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2930发布日期:2022-09-21 03:5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显示屏尺寸、画质等要求的提高,液晶显示屏成为行业内的主流发展趋势。其中,液晶显示屏中的背光模组通常包括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bottom lighting)模组,相较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面板的亮度以及色彩显示。
3.在相关技术中,一般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作为背光模组的光源。背光模组还包括基板,基板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具体地,背光模组可以采用整块基板并将所有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整块基板上,也可以设置多个条形基板并将发光二极管均布在多个条形基板上。与整块基板相比较,设置多个条形基板使得背光模组具有成本低、质量轻的优势。
4.背光模组还包括壳体、透镜、反射片以及光扩散构件等。具体地,条形基板固定在壳体的内表面,发光二极管安装在条形基板上,透镜罩设在发光二极管上。光扩散构件设置在发光二极管的远离条形基板的一侧。反射片设置在壳体的靠近条形基板的一侧。在背光模组工作时,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光线经由透镜进行折射,从而扩大光线的发散角,折射后的光线进入光扩散构件并经由光扩散构件射出。但是,随着显示装置的轻薄化,条形基板与光扩散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反射片上的光线分布不均匀,区块亮灯时会出现黑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条形基板与光扩散构件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区块亮灯出现黑线的问题,提高区块亮灯的品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壳体;条形基板,所述条形基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条形基板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条形基板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为安装面;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安装于所述条形基板的安装面,所述发光体设置有多个;透镜,所述透镜用于控制从所述发光体射出的光线;光扩散构件,所述光扩散构件用于对所述透镜射出的光线进行扩散与透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条形基板之间;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分别与所述安装面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支撑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
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发光体作为背光模组的光源,通过设置条形基板控制发光体,通过设置透镜对发光体发射出的光线进行控制,如通过设置透镜对发光体发射出的光线进行折射,以扩大光线的发散角,通过设置反射片反射光线以提高光线使用率。在背光模组工作时,发光体发射出的光线经由透镜进行折射,折射后的光线经由光扩散构件进行扩散与透射。当条形基板与光扩散构件之间的距离较小时,有部分光线在经过光扩散
构件时会被反射至反射片。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反射片设置在壳体的靠近条形基板的一侧,光线在进入反射片的过程中会被条形基板遮挡,使得反射片上的光线分布不均匀,导致区块亮灯时出现黑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位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之间,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反射片。反射片分别与安装面的至少一部分和支撑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光线在进入反射片的过程中不会被条形基板遮挡,从而使得反射片上的光线分布均匀,有利于改善区块亮灯时的黑线效果,保证条形基板与光扩散构件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区块亮灯的品质,进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8.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为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或者,所述支撑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撑件。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的和所述反射片接触的部分与所述条形基板的所述安装面位于同一虚拟平面上。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的和所述反射片接触的部分凸出于所述条形基板的所述安装面且凸出量小于等于0.6mm。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沿第二方向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条形基板的延伸方向。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条形基板之间的距离的三倍。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柱或者支撑块。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的侧面与所述条形基板的侧面接触且形状吻合。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柔性支撑件。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扩散构件为扩散板。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发光体或者所述透镜穿过的穿孔。
19.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
20.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发光体作为背光模组的光源,通过设置条形基板控制发光体,通过设置透镜对发光体发射出的光线进行控制,如通过设置透镜对发光体发射出的光线进行折射,以扩大光线的发散角,通过设置反射片反射光线以提高光线使用率。在背光模组工作时,发光体发射出的光线经由透镜进行折射,折射后的光线经由光扩散构件进行扩散与透射。当条形基板与光扩散构件之间的距离较小时,有部分光线在经过光扩散构件时会被反射至反射片。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反射片设置在壳体的靠近条形基板的一侧,光线在进入反射片的过程中会被条形基板遮挡,使得反射片上的光线分布不均匀,导致区块亮灯时出现黑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位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之间,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反射片。反射片分别与安装面的至少一部分和支撑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相
接触,光线在进入反射片的过程中不会被条形基板遮挡,从而使得反射片上的光线分布均匀,有利于改善区块亮灯时的黑线效果,保证条形基板与光扩散构件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区块亮灯的品质,进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未显示反射片);
23.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29.如背景技术中描述,在相关技术中,随着显示装置的轻薄化,条形基板与光扩散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反射片上的光线分布不均匀,区块亮灯时会出现黑线。
30.针对该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10。背光模组10包括壳体100、条形基板200、发光体300、透镜600、反射片400、光扩散构件700以及支撑结构800。其中,条形基板200设置在壳体100的内表面,条形基板200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条形基板200的远离壳体100的一侧为安装面201。发光体300安装于条形基板200的安装面201,发光体300设置有多个。透镜600用于控制从发光体300射出的光线。支撑结构800位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200之间。反射片400分别与安装面201的至少一部分和支撑结构800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光扩散构件700用于对透镜600射出的光线进行扩散与透射。
3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发光体300作为背光模组10的光源,通过设置条形基板200控制发光体300,通过设置透镜600对发光体300发射出的光线进行控制,如通过设置透镜600对发光体300发射出的光线进行折射,通过设置反射片400反射光线以提高光线使用率。在背光模组10工作时,发光体300发射出的光线经由透镜600进行折射,折射后的光线经由光扩散构件700进行扩散与透射。当条形基板200与光扩散构件700之间的距离较小时,有部分光线被光扩散构件700反射至反射片400。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反射片400设置在壳体100的靠近条形基板200的一侧,光线在进入反射片400的过程中会被条形基板200遮挡,使
得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不均匀,导致区块亮灯时出现黑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支撑结构800,支撑结构800位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200之间,支撑结构800用于支撑反射片400。反射片400分别与安装面201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支撑结构800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光线在进入反射片400的过程中不会被条形基板200遮挡,从而使得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均匀,有利于改善区块亮灯时的黑线效果,保证条形基板200与光扩散构件700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区块亮灯的品质,进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32.发光体300即是指光源,其可以是常见的led灯,也可以是mini led灯等。mini led灯是指单位尺寸更小的一种led灯,并且各个灯之间的间隔较小,通常小于1mm。
