹理层

223,第一连接层

30,第二连接层

40,变色膜片

100,壳体本体

200,壳体组件

300,柔性电路板

400。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5.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6.请参考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变色膜片100包括第一装饰层10以及设置在第一装饰层10表面的至少一个调光结构20,第一装饰层10具有颜色,每一调光结构20包括调光膜21和第二装饰层22,且调光膜21设置在第二装饰层22和第一装饰层10之间,第二装饰层22为透光层。
27.在本技术中,变色膜片100包括第一装饰层10和调光结构20,通过控制调光结构20中的调光膜21,可以使得变色膜片100具有第一装饰层10的颜色效果,亦或是具有第一装饰层10和调光结构20叠加的颜色效果,从而实现变色。与此同时,第一装饰层10和第二装饰层22的颜色可选范围不受限制,使得变色膜片100的颜色可变性强,能够实现多样的色彩外观。相关技术中,仅采用装饰层的膜片外观效果单一,没有颜色的变化效果;而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实现变色时,由于电致变色材料的颜色变化固定,使得变色效果固定,无法实现多样的颜色变化。本技术中第一装饰层10和第二装饰层22的颜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得变色膜片100可以具有不同的色彩外观;该变色膜片100能够实现至少任意两种颜色的变化,外观颜色设计范围广,视觉效果丰富,极大地提升了变色膜片100的外观表现力。
28.在本技术中,变色膜片100中具有至少一个调光结构20,每一调光结构20包括调光
膜21和第二装饰层22,且调光膜21设置在第二装饰层22和第一装饰层10之间,第二装饰层22为透光层。也就是说,调光结构a中的调光膜21设置在第一装饰层10和该调光结构a中的第二装饰层22之间,调光结构a为至少一个调光结构20中的任意一个。
29.在本技术中,调光膜21在通断电情况下呈现透明和非透明的两种状态,从而与第一装饰层10和第二装饰层22搭配,实现变色膜片100的变色。
30.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调光膜21为正向调光膜或反向调光膜。正向调光膜即为在通电情况下为透明状态,断电情况下为非透明状态;反向调光膜则是在通电情况下为非透明状态,断电情况下为透明状态。可以理解的,多个调光结构20中的多个调光膜21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而可以通过通断电实现不同的外观效果。
31.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调光膜21为聚合物分散液晶膜(pdlc膜)。pdlc膜是均匀分散有液晶微滴的聚合物形成的薄膜,液晶微滴自由取向时,光线通过液晶微滴的折射率与通过聚合物的折射率相差较大,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使得pdlc膜呈现非透明状,甚至是乳白色状;通过控制液晶微滴的取向,使得光线通过液晶微滴的折射率与通过聚合物的折射率近似一致,光线在膜内不发生反射而是直接透射出来,pdlc膜呈现透明状态。在一实施例中,pdlc膜为正向调光膜。也就是说,通过施加电场,控制液晶微滴的取向,使pdlc膜呈透明状。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调光膜的结构示意图,调光膜21为pdlc膜,pdlc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11、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通过设置第一透明导电层21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从而使得pdlc膜可以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通过第一透明导电层21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上施加电压,实现pdlc膜的通透效果。
32.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调光膜21为聚合物网络液晶膜(pnlc膜)。与pdlc膜相比,pnlc膜中的液晶不是成球形或类球形微滴,而是分布在聚合物三维网络中,形成连续性的通道网。在一实施例中,pnlc膜为反向调光膜。也就是说,在未施加电场时,pnlc膜呈透明状,施加电场后,pnlc膜呈非透明状。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调光膜的结构示意图,调光膜21为pnlc膜,pnlc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11、聚合物网络液晶层214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通过设置第一透明导电层21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从而使得pdlc膜可以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通过第一透明导电层21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在聚合物网络液晶层214上施加电压,实现pdlc膜的不透明效果。
33.在本技术中,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和聚合物网络液晶层214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和聚合物网络液晶层214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10μm

