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9263发布日期:2021-11-15 23:1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

2.侧入背光式液晶显示屏是现在常见的一种显示屏,其灯条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部。液晶显示屏运行时,灯条和导光板都会产生较多的热量。现有的一些显示屏,其灯条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地散失到外部环境中,且导光板受热膨胀后,导光板的侧边会挤压到灯条上的灯珠,造成灯条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光源的散热效果好,导光板膨胀后对光源的损伤小。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具有安装腔;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安装腔的侧壁连接,所述导热件具有弹性;光源,所述光源与所述导热件连接,所述导热件位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安装腔的侧壁之间,所述光源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导热件传递至所述底壳;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连接,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部,所述光源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用于反射所述光源的光线。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背光模组运行时,光源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导热件传递至底壳,这部分热量最终会从底壳传递至空气中,从而实现光源的散热。在光线的长时间照射下,导光板自身温度升高且发生膨胀,导光板的侧部边缘会挤压到光源;由于光源和底壳之间设置有导热件且导热件具有弹性,光源受到导光板挤压时,导热件会被压缩,光源会有一定的缓冲、位移空间,而不至于在导光板和底壳的硬性夹持下直接被压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光源散热效率高,同时导光板膨胀后对光源的损伤小。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件的厚度为0.8mm

1.5mm。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源包括基板和灯珠,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和所述第二安装壁相互背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壁与所述导热件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壁与所述灯珠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源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安装壁连接,所述限位块和所述灯珠均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壁凸出,且所述限位块的凸出距离大于所述灯珠的凸出距离。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壳包括主体部和边缘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边缘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外沿连接,所述边缘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朝远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凸出,以使所述边缘部的内侧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安装腔
连通,所述光源的一部分容置在所述容置槽中。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屏,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屏,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寿命较长。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液晶显示屏还包括:液晶玻璃,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上方;第一框件,与所述底壳连接,所述第一框件能够从所述液晶玻璃的底面支撑所述液晶玻璃,且所述第一框件能够对所述导光板的顶面进行限位;第二框件,与所述底壳连接,所述第二框件能够对所述液晶玻璃的顶面进行限位。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壳具有第一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位于所述底壳的侧部,所述第一卡接体朝外凸出,所述第一框件具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位于所述第一框件的侧部,所述第一卡接体能够卡入所述第一卡接孔中。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壳具有第二卡接体和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卡接体位于所述底壳的侧部,所述第二卡接孔位于所述底壳的侧部,所述第二卡接体朝外凸出,所述第二卡接孔与所述第二卡接体相邻,且所述第二卡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卡接体的下方;所述第二框件具有第三卡接体和第三卡接孔,所述第三卡接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件的侧部,所述第三卡接孔开设在所述第二框件的侧部,所述第三卡接体朝内凸出,所述第三卡接孔与所述第三卡接体相邻,且所述第三卡接孔位于所述第三卡接体的上方;所述第二卡接体能够卡入所述第三卡接孔中,所述第三卡接体能够卡入所述第二卡接孔中。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框件具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位于所述第一框件的侧部,所述第二卡接体能够容置在所述避让缺口中。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的分解示意图;
20.图2为液晶显示屏的俯视图;
21.图3图2中的液晶显示屏沿a

a截面的剖视图;
22.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图3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4.图6为图3中的底壳的局部示意图;
25.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的局部示意图;
26.图8为一些实施例中底壳、第一框件和第二框件三者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27.图9为图8中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8.图10为图8中e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9.图11为图8中f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01

