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像素全息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07595阅读:1362来源:国知局
单像素全息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像素全息相机,属于全息成像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全息成像技术是利用分束镜将单色激光源发出的光成为物光和参考光两 路,物光照射物体以后的散射光与参考光合束发生干涉现象,由全息干板对干涉图样进行 记录。重建过程则是利用与参考光束相同的光照射全息干板,在干板后方得到重现的物光 波。这种方法能够完全记录物体的菲涅尔衍射全息图的复振幅,但是由于记录时直流项的 存在,使得重建过程中叠加有较大的背景光强;同时如果是同轴全息,则在其重建过程中还 会产生共辄项。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所重建物光波的观测质量,而且使用全息干板也不便于 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后来产生了数字全息术,使用探测器阵列来取代全息干板,使得全息信 息能够被直接记录在计算机中,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存储与传输的方便性。但这种方法也有 其缺陷,就是大规模探测器阵列造价比较昂贵,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例如非可见光波段), 探测器阵列有可能无法制造或者成本过高;此外,在航天领域等对成像器件的体积和质量 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合,大规模探测器阵列可能无法满足应用要求。
[0003] 近年来,Candes、Romberg、Tao 和 Tonoho 等人提出了压缩感知理论(Compressive Sensing),它指出如果信号在某个变换域是稀疏的,那么就可以通过一个不相关的观测矩 阵将高维信号投影到低维空间中,通过求解最优化算法,以高概率重构原始信号。
[0004] 2006年,美国RICE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压缩感知理论设计出了单像素相机,通过 数字微镜阵列(DMD)的调制矩阵对含有图像信息的光场强度进行编码,然后通过透镜将所 有的光收集起来,由单像素光电检测器件完成光电转换,通过最优化算法根据记录结果重 建出原始图像。此单像素相机只能对光场的强度信息进行记录而直接忽略掉了光场的相位 信息,换句话说,这样记录的图像不含有空间坐标信息的。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能够在较低探测器成本下快速获得不含有背景光强以及共辄像的物体的菲 涅尔衍射全息图,并将全息图直接记录在计算机中,本发明提出一种单像素全息相机。
[0006] 本发明是利用空间振幅调制装置的变换矩阵来对物体的菲涅尔衍射全息图的傅 里叶频谱信息进行编码,由单像素强度检测模块完成时变信号的分析和记录,通过多次改 变空间振幅调制装置的变换矩阵并进行相应的测量,最终得到物体菲涅尔衍射全息图的傅 里叶频谱的压缩感知成像结果。
[0007] 单像素全息相机,包括以下步骤:
[0008] 激光器1发出的频率为ω。的光束经宽带分束镜3分束后分成上下两路光。
[0009] 上面一路平行光束经过声光移频器调制,从而使两路光波产生差频Ω。
[0010] 对于下面一路,平行光束经过偏振分光棱镜5反射到空间振幅调制装置6后,把紧 贴其表面的光场复振幅表示为m(x,y)。
[0011] 因为空间振幅调制装置6和宽带分光棱镜8分别位于透镜7的前后焦面,则宽带 分光棱镜8处的光场与前焦面光场满足傅里叶变换:
(1) 其中X,y,z为空间坐标,kx,ky代表空间频域坐标,代表傅里叶变换。
[0012] 该光波从宽带分光棱镜8处经过距离为ζ的菲涅尔衍射,由菲涅尔衍射公式可知 到达物体13前表面的光场为: w2 (x, y ;z) = w1 (x, y ;z) *h (x, y ;z) (2) 其中*代表卷积运算,h (x,y ;z)代表菲涅尔衍射过程的点扩散函数:
[0013] 上下两路光合束后投射到物体上,由透镜14完成对所有经过物体13的透射光的 汇聚收集并由光电二极管完成光电转换。经过一个中心频率为Ω的带通滤波器并且忽略 掉一些常数因子后电流变为:
其中Re[ ·]表示复数的实部,v(x,y)代表物体的透过率分布,且:
[0014] (4)式中所表示的电流被分成两路,分别通过由乘法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的两 路正交锁相检测电路,得到同时包含振幅和相位信息的两个电流分量4 = :和 ^
?这两个值记录到计算机中之后,可以通过复数的加法得到:
(5):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4)式所表示的复信号进行完整记录。
[0015] 考虑到物体函数相应的空间频谱范围是有限宽度的,再加上光学系统的有限孔径 导致频谱宽度进一步受限,在此基础之上对(4)式进行离散化处理可得到:
