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69796发布日期:2022-09-02 22:1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可用于照明目的的照明装置。这种照明装置的一个例子是具有漏斗形反光器的柔光箱。例如,柔光箱可用于在片场进行照明。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这种照明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2.从wo 2013/098678 a1已知的传统柔光箱具有漏斗形反光器,该反光器具有侧壁,该侧壁由多个杆撑开的织物制成。
3.已发现常规柔光箱的制造和组装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漏斗形反光器的照明装置。
5.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具有近侧边缘和远侧边缘的自支撑漏斗形反光器,其中漏斗形反光器在近侧边缘处的周长小于漏斗形反光器在远侧边缘处的周长,并且其中反光器具有反光内表面。
6.根据各实施例,反光器至少由具有第一边缘的第一片扁平材料和具有第二边缘的第二片扁平材料制成,其中第一片的第一边缘附接至第二片的第二边缘,其中第一片的第一边缘和第二片的第二边缘围绕中心轴线延伸,其中第一片和第二片扁平材料在彼此附接之前搁置在平坦表面上时,具有以下性质:靠近第一片的第一边缘的第一圆具有第一半径,靠近第二片的第二边缘的第二圆具有第二半径,并且第一半径小于第二半径。扁平材料提供反光器的壁材,并且由扁平材料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片提供反光器。
7.由于这样的构造,反光器可以具有简单的构造并提供具有先进光整形特性的穹顶形反射表面。
8.根据各实施例,第一半径小于第二半径的0.9倍。
9.根据各实施例,第一片比第二片更靠近近端。这里,第一片材料可以具有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三边缘,并且第一片的第三边缘可以提供反光器的近侧边缘。
10.根据各实施例,第二片材料具有与第二边缘相对的第四边缘,并且其中第二片的第四边缘提供反光器的远侧边缘。
11.根据各实施例,第一片的第一边缘通过缝合、胶合和/或粘合剂附接到第二片的第二边缘。
12.根据各实施例,当在彼此附接之前搁置在平坦表面上时,第一片材料具有连接第一边缘和第三边缘的第五边缘,以及与第五边缘相对并连接第一边缘和第三边缘的第六边缘,并且其中,当形成反光器时,第五边缘附接到第六边缘。在此,第五边缘可释放地附接至第六边缘,并且第五边缘可通过钩环紧固件附接至第六边缘。
13.根据各实施例,漏斗形反光器由抗弯刚度大于1.0
×
10-3n·
mm且小于1.0
×
103n
·
mm的壁材形成。
14.根据各实施例,漏斗形反光器没有在近侧边缘和远侧边缘之间延伸的支撑结构。这样的支撑结构可以包括例如诸如柔性杆的构件。根据本文的各具体实施例,漏斗形反光器不需要在近侧边缘与远侧边缘之间延伸并且提供大于壁材本身所提供抗弯刚度的抗弯刚度的支撑结构。
15.更具体地,例如,漏斗形反光器可以具有穹顶形状或棱锥形状。
16.材料的抗弯刚度可以根据din 53121:2014-08通过3点法测量。在这种测量中,具有在弯曲轴线方向上的长度l和宽度b的方形壁材样品在其两端被支撑,并对长度中心施加一个力f,导致最大偏移量f。抗弯刚度s可按下式计算:
[0017][0018]
此外,材料的抗弯刚度可以根据din 53121:2014-08通过2点法测量。在这样的测量中,将具有在弯曲轴方向上的长度l和宽度b的壁材的悬臂状样品固定在一端。另一端没有支撑。力f在垂直于长度l的方向上施加在自由端上,从而导致最大偏移量f。抗弯刚度s可按下式计算:
[0019][0020]
根据各具体实施例,壁材的抗弯刚度大于或等于1.0
×
10-3n·
mm且小于5.0
×
10-3n·
mm,或者大于或等于5.0
×
10-3n·
mm且小于1.0
×
10-2n·
mm,或大于或等于1.0
×
10-2n·
mm且小于5.0
×
10-2n·
mm,或大于或等于5.0
×
10-2n·
mm且小于0.1n
·
mm,或大于或等于0.1n
·
mm且小于0.5n
·
mm,或大于或等于0.5n
·
mm且小于1.0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n
·
mm且小于5.0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n
·
mm且小于10.0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0n
·
mm且小于50.0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0n
·
mm且小于1.0
×
102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
×
102n
·
mm且小于5.0
×