第二框件,102

液晶玻璃,103

第一框件,104

上扩散片,105

棱镜片,106

下扩散片,107

导光板,108

反射片,109

底壳,110

光源,111

导热件,112

第一限位体,113

第二限位体,114

第三限位体,601

主体部,602

边缘部,603

容置槽,604

安装
腔,701

基板,702

灯珠,703

限位块,801

第一卡接体,802

第二卡接体,803

第二卡接孔,901

第一卡接孔,902

避让缺口,1001

第三卡接体,1002

第三卡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6.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底壳109、光源110、导热件111和导光板107。参照图4和图6,底壳109具有安装腔604,导热件111与安装腔604的侧壁连接,导光板107的底面与安装腔604的底壁连接,光源110与导热件111连接。导热件111具有弹性,且导热件111具有较好的的导热能力,能够将光源11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底壳109;导热件111具体可以设置为硅胶材质,在光源110设置为灯条的情况下,导热件具体可设置为硅胶条。参照图4,光源110位于导光板107的侧部,光源110的发光侧朝向导光板107,光源110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107的侧部进入,经导光板107的反射后,光线从导光板107的顶部射出。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板107与底壳109之间的连接、导热件111与光源110之间的连接、导热件111与底壳109之间的连接均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实现。
37.背光模组运行时,光源110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导热件111传递至底壳109,这部分热量最终会从底壳109传递至空气中,从而实现光源110的散热。在光线的长时间照射下,导光板107自身温度升高且发生膨胀,导光板107的侧部边缘会挤压到光源110;由于光源110和底壳109之间设置有导热件111且导热件111具有弹性,光源110受到导光板107挤压时,导热件111会被压缩,光源110会有一定的缓冲、位移空间,而不至于在导光板107和底壳109的硬性夹持下直接被压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光源110散热效率高,同时导光板
107膨胀后对光源110的损伤小。
38.具体来说,导热件111的厚度可以是0.8mm

