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组、带有该光学模组的显示屏、智慧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7476发布日期:2022-08-17 08:5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光源模组、带有该光学模组的显示屏、智慧黑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装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带有该光学模组的显示屏、智慧黑板。


背景技术:

2.在相关领域中,led屏的背光源主要包括直下式和侧入式。其中,直下式背光源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导光板,是将光源,即led晶片阵列,以及pcb置于背光源底部,光线从 led射出后,通过底部的反射片,再通过表面的扩散板、增亮膜均匀地射出。背光源的厚度主要由反射膜与散射板之间的腔体高度决定。
3.在直下式背光源led屏中,通常在灯板上设置一层反光膜,用于提高光源的照明强度和均匀度。例如,申请号为2017214889354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单框体智能黑板,该单框体智能黑板,包括触控玻璃黑板、显示板、膜片、背光模组和主黑板框,所述的主黑板框包括边框基体和背板,所述触控玻璃黑板、显示板和膜片均安装在边框基体上,并依次排列;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膜片与背板之间,且背板与边框基体连接;所述的背光模组包括排布在背板上的灯条,并在背板安装灯条的一侧贴有反光膜。
4.然而,对于直下式背光源led屏,其光源模组由反光膜、灯条、定光柱、光学膜片、背板等多个组件组装形成,结构较为复杂,安装不够便捷,导致led屏的组装效率较低,且对工人的操作经验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光源模组结构较为复杂,安装不够便捷的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源模组,包括承载层、透镜膜片和若干个灯珠,所述承载层的背面作为显示屏的背板,所述承载层的正面上设置有一层绝缘层,所述透镜膜片覆盖在所述绝缘层的正面,所述灯珠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上,且所述灯珠朝向所述透镜膜片设置;所述透镜膜片上在与所述灯珠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透镜单元。
10.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单元包括中间部,以及环绕所述中间部设置的周围部,所述中间部朝向所述灯珠的一侧突出并形成为下凸面,所述中间部背向所述灯珠的一侧凹陷并形成为上凹面;所述周围部包括若干个同心设置的、环状的凸棱。
11.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部的厚度相等。
12.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凸棱之间高度相等,且所有的所述凸棱朝向所述中间部的一侧弧度相同。
13.进一步地,所有的所述凸棱背向所述中间部的一侧弧度相同。
14.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层的正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下导电层;所述绝缘层的正面设置有上导电层,所述灯珠同时与所述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电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上导电层通过丝印,或者喷涂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绝缘层的正面;所述上导电层为白色。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屏,包括边框,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框上的书写玻璃、液晶玻璃、扩散板和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为上述的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的承载层的背面作为所述显示屏的背板。
17.进一步地,所述扩散板和光源模组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扩散板抵接的压紧部,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光源模组配合的连接部。
1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慧黑板,包括上述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左右两侧中,至少有一侧连接有书写板。
19.3.有益效果
20.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包括承载层、透镜膜片和若干个灯珠,承载层的背面作为显示屏的背板,承载层的正面上设置有一层绝缘层,透镜膜片覆盖在绝缘层的正面,灯珠设置在绝缘层上,且灯珠朝向透镜膜片设置;透镜膜片上在与灯珠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透镜单元,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其承载层背面作为显示屏的背板使用,不需要设置额外的背板;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其透镜膜片能够使得灯珠发出的光更加均匀地照射在液晶玻璃上,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反光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在厚度上仅由承载层、透镜膜片、绝缘层决定,结构较为紧凑,安装更为方便。
22.(2)本实用新型中,透镜单元包括中间部,以及环绕中间部设置的周围部,中间部朝向灯珠的一侧突出并形成为下凸面,中间部背向灯珠的一侧凹陷并形成为上凹面;周围部包括若干个同心设置的、环状的凸棱,且中间部的厚度相等,使得灯珠照射在中间部的光能够部分直射在液晶玻璃上,防止过渡折射而导致中间部较暗;此外,相邻的凸棱之间高度相等,且所有的凸棱朝向中间部的一侧弧度相同;所有的凸棱背向中间部的一侧弧度相同,在增加了灯珠光照范围、光照均匀度的同时,减少了透镜膜片的厚度,从而使得光源模组的结构更为紧凑。
