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373984阅读:来源:国知局
0. 0666。
[0317] 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六透镜物侧面762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 离为HVT61,第六透镜像侧面764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62,其满足下列条件: HVT61 = L 1455 ;HVT62 = 2. 2512 ;以及 HVT61/HVT62 = 0· 5088。
[0318]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0319] 表十三、第七实施例透镜数据
[0320]
[0322] 表十四、第七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
[0323]
L0325J 弟七买施例中,非坏囬的凹线万桎式表不如弟一买施例的形式。此外,卜表参数的 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0326] 依据表十三及表十四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
[0327]
[0329] 第八实施例
[0330] 请参照图8A至图8C,其中图8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的示意图,图8B由左至右依次为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像散及光学畸变曲线 图。图8C为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TV畸变曲线图。由图8A可知,光学成像系统由 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圈800、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第 五透镜850、第六透镜860、红外线滤光片870、成像面880以及图像传感元件890。
[0331] 第一透镜810具有负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812为凸面,其像侧面814 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
[0332] 第二透镜820具有负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822为凸面,其像侧824为 凹均为非球面。
[0333] 第三透镜830具有正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832为凸面,其像侧面834 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
[0334] 第四透镜840具有正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842为凹面,其像侧面844 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0335] 第五透镜850具有正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852为凸面,其像侧面854 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852及像侧面854均具有反曲点。
[0336] 第六透镜860具有负屈光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面862为凹面,其像侧面864 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862及像侧面864均具有反曲点。
[0337] 红外线滤光片8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六透镜860及成像面880间且不影响 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0338] 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二透镜820至第五透镜850的焦距分别为 f2、f3、f4、f5,其满足下列条件:丨f2丨+丨f3丨+丨f4丨+丨f5丨= 52.1863; I n I + I f6 I = 11.6289 ;以及 I f2 I + I f3 I + I f4 I + I f5 I > I n I + I f6 I。
[0339] 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六透镜物侧面862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六透镜 物侧面862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61,第六透镜860在光轴上的 厚度为了卩6,其满足下列条件:|1111?61|= 0.0495%汀?6 = 0.2379;以及|1111?61丨/ TP6 = 0. 2081。
[0340] 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六透镜物侧面862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 离为HVT61,第六透镜像侧面864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62,其满足下列条件: HVT61 = 0 ;HVT62 = L 0988 ;以及 HVT61/HVT62 = 0。
[0341]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五以及表十六。
[0342] 表十五、第八实施例透镜数据
[0343]
[0345] 表十六、第八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
[0346]
[0349] 第八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 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0350] 依据表十五及表十六可得到下列条件式数值:
[0351]
[0352」 虽然不友明已以头施万瓦公开卯上,然兵开非用以限疋不友明,仕例不领颂扠不 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但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 内。
[0353]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其例示性实施例而特别地显示及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 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及其等效物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下可对其进行形 式与细节上的各种变更。
【主权项】
1.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 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 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六枚,所 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六 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l、 f2、f3、f4、f5、f6,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角的一半 为HAF,其满足下列条件:丨fl I >f6 ;0? 1刍I fl/f6 I刍10 ;0刍I f/fl I刍2 ;以及 0? 4 刍 I tan (HAF) I 刍 1. 5。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公式: I f2 I + I f3 I + I f4 I + I f5 I > I fl I + I f6 I 〇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或所 述第五透镜任一个为正屈光力。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为负屈光力。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成像面,所述第一透镜物 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具有距离InTL,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具有距离 HOS,且满足下列公式:0? 6 < InTL/HOS < 0? 9。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轴上,所有具屈光力的透 镜的厚度总和为S TP,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具有距离InTL,且满足 下列公式:0? 65〈2TP/InTL〈0. 85。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在光轴上 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61,所述 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6,其满足下列条件:0 f InRS61/TP6〈2。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圈,所述光圈设置在所述 第四透镜物侧表面之前。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设有图像传感 元件在所述成像面,所述图像传感元件有效传感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H0I,满足下列关系 式:H0S/H0K2. 6。10. -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 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 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 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六枚,所述 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六透 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l、f2、 f3、f4、f5、f6,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AF,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结像时的TV畸变为TDT,其满足下列条件:| H I >f6;0. 1= I H/ f6 I 兰 10 ;0 兰 I f/fl I 兰 2 ;0? 4 兰 I tan(HAF) I 兰 1. 5 ;以及 I TDT I〈1. 5%〇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结像时的 光学畸变为ODT,其满足下列条件:丨ODT I兰2.5%。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公 式:丨f2丨+丨f3丨+丨f4 I +丨f5丨> I fl丨+ I f6 I。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为负屈光力。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 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为IN12,其满足下列公式:0〈IN12/f兰0. 25。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 在光轴上的厚度分别为TPl以及TP2,且满足下列公式:1. 3兰(TP1+IN12)/TP2兰4. 2。16.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在光轴 上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61,所 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6,其满足下列条件:0 f InRS61/TP6〈2。17.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轴上,所有具屈光力的 透镜的厚度总和为S TP,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具有距离InTL,且满 足下列公式:〇? 65〈2TP/InTL〈0. 85。18.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圈,所述光圈设置在所 述第四透镜物侧表面之前。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设有图像传 感元件在所述成像面,所述图像传感元件有效传感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H0I,所述第一透 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具有距离InTL,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具有距 离 BFL,且满足下列公式:1.5 兰(InTL/H0I) + (BFL/H0I)兰 2.6。20. -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所述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 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以及 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 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六枚且所述 第一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 镜的焦距分别为f 1、f2、f3、f4、f5、f6,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 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A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结像时的光学畸变为ODT并且TV畸变为TDT, 其满足下列条件:I TDT I〈1. 5% ;丨 ODT I 刍 2. 5% ;0? 1 刍 I fl/f6 I 刍 10 ;0 刍 I f/ fl I 兰 2 ;0? 4 兰 I tan(HAF) I 兰 I. 5 ;fl>f6 ;以及 I f2 I + I f3 I + I f4 I + I f5 I > I fl I + I f6 I 〇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f?与每一片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的焦距fp的比值f/fp为PPR,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 距f?与每一片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的焦距fn的比值f/fn为NPR,所有正屈光力的透 镜的PPR总和为SPPR,所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的NPR总和为2NPR,其满足下列条件: 0. 5 兰 2PPR/ I 5:NPR I 兰 2。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在光轴 上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61, 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为HVT6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62,其满足下列条件: 0 ^ InRS61/TP6<2 ;0 ^ HVT61/HVT62 ^ 1. 5〇23.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圈以及图像传感元件, 所述光圈设置在所述第四透镜物侧表面之前,所述图像传感元件设置在所述成像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力,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至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前述各透镜的两表面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凹面,其两表面均为非球面,其中第六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反曲点。光学成像系统中具屈光力的透镜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具备更佳的光路调节能力,以提升成像质量。
【IPC分类】G02B13/00, G02B13/18
【公开号】CN105093498
【申请号】CN201510258873
【发明人】唐乃元, 张永明
【申请人】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
【公告号】US20150338614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