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拍照用补光板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2868发布日期:2022-08-09 19:5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室内拍照用补光板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拍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是涉及室内拍照用补光板支撑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补光板是利用光线折射的原理,把光打在模特的脸上,用来补模特的脸颊光和眼神光,或者柔和光线,提高美感。同时,基于补光板的光线折射作用,其也可用于反光,主要是用于室外、光线太强的环境下,用其进行局部光线反射,降低模特面部的光强。
3.现有的补光板为了便于收纳,同时又能具有较大的补光面,其主要采用环形的可弹性变形的钢丝圈以及铺设在钢丝圈内部的补光布这种结构。同时为了便于增大补光板的可调高度和可调角度,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其通过可调节的支架支撑在地面上。
4.补光板的支架包括两个对峙设置且夹持住补光布边的夹子、将夹子铰接在横臂端部的铰接轴、将横臂转动固定在立杆上的套筒结构以及将立杆支撑在地面上的三组支撑单元。通过调节铰接轴以及套筒结构从而调节补光板的俯仰等角度,以获得所需的光线折射角度。在立杆上套设一个连接环,连接环通过螺钉能锁紧在立杆上;支撑单元包括一侧与连接环侧壁铰接的支撑腿、将立杆底部与支撑腿铰接连接的连杆。需要撑起立杆时,将支撑腿撑开,连杆随之转动,然后用螺钉将连接环锁紧在立杆上即可,从而通过支撑腿将立杆支撑在地面。
5.这种立杆用的支撑结构中,由于在竖向固定立杆以及收纳时,均需要将支撑腿以及连杆绕着铰接部位转动,导致长期使用下来,铰接部位松动、整体结构稳定性降低,甚至因反复转动导致铰接部位磨损、断裂,无法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室内拍照用补光板支撑机构。
7.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室内拍照用补光板支撑机构,包括用于调节补光板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以及通过立杆将角度调节组件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套筒、底板和多个支撑单元,所述套筒套设在立杆底部,其侧壁上设置有至少底端封闭的插槽,其底部插入底板中;
9.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臂和竖板;
10.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底板固连,其上表面上设置有开口尺寸小于槽底尺寸的滑槽;所述竖板的底部连接有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滑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一致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配合,竖板的一侧插入插槽中。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支撑臂底部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顶端与支撑臂丝接。
12.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脚的底部套设有防滑橡胶套。
13.进一步地,在所述插槽的槽底固设有磁铁,所述竖板的一侧插入插槽中并与磁铁磁性吸附。
14.进一步地,所述竖板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通孔,在所述通孔的孔壁上粘结有橡胶层。
15.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为t形槽,其槽底两侧与槽壁连接部位设置有排屑槽。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有三个,并沿立杆的轴线中心对称分布。
17.进一步地,在所述立杆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圆滑过渡到立杆侧壁上,在所述套筒内孔中安装有与环形槽配合的橡胶圈。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支承机构,结构简单,既保证了其对补光板的稳定支撑,又能通过竖板来实现套筒与底板的拆卸和固定,并同时对套筒与底板之间的配合部位进行加强,改善套筒与底板的受力环境,提升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无需采用铰接结构,减少了磨损,并避免了因铰接部位磨损断裂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出现;
20.2.支撑脚的设置以便于通过其与支撑臂之间的丝接结构,调节支撑脚底端相对于支撑臂的距离,从而当地面不平整时,通过螺旋拧动,即可完成支撑脚的高度调整,以使各个支撑脚均能与地面接触,从而将补光板稳定地支撑在地面上;
21.3.防滑橡胶套的设置,增大了支撑脚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的情况出现;同时其使支撑脚与地面为软接触,防止划伤地砖或者避免滑动时产生刺耳摩擦声;
22.4.磁铁的设置增强了竖板与套筒配合的稳定性,防止长期使用后,插槽与竖板配合间隙增大导致竖板稳定性变差的情况出现;
23.5.橡胶圈的设置增加了立杆与套筒的配合稳定性,以在移动补光板时,防止其竖向随意分离,提升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27.图4是图3中a-a-a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1-角度调节组件,2-立杆,3-套筒,4-底板,5-竖板,6-插槽,7-滑槽,8-滑块,9-支撑臂,10-支撑脚,11-防滑橡胶套,12-磁铁,13-通孔,14-橡胶层,15-排屑槽,16-环形槽,17-橡胶圈,18-补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
