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转换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288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光电转换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转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电转换模块。
【背景技术】
[0002]在光电转换领域,在光电转换模块中添加聚光装置可以有效提高光电转换模块中光电转换单元的每单位产生的电能,进而降低光电转换的成本。
[0003]以光伏发电为例,采用聚光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可以减少给定功率所需的电池面积,用比较便宜的聚光装置来部分代替昂贵的光伏电池。因此,高效、低成本的光电转换模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4]现有技术中,光电转换模块中的聚光装置主要是具有追踪功能的高倍聚光装置。聚光装置的追踪功能可以使聚光装置始终以设定的方向和角度接收传输方向变化的光束,高倍聚光功能可以使聚光装置输出更高光能强度的光照,从而使光电转换模块输出更多的电能。
[0005]例如,公开号为CN102789046A的中国专利《一种多平面反射镜太阳能聚光装置》中,在聚光装置中设置转动部件,通过电动推杆的伸缩推动“H”型主框架的俯仰角度,从而使多平面反射镜阵列跟踪太阳高度角,并通过电动转盘转动使多平面反射镜阵列跟踪太阳方位角。其中,采用转动部件跟踪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的方式追踪控制方法复杂,而且转动部件在长期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具有追踪功能的高倍聚光装置还存在如下缺点:
[0006]结构复杂,会导致聚光装置的成本高昂,进而使光能利用在成本上丧失优势;及
[0007]可靠性不足,难以满足光能利用系统长时间稳定工作的要求。
[0008]此外,为了避免在聚光装置中引入复杂的转动部件,公开号为CN103155172A的中国专利《高效太阳能电池阵列》中,利用支架组件将多个光伏模块和多个反射器分别对应地机械互连形成互联系统,并通过支架组件调节光伏模块和反射器之前的夹角。但是,该支架组件结构复杂导致其制造成本会比较高,进而使得整个电池阵列的成本增加。
[0009]另外,在光电转换模块内,光电转换单元是以依次串接的方式电连接。为了使光电转换模块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聚光装置通常致力于输出光能强度均匀的光照于光电转换单元表面。即光电转换模块的光电转换单元对光照的均匀程度非常敏感,在非均匀光照条件下运行状态欠佳。
[0010]针对无法充分利用非均匀光照的缺陷,业界为了进一步地利用非均匀光照,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01978510B的中国专利和专利号为US8748727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由光伏电池并联连接构成的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中,光伏电池彼此并联连接形成多个行,然后多个行之间串联连接。该光伏组件中并联连接的光伏电池使得该光伏组件可以降低对非均匀光照的敏感性,提高其在常见非均匀光照条件下的输出电能;但是其缺点在于并联连接的光伏电池具有较低的输出电压和较大的输出电流,这会增加该光伏组件输出电能的损耗。而且较大的输出电流需要使用较粗的导线以传导电流,这又会增加该光伏组件的成本。
[0011]但是,对于在特定情况下的非均匀光照条件,例如沿第一维方向光能强度均匀,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维方向的第二维方向光能强度非均匀的光照,目前业界尚未发现充分利用该特定情况下的非均匀光照进行光伏发电的研究。
[001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该特定情况下的非均匀光照的光电转换模块。
【实用新型内容】
[001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光电转换模块。
[0014]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包括光能辐射源和光伏组件,所述光能辐射源包括光源及光传导组件,所述光源产生光束,所述光传导组件是透光板,所述透光板接收来自光源的光束,并折射改变光束至设定平面形成光能强度沿设定平面的第一维方向均匀分布,沿设定平面的垂直于所述第一维方向的第二维方向非均匀分布的光照;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多个相互电位隔离的光电转换单元带和多个输出端,每一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带平行于所述第一维方向,并接收所述光能辐射源产生的光能,所述多个输出端与所述多个光电转换单元带分别对应连接,分别独立输出每一光电转换单元带产生的电能。
[001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转换模块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传导组件是聚光透镜,所述聚光透镜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束,并汇聚光束传输至所述光伏组件的入光面。
[001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转换模块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传导组件包括多个子聚光透镜,所述多个子聚光透镜配合阵列组成所述光传导组件。
[001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转换模块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聚光透镜引导所述光束至所述光伏组件表面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维方向的条状光照带。
[001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转换模块一较佳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维方向,所述多个光电转换单元带相互绝缘间隔设置。
[001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转换模块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带包括正极内部输出端子、负极内部输出端子及设于二者之间的多个光电转换单元,所述输出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带的正极内部输出端子和所述负极内部输出端子。
[002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转换模块一较佳实施例中,于每一光电转换单元带中,设于所述正极内部输出端子与所述负极内部输出端子之间的多个光电转换单元直线设置或迂回设置。
[002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转换模块一较佳实施例中,于每一光电转换单元带内,所述多个光电转换单元之间串联连接、并联连接或者串联并联混合连接设置。
[002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转换模块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负极输出端分别设于所述光伏组件的相同侧或相异侧。
[002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转换模块一较佳实施例中,于每一光电转换单元带内,组成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带的每一光电转换单元尺寸相同。
[0024]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中的光伏组件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所述光能辐射源发出的沿所述第一维方向光能强度分布均匀,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维方向的第二维方向呈非均匀分布的光照。
[0025]而且,所述光伏组件的多个独立的输出端分别以高输出电压,低输出电流的方式进行输出电能,可以进一步地在电能输出过程中减少因输电线路欧姆压降而产生的电能损耗。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电转换模块的结构框图;
[0028]图2是图1所示光电转换模块中光伏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所示光伏组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图3所示光伏组件中光电转换单元带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图3所示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单元带形成光电转换单元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图1所示光电转换模块中光伏组件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图6所示光伏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8是图7所示光伏组件中光电转换单元带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是图2所示光伏组件沿第一维方向均匀分布的光能强度的示意图;
[0036]图10是图2所示光伏组件沿第二维方向非均匀分布的光能强度的示意图;
[0037]图11是图2所示光伏组件形成的光照带沿第二维方向的光能强度分布示意图;
[0038]图12是图1所示光电转换模块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13a_13d是图12所示光电转换模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侧面示意图;
[0040]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