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60768阅读:来源:国知局
4] 图48为图43所示的摄像镜头的场曲和崎变展示图;
[0105] 图49为本发明的第九种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构成展示图;
[0106] 图50为图49所示的摄像镜头的MTF展示图;
[0107] 图51为图49所示的摄像镜头的预估生产良率展示图。
[0108] 图52为图49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差(轴上色像差)展示图;
[0109] 图53为图49所示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展示图;
[0110] 图54为图49所示的摄像镜头的场曲和崎变展示图;
[0111] 图55为本发明的第十种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构成展示图;
[0112] 图56为图55所示的摄像镜头的MTF展示图;
[0113] 图57为图55所示的摄像镜头的预估生产良率展示图。
[0114] 图58为图55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差(轴上色像差)展示图;
[0115] 图59为图55所示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展示图;
[0116] 图60为图55所示的摄像镜头的场曲和崎变展示图;
[0117] 图61为本发明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构成展示图;
[0118] 图62为图61所示的摄像镜头的MTF展示图;
[0119] 图63为图61所示的摄像镜头的预估生产良率展示图。
[0120] 图64为图61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差(轴上色像差)展示图;
[0121] 图65为图61所示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展示图;
[0122] 图66为图61所示的摄像镜头的场曲和崎变展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124] 参考说明书附图来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摄像镜头的各种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本 发明所述摄像镜头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构成图。摄像镜头LA沿物侧到像侧依次配置有第1 透镜L1、光圈S1、第2透镜L2和第3透镜L3。在第3透镜L3和像面之间可W配置有玻璃 平板GF。玻璃平板GF可W拥有IR防止滤镜功能。
[0125] 第1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2透镜L2具 有正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3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其物侧面为 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为了更好的补正像差问题,第1、第2和第3透镜的表面均为非球 面。
[0126] 摄像镜头LA是W满足W下条件(1)-(5)为特征的摄像镜头,
[0127] 0. 6<f/fl<l. 0 (1);
[012引-1. 6<0?l+R2)/巧1-R2K-1. 2 (2);
[0129] 0. 15<dl/f<0. 2 (3);
[0130] -1.5<f/f3<-l (4);
[0131] 1. 3<〇?5+R6)/巧5-R6)<2. 1 (5);
[0132] 其中,
[0133] f:摄像镜头的焦点距离;
[0134] fl;第1透镜LI的焦点距离;
[0135] R1 ;第1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36] R2 ;第1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37] dl;第1透镜L1的中屯、厚度;
[013引 f3 ;第3透镜L3的焦点距离;
[0139] 贴:第3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40] R6 ;第3透镜L3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4。 条件(1)规定了第1透镜L1的正屈折力。超过条件(1)的下限规定时,第1透 镜L1的正屈折力会过弱,摄像镜头难W向超薄化发展,相反,超过上限规定时,第1透 镜L1的正屈折力会过强,难W补正像差等问题,同时不利于摄像镜头向广角化发展。 [014引条件似规定的是第1透镜L1的形状。在条件做的范围外,随着摄像镜头向 广角化和超薄化发展,更不利于补正球面像差等的高次像差问题。
[0143] 条件(3)规定的是第1透镜L1的中屯、厚度和摄像镜头的焦距的比值。在条件(3) 的范围外,不利于摄像镜头的广角化和超薄化。
[0144] 条件(4)规定了第3透镜L3的负屈折力。超过下限时,第3透镜L3的负屈折力 会过强,由高次像差和第3透镜L3轴上偏巧等引起的像面变动会变大,摄像镜头的敏感 度会变高,相反,超过上限规定时,第3透镜L3的负屈折力会变过弱,不利于镜头向超 薄化发展。
[0145] 条件(5)规定的是第3透镜L3的形状。在条件化)的范围外,随着摄像镜头向 广角和超薄化发展,更不利于补正像差问题,同时有高次像差和第3透镜L3轴上偏巧等 引起的像面变动会更大,摄像镜头的敏感度会变高。