102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
×
102n
·
mm且小于1.0
×
103n
·
mm。
[0021]
传统的柔光箱是通过输送涤纶布制成的。这种布质轻且柔软,因此它本身不能承受任何施加的弯曲力矩。因此,杆状结构通常对于支撑柔光箱的跨展体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由于使用杆状结构来支撑柔光箱的跨展体,因此反光器通常由具有低抗弯刚度的软壁材制成。
[0022]
发明人发现,传统的柔光箱可以通过避免杆状结构来简化。为此,提供更硬的壁材以形成自支撑反光器。通过更硬的壁材,杆状结构的支撑功能可以通过壁材来实现。这种更高的硬度是通过具有上述抗弯刚度的壁材来实现的。
[0023]
此外,本发明人发现具有穹顶形三维凸曲面形状的反光器可以容易地由具有不同半径的边缘的两片或多片扁平材料彼此附接形成。
[0024]
在近侧边缘和远侧边缘之间没有延伸的支撑结构的照明装置可以简单地由简单的漏斗形自支撑反光器形成。这种结构不仅制造简单且经济,而且坚固耐用,因为不需要在不同结构件之间互连,例如不需要在常规柔光箱中提供用于插入柔性杆的通道所需的接缝。
[0025]
根据一些实施例,反光表面在450nm和650nm之间的波长范围内具有高于0.5的平均光谱反射率。这可以提高在使用期间从可折叠照明装置漫射的光的质量。反射率可以通
过用从反射表面反射的光束的强度除以射到反射表面的入射光束的测量光强度来测量,其中入射光束几乎垂直地射到表面上。
[0026]
根据某些实施例,壁材具有提供反光器外表面的光吸收表面,其中光吸收表面具有大于0.5、特别是大于0.7、特别是大于0.8的吸光度。可以通过将入射到吸收表面的入射光束的强度除以从该表面反射或散射的所有入射光的强度来测量吸光度。这种吸收外表面可以帮助抑制不希望的光。
[0027]
根据某些实施例,反光器的近侧边缘与远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1.5m并且大于或等于0.05m,或者小于1.2m并且大于或等于0.06m,或者小于1.0m且大于或等于0.07m,或小于0.8m且大于或等于0.08m,或小于0.6m且大于或等于0.09m,或小于0.5m且大于或等于0.1m,或小于0.4m且大于或等于0.11m,或小于0.3m且大于或等于0.12m,或小于0.1m且大于或等于0.05m,或小于0.2m且大于或等于0.1m,或小于0.3m且大于或等于0.2m,或小于0.4m且大于或等于0.3m,或小于0.5m且大于或等于0.4m,或小于0.6m且大于或等于0.5m,或小于0.7m且大于或等于0.6m,或小于0.8m且大于或等于0.7m,或小于0.9m且大于或等于0.8m,或小于1.0m且大于或等于0.9m,或小于1.1m且大于或等于1.0m,或小于1.2m且大于或等于1.1m,或小于1.3m且大于或等于1.2m,或小于1.4m且大于或等于1.3m,或小于1.5m且大于或等于1.4m。这样的反光器的近侧边缘与远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满足各种尺寸的可折叠照明装置的需求。
[0028]
根据某些实施例,反光器的近侧边缘与远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0.5m并且大于或等于0.05m,并且壁材的抗弯刚度大于或等于1.0
×
10-3n·
mm且小于5.0
×
10-3n·
mm,或大于或等于5.0
×
10-3n·
mm且小于1.0
×
10-2n·
mm,或大于或等于1.0
×
10-2n·
mm且小于5.0
×
10-2n·
mm,或大于或等于5.0
×
10-2n·
mm且小于0.1n
·
mm,或大于0.1n
·
mm或等于且小于0.5n
·
mm,或大于或等于0.5n
·
mm且小于1.0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n
·
mm且小于5.0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n
·
mm且小于10.0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0n
·
mm且小于50.0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0n
·
mm且小于1.0
×
102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
×
102n
·
mm且小于5.0
×
102n
·
m,或大于等5.0
×
102n
·
mm且小于1.0
×
103n
·
mm。根据某些实施例,反光器的近侧边缘与远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0.8m且大于或等于0.4m,并且壁材的抗弯刚度大于或等于1.0
×
10-3n·
mm且小于5.0
×
10-3n·
mm,或大于或等于5.0
×
10-3n·
mm且小于1.0
×
10-2n·
mm,或大于或等于1.0
×
10-2n·
mm且小于5.0
×
10-2n·
mm,或大于或等于5.0
