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9005发布日期:2022-03-09 12:2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八片透镜的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2.鱼眼镜头因其视场角接近或等于180
°
,能使实拍图像包含更大视场角范围内的信息,因此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监控、车载等领域。但目前的鱼眼镜头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色差严重、相对照度较低、像散较大、解像力差、光学畸变很大、边缘图像变形压缩很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款超广角、小色差、小像散、高解像力的8片式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八片透镜组成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超广角、小色差、小像散、高解像力的特点。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5.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7.第三透镜;
8.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9.第五透镜;
10.第六透镜;
11.第七透镜;及
12.第八透镜,
13.其中,相邻透镜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hfov》90
°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满足:3.5《f3/f《6.0。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满足:0.1《ct1/(t12+ct2)《1.0。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和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满足:-3.2《(r15+r16)/(r15-r16)《0.2。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和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0.4《|f7/r11|《4.0。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和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2.5《|f5/f6|+|f5/f7|《4.5。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和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f满足:1.5《|f6/f|《2.5。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和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满足:0.6《(ct1+ct2+ct3)/(t12+t23)《1.6。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和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满足:0.3《(t12+ct8)/σct《0.5。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3。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满足:2.5《f23/f12《5.5。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多片透镜,如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通过对第一到第八透镜正负光焦度和面型的合理搭配,能够对镜头的各种轴上和轴外像差进行有效的平衡,提高系统的成像清晰度。其中,第一、第二透镜约束为负光焦度,能有效控制入射光线的偏折,有利于系统具有大视场角的特点;第四透镜像侧面为凸面,能有效校正系统的像散和畸变;另外,通过控制hfov》90
°
,有利于接收物方更大视场范围内的信息;另外,相邻透镜之间具有空气间隙,能保证各镜片之间的组装。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1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28.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1的轴上色差曲线以及象散曲线;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2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30.图4a和图4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2的轴上色差曲线以及象散曲线;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3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32.图6a和图6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3的轴上色差曲线以及象散曲线;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4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34.图8a和图8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4的轴上色差曲线以及象散曲线;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5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36.图10a和图10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5的轴上色差曲线以及象散
曲线;
37.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6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38.图12a和图1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6的轴上色差曲线以及象散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41.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42.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44.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46.示例性实施方式
47.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八片镜片,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其中,各个透镜之间相互独立,第二透镜像侧面为凹面,各透镜之间在光轴上具有空气间隔。通过对第一到第八透镜正负光焦度和面型的合理搭配,能够对镜头的各种轴上和轴外像差进行有效的平衡,提高系统的成像清晰度。其中,
第一、第二透镜约束为负光焦度,能有效控制入射光线的偏折,有利于系统具有大视场角的特点;第四透镜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像侧面为凸面,能有效校正系统的像散和畸变。
48.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hfov》90
°
。通过控制hfov》90
°
,有利于接收物方更大视场范围内的信息;另外,相邻透镜之间具有空气间隙,能保证各镜片之间的组装。更具体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hfov》95
°

49.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满足:3.5《f3/f《6.0。通过约束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比值在某一范围内,有利于控制第三透镜对整体光学系统焦距的贡献,校正系统的球差和畸变。更具体的,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满足:4.40《f3/f《5.95。
5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满足:0.1《ct1/(t12+ct2)《1.0。系统满足0.1《ct1/(t12+ct2)《1.0,可以有效偏折入射光线,满足系统大视场角的特点,另外,有利于第一、第二镜片之间的组装,提高光学镜头的组装良率。更具体的,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满足:0.15《ct1/(t12+ct2)《0.9。
5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和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满足:-3.2《(r15+r16)/(r15-r16)《0.2。通过控制第八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一方面可以降低镜片敏感度,提高生产良率,另一方面,有利于调整第八透镜产生的鬼像,使鬼像位置尽可能靠近光源。更具体的,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和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满足:-3.5《(r15+r16)/(r15-r16)《0.18。
52.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和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0.4《|f7/r11|《4.0。通过控制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比值,能够有效平衡系统的各种像差,提高镜头的成像质量。更具体的,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和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0.70《|f7/r11|《3.7。
53.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和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2.5《|f5/f6|+|f5/f7|《4.5。系统满足2.5《|f5/f6|+|f5/f7|《4.5,可以合理分配镜片承担的光焦度,并有利于校正系统的场曲和像散,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成像清晰度。更具体的,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和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3.40《|f5/f6|+|f5/f7|《4.45。
