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05686发布日期:2022-08-20 02:3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光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缆。


背景技术:

2.带缆即带状光缆,其是一种具有高度集成性质的特殊种类光缆,其相较于常规的光缆具有芯数多、方便分布线等优势。
3.但是,带缆相较于现有的光缆也普遍具有机械性能相对较差的劣势。因为光纤本身是极为脆弱的,其受到较强的外力作用时容易影响其传输性能。而带缆中光纤采用带状分布的方式设置,导致其相较于常规的光纤束光缆而言其受到弯折时更容易受损。而带缆的特殊形式又限制了其通过采用简单多层层绞式的方式强化其机械抗压性能。
4.因而,如何改善现有的带缆结构提高其机械抗压性能是目前带缆领域研究的一大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的带状光缆普遍存在机械抗压性能差,对其进行机械抗压性能强化的方式较为有限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缆。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7.一、提高带缆的机械抗压性能;
8.二、提高带缆布线的方便性和稳定性。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带缆,包括:
11.截面呈椭圆形的护套层;
12.所述护套层沿截面长轴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布线腔;
13.所述布线腔呈圆角三角形且底边和顶角上下设置,每个布线腔内均设有一个异形加强件,异形加强件呈三棱肋状,其三条棱在截面上周向均匀分布且朝三个方向突起形成肋部,每个肋部均嵌入至布线腔的对应侧壁中部;
14.所述异形加强件将布线腔分隔为三个子腔体,上侧的子腔体内设有空心弹性管,下侧的两个子腔体内各设一根光纤线。
15.作为优选,
16.所述布线腔在带缆径向截面上为圆角等边三角形;
17.所述异形加强件将布线腔分隔为三个等大的子腔体。
18.作为优选,
19.所述护套层内布线腔的上方设有缓冲件;
20.所述缓冲件包括折线段和导向肋,折线段交替呈向上和向下的拱起,向下的拱起指向相邻的两个布线腔之间的间隙,向上的拱起对准设置在布线腔顶角的上端;
21.所述向下的拱起端部向下延伸形成导向肋。
22.作为优选,
23.所述导向肋延伸至相邻的两个布线腔之间且位置高于异形加强件的两侧肋部。
24.作为优选,
25.所述护套层内布线腔的下方沿边内嵌设有若干加强件。
26.作为优选,
27.所述光纤线内嵌设有光纤带。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9.本发明通过对带缆整体改进,使其首先具备了良好的布线稳定性,扁平化的结构特点使其不易缠结和扭曲,而其内部异形加强件以及缓冲件的配合,使得带缆本身的机械抗压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使得带缆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将外力分散传导至空心弹性管进行吸收,进而避免光纤线受到外力作用。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带缆受压时单个布线腔的受力示意图;
32.图3为带缆受压时单个布线腔的变形示意图;
33.图4为在缓冲件作用下带动护套层和布线腔底角产生局部形变位移的示意图;
34.图中:100护套层,101功能性封皮,102布线腔,200异形加强件,201下侧肋,202上侧肋,200a异形加强件中心,300缓冲件,301导向肋,400光纤线,500空心弹性管,600金属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清楚详细的描述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发明。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3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原料均为市售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获得的原
料;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方法。
39.实施例
40.一种如图1所示的带缆,其具体包括:
41.截面呈椭圆形的护套层100;