×
10-2n·
mm且小于0.1n
·
mm,或大于或等于0.1n
·
mm且小于0.5n
·
mm,或大于或等于0.5n
·
mm且小于1.0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n
·
mm且小于5.0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n
·
mm且小于10.0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0n
·
mm且小于50.0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0n
·
mm且小于1.0
×
102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
×
102n
·
mm且小于5.0
×
102n
·
mm,或大于等于5.0
×
102n
·
mm且小于1.0
×
103n
·
mm。根据一些实施例,反光器的近侧边缘与远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1.2m且大于或等于0.7m,并且壁材的抗弯刚度大于或等于1.0
×
10-3n·
mm且小于5.0
×
10-3n·
mm,或大于或等于5.0
×
10-3n·
mm且小于1.0
×
10-2n·
mm,或大于或等于1.0
×
10-2n·
mm且小于5.0
×
10-2n·
mm,或大于或等于5.0
×
10-2n·
mm且小于0.1n
·
mm,或大于0.1n
·
mm或等于且小于0.5n
·
mm,或大于或等于0.5n
·
mm且小于1.0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n
·
mm且小于5.0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n
·
mm且小于10.0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0n
·
mm且小于50.0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0n
·
mm且小于1.0
×
102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
×
102n
·
mm
且小于5.0
×
102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
×
102n
·
mm且小于1.0
×
103n
·
mm。根据一些实施例,反光器的近侧边缘与远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1.5m并且大于或等于1.1m,并且壁材的抗弯刚度大于或等于1.0
×
10-3n·
mm且小于5.0
×
10-3n·
mm,或大于或等于5.0
×
10-3n·
mm且小于1.0
×
10-2n·
mm,或大于或等于1.0
×
10-2n·
mm且小于5.0
×
10-2n·
mm,或大于或等于5.0
×
10-2n·
mm且小于0.1n
·
mm,或大于或等于0.1n
·
mm且小于0.5n
·
mm,或大于或等于0.5n
·
mm且小于1.0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n
·
mm且小于5.0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n
·
mm且小于10.0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0n
·
mm且小于50.0n
·
mm,或大于或等于50.0n
·
mm且小于1.0
×
102n
·
mm,或大于或等于1.0
×
102n
·
mm且小于5.0
×
102n
·
mm,或大于等于5.0
×
102n
·
mm且小于1.0
×
103n
·
mm。
[0029]
根据一些实施例,漏斗形反光器由一片连续的壁材形成,并且该片连续的壁材的第一对相对端通过接缝和/或粘合剂连接。当壁材的这些相对端连接起来时,就形成了反光器的自支撑结构,不需要壁材与其他构件之间的其他连接来形成自支撑漏斗形反光器。在此,该片连续的壁材的第二对相对端可以分别提供近侧边缘和远侧边缘。
[0030]
根据一些实施例,漏斗形反光器的壁材是热塑性材料,其中壁材是围绕漏斗形反光器延伸的连续幅材。通过壁材的热塑性变形,可以方便地形成在近侧边缘和远侧边缘之间延伸的至少一条角线。这种角线的制造过程会比传统杆状结构的制造更经济。
[0031]
热塑性材料可以是在特定升高的温度下变得柔韧或可模制并在冷却时固化的塑料聚合物材料。热塑性材料可以包括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乳酸(polylactid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醚醚酮(peek)、聚氯乙烯(pvc)等材料。
[0032]
根据各具体实施例,漏斗形反光器的壁材由夹在聚酯织物层之间的反射膜形成。