54.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和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满足:1.5《|f6/f|《2.5。通过约束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比值在某一范围内,有利于平衡系统的轴上和轴外像差,并有利于减弱后几片透镜产生的鬼像强度。更具体的,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和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满足:1.70《|f6/f|《2.30。
55.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和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满足:0.6《(ct1+ct2+ct3)/(t12+t23)《1.6。(ct1+ct2+ct3)/(t12+t23)在0.6和1.6之间,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边缘大视场光线的偏折,提高系统的相对照度,另一方面,能有效控制前三片透镜在空间的合理分布,保
证系统具有更好的组立性,提高生产良率。更具体的,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和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满足:0.6《(ct1+ct2+ct3)/(t12+t23)《1.55。
56.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和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满足:0.3《(t12+ct8)/σct《0.5。系统满足0.3《(t12+ct8)/σct《0.5,一方面有利于控制各镜片的空间排布,另一方面能有效校正系统的球差和彗差。更具体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和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满足:0.32《(t12+ct8)/σct《0.48。
57.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3。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与入瞳直径的比值,有助于提高镜头对光源能量的接收能力,获取尽可能多的物方信息,从而获得更高亮度和解析度的成像信息。更具体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28。
58.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满足:2.5《f23/f12《5.5。通过控制第二、三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一、二透镜的组合焦距的比值,有利于校正系统的畸变和像散,提高镜头的成像清晰度。更具体的,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满足:3.0《f23/f12《5.30。
59.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60][0061]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为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
[0062]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光阑可设置在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006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述的八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较大的成像像面,具有成像范围广和成像质量高的特点,并保证了手机的超薄性。
[0064]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
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片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0065]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八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系统不限于包括八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0066]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0067]
具体实施例1
[006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1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0069]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凸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070]
如表1所示,为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其中,第一透镜e1优选但不限定为玻璃材质,可以消除温飘,增加硬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范围较塑料广,更有利于优化,第四透镜e4或者第五透镜e5优选但不限定为gm材料(模压玻璃),该材料兼具玻璃材质特点。并且易于制造非球面透镜,更有利于优化。
[0071]
[0072][0073]
表1
[0074]
如表2所示,在实施例1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1.46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2.20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81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107.00
°
。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1.26。
[0075][0076]
表2
[0077]
实施例1中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
[0078]
f3/f=5.93;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0079]
ct1/(t12+ct2)=0.22;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080]
(r15+r16)/(r15-r16)=0.17;其中,r15为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6为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81]
|f7/r11|=0.79;其中,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82]
|f5/f6|+|f5/f7|=4.41;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
[0083]
|f6/f|=1.73;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
[0084]
(ct1+ct2+ct3)/(t12+t23)=0.85;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085]
(t12+ct8)/σc=0.42;其中,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8为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为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
[0086]
f/epd=1.26;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epd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0087]
f23/f12=5.28;其中,f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0088]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3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3-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089]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33.8686e-02-3.6947e-021.6510e-02-4.9108e-031.0179e-03-1.4353e-041.3108e-05-7.0050e-071.6712e-08s46.7169e-023.0011e-02-1.8324e-013.0439e-01-2.9582e-011.8025e-01-6.7140e-021.3908e-02-1.2189e-03s5-4.4668e-036.7181e-03-3.5830e-026.4955e-02-7.1534e-024.7842e-02-1.9142e-024.2267e-03-3.9616e-04s61.6320e-031.8277e-02-7.7741e-021.4800e-01-1.6851e-011.1920e-01-5.0807e-021.1933e-02-1.1799e-03s73.9116e-02-5.2172e-029.1508e-02-1.4787e-011.5399e-01-9.7772e-023.7241e-02-7.7825e-036.8446e-04s82.0924e-03-8.2721e-022.1644e-01-4.2433e-014.4004e-01-2.5971e-019.0110e-02-1.7357e-021.4502e-03s97.9747e-02-1.1673e-012.6260e-01-4.1766e-013.6974e-01-1.8356e-015.0041e-02-6.6698e-032.8882e-04s103.3998e-02-2.2234e-034.0477e-02-6.8169e-026.2409e-02-3.3409e-021.0075e-02-1.5747e-039.6949e-05s11-4.2982e-023.2893e-02-3.3271e-022.4533e-02-1.2329e-023.9207e-03-7.3162e-046.6608e-05-1.5909e-06s12-2.2694e-014.3633e-01-4.4417e-012.8630e-01-1.2107e-013.3148e-02-5.5699e-035.0772e-04-1.8100e-05s13-1.1140e-013.4917e-01-4.1846e-013.0178e-01-1.4148e-014.3417e-02-8.3954e-039.2570e-04-4.4228e-05s143.8948e-031.6152e-02-2.6864e-022.0284e-02-9.1671e-032.6410e-03-4.7861e-044.9952e-05-2.3014e-06s15-6.2892e-023.9021e-02-1.3262e-022.3885e-03-1.8508e-046.2114e-05-3.8214e-058.4247e-06-6.3442e-07s162.2760e-02-1.3655e-021.3784e-02-9.0824e-034.1098e-03-1.2250e-032.2885e-04-2.4351e-051.1323e-06
