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58219发布日期:2022-09-07 15:1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触碰显示模块已被用于各种类的电子装置中,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与数字相机。前述电子装置可具有屏幕的可视区及围绕可视区的非可视区。非可视区可设有图标供用户触碰以操作电子装置。
3.然而,为了让使用者可轻易辨识图目标位置,通常会于图标下方设置背光模块,但背光模块的光线在除了可点亮图标外,还可能经由背光模块上方的触碰感应膜与光学胶横向传递至屏幕的可视区中,造成可视区的漏光问题,影响产品良率与产品竞争力,且不利于用户的视觉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一技术态样为一种电子装置。
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显示模块、保护盖、遮光层、光源、导光板、触碰感应膜、第一光学胶与遮光件。保护盖位于显示模块上方。遮光层位于保护盖的底面。遮光层配置以定义出电子装置的非可视区。光源位于显示模块上且重叠于非可视区中。导光板位于显示模块上且与光源相邻。触碰感应膜位于导光板上方且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光学胶位于触碰感应膜与保护盖之间,且具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彼此叠置且相通,且遮光层的一部分重叠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中。遮光件位于显示模块上且重叠于非可视区中。遮光件延伸至遮光层的该部分。遮光件配置以在非可视区阻挡从导光板、触碰感应膜与第一光学胶穿出的光线。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遮光层具有图标开口。图标开口位于导光板上方,配置以供导光板的光线通过。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具有由非可视区围绕的可视区,其中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位于可视区与图标开口之间。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光板位于遮光件与光源之间。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遮光件的长度方向、第一开口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开口的长度方向相同。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光学胶位于遮光层与触碰感应膜之间。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遮光件的顶面高于导光板的顶面与光源的顶面。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更包括软性电路板。软性电路板位于显示模块上,其中导光板与光源位于软性电路板上。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遮光件的底部位于软性电路板上。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遮光件的底部位于软性电路板与显示模块之间。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遮光件包括两水平部与一直立部。两水平部分别邻接直
立部的两端且沿相反方向延伸而实质上呈z字型。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两水平部其中一者抵接遮光层的该部分,另一者位于导光板下方。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电子装置更包括第二光学胶。第二光学胶位于显示模块与触碰感应膜之间,其中遮光件位于第二光学胶与导光板之间。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遮光件为遮光泡棉或遮光胶带。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遮光件的宽度小于第一开口的宽度与第二开口的宽度。
20.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触碰感应膜与第一光学胶分别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且在显示模块上的遮光件延伸至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中的遮光层,因此当光源发光时,虽然导光板上方的触碰感应膜与第一光学胶会横向传递光线,但会被在非可视区的遮光件阻挡,而不会传递至电子装置的可视区。如此一来,可确保导光板的光线是由遮光层的图标开口穿出,而不会进入可视区造成可视区的漏光问题,可提升产品良率与产品竞争力,且有利于用户的视觉体验。
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22.当与随附图示一起阅读时,可由后文实施方式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内容的态样。注意到根据此行业中的标准实务,各种特征并未按比例绘制。实际上,为论述的清楚性,可任意增加或减少各种特征的尺寸。
23.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上视图。
24.图2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沿线段2-2的剖面图。
25.图3绘示图2的电子装置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
26.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2相同。
27.图5绘示图4的电子装置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
28.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上视图。
29.其中,附图标记:
30.100,100a,100b:电子装置
31.102:可视区
32.104:非可视区
33.110:显示模块
34.120:保护盖
35.122:底面
36.130:遮光层
37.132,132a,132b:图标开口
38.140:光源
39.142:顶面
40.150:导光板
41.152:顶面
42.160:触碰感应膜
43.170:第一光学胶
44.170a:第二光学胶
45.180,180a,180b:遮光件
46.182:顶面
47.184a,184b:水平部
48.186:直立部
49.190:软性电路板
50.2-2:线段
51.d:方向
52.l:虚线
53.l1,l2:光线
54.o1:第一开口
55.o2:第二开口
56.w,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57.以下揭示的实施方式内容提供了用于实施所提供的目标的不同特征的许多不同实施方式,或实例。下文描述了元件和布置的特定实例以简化本案。当然,该等实例仅为实例且并不意欲作为限制。此外,本案可在各个实例中重复元件符号及/或字母。此重复用于简便和清晰的目的,且其本身不指定所论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及/或配置之间的关系。
58.诸如「在
……
下方」、「在
……
之下」、「下部」、「在
……
之上」、「上部」等等空间相对术语可在本文中为了便于描述的目的而使用,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欲涵盖除了附图中所示的定向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定向。装置可经其他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以其他定向)并且本文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同样相应地解释。