33.优选地,壳体100为银色。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0优选除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
34.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800为壳体100的一部分,由此无需另外设置零部件,有利于背光模组10的轻量化。具体地,支撑结构800为壳体100的朝向条形基板200一侧的凸起部101,凸起部101可以由壳体100的位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200之间的部分弯折形成。通过将反射片400分别与安装面201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支撑结构800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使得来自光扩散构件700的光线在进入反射片400的过程中不会被条形基板200遮挡,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均匀,有利于改善区块亮灯时的黑线效果。
35.优选地,支撑结构800位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200的中间。由此,支撑结构800对反射片400的支撑效果较好。
36.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800为设置在壳体100上的支撑件50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结构800由外设在壳体100上的支撑件500构成,支撑结构800设置方便。通过将反射片400分别与安装面201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支撑结构800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使得来自光扩散构件700的光线在进入反射片400的过程中不会被条形基板200遮挡,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均匀,有利于改善区块亮灯时的黑线效果。
3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800的和反射片400接触的部分与条形基板200的安装面201位于同一虚拟平面上。由此,既方便布置反射片400,又使得反射片400的表面较平整,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均匀,有利于改善区块亮灯时的黑线效果。
38.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800的和反射片400接触的部分凸出于条形基板200的安装面201且凸出量小于等于0.6mm。由此,既可以使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均匀,又可以降低支撑结构800的加工精度,方便加工,节省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经过发明人的实验验证,当支撑结构800的和反射片400接触的部分相对于条形基板200的安装面201的凸出量小于等于0.6mm,虽然反射片400的表面不平整,但是由于支撑结构800的和反射片400接触的部分相对于条形基板200的安装面201的凸出量较小,因此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较均匀,区块亮灯时不会出现黑线。
39.优选地,支撑结构800的和反射片400接触的部分相对于条形基板200的安装面201的凸出量小于等于0.56mm。经过发明人的实验验证,当凸出量小于等于0.56mm时,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均匀,区块亮灯时不会出现黑线。
40.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800沿第二方向设置有多个,沿第
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800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平行于条形基板200的延伸方向。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方向布置多个支撑结构800,可以更好地支撑反射片400,使反射片400的表面平整。另外,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800之间设置有间距,也就意味着支撑结构800仅占据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200之间的部分空隙,并没有占据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200之间的全部空隙,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整个背光模组10的质量。
41.可选地,在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200之间,支撑结构800沿第二方向可以设置两列或者更多。由此,支撑结构800对反射片400的支撑效果较好。
4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800之间的距离小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200之间的距离的三倍。经过发明人的实验验证,当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800之间的距离小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200之间的距离的三倍时,既可以减少支撑结构800的数量,又可以保证支撑结构800对反射片400的支撑效果,使反射片400表面平整,有利于在减少背光模组10的质量的同时,保证反射片400表面的光线分布较均匀。
4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500为支撑柱或者支撑块。由此,支撑件500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优选地,支撑件500为米色。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500优选除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
4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块的侧面与条形基板200的侧面接触且形状吻合。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块对反射片400进行支撑。通过将支撑块的侧面与条形基板200的侧面接触且形状吻合,使得条形基板200的安装面201和支撑件500的与反射片400接触的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平面,从而可以较好地支撑反射片400,使得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均匀,进一步提升亮灯效果。
4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500为柔性支撑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柔性支撑件500,使得支撑件500被挤压至两个相邻的条形基板200之间后,支撑件500的侧面与条形基板200的侧面接触且形状吻合,从而使得条形基板200的安装面201和支撑件500的与反射片400接触的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平面,进而可以较好地支撑反射片400,使得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均匀,有利于提升亮灯效果。
4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光扩散构件700为扩散板。由此,光扩散构件700可以对来自发光体300的光线进行充分扩散和透射,从而实现更柔和、均匀的照射效果。
4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射片400上设置有用于供发光体300或者透镜600穿过的穿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反射片400上设置穿孔,方便在装配时,对整张反射片400进行操作,装配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48.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发光体300作为背光模组10的光源,通过设置条形基板200控制发光体300,通过设置透镜600对发光体300发射出的光线进行控制,如通过设置透镜600对发光体300发射出的光线进行折射,通过设置反射片400反射光线以提高光线使用率。在背光模组10工作时,发光体300发射出的光线经由透镜600进行折射,折射后的光线经由光扩散构件700进行扩散与透射。当条形基板200与光扩散构件700之间的距离较小时,
有部分光线被光扩散构件700反射至反射片400。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反射片400设置在壳体100的靠近条形基板200的一侧,光线在进入反射片400的过程中会被条形基板200遮挡,使得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不均匀,导致区块亮灯时出现黑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支撑结构800,支撑结构800位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基板200之间,支撑结构800用于支撑反射片400。反射片400分别与安装面201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支撑结构800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光线在进入反射片400的过程中不会被条形基板200遮挡,从而使得反射片400上的光线分布均匀,有利于改善区块亮灯时的黑线效果,保证条形基板200与光扩散构件700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区块亮灯的品质,进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1.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5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