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架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39998发布日期:2022-06-01 23:3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镜架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镜架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因使用各类电子产品及学习导致近视的人越来越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配眼镜。而人们在配眼镜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镜架需要调整的情形,这是因为眼镜厂商售出的眼镜成品往往是统一的外形尺寸,而不同的人,面部的大小、鼻子的大小高低、左右耳的高低等都因人而异,所以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各特定用户的需求。而在调整镜架的时候,往往是验光师根据经验以及用户的现场感受进行手工调整,但是这种调整存在着验光师的经验多少以及对客户描述的理解的差异而导致配置的眼镜架并不真正符合用户自身的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架调整装置,可以实现配置的眼镜能适应匹配各用户的不同情形。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镜架调整装置,包括:主控模块、电机模块、加热器以及冷却器;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电机模块依据镜架上至少一特征点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目标坐标对镜架的所述特征点进行固定和调整;所述主控模块更控制所述加热器以及冷却器分别在所述电机模块对所述镜架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对所述镜架进行加热变形和冷却塑形。
5.进一步,所述镜架调整装置还包括基板、第一及第二移动轨道板、第一及第二夹持件,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来回移动;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板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跟随所述第一电机移动;所述第二移动轨道板与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跟随所述第二电机移动;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板上,跟随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板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三电机可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来回移动;所述第四电机和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轨道板上,跟随所述第二移动轨道板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四电机可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来回移动。
6.进一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垂直。
7.进一步,所述镜架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定位调整板;所述第一定位调整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板上,所述第三电机、第一夹持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调整板上,所述第三电机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一定位调整板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来回移动;所述第二定位调整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轨道板上,所述第四电机、第二夹持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调整板上,所述第四电机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第二定位调整板相对于所述第二移动轨道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来回移动。
8.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调整板为定位板,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所述特征点中的已调整特征点实现对所述镜架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调整板为调整板,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所述特征点中的待调整特征点实现对所述待调整特征点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进行调整。
9.进一步,所述加热器、冷却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调整板上。
10.进一步,所述镜架调整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调整板上。
11.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通过履带与所述基板相配合,所述第三电机、第四电机通过履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移动轨道板相配合。
12.进一步,所述特征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目标坐标是通过连接至所述主控模块的上位机对用户头部进行三维扫描并建模后确定并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13.本技术镜架调整装置,通过主控模块、电机模块、加热器以及冷却器之间的配合,可以容易实现配置的眼镜能适应匹配各用户的不同情况。而且采用上位机对用户头部进行三维扫描并建模以获取各用户的眼镜的不同参数,然后发送给主控模块以控制电机模块进行调整,整个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而且效率高,准确率高。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镜架调整装置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镜架调整装置的部分具体结构第一角度示意图;
17.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镜架调整装置的部分具体结构第二角度示意图;
18.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镜架调整装置应用时需要调整的镜架参数第一情况的示意图;
19.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镜架调整装置应用时需要调整的镜架参数第二情况的示意图;
20.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镜架调整装置应用时需要调整的镜架参数第三情况的示意图;
21.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镜架调整装置应用时需要确认的镜腿内外压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
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
23.本技术提供一种镜架调整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技术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24.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提供一种镜架调整装置,包括:主控模块(mcu)、电机模块、加热器以及冷却器;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电机模块依据镜架上至少一特征点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目标坐标对镜架的所述特征点进行固定和调整;所述主控模块更控制所述加热器以及冷却器分别在所述电机模块对所述镜架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对所述镜架进行加热变形和冷却塑形。
