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复合离焦防近视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5019发布日期:2022-04-07 09:0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复合离焦防近视镜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复合离焦防近视镜片,属于镜片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对眼镜要求的越来越高,更多的多功能性眼镜镜片逐渐进入人们视线。其中,有一种有助于抑制近视进一步发展的镜片,该类镜片除了能够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还具有将像聚焦到在眼睛的视网膜前方的点的功能,患者使用这类镜片来观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同时在视网膜前方的点上也形成像,因此,能够在目视辨别物体的像的同时,基于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像来获得抑制近视发展的作用。
3.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一类镜片适合佩戴者向远处看事物,具有理想的视觉效果以及抑制近视的效果,比如在室外进行远眺以及学生佩戴该镜片后看向黑板;但是如果佩戴着这种镜片仅对近距离的事物进行观察,会明显增加视觉上的模糊、眩晕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甚至进一步影响视力。但是学生在上课时,一会需要看黑板,一会需要低头看书本,视线在频繁变换,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频繁摘下、戴上眼镜的话,也不方便,还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
4.而现有的在镜片表面带有多圈隐形星环微透镜的镜片,参见图4和图5,虽然可以起到在视网膜前方形成非聚集的光束带的效果,但是由于相邻星环微透镜圈之间存在间距,当使用者眼瞳转动时,在透镜范围内看到透镜数目不一,会造成清晰-模糊-清晰的跳像型视觉现象,从而增加了使用者的视觉疲劳度。
5.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双面复合离焦防近视镜片,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复合离焦防近视镜片。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面复合离焦防近视镜片,包括靠近眼球的凹面侧和朝向物体的凸面侧,所述凸面侧包括位于中心区域的第二屈光区域以及除第二屈光区域以外的连续的第一屈光区域,所述第二屈光区域由多个相互之间接触分布的微透镜组成,所述第二屈光区域为扇形环结构,所述第二屈光区域扇形环底部开口处形成弧形的渐变区,所述渐变区将整片镜片分为上半部分的远用区和下半部分的近用区。
8.进一步的,所述凹面侧为自由曲面周边离焦结构。使得周边的光底低于中心区光度,近视眼看近时光度需减小,从而防止近视加深;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屈光区域的屈光力与第一屈光区域1的屈光力大小不同。
10.进一步的,所述微透镜为向外凸起的凸球状物,相邻的所述微透镜之间呈外切设置,所述微透镜直径为0.8m。微透镜相互之间不存在间隙的外切设计,使得凸面侧呈连续状态,当人眼瞳转动时,在透镜范围内看到透镜数目误差不会很大,且成像稳定,下光区打开,看近处时不会产生像跳现象;并且大量微透镜的设计形成多点离焦结构,通过微透镜在瞳
孔前产生虚像,延缓眼轴拉长,进而缓解眼部疲劳,防止近视进一步加深;
11.进一步的,扇形环的圆形角为241
°
,扇形环的缺口为竖直朝下沿镜面的径向设置,所述扇形环外圆直径为26mm,内圆直径为10mm。第二屈光区域设计为缺口竖直正朝下的扇形环,使越是靠近下部镜片的第二屈光区域越是向两侧扩散开,可进一步避免留在上部镜片中的少部分视线继续受到第二屈光区域的干扰;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屈光区域位于远用区中,所述近用区为矫正近视的单光镜片。
13.进一步的,所述近用区中还加设有底向内的棱镜。通过棱镜的偏移效果,减少佩戴者看近时眼球的内聚,使佩戴者在看近时可像看远一样放松,从而减少了眼状肌的长时间集合,防止眼轴拉长,防止近视加深。
14.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镜片的凹面侧为曲面离焦结构,使得周边的光底低于中心区光度,近视眼看近时光度需减小,从而防止近视加深;
16.(2)本实用新型镜片中的微透镜相互之间不存在间隙的外切设计,使得凸面侧呈连续状态,当人眼瞳转动时,在透镜范围内看到透镜数目误差不会很大,且成像稳定,下光区打开,看近处时不会产生像跳现象;并且大量微透镜的设计形成多点离焦结构,通过微透镜在瞳孔前产生虚像,延缓眼轴拉长,进而缓解眼部疲劳,防止近视进一步加深;