1.5mm(导热件111的厚度方向可参考图4),以保证光源110有足够的缓冲空间。若导热件111的厚度小于0.8mm,则导热件111自身压缩量有限,光源110受到导光板107挤压时的缓冲空间不足;若导热件111厚度的大于1.5mm,则光源110的散热效率较低,且导热件111厚度过大也会影响背光模组或液晶显示屏的尺寸,不利于实现背光模组或液晶显示屏的轻薄化。
39.参照图4至图6,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108,反射片108的底面与安装腔604的底壁连接,反射片108的顶面与导光板107的底面连接。光源110发出的光线的其中一部分,会从导光板107的底部射出,反射片108能够对从导光板107的底部射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并使光线从导光板107的顶面射出,以保证背光模组的光照亮度。背光模组还包括棱镜片105、上扩散片104和下扩散片106,下扩散片106贴设在导光板107的顶部,棱镜片105贴设在下扩散片106的顶部,而上扩散片104贴设在棱镜片105的顶部。上扩散片104和下扩散片106用于实现光学扩散,下扩散片106主要是将从导光板107射出的光均匀投射到棱镜片105上,而上扩散片104的主要作用是将从棱镜片105射出的光均匀地投射到液晶玻璃102模组上;棱镜片105则用于提高背光模组的正面亮度。上扩散片104、下扩散片106、棱镜片105、反射片108以及导光板107的具体结构和光学原理属于公知技术,此处不详细介绍。
40.参照图7,光源110包括基板701和灯珠702(灯珠702具体可以是led发光芯片),基板701包括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壁,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臂相互背对设置,若以图7为例,则基板701的后侧壁面为第一安装壁,基板701的后侧壁面为第二安装壁;第一安装壁与导热件111连接,第二安装壁则与灯珠702连接。这是一种相对较简单的光源110设置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10还包括限位块703,限位块703与第二安装壁连接,限位块703和灯珠702均相对于第二安装壁凸出,且限位块703的凸出距离大于灯珠702的凸出距离。此处的限位块703的凸出距离,是指限位块703的凸出端与第二安装壁之间的距离;与之类似,灯珠702的凸出距离,是指灯珠702的凸出端与第二安装壁之间的距离。限位块703的凸出距离大于灯珠702的凸出距离意味着,导光板107膨胀后,导光板107的侧部会优先接触到限位块703,光源110在其限位块703与导光片接触的情况下被挤压,膨胀后的导光板107不会接触到灯珠702。即限位块703的设置有利于减少导光板107对灯珠702的损伤。
41.参照图6,底壳109包括主体部601和边缘部602,边缘部602与主体部601的外沿连接,边缘部602朝远离安装腔604的方向凸出,以使边缘部602的内侧形成容置槽603,容置槽603与安装腔604连通,导光板107与主体部601连接,光源110的一部分容置在容置槽603内。参照图6和图7,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使灯珠702与导光板107的侧部正对,保证背光模组的光学效果;而且利用这种方式实现灯珠702与导光板107的侧部正对,不需要在导光板107的底部增设垫板,可以避免增加背光模组的结构复杂度。
4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由于背光模组的光源110散热效果好且光源110的不易受损,该液晶显示屏使用寿命较长。
43.具体来说,参照图1、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屏还包括液晶玻璃102、第一框件103和第二框件101,第一框件103和第二框件101均与底壳109连接。液晶显示屏装配完成后,液晶玻璃102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背光模组提供的光射向液晶玻璃102;第一框
件103能够对导光板107的顶面进行限位,且第一框件103能够从液晶玻璃102的底面支撑液晶玻璃102,第二框件101能够对液晶玻璃102的顶面进行限位。
44.参考图4,第一框件103包括第一限位体112和第二限位体113,第一限位体112朝第一框件103的中心延伸,第二限位体113连接在第一限位体112的底部且第二限位体113朝下凸出。第二限位体113的凸出端朝向导光板107的边缘,第二限位体113能够直接阻碍导光板107向上移动从而对导光板107进行限位;此外,棱镜片105、上扩散片104和下扩散片106的侧向移动均会被第二限位体113的侧部阻挡。而棱镜片105、上扩散片104和下扩散片106的向上移动会被第一限位体112的底面阻碍,由于导光板107与下扩散片106贴合,实际上第一限位体112对导光板107的向上移动也会有阻碍作用,即第一限位体112也有对导光板107的顶面的限位作用。
45.参照图4,第二框件101包括第三限位体114,第三限位体114和第一限位体112之间具有间隙,液晶玻璃102的边缘部602分容置在该间隙中;第一限位体112的顶面能够支撑液晶玻璃102的底部,第三限位体114覆盖液晶玻璃102的边缘区域的上方,第三限位体114能够阻碍液晶玻璃102上移,从而对液晶玻璃102的顶面进行限位。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件103与底壳109的连接、第二框件101与底壳109的连接均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采用卡接的方式意味着液晶显示屏的装配或拆卸不需要使用螺钉等连接零件,液晶显示屏的拆装更方便。下面介绍一些可应用到该液晶显示屏的较为简单的卡接结构。
47.参照图9和图10,底壳109具有第一卡接体801,第一框件103开设有第一卡接孔901,第一卡接体801位于底壳109的侧部,第一卡接体801朝外凸出,第一卡接体801能够卡入第一卡接孔901中。第一卡接孔901的壁面能够阻碍第一卡接体801移动,从而阻碍底壳109和第一框件103相互分离,实现底壳109和第一框件103的连接。对于底壳109来说,远离底壳109的安装腔604的方向为“外”,靠近安装腔604的方向为“内”;图9示出的第一卡接体801位于底壳109的前侧,对应的,以图9的方向为基准,第一卡接体801朝外凸出为朝前凸出。
48.参照图9和图11,底壳109还具有第二卡接体802和第二卡接孔803,第二卡接体802位于底壳109的侧部,第二卡接体802朝外凸出,第二卡接孔803开设在底壳109的侧部;第二卡接孔803和第二卡接体802相邻,且第二卡接孔803位于第二卡接体802的下方。第二框件101具有第三卡接体1001和第三卡接孔1002,第三卡接体1001位于第二框件101的侧部,第三卡接体1001朝内凸出,第三卡接体1001开设在第二框件101的侧部;第三卡接体1001与第三卡接孔1002相邻设置,且第三卡接孔1002位于第三卡接体1001的上方。第二卡接体802能够卡入第三卡接孔1002中,而第三卡接体1001能够卡入第二卡接孔803中。第三卡接孔1002的壁面和第三卡接体1001能够阻碍第二卡接体802移动,第二卡接孔803的壁面和第二卡接体802能够阻碍第三卡接体1001移动,从而实现底壳109和第二框件101的连接。第二框件101均呈框状,第二框件101的中心形成一个空间,对于第二框件101来说,远离该空间的方向为“外”,靠近该空间的方向为“内”。第一框件103的内/外的定义与第二框件101类似,此处不详细描述。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件103还具有避让缺口902,避让缺口902开设在第一框件103的侧部,避让缺口902的开口朝下,第一框件103和底壳109连接后,第二卡接体802会容
置在避让缺口902中。由于第一框件103位于底壳109和第二框件101之间,避让缺口902的设置是为了对第二卡接体802进行避让,以免第一框件103阻碍第二框件101与底壳109之间的卡接。
5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