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6371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光 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 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親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补性 氧化金属半导体元(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 ;CM0S Sensor) 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作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渐往 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0003] 传统搭载于便携式装置上的光学系统,多采用四片或五片式透镜结构为主,然而 由于便携式装置不断朝提升像素并且终端消费者对大光圈的需求例如微光与夜拍功能或 是对广视角的需求例如前置镜头的自拍功能。但是设计大光圈的光学系统常面临产生更多 像差致使周边成像质量随之劣化以及制造难易度的处境,而设计广视角的光学系统则会面 临成像的畸变率(distortion)提高,现有的光学成像系统已无法满足更高级的摄影要求。

【发明内容】

[0004]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进 光量与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视角,除进一步提高成像的总像素与质量外同时能兼顾微型化 光学成像镜头的平衡。
[0005] 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透镜参数的用语与其代号详列如下,作为后续描述的参考:
[0006] 与长度或高度有关的透镜参数
[0007] 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高度以HOI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高度以HOS表示;光学成 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六透镜像侧面间的距离以InTL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六 透镜像侧面至成像面间的距离以InB表示;InTL+InB = HOS ;光学成像系统的固定光阑(光 圈)至成像面间的距离以InS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的距离以Inl2 表示(例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Pl表示(例示)。
[0008] 与材料有关的透镜参数
[0009] 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以NAl表不(例不);第一透镜的折射律以 Ndl表示(例示)。
[0010] 与视角有关的透镜参数
[0011] 视角以AF表不;视角的一半以HAF表不;主光线角度以MRA表不。
[0012] 与出入瞳有关的透镜参数
[0013] 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以HEP表不。
[0014] 与透镜面形深度有关的参数
[0015] 第六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于光轴的 水平位移距离以InRS61表示(例示);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六透镜像侧面 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以InRS62表示(例示);第六透镜物侧面在光轴 上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物侧面的反曲点与光轴的的水平位移距离以Inf61表示(例示),第 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六透镜像侧面的反曲点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以Inf62 表示(例示)。
[0016] 与透镜面型有关的参数
[0017] 临界点是指特定透镜表面上,除与光轴的交点外,与垂直于光轴的切面相切的切 点。承上,例如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以HVT51,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临 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52,第六透镜物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以HVT61,第 六透镜像侧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62。
[0018] 与像差有关的变数
[0019] 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畸变(Optical Distortion)以ODT表示;其TV畸变(TV Distortion)以TDT表示,并且可以进一步限定描述在成像50%至100%视野间像差偏移的 程度;球面像差偏移量以DFS表示;慧星像差偏移量以DFC表示。
[002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 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镜, 具有屈光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 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以及成像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光力的 透镜为六枚,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一透镜 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并且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 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42、£344、朽、作,所述光学成 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角 的一半为HA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具有距离H0S,其满足下列条件:0 5 I f/ η I 刍 2 ;1· 2 刍 f/HEP 刍 2. 8 ;0· 4 刍 I tan(HAF) I 刍 1. 5 ;以及 0· 5 刍 H0S/f 刍 2. 5〇
[0021] 优选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公式: I f2 I + I f3 I + I f4 I + I f5 I > I fl I + I f6 I 〇
[0022] 优选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结像时的TV畸变为TDT,满足下列条件: I TDT I〈1. 5%。
[0023] 优选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结像时的光学畸变为0DT,满足下列条件: I ODT I 兰 2. 5% 〇
[0024] 优选地,还包括:成像面,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具有距离 InTL,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具有距离H0S,且满足下列公式:0.6 f InTL/ HOS 刍 0. 9。
[0025] 优选地,在所述光轴上,所有具有屈光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为ΣΤΡ,所述第 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具有距离InTL,且满足下列公式:0. 45 5 ΣΤΡ/ InTL 刍 0. 95。
[0026] 优选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 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62,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6,满足 下列条件:〇兰InRS62/TP6兰3。
[0027] 优选地,还包括光圈;以及成像面;其中,在所述光轴上,所述光圈至所述成像面 具有距离InS,且满足下列公式:0· 6兰InS/HOS兰L 1。
[0028] 优选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设有图像感测元件于所述成像面,所述图像感测元件 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Η0Ι,满足下列关系式:H0S/H0I 5 3。
[0029]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 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五 透镜,具有屈光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物侧表面及像 侧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以及成像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 光力的透镜为六枚,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 一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并且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 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l、f2、f3、f4、f5、f6,所 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 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A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具有距离H0S,所述光学成像系 统在结像时的TV畸变与光学畸变分别为TDT与0DT,满足下列条件:0= I f/Π I兰2; I. 2 ^ f/HEP ^ 2. 8 ;0. 4 ^ | tan(HAF) | ^ 1. 5 ;0. 5 ^ HOS/f ^ 2. 5 ; | TDT | <1. 5% ; 以及 I ODT I 兰 2. 5%。
[0030]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为正屈光力、所述第四透镜为负屈光力、所述第五透镜为正 屈光力。
[0031] 优选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 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62,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6,满足 下列条件:〇〈 I InRS62 I /TP6 刍 3。
[0032] 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 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52,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5,满足 下列条件:〇〈 I InRS52 I /TP5 刍 3。
[0033] 优选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与垂直于光轴的切面相切的临界 点C,临界点C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HVT62,满足下列条件:0〈HVT62/H0S兰1。
[0034] 优选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反曲点垂直投影在所述光轴的位置为参考点,所 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参考点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f62,满足下列条件: 0<Inf62/ I InRS62 | ^ 60〇
[0035] 优选地,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 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riRS61,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所 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为InRS52,满足下列条件: 0 兰 I InRS52 I + I InRS61 I 兰 2. 5。
[0036] 优选地,在所述光轴上,所有具有屈光力的透镜的厚度总和为Σ TP,所述第三透镜 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3,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4,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 度为 TP5,满足下列条件:0〈(ΤΡ3+ΤΡ4+ΤΡ5)/ΣΤΡ 兰 0.85。
[0037]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为ΙΝ12,满足下列公 式:0〈IN12/f 兰 0· 25。
[0038]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为IN12,所述第 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1,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TP2,满足下列公式: 1 刍(TP1+IN12)/TP2 兰 10。
[0039]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 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物侧表面 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以及成像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 有屈光力的透镜为六枚,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至少一个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 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并且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 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分别为H、f2、f3、f4、f5、f6,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为HEP,所述光学成像系统 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A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具有距离H0S,所述光学成像 系统在结像时的光学畸变为ODT并且TV畸变为TDT,满足下列条件:0 = I f/fl I兰2 ; 1. 2 刍 f/HEP 刍 2. 8 ;0· 4 刍 I tan(HAF) I 刍 1. 5 ;0· 5 刍 HOS/f 刍 2. 5 ;TDT I〈1. 5% ;以 及 I ODT I 兰 2. 5%。
[0040] 优选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的焦距fp的比 值f/fp为PPR,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与每一片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的焦距ft!的比值 f/fn为NPR,所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的PPR总和为XPPR,所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的NPR总和为 XNPR,满足下列条件:0.5兰SPPR/ I SNPR I刍2。
[0041] 优选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 有效径位置在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