[0033]
根据某些实施例,可折叠照明装置包括固定到漏斗形反光器的远侧边缘的漫射器。漏斗形反光器的远侧边缘与漫射器的连接部分可以由例如钩环紧固件形成,例如其中漫射器包括多个微小的钩,并且远侧边缘包括多个微小的环。
[0034]
根据各实施例,制造如上所示的照明装置的方法包括:提供一片连续的热塑性材料,通过沿多条间隔的直线加热热塑性材料件在热塑性材料中形成角线,并在直线处折叠该材料,并连接该片连续的热塑性材料的相对边缘以形成漏斗形反光器。
[0035]
热塑性材料提供反光器的壁材,并且可以是上述类型并且可以具有如上所述的刚性。
[0036]
特别地,提供该片连续的热塑性材料可以包括为热塑性材料的第一表面提供反射表面,其中反射表面提供漏斗形反光器的内表面。
[0037]
可以使用加热到高于热塑性材料软化温度的温度的金属块的边缘来执行沿着多条间隔开的直线加热该片热塑性材料。使用合适的工具,例如橡胶辊,使热塑性材料与加热的边缘接触。由于边缘与材料之间的热接触,材料的被加热边缘沿直线加热,橡胶辊沿边缘使热塑性材料变形,从而使材料围绕该边缘部分地折叠。此后,将材料从金属块中取出,热塑性材料的温度降至其软化温度以下,在材料中保持住折叠的形状,形成材料的角线。该角线将提供成品反光器的角部。
附图说明
[0038]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前述以及其他有利特征将更加明显。应注意,并非所有可能的实施例都必然展示本文所确定的每一个或任何优点。
[0039]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0040]
图2是可以与图1的照明装置一起使用的漫射器的立体图;
[0041]
图3是用于形成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反光器的一片连续壁材的平面图;
[0042]
图4是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反光器的壁材的剖视图;
[0043]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0044]
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0045]
图7是形成图6所示照明装置的反光器的两片扁平材料的平面图;
[0046]
图8是可以与图6的照明装置一起使用的漫射器的立体图;
[0047]
图9是形成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反光器的两片扁平材料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照明装置的立体图。照明装置1包括自支撑漏斗形反光器3,该自支撑漏斗形反光器3具有中心轴线c、近侧边缘5和远侧边缘7。由于漏斗形,反光器3在近侧边缘5处围绕中心轴线c的周长小于反光器3在其远侧边缘7处围绕中心轴线c的周长。在本示例中,反光器3的近侧边缘5和远侧边缘7之间的距离l为160mm。
[0049]
钩环紧固件9的环部11设置在远侧边缘7处。钩环紧固件9的相应钩部13设置在图2所示的漫射器15的外周处。漫射器15具有矩形形状并且由透明材料形成。漫射器15可附接于反光器3的远侧边缘7。当漏斗形反光器3附接至灯泡或led光源(图中未示出)时,照明装置1可用于照明目的。
[0050]
反光器3具有在近侧边缘5和远侧边缘7之间延伸的四个角线17。因此,角线17与近侧边缘5以及远侧边缘7限定了四个壁表面19。
[0051]
图1示出了延伸穿过设置在两个相对的壁表面19中的孔23的两条绳索21。绳索21还在靠近相应壁表面19的近侧边缘5的中心的位置处附接到另外两个相对的壁表面19。各绳索可用于将反光器3附接到光源,其中绳索设置有调节器25,用于在将反光器3附接到光源时将绳索21固定就位。
[0052]
图3是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反光器3的连续的一片27壁材29的平面图。该片27可以从较大的壁材29片材上切割下来。该片27壁材29包括四个梯形区域31,其中每个梯形区域31将提供成品漏斗形反光器3中的四个壁表面19之一。四个梯形区域31由三条线33分开。三条线33中的每条线将与成品漏斗形反光器3的一条角线17重合。在制造漏斗形反光器3的过程中,该片27壁材29的两个相对端35通过合适的方式连接,例如通过接缝37或粘合剂连接。这些相对端35之间的接触线将与成品漏斗形反光器3中的第四角线17重合。或者,该片27壁材29的相对端35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粘合剂或可释放的钩环紧固件。
[0053]
在制造漏斗形反光器3的过程中,反光器3的与接缝37或粘合剂不重合的三个角线17通过壁材29沿线33的热塑性变形形成。
[0054]
具体地,可以通过使用加热到高于热塑性壁材29的软化温度的温度的金属块的边缘沿多条间隔开的直线33加热壁材29来形成各角线17。使用合适的工具,例如橡胶辊,使热