100μm。具体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和聚合物网络液晶层214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10μm、15μm、20μm、35μm、50μm、60μm、70μm、85μm、90μm或100μm。
34.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明导电层211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设置在第一基材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之间。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透明导电层212包括第二基材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和第一透明导电层211之间。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为塑胶层。通过设置塑胶层,提高第一透明导电层21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的柔性。进一步的,塑胶层的材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第一基材层
和第二基材层可以但不限于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50μm

300μm。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在上述厚度范围之内,既能够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透光性和弯折性能,还不会使调光膜21过厚,符合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具体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50μm、70μm、85μm、100μm、125μm、150μm、185μm、200μm、220μm、250μm或280μm等。
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材质分别选自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掺氟氧化锡和掺铝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导电层的材质和第二导电层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采用上述材料形成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使得调光膜21的状态变化迅速,同时使导电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保证变色效果。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50nm

200nm。具有该厚度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具体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60nm、75nm、90nm、100nm、120nm、130nm、150nm、160nm、180nm、190nm或200nm等。
37.在本技术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沉积、涂覆等,如真空蒸发、溅射、旋涂等方式成型,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和聚合物网络液晶层214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涂覆成型。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在塑胶层上涂覆导电材料,经烘干后得到第一透明导电层21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将聚合物分散液晶或聚合物网络液晶涂覆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11的表面后并覆盖第二透明导电层212,经烘干后得到调光膜21。
38.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调光膜的结构示意图,以pdlc膜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11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第一透明导电层211的表面且覆盖部分第一透明导电层211,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在第二透明导电层212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第二透明导电层212的表面且覆盖部分第二透明导电层212,调光膜21还包括第一金属走线215和/或第二金属走线216,第一金属走线215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11上,第二金属走线216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212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走线215可以沿第一透明导电层211的边缘延伸,并与第一透明导电层211电连接;第二金属走线216可以沿第二透明导电层212的边缘延伸,并与第二透明导电层212电连接。第一金属走线215、第二金属走线216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银浆线、镀铜、镀铝、或者钼铝钼等多层走线结构。在一实施例中,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可以在涂覆过程中覆盖部分第一透明导电层211的表面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的表面,以形成上述错位的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透明导电层211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进行切割,以露出部分第二透明导电层212的表面用于设置第二金属走线216,以及将第二透明导电层212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进行切割,以露出部分第一透明导电层211的表面用于设置第一金属走线215。具体的,切割可以但不限于采用激光进行切割。在另一实施例中,将上述错位结构的调光膜21与第二装饰层22贴合时,可以将调光膜21的四周用粘结剂填充,以防止液晶材料的蒸发,保证调光膜21的效果。可以理解的,pnlc膜等其他调光膜21可以进行上述相同的设计,对此不在赘述。
39.在本技术中,变色膜片100可以具有多个调光结构20,多个调光结构20中的多个调光膜21可以均为pdlc膜,也可以均为pnlc膜,还可以部分是pdlc膜,部分是pnlc膜,对此不作限定。
40.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调光膜21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80%。也就是说,调光膜21在通断电前后均可以保证较高的透过率,从而可以更好地使得在透明状态下变色膜片100外观效果的呈现。可以理解的,透光率为在380nm