42.所述护套层100的长轴方向指向带缆的左右两侧、短轴方向指向带缆的上下两侧;
43.所述护套层100沿截面长轴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布线腔102,布线腔102呈圆角三角形且底边和顶角上下设置,每个布线腔102内均设有一个异形加强件200,异形加强件200呈三棱肋状,三条棱在截面上周向均匀分布且朝三个方向突起形成肋部,每个肋部均嵌入至布线腔102的对应侧壁中部;
44.异形加强件200的设置使得每个布线腔102形成三个相同、沿周向均匀设置的子腔体,上侧的子腔体内设有空心弹性管500,下侧的两个子腔体内各设一根光纤线400;
45.所述光纤线400内嵌设有光纤带。
46.由于带缆内光纤带的实际抗压能力要远弱于常规的圆形光纤线400,因而避免光纤带直接受力是提高带缆抗压能力的主要手段,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由于异形加强件200与圆角三角形布线腔102的配合设置,使得本发明带缆在受到上下作用力时,力的首先作用部位为布线腔102的顶角以及对应嵌入布线腔102底边的异形加强件200肋部,由于异形加强件200采用肋部嵌入式设置的方式,该肋部受力时会形成上移的变形趋势,进而使得异形加强件200中心200a上移,而此时顶角受力下压,实际的挤压作用主要集中在空心弹性管500部分,虽然受力后布线腔102空间会被压缩变形,但在上述部件及其设置位置的配合下,使得压缩变形主要集中在设置空心弹性管500的子腔体内,避免了下侧两个子腔体中光纤线400的直接受力,而空心弹性管500的设置又能够起到变形缓冲外力的效果,使得带缆具有更优的抗压性能;
47.具体如图2所示,带缆受力后布线腔102的顶角以及异形加强件200的下侧肋201受力,两者挤压同时下侧肋201带动异形加强件200的中心200a上移,异形加强件200中心200a与布线腔102顶角挤压空心弹性管500,同时下侧肋201带动布线腔102底壁变形,如图3所示布线腔102底角本身受护套层100变形影响有所上移,但底壁中部在下侧肋201的作用下形变趋势更加明显,因而形成如图3所示的底壁形态,而此时异形加强件200中心200a上移挤压空心弹性管500同时实际也带动了布线腔102的两侧壁变形,使得上侧肋202与下侧肋201、底壁所形成的用于容纳光纤线400的子腔体发生相应的变形,以减小子腔体内光纤线400所受的挤压作用,从而产生对光纤线400的保护,将外力通过变形的方式吸收或通过使其主要施加在空心弹性管500上,确保整体带缆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
48.进一步的,
49.所述护套层100内布线腔102的上方设有缓冲件300;
50.所述缓冲件300包括折线段和导向肋301,折线段交替呈向上和向下的拱起,向下的拱起指向相邻的两个布线腔102之间的间隙,向上的拱起对准设置在布线腔102顶角的上端;
51.所述向下的拱起端部向下延伸形成导向肋301,导向肋301延伸至相邻的两个布线腔102之间且位置略高于异形加强件200的两侧肋部;
52.上述结构缓冲件300的设置,使得光缆受到上下侧的作用力时,缓冲件300向上的
拱起首先受力被下压、抬起向下的拱起并带动导向肋301上移,该运动趋势能够带动布线腔102的底角抬起,在不设置缓冲件300的受力变形过程中,虽然异形加强件200改善了布线腔102的形变趋势使得光纤线400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直接受力,但底部两个子腔体仍存在一定的缩小变形,而在底角被抬起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布线腔102中由异形加强件200分隔产生的下侧的两个子腔体变形量减小,形成整体偏移以替代原有的变形趋势,并产生相应的抗压缓冲和吸收应力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强化带缆的抗压性能;
53.具体的如图4所示,缓冲件300在带缆受力后顶端下压,实际会带动抬起导向肋301上移,而导向肋301上移能够带动其周边的护套层100产生蠕变,进而带动布线腔102底角部分对应的护套层100同样产生位移蠕变,带动布线腔102的底角上移幅度增大,如图3所示其底角上移幅度增大,能够转变布线腔102原本不规则变形的趋势为类似“偏移”趋势,使得子腔体能够保持更加规则的形状且使其能够用于容纳光纤线400的有效空间变大,光纤线400不受挤压,进而提高整体带缆的抗压能力。
54.更进一步的,
55.所述护套层100内布线腔102的下方沿边内嵌设有若干金属加强件600,金属加强件600的设置能够使得带缆重心下移,具有更高的设置稳定性;
56.所述护套层100外表面设有功能性封皮101,用于强化其防潮或阻燃等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