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4325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09月07日、申请号为201210330206.1、发明名称为"取像 光学系统镜组"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 的小型化取像光学系统镜组以及三维(3D)影像延伸应用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
【背景技术】
[0003]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 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親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 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 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0004] 传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光学系统,如美国专利第7,869,142号所示,多采 用四片式透镜结构为主,但由于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与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高规格移动装置的盛行,带动光学系统在像素与成像品质上的迅速攀升,已 知的光学系统将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系统。
[0005] 目前虽有进一步发展五片式光学系统,如美国专利第8,000,030号所揭示,为具有 五片镜片的光学系统,虽可提升成像品质,但其第一透镜具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负屈折 力,较无法展现望远(Telephoto)的性质,而使光学系统的总长度不易缩短,有碍于小型化 电子产品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 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具 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 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周边处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 非球面。取像光学系统镜组中透镜总数为五片,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 其满足下列条件:
[0007] 0<(T34+T45)/CT4<0.50〇
[0008]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 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 负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周边处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 球面。取像光学系统镜组中透镜总数为五片,取像光学系统镜组还包含一光圈,设置于一被 摄物及第二透镜之间,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I,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第三透镜与第 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四 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
[0009] 1.5〈V2/V1〈3.0;以及
[0010] 0<(T34+T45)/CT4<0.75〇
[0011] 当(T34+T45)/CT4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适当调整透镜间的距离及透镜的厚度,有 助于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组装,并维持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小型化。
[0012] 当V2/V1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助于取像光学系统镜组色差的修正。
【附图说明】
[0013]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 明如下:
[0014]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15] 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0016]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17] 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0018]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19]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0020]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21] 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0022]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23] 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0024] 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25] 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0026] 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27] 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0028] 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29] 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0030] 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31] 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0032] 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33]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0034] 图2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35] 图2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一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0036] 图2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37]图2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二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0038]图2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39]图2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三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0040] 图2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示意图;
[0041] 图2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四实施例的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0042]图29绘示依照图1取像光学系统镜组中第五透镜的MSAG52示意图。
[004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44] 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
[0045] 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1210、1310、1410
[0046] 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1111、1211、1311、1411
[0047] 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1112、1212、1312、1412
[0048] 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
[0049] 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1121、1221、1321、1421
[0050] 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1122、1222、1322、1422
[0051] 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1130、1230、1330、1430
[0052] 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1131、1231、1331、1431
[0053] 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1132、1232、1332、1432
[0054] 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1140、1240、1340、1440
[0055] 物侧表面: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41、1141、1241、1341、1441
[0056] 像侧表面: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1142、1242、1342、1442
[0057] 第五透镜: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1150、1250、1350、1450
[0058] 物侧表面: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1051、1151、1251、1351、1451
[0059] 像侧表面: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1052、1152、1252、1352、1452
[0060] 成像面: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1160、1260、1360、1460 [0061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1170、1270、 1370、1470
[0062]平板玻璃:180、280、380、480、580
[0063] f: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焦距 [0064] Fno:取像光学系统镜组的光圈值 [0065] HF0V:取像光学系统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 [0066] VI: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0067] V2: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0068] T34: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0069] T45: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0070] CT2: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0071] CT4: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0072] CT5: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0073] R5: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
[0074] R6: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
[0075] Π :第一透镜的焦距
[0076]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0077]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0078] MSAG52: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上,除与光轴的交点外,像侧表面垂直光轴的一切面, 切面与像侧表面的一切点,切点与光轴交点的最大水平距离 [0079] Dsr4:光圈至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0080] Σστ: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
[0081] Td: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