780nm波段下的光线透过率。具体的,调光膜21的透光率可以但不限于为80%、81%、82%、83%、84%或85%等,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调光膜21在通断电前后的雾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70%。也就是说,在通断电前后调光膜21的雾度具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得调光膜21呈现透明和非透明效果的转换。具体的,调光膜21在通断电前后的雾度差值的绝对值为70%、72%、73%、75%、76%、78%或80%等。在一实施例中,在通电状态下调光膜21的雾度在10%以下,在断电状态下调光膜21的雾度在80%以上;或在断电状态下调光膜21的雾度在10%以下,在通电状态下调光膜21的雾度在80%以上。在另一实施例中,调光膜21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80%,且调光膜21在通断电前后的雾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70%。也就是说,在通断电时调光膜21的透光率高,通过控制雾度实现调光膜21透明和非透明效果的转换。在一具体实施例中,pdlc膜在通电状态下的雾度在10%以下,在断电状态下的雾度在80%以上,pdlc膜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80%。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pnlc膜在断电状态下的雾度在10%以下,在通电状态下的雾度在80%以上,pnlc膜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80%。
41.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调光膜21中分散有色素分子。通过在调光膜21中设置色素分子,从而可以使得调光膜21既具有透明和非透明两种状态,同时在透明和非透明两种状态下还具有颜色,进一步与第一装饰层10和第二装饰层22搭配,形成变色膜片100的外观色彩。进一步的,色素分子均匀分散在调光膜21中。从而使得调光膜21的色彩均匀。具体的,色素分子可以但不限于为红色、黄色、绿色、紫色、蓝色、橙色、棕色等,从而使得调光膜21在透明状态时呈现有色透明状,在非透明状态时呈现有色不透明状。在一实施例中,色素分子分散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和/或聚合物网络液晶层214中。从而使得调光膜21具有色彩。
42.在本技术中,第二装饰层22为透光层,从而使得在调光膜21为透明状态时调光结构20可以叠加第一装饰层10的外观效果,使变色膜片100呈现该叠加的视觉效果。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装饰层22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80%。具体的,第二装饰层22的透光率可以但不限于为80%、82%、85%、88%、89%、90%或92%等。
43.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装饰层22包括第二颜色层221、第二光学膜层222和第二纹理层223中的至少一层。通过设置第二颜色层221,使得第二装饰层22具有色彩外观,实现变色膜片100在通断电时颜色的明显变化;通过设置第二光学膜层222,使得第二装饰层22具有光影流动的变幻效果;通过设置第二纹理层223,使得第二装饰层22具有纹理外观。
44.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多个调光结构20中的多个第二装饰层22之间具有色差。从而使得变色膜片100可以呈现至少三种颜色的变化,外观可变性高,视觉效果优异。进一步的,多个调光结构20中的多个第二装饰层22的纹理结构、颜色、折射率、透过率和光泽度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差异。从而使得多个第二装饰层22的外观效果具有差异,通过叠加使变色膜片100具有不同的外观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装饰层22的纹理结构不同,包括纹理结构的类型、宽度、高度、长度、排布、截面形状、曲率、周期、位置和分布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45.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装饰层10包括第一颜色层11、第一光学膜层12、第一纹理层13和不导电金属层14中的至少一层。通过设置第一颜色层11,使得第一装饰层10具有
色彩外观,实现变色膜片100在通断电时颜色的明显变化;通过设置第一光学膜层12,使得第一装饰层10具有光影流动的变幻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纹理层13,使得第一装饰层10具有纹理外观;通过设置不导电金属层14,使得第一装饰层10具有金属色彩和光泽。
46.在本技术中,第一颜色层11、第二颜色层221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层11、第二颜色层221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3μm

20μm,具体的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3μm、4μm、5μm、8μm、10μm、13μm、15μm、17μm、18μm或20μm等。第一颜色层11、第二颜色层221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通过胶印、丝印、打印和热转印中至少一种工艺成型第一颜色层11和第二颜色层22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层11和第二颜色层221可以由具有颜色油墨形成。第一颜色层11和第二颜色层221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形成不同层的油墨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油墨颜色可以但不限于为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白色、黑色等。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层11可以为渐变色层。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颜色层221可以为渐变色层。从而使得变色膜片100不仅具有变色外观,还具有渐变色效果,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在本技术中,第一颜色层11可以为透光层,也可以为不透光层,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47.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膜层12、第二光学膜层222的材质可以无机物,也可以为有机物。可选的,有机物包括聚醚、聚酯、氟代聚合物和含硅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当第一光学膜层12和/或第二光学膜层222的材质为有机物时,第一光学膜层12和/或第二光学膜层222的柔性好,可弯曲性能好,能够进行剪裁得到所需尺寸。可选的,无机物包括无机氧化物和无机氟化物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第一光学膜层12、第二光学膜层222的材质分别选择tio2、ti3o5、nbo2、nb2o3、nb2o2、nb2o5、al2o3、sio2和zro2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层12、第二光学膜层222分别选自tio2层、ti3o5层、nbo2层、nb2o3层、nb2o2层、nb2o5层、al2o3层、sio2层和zro2层中的至少两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层12和第二光学膜层22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b2o5层、sio2层、nb2o5层和sio2层。在本技术中,第一光学膜层12、第二光学膜层222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层12、第二光学膜层222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50nm

