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框眼镜镜片与镜腿的连接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914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框眼镜镜片与镜腿的连接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镜镜片与镜腿的连接元件,特别是一种无框眼镜镜片与镜腿的连接元件。
目前,公知的无框眼镜如


图1所示,连接元件200分别与镜腿100及镜片300组接,该连接元件200一端与镜腿100枢接,令镜腿100可收合或张开使用,另一端,如图2所示,焊接一抵块201,该抵块201略呈十型,有一卡组边2011及一抵贴边2012,抵贴边2012抵靠于镜片300的侧壁,并由螺栓N穿过卡组边2011及镜片300,再由螺帽S将螺栓N锁定,使连接元件200与镜片300固定在一起(如图3所示〕,但上述结构组成的无框眼镜在结构及使用上却存在着以下缺陷1.连接元件200一端需再焊接一抵块201,此焊接工作甚是费时费力,且制造抵块201使制造成本也相对提高。
2.抵块201的抵贴边2012必需具有与镜片300侧壁相同的弧曲面,组合才能平整顺畅,否则即会出现裂缝X(如图4所示),制造时非常麻烦。
3.抵块201的抵贴边2012与镜片300侧壁弧度相同,以面的方式贴抵于镜片300侧壁,使镜腿100由连接元件200与镜片300枢接后,连接元件200即与镜片300固定,镜腿200即无法再做调整,而不能广泛使用于不同脸型。
4.镜腿100不慎经碰撞时,即易使抵块201与连接元件200自焊接处断裂,结构相当不稳定,且仅要摇动抵块201数次,即会使螺栓N与螺帽S产生松动,令组装不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成型的无框眼镜镜片与镜腿的连接元件,降低制造成本,并使组接结构更为稳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无框眼镜镜片与镜腿的连接元件为细金属丝一次成型产品,其一端向内弯折形成一第一抵靠部,接着乃向下弯折后再向内折弯形成一组接孔,再向外弯折形成一第二抵靠部,所述组接孔恰对准镜片外侧边缘过当处的穿孔,所述第一、第二抵靠部贴抵于镜片侧壁,镜腿枢接于连接元件的另端。
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元件为一次成型产品,没有焊接工作,不仅减少了制造工时,而且不用制造公知连接元件的抵块201,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元件系由第一抵靠部及第二抵靠部抵靠于镜片30侧壁,以两点的方式抵靠,不需与镜片30侧边具相同弧曲面,组装时也不会产生裂缝(如图8所示),令制造更省时省力。
3.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元件系以两个点的方式抵靠于镜片30侧壁,使当拧紧螺帽S1时,可事先调整连接元件的位置,令镜腿10张开使用时更符合不同人的脸型,使配戴更舒适。
4.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元件为一次成型产品,没有焊接处,即使镜腿10被碰撞,亦不能发生断裂,且连接元件具有数个弯折处,可以缓冲碰撞力,使螺栓N1及螺帽S不易产生松动脱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公知无框眼镜连接元件组合立体图。
图2为公知无框眼镜连接元件立体分解图。
图3为公知无框眼镜连接元件后视组合平面图。
图4为公知无框眼镜连接元件另一组合方式后视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组合平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组合方式后视平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整组眼镜组合立体图。
如图5、图6所示,镜腿10由连接元件20与镜片30相接。连接元件20由特殊钢一次成型制成,具有最佳弹性,其一端与镜腿10枢接,以令镜腿10可张开使用或靠拢收合,另一端先向内弯折形成一第一抵靠部21,接着乃向下弯折后再向内折弯形成一组接孔22,再向外弯折形成一第二抵靠部23。镜片30侧边过当处有穿孔31,当将连接元件20与镜片30组接时,组接孔22恰对准镜片30的穿孔31,而第一抵靠部21及第二抵靠部23分别抵贴于镜片30侧壁(如图5、图7所示)。螺栓N1穿过组接孔22及穿孔31,由螺帽S1将其固定,使镜片30与连接元件20迫紧,组装即完成,整组眼镜组成则如图9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无框眼镜镜片与镜腿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元件为细金属丝一次成型产品,其一端向内弯折形成一第一抵靠部,接着乃向下弯折后再向内折弯形成一组接孔,再向外弯折形成一第二抵靠部,所述组接孔恰对准镜片外侧边缘过当处的穿孔,所述第一、第二抵靠部贴抵于镜片侧壁,镜腿枢接于连接元件的另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框眼镜镜片与镜腿的连接元件,以解决制造成本高,组接结构不稳固的问题。该连接元件为一次成型产品,其一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一抵靠部,接着向下弯折后再向内折弯形成一组接孔,再向外弯折形成第二抵靠部,组接孔恰对准镜片外侧边缘过当处的穿孔,第一、第二抵靠部贴抵于镜片侧壁,镜腿枢接于其另一端,用该连接元件连接的眼镜适合于各种脸型者配戴,并非常稳固。
文档编号G02C5/22GK2350780SQ9824916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9日
发明者林俊三 申请人:林俊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