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1317发布日期:2022-06-25 05:0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模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2.对于特殊用途的显示模块,尤其是军用机载显示模块,既要在阳光强烈的高空条件下清晰显示,又要在飞行员佩戴夜视镜的夜环境下使用。因此,显示模块的亮度调节范围至少应满足0.1cd/m2~1000cd/ m2,同时应满足夜视兼容要求,这对显示模块的背光组件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传统的直下式或侧入式背光方案一般采用wogb(白、橙、绿、蓝)方案,白光实现高亮度显示,ogb混色实现夜模式低亮度显示;然而直下式背光因为较大的混光距离不能实现产品的轻薄化,侧入式背光在高亮度显示的条件下往往因为温升过高导致led效率下降、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失效率局高不下。
4.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同时满足高可靠、低功耗、高亮度、轻薄、夜视兼容等条件要求,对提高军用显示尤其是机载显示模块整体性能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背光组件,具有简单、高可靠、轻薄、功耗低、高亮度、高对比度、具有补色功能、能实现日夜模式的切换。
6.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背光组件,包括支框、增亮膜、漫射膜、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板、直下式背光板、背光背板,增亮膜、漫射膜、导光板和直下式背光板从上至下安装在支框与背光背板组成的壳体中,侧入式背光板位于导光侧面,侧入式背光板安装在背光背板的侧面。
7.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侧入式背光板由橙色、绿色和蓝色三种led为一组构成的多组排列组成。
8.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导光板沿侧入式背光板发出的侧入式入光方向设置。
9.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通过调整侧入式背光板上某一种颜色或某几种颜色的led电流的大小对新型的背光组件的出光颜色进行调整,或者通过调节pwm占空比的大小配合直下式背光板对新型的背光组件的出光颜色进行调整。
10.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直下式背光板上设置有多个led,将直下式背光板上的led分成独立控制发光的若干区域,分区数≥200。
11.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直下式背光板根据外部视频源输入图形信号的特征生成图像的灰阶图,进而生成背光显示的灰阶图,然后通过调整直下式背光板各个独立分区的电流大小或pwm占空比的大小来动态控制不同独立分区的发光亮度。
12.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直下式背光板采用蓝管激发荧光粉出射白光。
13.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增亮膜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14.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针对传统的直下式或侧入式背光方案存在的厚
重、可靠性较低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背光组件,该新型背光组件简单、高可靠、轻薄、功耗低、高亮度、高对比度、具有补色功能、能实现日夜模式的切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实用价值。
15.2)本发明的直下式背光板通过分区动态控制缩短了直下式背光的匀光距离,实现了整体的轻薄化,直下式背光分区控制降低了功耗、提高了日模式的亮度和对比度;ogb侧背光实现了补色、夜视功能。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其中:1、支框,2、增亮膜,3、漫射膜,4、导光板,5、侧入式背光板,6、直下式背光板,7、背光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背光组件,包括支框1、增亮膜2、漫射膜3、导光板4、侧入式背光板5、直下式背光板6、背光背板7,增亮膜2、漫射膜3、导光板4和直下式背光板6从上至下安装在支框1与背光背板7组成的壳体中,侧入式背光板5位于导光侧面,侧入式背光板5安装在背光背板7的侧面。其中,支框1与背光背板7通过螺钉连接,侧入式背光板5通过散热胶带粘连在背光背板7的侧面。整个新型的背光组件自成一体,构成标准部件。直下式背光采用动态背光驱动方式出射白光实现高亮度白天模式显示;侧入式背光出射o(橙色)、g(绿色)、b(蓝色)三色光,一方面可以对背光组件的出光颜色进行单色或多色补偿调整,另一方面通过导光板4混合均匀为白光实现低亮度夜晚模式显示。
19.增亮膜2可以为一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可以实现光线的角度变化、增亮功能。增亮膜2由两张棱镜膜组成。漫射膜3对导光板4出射光线进行匀光。导光板4厚度不大于1.5mm,其功能在于将侧边入射的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并通过漫射膜3匀光;侧入式背光板5由橙色、绿色和蓝色三种led为一组构成的多组排列组成。侧入式背光ogb混光方式,其功能在于为液晶显示模块的夜模式显示提供背光源,能够在led稳定工作的条件下实现液晶显示模块亮度不大于0.1cd/m2的指标要求。侧入式背光ogb混光方式,其功能还在于为液晶显示模块提供色坐标调整的功能。
20.导光板4沿侧入式背光板5发出的侧入式入光方向设置。导光板4与侧入式背光板5发出的侧入式入光方向对齐,可以对o(橙色)、g(绿色)、b(蓝色)三种颜色的入射光进行匀光处理并出射入漫射膜3。
21.通过调整侧入式背光板5上某一种颜色或某几种颜色的led电流的大小对新型的背光组件的出光颜色进行调整,或者通过调节pwm占空比的大小配合直下式背光板6对新型的背光组件的出光颜色进行调整。可以对三种led的电流大小或者pwm占空比的大小进行调整实现新型的背光组件颜色调整,实现液晶显示模块的夜视兼容模式。
22.直下式背光板6上设置有多个led,将直下式背光板6上的led分成独立控制发光的若干区域,分区数≥200。分区数为1024,混光距离为1mm效果最佳。
23.直下式背光采用分区动态控制方案进行驱动,能针对导光板4透过率不均匀的问
题(为实现侧入式背光出射面光源的均匀性,导光板的网点设计会导致导光板的透过率存在不均匀的现象)进行亮度分区初始化设置,实现新型的背光组件工作在直下式背光模式下出射面光源的均匀性;直下式背光采用分区动态控制方案进行驱动,能够针对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背光的分区动态控制,降低产品最大亮度下的功耗,同时提高对比度。
24.直下式背光板6根据外部视频源输入图形信号的特征生成图像的灰阶图,进而生成背光显示的灰阶图,然后通过调整直下式背光板6各个独立分区的电流大小或pwm占空比的大小来动态控制不同独立分区的发光亮度,从而提升显示模组的对比度,实现晶显示模块的高亮度和低功耗显示。
25.直下式背光板6采用蓝管激发荧光粉出射白光。即蓝管为蓝光芯片的led,通过蓝管发出的蓝光光谱对荧光粉进行发光激发,实现白色显示。混光距离(od值)不大于0.5mm,背光分区数不小于300。直下式背光板6采用蓝管激发荧光粉出射白光具有发光效率高,工艺成熟稳定,成本低的优点;直下式背光板6采用蓝管激发荧光粉出射白光,避免wogb(白红绿蓝)带来的混光距离较大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直下式ogb方案需要led工作在极低的电流下才能实现低亮度显示,存在led发光不均匀或者闪烁故障的问题。直下式背光板6采用蓝管激发荧光粉出射白光,可实现混光距离不大于0.5mm的要求,能实现新型的背光组件的轻薄化。
26.新型的背光组件实现液晶模组显示亮度1000cd/m2的条件下功耗仅4w,亮度均匀性不小于90%,实现了轻薄、低功耗、日夜模式切换等设计要求。
2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