650nm,具体的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60nm、100nm、150nm、200nm、260nm、335nm、450nm、500nm或600nm等。第一光学膜层12、第二光学膜层22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8.在本技术中,第一纹理层13、第二纹理层223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纹理层13、第二纹理层223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8μm

15μm,具体的可以但不限于分别为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或15μm等。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纹理层13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纹理结构,第二纹理层223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二纹理结构。通过设置第一纹理结构和第二纹理结构,使得第一纹理层13和第二纹理层223具有丰富的纹理效果。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纹理结构和第二纹理结构的类型、宽度、高度、长度、排布、截面形状、曲率、周期、位置和分布中的至少一个不同。从而使得变色膜片100不仅具有颜色变化,还具有纹理变化。
49.在本技术中,不导电金属层14使壳体具有金属光泽,提高金属质感。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不导电金属层14由金属材质构成,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铟、锡或铟锡合金。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不导电金属层14的厚度为25nm

50nm。进一步的,不导电金属层14的厚度为30nm

45nm。具体的,不导电金属层14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为25nm、30nm、35nm、40nm、45nm或
50nm。
50.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装饰层10和/或第二装饰层22中还包括标识层。通过设置标识层,可以呈现文字、商标等信息,更加丰富变色膜片100的外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0包括标识层。通过标识层呈现变色膜片100的商标信息,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51.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颜色层11、第一光学膜层12和/或不导电金属层14使得第一装饰层10具有颜色,通过设置第二颜色层221和/或第二光学膜层222使得第二装饰层22具有颜色。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变色膜片100在通电时具有第一颜色,在断电时具有第二颜色,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中的一个为调光结构20的颜色,另一个为调光结构20和第一装饰层10叠加的颜色。以一个调光结构20为例进行说明,当调光膜20为正向调光膜时,第一颜色为调光结构20和第一装饰层10叠加的颜色,第二颜色为调光结构20的颜色;当调光膜20为反向调光膜时,第一颜色为调光结构20的颜色,第二颜色为调光结构20和第一装饰层10叠加的颜色。在一实施例中,当调光膜雾度在10%以下,透光率在80%以上时,变色膜片100为调光结构20和第一装饰层10叠加的颜色;当调光膜雾度在80%以上时,变色膜片100为调光结构20的颜色。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变色膜片100在通电时具有第一颜色,在断电时具有第二颜色,第一颜色的lab值为(l1,a1,b1),第二颜色的lab值为(l2,a2,b2),其中,l1为0~100,a1为