[0090]
表3
[0091]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根据图2a至图2b所示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92]
具体实施例2
[009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2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
[0094]
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009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
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096]
如表4所示,为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其中,第一透镜e1优选但不限定为玻璃材质,可以消除温飘,增加硬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范围较塑料广,更有利于优化,第四透镜e4或者第五透镜e5优选但不限定为gm材料(模压玻璃),该材料兼具玻璃材质特点。并且易于制造非球面透镜,更有利于优化。
[0097][0098]
表4
[0099]
如表5所示,在实施例2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1.41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3.49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76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101.00
°
。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1.15。
[0100][0101]
表5
[0102]
实施例2中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
[0103]
f3/f=4.61;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0104]
ct1/(t12+ct2)=0.26;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105]
(r15+r16)/(r15-r16)=-2.25;其中,r15为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6为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06]
|f7/r11|=3.63;其中,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07]
|f5/f6|+|f5/f7|=3.49;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
[0108]
|f6/f|=2.23;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
[0109]
(ct1+ct2+ct3)/(t12+t23)=0.77;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110]
(t12+ct8)/σc=0.42;其中,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8为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为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
[0111]
f/epd=1.15;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epd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0112]
f23/f12=3.37;其中,f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0113]
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s3-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0114]
[0115][0116]
表6
[0117]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根据图4a至图4b所示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8]
具体实施例3
[01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3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0120]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
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21]
如表7所示,为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其中,第一透镜e1优选但不限定为玻璃材质,可以消除温飘,增加硬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范围较塑料广,更有利于优化,第四透镜e4或者第五透镜e5优选但不限定为gm材料(模压玻璃),该材料兼具玻璃材质特点。并且易于制造非球面透镜,更有利于优化。
[0122][0123]
表7
[0124]
如表8所示,在实施例3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1.34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5.00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55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100.00
°
。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1.15。
[0125]
[0126][0127]
表8
[0128]
实施例3中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
[0129]
f3/f=5.17;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0130]
ct1/(t12+ct2)=0.88;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131]
(r15+r16)/(r15-r16)=-2.29;其中,r15为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6为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32]
|f7/r11|=3.56;其中,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33]
|f5/f6|+|f5/f7|=3.86;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
[0134]
|f6/f|=2.21;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
[0135]
(ct1+ct2+ct3)/(t12+t23)=1.53;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136]
(t12+ct8)/σc=0.33;其中,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8为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为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
[0137]
f/epd=1.15;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epd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0138]
f23/f12=3.19;其中,f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0139]
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9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s3-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0140]
[0141][0142]
表9
[0143]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根据图6a至图6b所示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44]
具体实施例4
[0145]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4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0146]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47]
如表10所示,为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
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其中,第一透镜e1优选但不限定为玻璃材质,可以消除温飘,增加硬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范围较塑料广,更有利于优化,第四透镜e4或者第五透镜e5优选但不限定为gm材料(模压玻璃),该材料兼具玻璃材质特点。并且易于制造非球面透镜,更有利于优化。
[0148][0149]
表10
[0150]
如表11所示,在实施例4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1.36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4.01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60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101.50
