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1199发布日期:2022-04-07 03: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组件,包括上胶粘层,下胶粘层,及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位于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粘层、下胶粘层和防水膜配合形成包胶部分和未包胶部分;所述包胶部分为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的外圈直接接合,以使得防水膜的外边界完全包覆在内;所述未包胶部分为上胶粘层、防水膜和下胶粘层的外圈上下叠合,且防水膜的侧面裸露在外界;所述包胶部分和未包胶部分组合形成封闭环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于上胶粘层表面的保护膜,该保护膜上设有抓取位,该抓取位设于对应所述包胶部分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外周长占所述上胶粘层的外圈总周长的5-50%;所述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长度大于0.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包胶部分为连续设置,且未包胶部分的上胶粘层的外周长占所述上胶粘层的外圈总周长的10-4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包胶部分为连续设置的一个区域,所述抓取位与该区域的中心对称设置;或者,所述未包胶部分包括至少两个不连续设置的区域,该区域以防水膜的中心旋转对称设置;或者,所述未包胶部分包括至少两个不连续设置的区域,该区域沿防水膜外周边缘间隔设置,相邻区域的上胶粘层的外圈间隔长度大于0.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粘层的宽度为1-6mm,厚度为20-600um,粘结强度为5-50n/cm;所述下胶粘层的宽度为1-6mm,厚度为20-600um,粘结强度为5-50n/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粘层和所述下胶粘层两者间直接接合部分的宽度占上胶粘层宽度的20-5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为尼龙膜、pe膜、pp膜、ptfe膜和pi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防水膜的直径为1-5mm,其厚度为3-15um,其克重为3-12g/m2;所述防水膜组件的耐水压大于20kpa;所述防水膜为防水透声膜,该防水膜组件在100-10000hz的声频范围下的声音阻隔量小于2db;或,所述防水膜为防水透气膜,该防水膜组件的透气速率为100-40000ml/min/cm2@7kpa。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包括本体和自本体的外边缘向外延伸的突出部,所述未包胶部分位于该突出部;或者,所述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上下叠合后外圈具有向内延伸的缺口部,所述未包胶部分位于该缺口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的本体呈圆形或方形,其
突出部的外边缘为圆弧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组件,包括上胶粘层,下胶粘层,及防水膜,防水膜位于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之间,上胶粘层、下胶粘层和防水膜配合形成包胶部分和未包胶部分;包胶部分为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的外圈直接接合,以使得防水膜的外边界完全包覆在内;未包胶部分为上胶粘层、防水膜和下胶粘层的外圈上下叠合,且防水膜的侧面裸露在外界;包胶部分和未包胶部分组合形成封闭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防水膜边缘的大部分区域被胶包裹,小部分区域没有被胶包裹,既能有效阻止水蒸气流入声学部件的内部,降低电子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也能防止膜片产生褶皱,降低胶溢出到膜片上的风险,保证了防水组件的透声/透气性能。防水组件的透声/透气性能。防水组件的透声/透气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 蔡梁 朱业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安普鲁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4/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