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1637阅读:9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插座的功能及外形,均是按照国标GB/T 20234来执行的,国标插座只规定了连接端子的最小尺寸及插座的外形尺寸,国标要求的直流插座并未在插座上规定出位置来加装1000Ω的检测电阻,但国标规定的充电检测策略需要在PE与CC1之间增加1000Ω电阻来判断充电枪插入信号。此电阻只能加装在直流充电插座上。所以市面上的电动车在此处都是通过CC1上引出导线,焊接一个1000Ω水泥电阻,再将电阻的另外一头与PE端子通过线来连接。这样在线束上焊接电阻的方式存在不可靠性,线束上焊接的电阻容易出现虚焊的现象,并且不具有维护性。现在市面上很多频繁使用直流充电的车辆或多或少都存在电阻断路、烧坏后无法在原处进行维护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端子座上可以安装一个带插脚的PCB电路板,该PBC电路板上焊接一个贴片电阻,承受功率高,寿命长,提高了直流充电插座上检测系统的硬件条件,增加直流充电插座的寿命,而且检测电阻损坏,还可以将PCB板拔下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包括: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上装配有CC1端子座和PE端子座,所述充电插座尾部安装有防水圈和后盖,所述CC1端子座和PE端子座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端子座,所述端子座上装配有PCB板,所述PCB板上安装有贴片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所述端子座上具有PE导电安装环和CC1导电安装环,所述PE导电安装环和CC1导电安装环之间通过绝缘塑料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所述PE导电安装环套在PE端子上,所述CC1导电安装环套在CC1端子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所述PE导电安装环和CC1导电安装环上分别具有PCB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所述PCB板为门形结构,所述门形的两竖直部为PCB板脚,所述PCB板脚分别插入电安装环和CC1导电安装环上的PCB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上具有PCB脚容纳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所述检测装置贴紧充电插座底部,所述PCB板脚位于PCB脚容纳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所述贴片电阻的型号为贴片电阻251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在PE与CC1之间增加贴片电阻,使用机器焊接,可靠性高。

2、 所选贴片电阻规格为2512,上限功率可以达到1W,功率表范围大,安全可靠,不易烧坏。

3、 端子座方便装配并且耐用性高。

4、 PCB板可以插入端子座中,也可以取出,方便检修、更换。

5、 插座尾部留有凹槽,可以固定端子座。

6、 PCB板与端子座之间采用汽车及接插标准,可加工性强。

7、 PE与CC1之间端子可以取下,而且不损坏其他零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的实施例,一种新型直流充电插座,包括:充电插座1,所述充电插座1上装配有CC1端子座4和PE端子座7,所述充电插座1尾部安装有防水圈6和后盖5,所述CC1端子座4和PE端子座7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端子座2,所述端子座2上装配有PCB板3,所述PCB板3上安装有贴片电阻8,所述端子座2上具有PE导电安装环和CC1导电安装环,所述PE导电安装环和CC1导电安装环之间通过绝缘塑料台连接,所述PE导电安装环套在PE端子上,所述CC1导电安装环套在CC1端子上,所述PE导电安装环和CC1导电安装环上分别具有PCB安装孔,所述PCB板3为门形结构,所述门形的两竖直部为PCB板脚,所述PCB板脚分别插入电安装环和CC1导电安装环上的PCB安装孔内,所述充电插座1上具有PCB脚容纳孔9,所述检测装置贴紧充电插座1底部,所述PCB板脚位于PCB脚容纳孔9内,所述贴片电阻8的型号为贴片电阻25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