°
。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1.15。
[0151][0152][0153]
表11
[0154]
实施例4中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
[0155]
f3/f=4.61;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0156]
ct1/(t12+ct2)=0.42;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157]
(r15+r16)/(r15-r16)=-2.24;其中,r15为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6为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58]
|f7/r11|=3.51;其中,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59]
|f5/f6|+|f5/f7|=3.42;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
[0160]
|f6/f|=2.26;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
[0161]
(ct1+ct2+ct3)/(t12+t23)=0.97;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162]
(t12+ct8)/σc=0.38;其中,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8为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为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
[0163]
f/epd=1.15;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epd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0164]
f23/f12=3.37;其中,f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0165]
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s3-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0166]
[0167][0168]
表12
[0169]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根据图8a至图8b所示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70]
具体实施例5
[0171]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5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0172]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73]
如表13所示,为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其中,第一透镜e1优选但不限定为玻璃材质,可以消除温飘,增加硬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范围较塑料广,更有利于优化,第四透镜e4或者第五透镜e5优选但不限定为gm材料(模压玻璃),该材料兼具玻璃材质特点。并且易于制造非球面透镜,更有利于优化。
[0174][0175]
表13
[0176]
如表14所示,在实施例5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1.43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3.00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77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108.00
°
。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1.10。
[0177][0178]
表14
[0179]
实施例5中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
[0180]
f3/f=4.52;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0181]
ct1/(t12+ct2)=0.20;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182]
(r15+r16)/(r15-r16)=-2.29;其中,r15为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6为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83]
|f7/r11|=3.45;其中,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84]
|f5/f6|+|f5/f7|=3.64;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
[0185]
|f6/f|=2.07;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
[0186]
(ct1+ct2+ct3)/(t12+t23)=0.66;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187]
(t12+ct8)/σc=0.39;其中,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8为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为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
[0188]
f/epd=1.10;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epd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0189]
f23/f12=3.36;其中,f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0190]
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s3-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0191]
[0192][0193]
表15
[0194]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根据图10a至图10b所示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95]
具体实施例6
[0196]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光学成像系统实施例6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0197]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98]
如表16所示,为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其中,第一透镜e1优选但不限定为玻璃材质,可以消除温飘,增加硬度,材料的折射率和阿贝数范围较塑料广,更有利于优化,第四透镜e4或者第五透镜e5优选但不限定为gm材料(模压玻璃),该材料兼具玻璃材质特点。并且易于制造非球面透镜,更有利于优化。
[0199]
[0200][0201]
表16
[0202]
如表17所示,在实施例6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1.43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12.50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72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107.00
°
。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1.10。
[0203][0204]
表17
[0205]
实施例6中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
[0206]
f3/f=3.80;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0207]
ct1/(t12+ct2)=0.20;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208]
(r15+r16)/(r15-r16)=-3.09;其中,r15为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6为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209]
|f7/r11|=2.30;其中,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
半径。
[0210]
|f5/f6|+|f5/f7|=2.95;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
[0211]
|f6/f|=2.05;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
[0212]
(ct1+ct2+ct3)/(t12+t23)=0.64;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213]
(t12+ct8)/σc=0.46;其中,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8为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为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
[0214]
f/epd=1.10;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epd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0215]
f23/f12=3.20;其中,f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0216]
在实施例6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s3-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0217]
[0218][0219]
表18
[0220]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根据图12a至图12b所示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