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偏光增亮光学贴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8396发布日期:2022-03-09 12:1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偏光增亮光学贴合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偏光增亮光学贴合膜。


背景技术:

2.由于光学贴合膜具有辉度高的优点,且相比传统的膜片叠加模式,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总厚度,并能提升裁切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具有组装方便,良率更高等优势,因而光学贴合膜被广泛应用予以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中。而现有的光学贴合膜通常包括两层或多层相互贴合的棱镜层,棱镜层是由一定规则形状等高或者非等高结构的棱镜阵列组成,棱镜层一般是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为达到较好的聚光效果,提升产品辉度,通常会将两层或多层棱镜贴合而成,但在将多层棱镜层贴合后极易形成摩尔干涉现象,且可视视角较低。
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大多是通过在最上棱镜层背面涂布一层雾度较高的背涂层,以此提升产品雾度,从而达到降低摩尔干涉效果,提升视角的作用。然而在最上棱镜层背面多设置一层高雾度背涂层,会使光学贴合膜的生产工序增加,也会相应的增加生产成本;此外,因为雾度的大幅提升,贴合膜整体的辉度将会下降良多。
4.因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旨在发明一种多层偏光增亮光学贴合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偏光增亮光学贴合膜。
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偏光增亮光学贴合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一侧设置棱镜层,且在所述棱镜层上设置偏光膜层,并在所述偏光膜层上设置微结构层,所述微结构层为不规则雾化结构层或微透镜结构层中的一种,所述偏光膜层为三种不同折射率的聚合物层依次交替叠加组成。
7.优选地,三种不同折射率的聚合物层的每层的层数相等,且层数不少于50层,同时不超过500层,且总的厚度在20-300微米之间。最佳的选择80层,最佳的厚度为92微米。依次交替叠加组成为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
……
,直至叠满240层,且总得厚度为92微米。
8.优选地,相邻的所述聚合物层之间的折射率的差值不小于0.02。差值大于0.05较佳。
9.优选地,所述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一种或多种。而且所述偏光膜层由各层不同折射率的聚合物层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熔融、分流、共挤出等方式依次紧密交替叠加而成。
10.优选地,所述不规则雾化结构层由含有颗粒的涂布液涂布后固化形成,且雾度为50-99%。或者由多个凹凸不平的微结构构成。
11.优选地,不规则雾化结构层的表面具有多个凹凸不平的结构。
12.优选地,所述棱镜层由多个互相平行的棱镜阵列组成,且棱镜层的折射率为1.48-1.64,且棱镜阵列的棱镜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且棱镜的高度为5-40微米,顶角的角度为80-110度。
13.优选地,所述棱镜层和偏光膜层之间通过胶黏层连接,且所述胶黏层为透明的,所述胶黏层的厚度为1-10微米。而且胶黏层连接偏光膜层的最下方的聚合物层和棱镜层的峰部。
14.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下方还设置雾化层,且雾化层的雾度在1-80%,厚度为1-10微米。同样的,雾化层也是由含有颗粒的涂布液涂布固化形成,而且在表面具有凹凸不平的微结构。
15.优选地,所述基材为pet或pc材质,厚度在25-300微米,最佳为125微米。
16.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偏光增亮光学贴合膜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偏光膜层最上方表面设置不规则雾化结构层,雾度为50%-99%,保证了产品的可视视角及抗干涉性能,同时,由三种不同折射率的聚合物层依次叠加而成的偏光膜层能将显示器灯珠发出的光源转变为偏振光,提高了光的利用率,结合棱镜层的聚光作用,更好地实现了辉度增益效果,从而在确保光学膜具备足够的可视视角及优良抗抗干涉性的前提下,较大地提升产品的辉度增益效果,提升了产品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多层偏光增亮光学贴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偏光膜层的示意图。