128~127,b1为

128~127,l2为0~100,a2为

128~127,b2为

128~127。可以理解的,通过控制变色膜片100的内部层结构,从而使得变色膜片100在通断电条件下的颜色可选范围广,能够从颜色中进行任意选择,同时在叠加变色时,通过计算叠加的效果从而设置各层的色彩。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0为蓝色金属膜,第二装饰层22为半透紫色,调光膜21在断电条件为乳白色,使得变色膜片100呈现第二装饰层22和调光膜21叠加的粉色效果;调光膜21在通电条件下为无色透明状,使得变色膜片100呈现第一装饰层10和第二装饰层22叠加的深紫色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0为蓝色金属膜,第二装饰层22为纹理层,调光膜21在断电条件为不透明黄色,使得变色膜片100呈现黄色纹理效果;调光膜21在通电条件下为无色透明状,使得变色膜片100呈现绿色纹理效果。具体的,变色膜片100可以但不限于可以实现蓝色和绿色的变色、黑色和灰色的变色、红色和紫色的变色等。相较于受限于电致变色材料性能的变色,本技术中变色膜片100的变色效果可选择范围广,应用价值更高,实用性更强。在一实施例中,l2>l1。第二装饰层22的颜色亮度高于第一装饰层10的亮度,在变色时更容易实现不同色系之间的变色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a1和a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0。进一步的,a1和a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20。更进一步的,a1和a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30。在又一实施例中,b1和b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0。进一步的,b1和b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20。更进一步的,b1和b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3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0包括层叠设置的1μm的标识层、0.5μm的青色层、0.5μm的品红色层、0.5μm的黄色层以及0.7μm的黑色层,第二装饰层22包括层叠设置的0.7μm的纹理层、1μm的标识层、0.5μm的青色层、0.5μm的品红色层、0.5μm的黄色层、0.7μm的黑色层以及0.5μm的光学膜层。从而实现丰富的颜色变化。
52.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装饰层10和第二装饰层22具有色差。从而使得变色膜片100颜色变化的色差值较大,实现明显的变色,甚至实现不同色系之间的转变。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0和第二装饰层22的色差值大于4。进一步的,第一装饰层10和第二装饰层22的色差值大于6。更进一步的,第一装饰层10和第二装饰层22的色差值大于8。通过设计
第一装饰层10和第二装饰层22的色差值,从而使得变色膜片100在通断电前后的颜色变化明显,甚至可以实现毫不相干的两种颜色的变色。
53.请参阅图1,其中变色膜片100包括了一个调光结构20,变色膜片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装饰层10、调光膜21和第二装饰层22。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变色膜片100包括了多个调光结构20。通过设置多个调光结构20,可以使得变色膜片100实现更多中颜色的变化,产品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变色膜片100具有多个调光结构20,多个调光结构20层叠设置。通过控制调光结构20的通断电,从而实现至少两种颜色的变化。请参阅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变色膜片100具有多个调光结构20,多个调光结构20同层设置。通过控制调控结构的通断电,从而实现变色膜片100不同区域的变色,使得变色膜片100既能够实现变色,又能够具有撞色的外观,视觉效果丰富。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装饰层22在第一装饰层10上的正投影完全或部分覆盖第一装饰层10。第二装饰层22完全与第一装饰层10重叠时,可以实现变色膜片100整体颜色的动态变化;第二装饰层22与第一装饰层10部分重叠时,可以实现变色膜片100部分颜色的动态变化,以及部分颜色的固定,从而可以实现拼接颜色外观,效果丰富。
54.请参阅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装饰层1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光学膜层12、第一纹理层13、第一颜色层11和不导电金属层14,第一光学膜层12设置在第一纹理层13和调光结构20之间。从而使得第一装饰层10具有纹理、颜色、金属质感且光泽变化的外观效果。具体的,第一装饰层10包括第一颜色层11、第一光学膜层12、第一纹理层13和不导电金属层14中的至少一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55.请参阅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装饰层2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光学膜层222、第二纹理层223和第二颜色层221,第二颜色层221设置在第二纹理层223和第一装饰层10之间。从而使得第二装饰层22具有纹理、颜色且光泽变化的外观效果。具体的,第二装饰层22包括第二颜色层221、第二光学膜层222和第二纹理层223中的至少一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56.请参阅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变色膜片100还包括第一连接层30,第一连接层30设置在第一装饰层10和调光结构20之间,以连接第一装饰层10和调光结构20。请参阅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变色膜片100还包括第二连接层40,第二连接层40设置在调光膜21和第二装饰层22之间,以连接调光膜21和第二装饰层22。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层30、第二连接层40,使得变色膜片100内部结构结合更加紧密。具体的,第一连接层30、第二连接层40可以但不限于为光学胶层,从而既保证层结构之间的连接,同时又不会影响透光效果。
57.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变色膜片100的厚度为100μm

700μm。通过设置上述厚度的变色膜片100,不会过多增加变色膜片100的重量和体积,能够有利于变色膜片100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进一步的,变色膜片100的厚度为120μm

650μm。更进一步的,变色膜片100的厚度为150μm

580μm。具体的,变色膜片100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为100μm、150μm、200μm、260μm、300μm、320μm、400μm、450μm、500μm、590μm、600μm或670μm等。
58.本技术通过采用调光结构20与第一装饰层10的结合,实现变色膜片100的变色效果,提升了变色膜片100的外观,使得变色膜片100可以实现动态变色视觉效果,有利于其应用。
5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3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变色膜片100。请参阅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壳体组件300包括壳体本体200以及设置在壳体本体200表面的变色膜片100。通过设置变色膜片100,可以使得壳体组件300的外观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60.在本技术中,壳体本体200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具体的,壳体本体200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为0.1mm

