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3330发布日期:2022-04-27 12:1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玻璃微珠型蓄光反光膜一般通过在玻璃微珠聚焦层下方增加蓄光材料的方式来达到蓄光效果,但这种设计为达到更好的蓄光效果会使得反光膜逆反射性能大幅下降,而要为达到更好的反光效果,又要降低蓄光材料的有效蓄能导致材料上的浪费,故需要对此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兼顾逆反射性能和蓄光效果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包括植珠层、聚焦层、反射层,所述植珠层、所述聚焦层、所述反射层依次连接,所述植珠层上部设置有面层,所述植珠层与所述聚焦层之间设置有等距均匀分布的玻璃微珠,所述玻璃微珠呈单层排列,所述玻璃微珠凸出所述植珠层外的体积占所述玻璃微珠总体积的比例为50%~90%,相邻玻璃微珠之间还设置有等距均匀分布的蓄光颗粒,所述蓄光颗粒呈单层排列,所述蓄光颗粒沉入所述聚焦层内的体积占所述蓄光颗粒总体积的比例为20%~40%,所述蓄光颗粒的粒径为所述玻璃微珠的粒径的30%~60%,所述反射层下部设置有背胶层。
6.植珠层用于容纳玻璃微珠。聚焦层用于聚焦光线。反射层用于反射光线。面层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玻璃微珠用于提高逆反射系数、降低雾度、提高辉度,使本实用新型的亮度更高,玻璃微珠等距均匀分布及单层排列使本实用新型的反射效果更稳定。玻璃微珠凸出植珠层外的体积占玻璃微珠总体积的比例为50%~90%,进一步保障了本实用新型的反光效果,亮度更高。蓄光颗粒用于蓄光,蓄光颗粒等距均匀分布及单层排列使本实用新型的蓄光效果更稳定。蓄光颗粒沉入聚焦层内的体积占蓄光颗粒总体积的比例为20%~40%,进一步保障了本实用新型的蓄光效果。蓄光颗粒的粒径为玻璃微珠的粒径的30%~60%,兼顾了蓄光效果和反光效果,降低蓄光功能对逆反射系数的影响。背胶层用于胶粘物体,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兼顾了逆反射性能和蓄光效果,亮度更高,效果稳定。
7.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所述玻璃微珠与所述蓄光颗粒按照1:n的数量比周期分布。
8.上述设计实现了光线大范围透过玻璃微珠,提高了反射效果,亮度更高,而蓄光颗粒的间隔设置,也大效用实现了蓄光功能。
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所述n为4。
10.上述设计在保障蓄光功能的同时,降低对逆反射系数的影响。
1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所述背胶层下部设置有离型层。
12.离型层起到保护的作用,利于本实用新型的保存,剥离后即可使用背胶层。
13.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所述反射层为镀铝金属层。
14.反射层采用镀铝金属层,进一步保障了本实用新型的反射效果。
15.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所述面层为透明保护层。
16.面层为透明保护层,兼顾了保护效果和透光效果。
17.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所述蓄光颗粒采用硅酸盐类材料。
18.蓄光颗粒采用硅酸盐类材料,进一步保障了本实用新型的蓄光效果。
1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所述背胶层为压敏胶层。
20.背胶层为压敏胶层,耐候性更好,而且初粘力和保持力都更佳,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2.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实施例1
25.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包括植珠层1、聚焦层3、反射层4,所述植珠层1、所述聚焦层3、所述反射层4依次连接,所述植珠层1上部设置有面层2,所述植珠层1与所述聚焦层3之间设置有等距均匀分布的玻璃微珠11,所述玻璃微珠11呈单层排列,所述玻璃微珠11凸出所述植珠层1外的体积占所述玻璃微珠11总体积的比例为50%,相邻玻璃微珠11之间还设置有等距均匀分布的蓄光颗粒12,所述蓄光颗粒12呈单层排列,所述蓄光颗粒12沉入所述聚焦层3内的体积占所述蓄光颗粒12总体积的比例为20%,所述蓄光颗粒12的粒径为所述玻璃微珠11的粒径的30%,所述反射层4下部设置有背胶层6。
26.作为优选,所述玻璃微珠11与所述蓄光颗粒12按照1:n的数量比周期分布。
27.作为优选,所述n为4。
28.作为优选,所述背胶层6下部设置有离型层5。
29.作为优选,所述反射层4为镀铝金属层。
30.作为优选,所述面层2为透明保护层。
31.作为优选,所述蓄光颗粒12采用硅酸盐类材料。
32.作为优选,所述背胶层6为压敏胶层。
33.实施例2
34.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包括植珠层1、聚焦层3、反射层4,所述植珠层1、所述聚焦层3、所述反射层4依次连接,所述植珠层1上部设置有面层2,所述植珠层1与所述聚焦层3之间设置有等距均匀分布的玻璃微珠11,所述玻璃微珠11呈单层排列,所述玻璃微珠11凸出所述植珠层1外的体积占所述玻璃微珠11总体积的比例为90%,相邻玻璃微珠11之间还设
置有等距均匀分布的蓄光颗粒12,所述蓄光颗粒12呈单层排列,所述蓄光颗粒12沉入所述聚焦层3内的体积占所述蓄光颗粒12总体积的比例为40%,所述蓄光颗粒12的粒径为所述玻璃微珠11的粒径的60%,所述反射层4下部设置有背胶层6。
35.作为优选,所述玻璃微珠11与所述蓄光颗粒12按照1:n的数量比周期分布。
36.作为优选,所述n为4。
37.作为优选,所述背胶层6下部设置有离型层5。
38.作为优选,所述反射层4为镀铝金属层。
39.作为优选,所述面层2为透明保护层。
40.作为优选,所述蓄光颗粒12采用硅酸盐类材料。
41.作为优选,所述背胶层6为压敏胶层。
42.实施例3
43.一种高亮度蓄光反光膜,包括植珠层1、聚焦层3、反射层4,所述植珠层1、所述聚焦层3、所述反射层4依次连接,所述植珠层1上部设置有面层2,所述植珠层1与所述聚焦层3之间设置有等距均匀分布的玻璃微珠11,所述玻璃微珠11呈单层排列,所述玻璃微珠11凸出所述植珠层1外的体积占所述玻璃微珠11总体积的比例为70%,相邻玻璃微珠11之间还设置有等距均匀分布的蓄光颗粒12,所述蓄光颗粒12呈单层排列,所述蓄光颗粒12沉入所述聚焦层3内的体积占所述蓄光颗粒12总体积的比例为30%,所述蓄光颗粒12的粒径为所述玻璃微珠11的粒径的45%,所述反射层4下部设置有背胶层6。
44.作为优选,所述玻璃微珠11与所述蓄光颗粒12按照1:n的数量比周期分布。
45.作为优选,所述n为4。
46.作为优选,所述背胶层6下部设置有离型层5。
47.作为优选,所述反射层4为镀铝金属层。
48.作为优选,所述面层2为透明保护层。
49.作为优选,所述蓄光颗粒12采用硅酸盐类材料。
50.作为优选,所述背胶层6为压敏胶层。
51.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