其中 W2(kx,ky;z),V(k x,ky;z),H(kx,ky;z)分别为 w 2(x,y ;z),| v(x,y ;z) |2, h(x,y ;z) 的傅里叶变换;Δ为积分区间,它代表了空间频谱范围;是空间频域坐#kx,ky的离散 化;
则是空间振幅调制装置6出射复振幅场m(x,y)的离散化表示;需要重点说 明的是LG^kpz),其值可表示为(7)式,它是物体强度分布的傅里叶变换和菲涅尔衍射光 学传递函数的乘积,其物理意义为物体经过距离为z的菲涅尔衍射后复光场的空间频谱分 布。 L(ki, kj;z) = H(kx, ky;z)V(kx, ky;z) (7)
[0016] 对二维数组
>.,_ L(ki, kj;z)进行向量化处理得到N 2X 1的列向量m, L,则 (6)式可进一步表示为
(δ)
[0017] 把上式中的*4当做一次的观测结果,通过相继改变空间光调制器的振幅调制函数 为叫,m 2,…mM进行Μ(Μ < Ν 2)次测量,即可得到MX 1维的压缩感知成像结果:
(9)
[0018] 利用最小化^范数算法进行频谱信息的复原,再经过逆傅里叶变换重建出物体的 菲涅尔衍射全息图。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用时变光场对物体进行照明,差频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就表征了透射物波 的空间振幅和相位信息,即包含了物体的横向透过强度与纵向深度信息;通过解析该信号 对复光场的振幅和相位都进行记录。(2)本发明是一种数字全息术,菲涅尔衍射全息图存储 在计算机中,方便进行后期处理以及传输。(3)根据本发明所获得的全息图进行光场重建时 不含有背景光强以及共辄像,能够有更好的观测效果。(4)本发明采用单像素探测器进行记 录,大大节约了成本,或者可以使用灵敏度更高的探头来获得更高质量的全息图;同时由于 其体积小质量轻,能够满足一些特殊应用场合的要求。(5)本发明得到的是压缩感知记录结 果,稀疏变换基的选择关系到重建质量。现有傅里叶变换基、小波变换基等已经可以重建出 较好的图像,如果能够找到更好的稀疏变换基,那么就能获得更好的重建图像;(6)本发明 的重建图像质量和记录次数有关,并且各次记录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在需要快速得到 图样的情况下,可以记录较少次数重建出全息图大致场景,然后在空闲时继续进行记录,逐 步获得具有更加清晰细节的全息图,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前期记录的数据在后期可 以作为感知记录结果的一部分直接使用,而不需要重新记录,节约了大量时间。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单像素全息相机基本结构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待测物体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待测物体的理想菲涅尔衍射图样的实、虚部。
[0023]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待测物体的单像素全息相机压缩感知成像结果的实、虚 部。
[0024]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待测物体的单像素全息相机最终成像结果。(a)、(b)分 别为采样数是完全采样的15%时重建的菲涅尔衍射全息图的实、虚部;(c)、(d)分别为采 样数是完全采样的33%建的菲涅尔衍射全息图的实、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6] 单像素全息相机的工作过程包括记录阶段和重建阶段;记录阶段是利用空间振幅 调制装置的变换矩阵,来对物体的菲涅尔衍射全息图的傅里叶频谱信息进行编码;由单像 素强度检测模块完成时变信号的分析和记录;通过多次改变空间振幅调制装置的变换矩阵 并进行相应的测量,最终得到物体菲涅尔衍射全息图的傅里叶频谱的压缩感知成像结果。 重建阶段则是根据所选择的编码矩阵利用最小化1:范数算法进行频谱信息的复原,再经 过逆傅里叶变换重建出物体的菲涅尔衍射全息图。
[0027] 如图1所示,单像素全息相机记录阶段装置,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束经过一个半波 片2后入射到宽带分光棱镜3中,被宽带分光棱镜3分为透射和反射两束光;其中反射光紧 接着通过扩束镜4进行扩束后入射到偏振分光棱镜5,偏振分光棱镜5的反射线偏振光入射 到空间振幅调制装置6,空间振幅调制装置6加载合适的随机变换矩阵完成对光场的编码; 激光束经过空间振幅调制装置6的反射后通过透镜7并入射到宽带分光棱镜8上,这里的 空间振幅调制装置6和宽带分光棱镜8分别位于透镜7的前后焦面;宽带分光棱镜3的透 射光入射到声光移频器9中,声光移频器9的出射光含有多级衍射光,我们利用光阑10只 选择其中的一级衍射光;光阑10的出射光接着通过扩束镜11进行扩束,然后再经过反射镜 12反射到宽带分光棱镜8上,由宽带分光棱镜8完成两束光的合束;合束以后的光照射在 物体13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