1mm,如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或0.9mm等。在本技术中,对壳体本体200具体形状和尺寸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例如壳体本体200的形状可以为2d形状、2.5d形状、3d形状等,壳体20可以但不限于为电子设备的后壳、中框等。在本技术中,壳体本体200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任何已知的可以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组件300的材料,如塑胶、玻璃等。可以理解的,壳体本体200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变色膜片100设置在壳体本体200的外表面,第一装饰层10设置在壳体本体200和第二装饰层22之间。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壳体本体200为透明壳体,变色膜片100设置在透明壳体的内表面,第二装饰层22设置在透明壳体和第一装饰层10之间。具体的,壳体本体200可以为玻璃壳体或塑胶壳体。
6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壳体组件300。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表、mp3、mp4、gps导航仪、数码相机等。下面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300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调光膜21电连接。
62.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电路板400。调光膜21与控制电路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400连接,以实现调光膜21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的切换,从而实现变色膜片100和壳体组件300的变色效果。请参阅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调光膜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以pdlc膜为例进行说明,其中pdlc膜具有第一透明导电层211、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13、第二透明导电层212、第一金属走线215和第二金属走线216,柔性电路板400连接pdlc膜的第一金属走线215和第二金属走线216,从而控制pdlc膜的通断电,进而实现变色膜片100的变色。
63.在本技术中,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300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变色膜片100中的调光膜21电连接;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变色膜片100变色。在本技术实施一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控制电路连接的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信号输入装置,信号输入装置向处理器输入信号指令,处理器根据信号指令向控制电路输入控制指令;控制电路接收控制指令,控制变色膜片100变色。具体的,可以通过控制调光膜21的工作状态,例如改变其电压或者电流信号状态来控制变色膜片100变色。
64.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信号输入装置可以包括触控屏、物理按键、传感器和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在一实施例中,信号输入装置包括触控屏。信号输入装置输入的信号指令可以为触控屏在显示某一界面时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时生成的指令。其中,触控操作可以包括在该界面的指定区域滑动、点击以及长按等操作中的任一种。在另一实施例中,信号输入装置包括物理按键。信号输入装置输入的信号指令可以为物理按键的触发指令。其中,物理
按键可以是独立于其他功能按键的按键,也可以是与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按键(如电源键、音量键等),根据不同的按键触发方式(例如同时按下电源键和音量键等)使处理器接收不同的信号指令,进而控制电路可以实现对调光膜21的控制。在又一实施例中,信号输入装置信号包括传感器。信号指令可以为传感器接收到的指令。具体的,传感器可以为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等,传感器可以采集电子设备的环境信息和/或内部信息,并基于环境信息和/或内部信息生成信号指令。例如,传感器获取电子设备的内部温度,生成信号指令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判断该内部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时,生成控制指令发送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接收控制指令使变色膜变色,达到提醒用户的目的。在又一实施例中,信号输入装置包括通信模块。信号输入装置输入的信号指令可以为短信、彩信、来电、邮件等,短信、彩信、来电、邮件可以为电子设备中应用软件中的数据信息。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通信模块接收到短信、彩信、来电或邮件等,向处理器发生信号指令,处理器根据信号指令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控制指令使变色膜变色,达到提醒用户的目的。进一步的,还可以在用户阅读短信、彩信、来电或邮件等后,通信模块向处理器发生信号指令,处理器根据信号指令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控制指令使变色膜再次变色。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通信模块接收到短信、彩信、来电或邮件等,向处理器发生信号指令,处理器根据信号指令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控制指令使变色膜发生动态变色,达到提醒用户的目的。进一步的,可以根据通信模块接收到信息的类型不同,控制变色膜片100变色的快慢,例如来电时变色膜片100快速进行颜色转换,有短信时变色膜片100缓慢进行颜色转换。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在通信模块接收到短信、彩信、来电或邮件等,向处理器发生信号指令,处理器判断该短信、彩信、来电或邮件等为预设联系人时,处理器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控制指令使变色膜变色,达到提醒用户有接收到预设联系人的信息。例如有预设联系人的信息时变色膜片100快速进行颜色转换的动态变化等。
65.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可变性强,视觉效果丰富,交互性更好,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6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