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2562发布日期:2021-11-10 09:0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视觉光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同轴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2.同轴光源是一种机器视觉用的光源,具有比传统光源更均匀的照明。同轴光源在照亮光滑的表面时,平整光滑表面与划刻、凹陷、压印特征的表面形成对比,凸显划刻、凹陷、压印特征的不平整之处,克服平整光滑表面反光造成的干扰,因此提高了机器视觉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同轴光源能够主要用于检测物体平整光滑表面的碰伤、划伤、裂纹和异物。
3.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同轴光源,它的一整个侧面的高密度地排列着led灯,虽然亮度大幅提高,但是相应的散热要求增加,在检测较大表面的物体时,需要更大的同轴光源,相应地led灯更多,产生的热量更多,若温度过高,则降低同轴光源的使用寿命,而现有的散热贴片不能满足较大的散热需求,因此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光源装置,具有产生热量少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同轴光源装置,包括内部有容纳空间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的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固定于壳体的内部的分光镜,所述壳体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之间设有沿滑槽滑移的滑移底座,所述壳体设有驱动滑移底座沿滑槽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滑移底座上的局部光源,所述滑移底座设有驱动局部光源沿着滑移底座的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局部光源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照遍分光镜,所述局部光源的出光方向与分光镜成45
°
夹角。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为壳体内部的光源组件、滑移底座、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提供支撑。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滑移底座沿着滑槽往复移动,第二驱动组件带动局部光源沿着滑移底座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实现局部光源在两个平行的滑槽形成的平面上移动,可以照亮分光镜的整个表面。壳体内部的局部光源的一部分光线照射在与光线成45
°
夹角倾斜的分光镜上,分光镜将光线反射至被测物上,实现被测物的照明,另一部分的光线透过分光镜,降低光滑面的光亮强度,凸显被测物表面的凹印等缺陷。仅需用可移动的小面积的局部光源来照亮被测物体,大大降低光源产生的热量,实现有效的散热,提高使用寿命。
8.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壳体的第一丝杆、固定连接于壳体用于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动力源和固定连接于壳体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于第一丝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滑移底座滑移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滑移底座螺纹连接。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丝杆转动连接于壳体,壳体为第一丝杆提供支撑,第一支撑杆固定于壳体,壳体为第一支撑杆提供支撑,当固定在壳体的第一动力源带动第一丝杆
转动时,第一丝杆的螺纹与滑移底座的螺纹啮合,使滑移底座运动,滑移底座在平行于第一丝杆的第一支撑杆的引导下往复滑移,第一丝杆的转动转化为滑移底座的平移,实现滑移底座沿滑槽方向的稳定平移,第一驱动组件结构稳定。
10.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滑槽内的支撑滑移底座的滑移组件、活动连接于滑移组件的第二丝杆、设置于滑移组件的用于驱动第二丝杆转动的第二动力源和设置于滑移组件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平行于第二丝杆,所述局部光源与第二支撑杆滑移连接,所述局部光源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内的滑移组件支撑第二丝杆、第二动力源、第二支撑杆、滑移底座和局部光源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当设置于滑移组件的第二动力源驱动第二丝杆转动时,第二丝杆的螺纹与局部光源的螺纹啮合,使局部光源运动,局部光源在平行于第二丝杆的第二丝杆的引导下往复滑移,第二丝杆的转动转化为局部光源的平移,实现局部光源沿滑移底座的长度方向的稳定平移,第二驱动组件结构稳定。
12.进一步,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沿滑槽方向固定设置于滑槽的导轨和滑移连接于所述导轨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移底座固定连接。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槽上固定有导轨,导轨上滑移连接有滑块,导轨的方向与滑槽的方向平行,使滑块沿着滑槽方向在导轨上做往复运动。固定连接在滑块上的滑移底座在滑块的带动下,沿着滑槽方向往复移动。
14.进一步,所述局部光源采用高度密集排列的led灯组。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度密集排列的led灯组提供平行光源,这种平行光源使被测物体的表面被光线照射均匀,亮度更均匀。