[0146] 在本发明所述摄像镜头中,第1透镜L1的物侧面为凸面,借此有助于缩短摄像 镜头的总长,且当第1透镜L1的像侧面为凹面时,更可进一步修正摄像镜头的象散,进 而提升其成像品质。
[0147] 本发明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W下条件式化)-(7),
[014引 1.0<f/f2<2. 0 (6);
[0149] 2. 2< 巧3+尺4) / 巧3-R4) <2. 8 (7)
[0150] 其中,
[0151] f;摄像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
[0152] f2 ;第2透镜L2的焦点距离;
[0153] R3 ;第2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154] R4;第2透镜L2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5引条件式做规定了第2透镜L2的正屈折力。超过条件似的下限规定时,第2 透镜L2的正屈折力会变弱,难W补正轴上和轴外的色像差问题,相反,超过上限规定时, 第2透镜L2的正屈折力会变过强,由高次像差造成的第2透镜L2的轴上偏巧等问题引起 的像面变动会变大,摄像镜头的敏感度变高。
[0156] 条件式(7)规定的是第2透镜L2的形状。在条件(7)的范围外,随着摄像镜头 向广角和超薄化发展,更不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
[0157] 本发明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W下条件式巧)-巧),
[0巧8] 0. 2<d3AX0. 5 (8);
[0巧9] 1. 5<d3/d5<3. 5 (9);
[0160] 其中,
[0161] f;摄像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
[0162] d3 ;第2透镜L2的中屯、厚度;
[0163] d5 ;第3透镜L3的中屯、厚度。
[0164] 条件做规定的是第2透镜L2的中屯、厚度和摄像镜头的焦距的比值。在条件巧) 的范围外,不利于摄像镜头的广角化和超薄化。
[0165] 条件(9)规定的是第2透镜L2和第3透镜L3的中屯、厚度的比值。在条件(9)的 范围内,有助于透镜的制作和成型,提高生产良率,降低生产成本,过厚或过薄的透镜易 产生变形等成型不良。
[0166] 在本发明所述摄像镜头中,第3透镜L3为塑胶材质,生产成本较低,其物侧面 和像侧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反曲点,更可进一步修正像差,提升成像品质。
[0167] 本发明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W下条件式(1〇)-(11),
[016引 10<d2/d4<20 (10);
[0169] 2. 5<R2/f<4. 0 (11)
[0170] 其中,
[0171] d2 ;第1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2透镜L2的物侧面之间的轴上距离;
[017引d4 ;第2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3透镜L3的物侧面之间的轴上距离;
[0173] R2 ;第1透镜L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174] f;摄像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
[0175] 条件(10)规定的是第1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2透镜L2的物侧面之间的轴上距离 和第2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3透镜L3的物侧面之间的轴上距离的比值。在条件(10)的 范围内,有助于透镜的组装,提高生产良率,降低生产成本。两透镜间的轴上距离过大易 导致组装偏屯、,降低组装良率;两透镜间的轴上距离过小易导致组装时两透镜相互干扰, 降低成像效果。
[0176] 条件(11)规定的是第1透镜L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和摄像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的 比值。在条件(11)的范围内,有利于视场角和总长的平衡;可有效扩大本发明摄像镜头的 视场角,并控制本发明摄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度,维持小型化和广角化的目标。
[0177] 本发明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W下条件式(12),
[017引 1. 0<vl/v2<l. 2 (12);
[0179]其中,
[0180] vl;第1透镜LI的色散系数;
[0181] v2 ;第2透镜L2的色散系数。
[0182] 条件(12)规定的是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色散系数的比值。在条件(12) 的范围内,可较有利于摄像镜头中色差的修正,提高摄像镜头的成像品质,降低摄像镜头 对横向偏屯、的敏感度,降低生产成本。超过上限条件(12)的下限时,第2透镜L2的色散 系数过大,材料价格较高,不利于控制生产成本;相反,超过上限时,第2透镜L2的色散 系数过小,色散过大,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