19.图中:
20.1、基材层,2、棱镜层,3、偏光膜层,4、微结构层,5、胶黏层,6、雾化层,31、聚合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2.参见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层偏光增亮光学贴合膜,包括基材层1,基材层1的一侧设置棱镜层2,且在棱镜层2上设置偏光膜层3,并在偏光膜层3上设置微结构层4,微结构层4为不规则雾化结构层或微透镜结构层中的一种,偏光膜层3为三种不同折射率的聚合物层31依次交替叠加组成。
23.三种不同折射率的聚合物层31的每层的层数相等,且层数不少于50层,同时不超过500层,且总的厚度在20-300微米之间。最佳的选择80层,最佳的厚度为92微米。依次交替叠加组成为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
……
,直至叠满240层,且总得厚度为92微米。参见附图2,其中a、b、c分别代表三种折射率不同的聚合物层31。
24.相邻的聚合物层31之间的折射率的差值不小于0.02。差值大于0.05较佳。
25.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一
种或多种。而且偏光膜层3由各层不同折射率的聚合物层31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熔融、分流、共挤出等方式依次紧密交替叠加而成。
26.不规则雾化结构层由含有颗粒的涂布液涂布后固化形成,且雾度为50-99%。或者由多个凹凸不平的微结构构成。
27.不规则雾化结构层的表面具有多个凹凸不平的结构。
28.棱镜层2由多个互相平行的棱镜阵列组成,且棱镜层2的折射率为1.48-1.64,且棱镜阵列的棱镜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且棱镜的高度为5-40微米,顶角的角度为80-110度。
29.棱镜层2和偏光膜层3之间通过胶黏层5连接,且胶黏层5为透明的,胶黏层5的厚度为1-10微米。而且胶黏层5连接偏光膜层3的最下方的聚合物层31和棱镜层2的峰部。
30.基材层1的下方还设置雾化层6,且雾化层6的雾度在1-80%,厚度为1-10微米。同样的,雾化层6也是由含有颗粒的涂布液涂布固化形成,而且在表面具有凹凸不平的微结构。
31.基材为pet或pc材质,厚度在25-300微米,最佳为125微米。
32.一种多层偏光增亮光学贴合膜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偏光膜层3最上方表面设置不规则雾化结构层,雾度为50%-99%,保证了产品的可视视角及抗干涉性能,同时,由三种不同折射率的聚合物层31依次叠加而成的偏光膜层3能将显示器灯珠发出的光源转变为偏振光,提高了光的利用率,结合棱镜层2的聚光作用,更好地实现了辉度增益效果,从而在确保光学膜具备足够的可视视角及优良抗抗干涉性的前提下,较大地提升产品的辉度增益效果,提升了产品的通用性。
33.实施例1
34.贴合膜,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雾化层6、基材层1、棱镜层2、胶粘层5、偏光膜层3和不规则雾化结构层4;棱镜层2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棱镜阵列,棱镜层的折射率为1.55,各个棱镜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各个棱镜的高度为35μm,顶角为90度,其中雾化层的雾度为4%,基材层为pet,厚度为125um;偏光膜层由三种不同折射率的聚合物层31依次紧密交替叠加而成,偏光膜层厚度为92um,胶黏层5采用透明粘合剂,在将偏光膜层3与棱镜层2黏合时,将胶黏剂涂布偏光膜层3最下方第三种聚合物层表面,然后将棱镜的峰部浸没于胶黏剂中,进行固化处理;不规则雾化结构层设置于偏光膜层最上方的第一种的聚合物层表面,不规则雾化结构层由含有颗粒的涂布液涂布后固化而成,雾度为75%。
35.其中,第一种的聚合物层为折射率1.65的pet,第二种的聚合物层为折射率为1.58的pc,第三种的聚合物层为折射率为1.5的pmma,依次紧密交替叠加的三种聚合物层的层数为80,偏光膜层的总厚度92um。
36.对实施例1的多层偏光增亮光学贴合膜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下表所示,并与现有技术中的光学贴合膜进行性能比对,抗干涉性能使用55寸显示屏幕测试,1/2可视视角及辉度使用topconbm-7as 55寸屏幕测试。
[0037][0038]
通过对上述的各个光学贴合膜的性能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实施例1的光学贴合膜实现了在确保光学膜具备足够的可视视角及优良抗抗干涉性的前提下,较大地提升产品的辉度增益效果,提升了产品的通用性。
[0039]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