16.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燕尾槽。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面为燕尾形的燕尾槽的两个梯形面为壳体的固定提供支撑,使壳体受力均匀,减小壳体的变形。仅需在燕尾槽内插入梯形导轨即可固定壳体,使用方便。而且不需要在壳体上拧螺丝,避免拧螺丝的剪切力使壳体变形,从而影响分光镜的镜面平整程度,避免相机出现失焦现象。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取代一个大面积的光源,采用小面积的局部光源在两个平行的滑槽之间的面上移动,即可减小光源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温度,实现有效的降温,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此方案在检测较大表面时效果更加明显。
20.2.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采用丝杆移动局部光源的方式,使局部光源移动可无极调节位移,实现局部光源的顺滑移动。
21.3.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使局部光源的移动更加稳定,整个结构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22.图1为一种同轴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一种同轴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壳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连接板;14、第一支架;15、第二支架;21、分光镜;22、局部光源;3、第一驱动组件;31、第一丝杆;32、第一电机;33、第一支撑
杆;34、第一滑块螺母;4、第二驱动组件;41、第二丝杆;42、第二电机;43、第二支撑杆;44、第二滑块螺母;45、滑移组件;451、导轨;452、滑块;5、滑移底座;6、燕尾槽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7.一种同轴光源装置,参见图1,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1、光源组件、第一驱动组件3、第二驱动组件4和滑移底座5,光源组件、第一驱动组件3、第二驱动组件4和滑移底座5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光源组件包括矩形的分光镜21和局部光源22,局部光源22采用高度密集排列的led灯组。
28.参见图1和图2,壳体1包括矩形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分别位于分光镜21的两侧且相互平行,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同一侧固定设有矩形的连接板13,连接板13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相互垂直。分光镜21与连接板13成45
°
夹角。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远离连接板1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相互平行且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均垂直。分光镜21的反射面朝向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第一支架14远离分光镜21,第二支架15靠近分光镜21。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靠近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的一边分别设有滑槽,两个滑槽相互平行,两个滑槽所形成的平面平行于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所形成的平面。
29.参见图1和图2,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之间设有第一驱动组件3。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丝杆31、第一电机32和第一支撑杆33。第一丝杆31的两端分别轴承连接于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且与滑槽平行。第一电机32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14,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丝杆31的转动于第一支架14的一端。第一支撑杆33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且与第一丝杆31平行。第一丝杆31的外螺纹旋合有第一滑块螺母34,第一滑块螺母34螺栓连接于滑移底座5,第一支撑杆33滑移连接于第一滑块螺母34。第一电机32驱动第一丝杆31旋转,在第一支撑杆33的支撑和引导下,第一丝杆31带动第一滑块螺母34沿着第一丝杆31滑移,从而带动滑移底座5沿着第一丝杆31滑移。
30.参见图1和图2,第一侧板11的滑槽和第二侧板12的滑槽之间设有第二驱动组件4,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第二丝杆41、第二电机42和第二支撑杆43。滑槽内部螺栓连接有沿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451,导轨451上滑移连接有滑块452,第二丝杆41的两端分别轴承连接于靠近第一侧板11的滑块452和靠近第二侧板12的滑块452且与滑槽垂直。两个滑块452分别固定连接于滑移底座5。第二电机42固定连接于靠近第一侧板11的滑块452,第二电机4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丝杆41的靠近第一侧板11的一端。第二丝杆41的外螺纹旋合有第二滑块螺母44,第二滑块螺母44与led灯组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43两端分别固定于靠近第一侧板11的滑块452和靠近第二侧板12的滑块452,且与第二丝杆41平行。第二支撑杆43滑移连接于第二滑块螺母44。第二电机42驱动第二丝杆41旋转,在第二支撑杆43的支撑和引导下,第二丝杆41带动第二滑块螺母44沿着第二丝杆41滑移,从而带动led灯组沿着
第二丝杆41滑移。
31.参见图1和图2,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外侧分别设有沿着滑槽方向设置的燕尾槽,燕尾槽的一端塞有燕尾槽挡块6,燕尾槽挡块6是由橡胶制成,可插入和拔出燕尾槽。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