59.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的上视图。图2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100沿线段2-2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1与图2,电子装置100包括显示模块110、保护盖120、遮光层130、光源140、导光板150、触碰感应膜160、第一光学胶170与遮光件180。保护盖120位于显示模块110上方。遮光层130位于保护盖120的底面122。遮光层130配置以定义出电子装置100的非可视区104,如图2虚线l右侧的区域。在本文中,非可视区104意指与遮光层130重叠的区域。此外,电子装置100具有由非可视区104围绕的可视区102,如图2虚线l左侧的区域,用于显示影像。光源140位于显示模块110上且重叠于非可视区104中。导光板150位于显示模块110上且与光源140相邻。触碰感应膜160位于导光板150上方且具有第一开口o1。第一光学胶170位于触碰感应膜160与保护盖120之间,且具有第二开口o2。触碰感应膜160的第一开口o1与第一光学胶170的第二开口o2彼此叠置且相通,且遮光层130的一部分重叠于第一开口o1与第二开口o2中。遮光件180位于显示模块110上且重叠于非可视区104中。遮光件180延伸至遮光层130其与第一开口o1、第二开口o2重叠的部分。
60.此外,遮光层130具有图标开口132。图标开口132位于导光板150上方,可供使用者按压而使触碰感应膜160传送对应的讯号控制电子装置100。在图1中,彼此叠置的第一开口
o1与第二开口o2位于可视区102与图标开口132之间。
61.图3绘示图2的电子装置100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同时参阅图2与图3,当光源140发光时,导光板150可接收光源140的光线并从其出光面(例如顶面152)出光。导光板150可发出向上的光线l1与倾斜的光线l2。遮光层130的图标开口132可供导光板150的光线l1通过,使保护盖120外的使用者能看到点亮的图标开口132。此外,遮光件180可在非可视区104阻挡从导光板150、触碰感应膜160与第一光学胶170穿出的光线,例如经触碰感应膜160与第一光学胶170传递后射出的光线l2。
62.具体而言,由于触碰感应膜160与第一光学胶170分别具有第一开口o1与第二开口o2,且在显示模块110上的遮光件180延伸至第一开口o1、第二开口o2中的遮光层130,因此当光源140发光时,虽然导光板150上方的触碰感应膜160与第一光学胶170会横向传递光线l2,但会被在非可视区104的遮光件180阻挡,而不会传递至电子装置100的可视区102。如此一来,可确保导光板150的光线是由遮光层130的图标开口132穿出,而不会进入可视区102造成可视区102的漏光问题,可提升产品良率与产品竞争力,且有利于用户的视觉体验。
63.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40可以为发光二极管。遮光件180可以为遮光泡棉,例如黑色泡棉,用以阻挡光线与吸收光线。显示模块110可以为液晶(lcd)模块。保护盖120可以为玻璃片。遮光层130可为黑色墨水,其印刷于保护盖120的底面122以定义电子装置100的非可视区104。触碰感应膜160与第一光学胶170皆为透明的,可供光线通过。第一光学胶170可以为光学透明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上述材料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依设计需求选用具有相似功能的不同材料。电子装置100可以为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或数字相机,但并不以上述装置为限。
64.此外,导光板150位于遮光件180与光源140之间,可确保从导光板150的侧面出光的光线直接进入可视区102。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件180的顶面182高于导光板150的顶面152与光源140的顶面142,可有效避免光线横向传递至可视区102。第一光学胶170位于遮光层130与触碰感应膜160之间,以将触碰感应膜160贴附于遮光层130。
65.此外,电子装置100更包括软性电路板190。软性电路板190位于显示模块110上,其中导光板150与光源140位于软性电路板190上。软性电路板190电性连接光源140,以对光源140供电。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件180的底部位于软性电路板190上。电子装置100更包括第二光学胶170a。第二光学胶170a位于显示模块110与触碰感应膜160之间,用以将触碰感应膜160贴附于显示模块110。遮光件180位于第二光学胶170a与导光板150之间,可避免导光板150的光线传递至可视区102中的第二光学胶170a造成漏光。
66.同时参阅图1与图2,遮光件180的长度方向、触碰感应膜160的第一开口o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光学胶170的第二开口o2的长度方向相同,例如图1的方向d。遮光件180的宽度w小于第一开口o1的宽度w1与第二开口o2的宽度w2。由于第一开口o1与第二开口o2重叠,因此宽度w1与宽度w2大致相同。经由以上设计,可让触碰感应膜160的第一开口o1与第一光学胶170的第二开口o2的轮廓以略大于遮光件180的轮廓设计。
67.应了解到,已叙述过的元件连接关系、材料与功效将不再重复赘述,合先叙明。在以下叙述中,将说明其他型式的电子装置。
68.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a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2相同。图5绘示图4的电子装置100a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同时参阅图4与图5,电子装置100a包
括显示模块110、保护盖120、遮光层130、光源140、导光板150、触碰感应膜160、第一光学胶170与遮光件180a。本实施方式与图2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电子装置100a的遮光件180a包括两水平部184a、184b与一直立部186。遮光件180a的两水平部184a、184b分别邻接直立部186的两端(如上端与下端)且沿相反方向延伸,因此遮光件180a实质上可呈z字型。
69.此外,遮光件180a的水平部184a可抵接遮光层130其与第一开口o1、第二开口o2重叠的一部分,而另一者水平部184b位于导光板150下方。也就是说,遮光件180a的底部位于软性电路板190与显示模块110之间,有利于定位遮光件180a。
70.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件180a可以为遮光胶带,例如黑色胶带,可为单面胶或双面胶,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71.经由以上设计,当光源140发光时,虽然导光板150上方的触碰感应膜160与第一光学胶170会横向传递光线l2,但会被在非可视区104的遮光件180a阻挡,而不会传递至电子装置100a的可视区102。如此一来,可确保导光板150的光线是由遮光层130的图标开口132穿出,而不会进入可视区102造成可视区102的漏光问题,可提升产品良率与产品竞争力,且有利于用户的视觉体验。
72.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b的上视图。与图1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电子装置100b除了包括图标开口132之外还进一步包括图标开口132a、132b,且遮光件180b的长度较长。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件180b至少从图标开口132左侧延伸至图标开口132b右侧。如此一来,遮光件180b位于图标开口132、132a、132b任一者与可视区102之间。这样的设计,当图标开口132、132a、132b其中一者或多者被点亮时,可仅用单一遮光件180b阻挡光线进入可视区102,可节省制造与组装成本。
73.此外,遮光件180b可采用如图2的遮光泡棉型式或图4的遮光胶带型式,依设计需求而定,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74.前述概述了几个实施方式的特征,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态样。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他们可以容易地将本发明用作设计或修改其他过程和结构的基础,以实现与本文介绍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目的和/或实现相同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认识到,这样的等效构造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75.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