塑性材料与加热的边缘接触。由于边缘和材料之间的热接触,壁材29被加热边缘沿直线33加热,并且橡胶辊沿边缘使热塑性壁材29变形,使得材料围绕边缘部分地折叠。此后,将壁材29从金属块移除,热塑性壁材29的温度降至其软化温度以下,并且在壁材29中保持折叠的形状,形成壁材29的角线17。该角线17将提供成品反光器3的角部17。
[0055]
在其他示例中,反光器可以由两片或多片壁材制成,其中每一片提供至少一个角线,并且其中两片相邻的壁材可以通过接缝线或粘合剂彼此附接。
[0056]
图4显示了壁材29的横截面。壁材29包括织造聚酯防撕裂背衬39、金属化薄膜41和将金属化薄膜41粘合到防撕裂背衬39的胶层43。在本实例中,防撕裂背衬39的厚度约为0.2mm,金属化膜41的厚度约为0.01mm。金属化膜可以包括夹在一对保护性聚酯膜46和47之间的薄铝层。本公开中所示实例的壁材具有通过根据din 53121:2014-08的2点法测量的大约10n
·
mm到50n
·
mm的抗弯刚度,其中不同的值(每个都在这个范围内)是对材料进行的不同次测量获得的。这些测量的不同在于防撕裂背衬在测量设备中的定向以及在测量期间内铝层或外防撕裂背衬中的哪一个分别成为凸面和凹面。
[0057]
这种壁材可以通过塑性变形而变形。例如,可以将一片壁材压抵在具有线性边缘的热铁体上一段合适的时间,以便在各角线17处形成各角部。
[0058]
图1中所示的漏斗形反光器3的结构是自支撑的,因为它不包括任何额外的支撑结构件,诸如在近侧和远侧边缘5和7之间延伸的各个杆。必要的结构刚度由具有上述抗弯刚度的壁材29来提供,其几何形状为漏斗形。尽管如此,壁材仍具有足够的柔韧性,使得漏斗形反光器3可以通过将反光器在各角线17折叠成具有对应于图3所示梯形区域之一的轮廓的扁平折叠结构而可折叠。然后可以将折叠的反光器存放在封套或其他合适的包装中。此外,由于壁材的弹性,一旦去除将反光器保持在其折叠状态的力,反光器就会自动恢复到其展开的自支撑状态。
[0059]
在上述实例中,漏斗形反光器3具有四个角线17。然而,可以提供具有更少或更多角线的漏斗形反光器,例如三个、五个、六个或十二个角线。此外,还可以提供具有圆形横截面而没有任何角线的漏斗形反光器,这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这种反光器的制造不需要通过涉及诸如热塑性变形之类的步骤的方法来形成角线。仅需要连接该片27壁材29的两个相对端部35,以形成可折叠照明装置的圆形漏斗形反光器。
[0060]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可折叠照明装置1a的立体图。第二实施例具有的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或功能的部件由与图1至图4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但补充有附加字母“a”。为了理解第二实施例的所有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应参考前各实施例的描述和说明书的介绍部分。
[0061]
图5所示的照明装置1a包括自支撑锥形反光器3a,该自支撑锥形反光器3a具有中心轴线c、近侧边缘5a和远侧边缘7a。锥形反光器3a由连续的壁材29a形成。由于圆锥形状,反光器3a在近侧边缘5a处围绕中心轴线c的周长小于反光器3a在其远侧边缘7a处围绕中心轴线c的周长。在本示例中,反光器3a的近侧边缘5a与远侧边缘7a之间的距离l为160mm。壁材29a可以具有与以上图1至图4的实施例所示的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
[0062]
一片连续的壁材29a的相对两端在图5中分别示为51和53。在壁材29a的一端51处设置有钩环紧固件9a的环部11a。在壁材29a的另一端53处设置有钩环紧固件9a的两个对应的钩部13a。环部11a和钩部13a均为矩形,因此锥形反光器3a的圆形截面的直径和锥角可以
通过改变钩环紧固件9a的接合区域来调整。壁材29a可以与图4所示的相同。反光器3a与图1至图4的反光器3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包括预先形成的角线17。
[0063]
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b的立体图。图7是两片61和71壁材29b的平面图,其搁置在用于形成图6所示照明装置1b的反光器3b的平坦表面上。第三实施例的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部件具有类似结构或功能的部件由与图1至图5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但补充有附加字母“b”。为了理解第三实施例的所有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应参考前面各实施例描述和说明书的介绍部分。
[0064]