23.(3)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包括边框,以及设置在边框上的书写玻璃、液晶玻璃、扩散板和光源模组,光源模组的承载层的背面作为显示屏的背板,因而相比于传统的显示屏,光源模组的承载层就是显示屏的背板,省去了背板这一部件,使得显示屏的结构更加紧凑,组装构成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模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透镜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导电层和上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9.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0.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具体的,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光源模组500包括透镜膜片520、绝缘层530、承载层550和若干个灯珠540。其中,承载层550的背面可以作为显示屏的背板,即将本实施方式的光源模组安装在显示屏的边框上之后,光源模组的背面就是显示屏的背面,显示屏上不需安装额外的背板;绝缘层530设置在承载层550之上,若干个灯珠540设置在绝缘层530之上,绝缘层530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导电结构,使得灯珠540的正负极分别与正面的导电结构和背面的导电结构电连接,继而实现灯珠540的供电;灯珠540可以是led灯珠,即带有发光二极管的光学元件,若干个灯珠540可以按照设计要求,阵列排布在绝缘层530上,从而提供较为均匀的光照。
31.此外,本实施方式在绝缘层530上覆盖有一层透镜膜片520,灯珠540处于透镜膜片520 与绝缘层530之间,且灯珠540朝向透镜膜片520设置;透镜膜片520上与灯珠54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透镜单元521,该透镜单元521用于取代灯珠540上带有透镜结构的灯帽,并用于提高灯珠540的光照均匀度。
32.作为透镜单元521具体的实施例,参照图2,透镜单元521可以通过与灯珠540相同的阵列方式进行排布。透镜单元521可以包括中间部和周围部,周围部环绕中间部设置,中间部朝向灯珠540的一侧突出并形成为下凸面523,中间部背向灯珠540的一侧凹陷并形成为上凹面524;周围部包括若干个凸棱522,该凸棱522为环形结构,且凸棱522将中间部包围设置,若干个凸棱522之间同心设置,即若干个凸棱522的中心点相互重合。
33.更具体的,中间部的厚度相等,即下凸面523的突出程度等于上凹面524的凹陷程度,使得中间部能够保持一致的厚度,使得灯珠照射在中间部的光能够部分直射在液晶玻璃上,防止过渡折射而导致中间部较暗。
34.此外,相邻的凸棱522之间高度相等,且所有的凸棱522朝向中间部的一侧弧度可以相同;同时,所有的凸棱522背向中间部的一侧弧度也可以相同,因而本实施例中的透镜单元 521在增加了灯珠540光照范围、光照均匀度的同时,减少了透镜膜片520的厚度,从而使得光源模组500的结构更为紧凑。
35.作为正面的导电结构和背面的导电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参照图3,下导电层531可以横向地设置在绝缘层530的下侧,上导电层532可以纵向地设置在绝缘层530的上侧,下导电层531与上导电层532之间的交点即为灯珠540的设置位置。
36.更具体的,可以在承载层550的正面开设凹槽,并将下导电层531设置在凹槽内,此外,也可通过丝印、喷涂的方式,在承载层550的正面形成一层下导电层531;绝缘层530的正面可以设置上导电层532,灯珠540同时与下导电层531和上导电层532电连接,从而实现对
灯珠540的供电。
37.作为该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上导电层532通过丝印,或者喷涂的方式形成在绝缘层530 的正面;同时,上导电层531可以为白色。因此,白色的上导电层531可以起到反射灯珠540 发出的光,从而提高灯珠540光照效果,且不需要在绝缘层530上贴附一层反光纸。
38.此外,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具体的,参照图4,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屏,其包括边框110、书写玻璃200、液晶玻璃300、扩散板400和光源模组500。其中,边框110 上设置有固定槽111,书写玻璃200的边沿开设在固定槽111内;边框110上还设置有固定件,液晶玻璃300位于书写玻璃200的背面,且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边框上;边框110上还设置有压固件120,扩散板400设置在液晶玻璃300的背面,且通过压固件120与边框的配合以将扩散板400固定。
39.更具体的,边框110上设置有固定部112和连接部113,压固件120包括压固部121和连接槽122。其中,扩散板400的边沿放置在固定部112上,之后利用连接部113与连接槽 122的配合,并利用紧固件130将压固件120与边框110固定连接后,使得压固件120的压固部121能够将扩散板400的边沿压紧在固定部112上,从而实现对扩散板400的固定、限位。
40.为了确保扩散板400和光源模组500之间各部分的距离相同,同时提高扩散板400固定的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扩散板400和光源模组500之间可以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510。其中,支撑柱510的一端设置于与扩散板400抵接的压紧部,支撑柱510的另一端可以设置有与光源模组500配合的连接部。更具体的,透镜膜片520和绝缘层530上可以开设有连接孔,支撑柱510的连接部可以穿过透镜膜片520和绝缘层530上的连接孔,并与承载层550 连接。
41.此外,为了提高光源模组500与扩散板400之间的光腔的平整度,可以在边框110上设置加强筋,该加强筋的一端与边框110的上型材连接,加强筋的另一端与边框110的下型材连接,加强筋的中部可以与承载层550连接。
42.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智慧黑板,具体的,该智慧黑板包括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屏。此外,显示屏的左右两侧中,至少有一侧连接有书写板,该书写板用于实现板书的书写。
43.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