17.(3)本实用新型镜片中第二屈光区域设计为缺口竖直正朝下的扇形环,使越是靠近下部镜片的第二屈光区域越是向两侧扩散开,可进一步避免留在上部镜片中的少部分视线继续受到第二屈光区域的干扰;
18.(4)本实用新型镜片的近用区中还加设有底向内的棱镜,通过棱镜的偏移效果,减少佩戴者看近时眼球的内聚,使佩戴者在看近时可像看远一样放松,从而减少了眼状肌的长时间集合,防止眼轴拉长,防止近视加深。
19.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面复合离焦防近视镜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面复合离焦防近视镜片中凸面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面复合离焦防近视镜片中第二屈光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传统的多圈隐形星环微透镜的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传统的多圈隐形星环微透镜的镜片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其中,图中;
27.10、凸面侧;20、凹面侧;
28.1、第一屈光区域;2、岛区;3、远用区;4、渐变区;5、近用区;
29.21、微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1.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面复合离焦防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32.包括靠近眼球的凹面侧20和朝向物体的凸面侧10,所述凹面侧20为曲面离焦结构,使得周边的光底低于中心区光度,近视眼看近时光度需减小,从而防止近视加深;
33.所述凸面侧10包括位于中心区域的第二屈光区域2以及除第二屈光区域2以外的连续的第一屈光区域1,所述第二屈光区域2的屈光力与第一屈光区域1的屈光力大小不同;所述第二屈光区域2由多个相互之间接触分布的微透镜21组成,所述微透镜21为向外凸起的凸球状物,相邻的所述微透镜21之间呈外切设置,所述微透镜21直径为0.8m;微透镜21相互之间不存在间隙的外切设计,使得凸面侧10呈连续状态,当人眼瞳转动时,在透镜范围内看到透镜数目误差不会很大,且成像稳定,下光区打开,看近处时不会产生像跳现象;并且大量微透镜21的设计形成多点离焦结构,通过微透镜21在瞳孔前产生虚像,延缓眼轴拉长,进而缓解眼部疲劳,防止近视进一步加深;
34.所述第二屈光区域2为扇形环结构,扇形环的圆形角为241
°
,扇形环的缺口为竖直朝下沿镜面的径向设置,所述扇形环外圆直径为26mm,内圆直径为10mm;第二屈光区域2设计为缺口竖直正朝下的扇形环,使越是靠近下部镜片的第二屈光区域越是向两侧扩散开,可进一步避免留在上部镜片中的少部分视线继续受到第二屈光区域的干扰;
35.所述第二屈光区域2扇形环底部开口处形成弧形的渐变区4,所述渐变区4将整片镜片分为上半部分的远用区3和下半部分的近用区5,所述第二屈光区域2位于远用区3中,所述近用区5为矫正近视的单光镜片,同时近用区5中还加设有底向内的棱镜,通过棱镜的偏移效果,减少佩戴者看近时眼球的内聚,使佩戴者在看近时可像看远一样放松,从而减少了眼状肌的长时间集合,防止眼轴拉长,防止近视加深。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7.本实用新型的镜片在实际使用时,佩戴者抬头观望远处的时候,眼睛的视线更多是穿过上部镜片,这样,第一屈光区域1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即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实现了矫正近视的作用,同时第二屈光区域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前方的微透镜21点上以起到抑制近视进一步发展的效果;而佩戴者低头观察近处事物的时候(如看书),眼睛的视线会在镜片上发生下移,此时,视线更多是穿过下部镜片,能明显避免第二屈光区域的干扰,大大减轻了近看时出现的模糊、眩晕、像跳等不良现象,
38.此外,第二屈光区域设计为缺口竖直正朝下的扇形环,使越是靠近下部镜片的第二屈光区域越是向两侧扩散开,可进一步避免留在上部镜片中的少部分视线继续受到第二屈光区域的干扰;
39.同时本发明的基础镜片采用镜片凹面做离焦设计与凸面的多点离焦组成双面复合的离焦设计,通过前面微透镜在瞳孔前产生虚像,延缓眼轴拉长,后面用离焦设计,离焦的原理就是周边的光底低于中心区光度,近视眼看近时光度需减小,这样可以防止近视进
步加深。
40.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41.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42.最后: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