在图6中,照明装置1b包括反光器3b。反光器3b具有中心轴线c并且包括近侧边缘5b和远侧边缘7b并且由具有第一边缘63的第一片61壁材29b和具有第二边缘73的第二片71壁材29b制成。第一边缘63和第二边缘73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可以通过接缝81附接。或者,第一边缘63和第二边缘73可以通过胶合和/或粘合剂彼此附接。壁材29b是扁平材料,其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壁材29和29a相同或相似的特性,或者它可以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壁材29和29a不同的特性。
[0065]
第一片61壁材29b具有与其第一边缘63相对的第三边缘65。
[0066]
第三边缘65形成反光器3b的近侧边缘5b。
[0067]
第二片71壁材29b具有与第二边缘73相对的第四边缘75。第四边缘75形成反光器3b的远侧边缘7b。
[0068]
反光器3b的第一片61壁材29b比其第二片71扁平材料29b更靠近近侧边缘5b。
[0069]
如图7所示,第一片61壁材29b的第五边缘67连接第一边缘63和第三边缘65。第六边缘69与第五边缘67相对定位并且连接第一边缘63和第三边缘65。
[0070]
同样地,第二片71壁材29b的第七边缘77连接第二边缘73和第四边缘75。第八边缘79与第七边缘77相对定位并且连接第二边缘73和第四边缘75。
[0071]
在图6中,在第一片61壁材29b的第五边缘67和第六边缘69处设置有钩环紧固件9b。类似地,在第二片71壁材29b的第七边缘77和第八边缘79处提供另一钩环紧固件9b。环部13b设置在第一片61壁材29b的内表面上。在第一片61壁材29b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对应的钩部11b。同样地,在第二片71壁材29b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环部13b。在第二片71壁材29b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相应的钩部11b。钩部11b和环部13b均为矩形,使得穹顶形反光器3b的第一片71壁材29b形成的圆形截面的直径可以通过改变钩环紧固件9b的接合区域来调整。可以单独对第一片61壁材29b或第二片71壁材29b进行调整。替代地,可以同时对第一片61壁材29b和第二片71壁材29b进行调整,以获得穹顶形反光器3b的期望几何形状。
[0072]
如图7所示,第一边缘63在半径为r1的圆上延伸。第二边缘73在具有半径r2的圆上延伸。半径r1小于半径r2。特别地,半径r1小于第二半径r2的0.9倍。正是由于半径r1和半径r2之间的这种几何关系,反光器3b可以形成为呈穹顶形,如图6所示。
[0073]
图8是可与图6的照明装置1b一起使用的漫射器15b的立体图。图7示出了延伸穿过设置在漫射器15b的环部13b上的孔23b的两条绳索21b。绳索21b可以通过调节器25b固定在特定位置,使得反光器3b在远侧边缘7b处的周长可以调整到期望的长度。
[0074]
图9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反光器的第一片61c壁材29c和第二片71c壁材29c的平面图。第四实施例的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具有相似结构或功能的部件,由与图1至图8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但补充有附加字母“c”。
[0075]
在图9中,反光器3c具有中心轴线c、近侧边缘5c和远侧边缘7c。第一和第二片61c和71c都围绕中心轴线c延伸并且包括多个多边形并且可以从较大片壁材29c上切割下来。第一片61c壁材29c具有第一边缘63c和与第一边缘63c相对的第三边缘65c。第一边缘63c可以近似为具有半径r1的第一近似圆64。第二片71c壁材29c具有第二边缘73c和与第二边缘73c相对的第四边缘75c。第二边缘73c可以近似为具有半径r2的近似圆74。半径r1小于半径r2。具体地,半径r1可以小于第二半径r2的0.9倍。由于半径r1和半径r2之间的这种几何关系,反光器3c可以形成为具有近似穹顶形状。
[0076]
如图9所示,第一片61c扁平材料29c的第五边缘67c连接第一边缘63c和第三边缘65c。第六边缘69c与第五边缘67c相对定位并且连接第一边缘63c和第三边缘65c。
[0077]
同样,第二片71c扁平材料29c的第七边缘77c连接第二边缘73c和第四边缘75c。第八边缘79c与第七边缘77c相对设置并且连接第二边缘73c和第四边缘75c。
[0078]
在其他示例中,反光器可以由三片或更多片壁材制成,其中两片相邻的壁材可以通过缝合、胶合和/或粘合剂彼此附接。
[0079]
尽管已经对其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显然许多替代、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文阐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旨在说明性的并且不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