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1
32.如图1到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室内拍照用补光板支撑机构,包括用于调节补光板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1以及通过立杆2将角度调节组件1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套筒3、底板4和多个支撑单元,所述套筒3套设在立杆2底部,其侧壁上设置有至少底端封闭的插槽6,其底部插入底板4中;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臂9和竖板5;所述支撑臂9的一端与底板4固连,其上表面上设置有开口尺寸小于槽底尺寸的滑槽7;所述竖板5的底部连接有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滑槽7的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一致的滑块8,所述滑块8与滑槽7配合,竖板5的一侧插入插槽6中。
33.立杆2插入套筒中,经由套筒进行环周限位,以使立杆2保持竖直状态;套筒插入底板4中,并经由多个支撑单元支撑在地面上,从而增大支撑结构的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以降低整体重心,从而提升整个支撑的稳定性;竖板5的一侧通过滑槽和滑块实现与支撑臂的竖向上的挡止配合,其一侧插入套筒3上的插槽中,以限制套筒3的竖向移动,使其相对于底板保持同步状态;同时,竖板5的设置还对套筒3与底板之间的配合部位进行加强,减小其之间配合部位在径向上的载荷,改善套筒3与底板的受力环境,提升整体的使用寿命。
34.当需要对支撑机构进行拆卸时,沿着滑槽移动竖板,以使其从滑槽中退出,解除竖板对套筒的竖向限位,然后上提套筒,即可将其从底板上取下,将各个部件拆卸。
35.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支承机构,结构简单,既保证了其对补光板的稳定支撑,又能通过竖板来实现套筒与底板的拆卸和固定,并同时对套筒3与底板之间的配合部位进行加强,改善套筒3与底板的受力环境,提升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无需采用铰接结构,减少了磨损,并避免了因铰接部位磨损断裂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出现。
36.实施例2
37.如图1到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室内拍照用补光板支撑机构,包括用于调节补光板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1以及通过立杆2将角度调节组件1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套筒3、底板4和三个支撑单元,所述套筒3套设在立杆2底部,其侧壁上设置有至少底端封闭的插槽6,其底部插入底板4中,支撑单元沿立杆2的轴线中心对称分布;
38.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臂9、竖板5以及设置在支撑臂9底部的支撑脚10;所述支撑臂9的一端与底板4固连,其上表面上设置有开口尺寸小于槽底尺寸的滑槽7;所述竖板5的底部连接有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滑槽7的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一致的滑块8,所述滑块8与滑槽7配合,竖板5的一侧插入插槽6中;所述支撑脚10的顶端与支撑臂9丝接。在所述支撑脚10的底部套设有防滑橡胶套11。
39.所述滑槽7为t形槽或者燕尾槽,其槽底两侧与槽壁连接部位设置有排屑槽15,如图2所示。
40.支撑脚的设置以便于通过其与支撑臂之间的丝接结构,调节支撑脚底端相对于支撑臂的距离,从而当地面不平整时,通过螺旋拧动,即可完成支撑脚的高度调整,以使各个支撑脚均能与地面接触,从而将补光板稳定地支撑在地面上。
41.防滑橡胶套的设置,增大了支撑脚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的情况出现;同时其
使支撑脚与地面为软接触,防止划伤地砖或者避免滑动时产生刺耳摩擦声。
42.实施例3
43.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竖板的设置具体采用下述方案:如图4所示,在所述插槽6的槽底固设有磁铁12,所述竖板5的一侧插入插槽6中并与磁铁12磁性吸附。
44.磁铁12的设置增强了竖板与套筒配合的稳定性,防止长期使用后,插槽与竖板配合间隙增大导致竖板稳定性变差的情况出现。
45.为了提升竖板插装、拆卸的便利性,优选地在所述竖板5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通孔13,在所述通孔13的孔壁上粘结有橡胶层14。插装、拆卸竖板时,手指穿过通孔13,从而将竖板的一侧握在手中,然后推动竖板进行其安装或者拉动竖板进行拆卸,以提升整体使用的便利性。
46.实施例4
47.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立杆与套筒的的配合具体采用下述结构:在所述立杆2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槽16,所述环形槽16圆滑过渡到立杆2侧壁上,在所述套筒3内孔中安装有与环形槽16配合的橡胶圈17。将立杆插入套筒中时,当立杆的外圆周面与橡胶圈17接触,其受到来自橡胶圈的阻碍,然后用力下压立杆,以使其挤压橡胶圈,直至橡胶圈与环形槽相对,其恢复原态并插入环形槽中,且此时立杆的底部与套筒内孔的底部接触。
48.橡胶圈的设置增加了立杆与套筒的配合稳定性,以在移动补光板时,防止其竖向随意分离,提升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