25.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3所示,所述镜架调整装置还包括基板1、第一及第二移动轨道板2a,2b、第一及第二夹持件3a,3b,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电机4a,4b,4c,4d。所述第一电机4a、所述第二电机4b设置于所述基板1上,并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来回移动(如图中y轴方向)。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板2a与所述第一电机4a固定,跟随所述第一电机4a移动;所述第二移动轨道板2b与所述第二电机4b固定,跟随所述第二电机4b移动。所述第三电机4c和所述第一夹持件3a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板2a上,跟随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板2a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三电机4c可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3a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来回移动(如图中x轴方向)。所述第四电机4d和所述第二夹持件3b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轨道板2b上,跟随所述第二移动轨道板2b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四电机4d可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3b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来回移动。
26.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电机4a、第二电机4b通过履带6a与所述基板1相配合,所述第三电机4c、第四电机4d通过履带6b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移动轨道板2a,2b相配合。所述主控模块、加热器以及冷却器在图中均未示出。
27.进一步,所述镜架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定位调整板5a,5b。所述第一定位调整板5a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板2a上,所述第三电机4c、第一夹持件3a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调整板5a上,所述第三电机4c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3a、第一定位调整板5a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板2a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来回移动。所述第二定位调整板5b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轨道板2b上,所述第四电机4d、第二夹持件3b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调整板5b上,所述第四电机4d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3b、第二定位调整板5b相对于所述第二移动轨道板2b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来回移动。
28.更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调整板5a为定位板,所述第一夹持件3a夹持所述特征点中的已调整特征点实现对所述镜架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调整板5b为调整板,所述第二夹持件3b夹持所述特征点中的待调整特征点实现对所述待调整特征点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进行调整。
29.相应的,所述加热器、冷却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调整板5b上。
30.而且,另外,所述镜架调整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未图示),所述压力传感器也设
置于所述第二定位调整板5b上。
31.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述特征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目标坐标是通过连接至所述主控模块的上位机对用户头部进行三维扫描并建模后确定并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32.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一种镜架调整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接下来将对一具体应用例进行描述,以利更好的理解本技术。
33.请参阅图4-图6所示,首先利用上位机对用户头部进行三维扫描并建模,然后建模后的得到的数据确定镜架需要调整的具体参数。比如,对于镜腿来说,往往需要考虑三维立体空间内的调整,所以一般是以三维立体空间上的一个方向为基准,然后调节另外两个方向的位置。
34.如图4所示,是以镜腿纵长方向为基准(如图中y轴方向),然后调节另外一个方向的位置(如图中x轴方向);如图5所示,是以镜腿纵长方向为基准(如图中y轴方向),然后调节另外又一个方向的位置(如图中z轴方向);图中实线为眼镜厂商售出的统一眼镜成品的实际位置,虚线为适用特定用户而需要调整的目标位置。进而,每个调整方向上确定五个特征点(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和需要而可以有所不同),以及五个特征点的当前坐标h,j,k,l,t和目标坐标j,k,l,t(x轴方向)、和当前坐标h’,j’,k’,l’,t’和目标坐标j’,k’,l’,t’(z轴方向),其中第一个特征点的当前坐标h,h’也作为起始的基准点,不需要进行调整,所以没有目标坐标。如图6所示,利用上位机对用户头部进行三维扫描并建模,得到一系列数据:镜眼距的确定代表了镜片光学中心o距离眼球的距离,眼镜的光学中心o的确定代表了镜架位于面部的高度。分别以人体左右眼瞳孔的空间位置为坐标原点,镜架上的固定点d1与点d2距离瞳孔(眼镜的光学中心)o(o)的高度不变即od1的大小不变,根据用户头部三维模型上的特征点d1和d2的距离,确定镜架上的固定点d1和d2向线m的移动距离。确定镜架形状以及位于面部的位置后,可知b1和b2的空间位置,根据b1和b2以及对应的用户头部三维模型上的特征点a1和a2(图6未示出)的空间位置及特征点a1和a2附近用户头部三维模型上的面部曲面可以确定镜腿的向上的弯曲程度以及水平弯曲程度,即前述五个特征点的当前坐标h,j,k,l,t及目标坐标j,k,l,t(x轴方向)、和当前坐标h’,j’,k’,l’,t’及目标坐标j’,k’,l’,t’(z轴方向),作为镜架需要调整的具体参数。
35.而对于镜框,一般主要需要考虑鼻托的位置。如图6所示,其中为简化起见,仅示出了鼻托d1,d2与中心线m的一种位置关系,未示出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对比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参考图4和图5的基础,应能容易推导理解;而且,一般情况下,鼻托d1,d2只需要调整与中心线m的距离即可(即只需要进行一个方向上的调整)。当这些特征点的目标坐标确定好后,即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以进行调整。
36.调整时,可以先进行x轴方向的调整。将镜腿放置在第一定位调整板5a上的第一夹持件3a和第二定位调整板5b上的第二夹持件3b上,然后主控模块控制第一及第二电机4a,4b沿y轴方向移动,即带动第一及第二夹持件3a,3b移动。将第一夹持件3a移动到镜腿的h点,停止移动,对镜腿进行定位;将第二夹持件3b移动到镜腿的j点,停止移动,主控模块控制加热器工作,对镜腿的j点进行加热变形,然后控制第四电机4d移动,带动镜腿的j点移动到j点,然后主控模块控制冷却器工作,对镜腿的j’点进行冷却塑形,如此完成一个特征点的调整。然后主控模块控制第一及第二电机4a,4b继续沿y轴方向移动,用第一夹持件3a对
镜腿的j点(实质是j’点)进行定位,用第二夹持件3b对镜腿的k点进行调整;以此类推,完成x轴方向所有特征点的调整。其间,第三电机4c也可以适应配合移动,以提高灵活性和效率。
37.在完成对镜腿在x轴方向的调整之后,可以将镜腿翻转方向,参照上述过程,完成对镜腿在z轴方向的调整。当然,也可以不用翻转镜腿,而是将第三及第四电机4c,4d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杠杆等机械结构直接带动第一及第二夹持件3a,3b沿z轴方向移动,进而完成对镜腿在z轴方向的调整。在完成对镜腿的调整之后,可以参照上述过程,完成对镜框上鼻托的调整。从而完成整个镜架的调整,适应各个特定用户的不同需求。
38.另外,当镜架调整完成后,还可通过第四电机4d将镜腿向外方向移动(如图7箭头方向所示),同时配合压力传感器获得的压力数据,确定左右镜腿对内部压力是否相同。
39.本技术镜架调整装置,通过主控模块、电机模块、加热器以及冷却器之间的配合,可以容易实现配置的眼镜能适应匹配各用户的不同情况。而且采用上位机对用户头部进行三维扫描并建模以获取各用户的眼镜的不同参数,然后发送给主控模块以控制电机模块进行调整,整个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而且效率高,准确率高。
40.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一种镜架调整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