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踏板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274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击鼓踏板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领域乐器辅助设备中击鼓踏板的支架,特别是涉及一种互换性高,且能提供良好支撑效果的击鼓踏板的支架。
一般为了击鼓的操作或音乐节拍上的考虑,有时会设置可供左右脚同时操作控制的鼓锤,让击鼓者的左右脚能同时控制鼓锤动作,而敲击出多变的音乐节拍,如图6、图7所示,是一种现有传统的击鼓踏板,其主要是设置有两组相对于击鼓者左右脚的支架50,在两组支架50上各分别设置有转动杆60、62、64,其中配合一般人的使用习惯,在右侧支架50上设置有两支转动杆60、62,而在左侧支架50上设置有一支转动杆64,在右侧支架50的两转动杆60、62上分别设置有一夹持器74、76来夹持鼓锤,并在右侧支架50其中一转动杆60上设置有一以链条702连接至踏板78的传动凸轮70,使得击鼓者在踩踏该踏板78时,经由链条702及传动凸轮70的带动,让转动杆60转动,并带动夹持器74及鼓锤摆动而击鼓。
另外在左侧支架50的转动杆64上亦设置有一以链条722连接至另一踏板782的传动凸轮72,在两支架50间则设置有一传动杆66,该传动杆66是同时与右侧支架50未设置传动凸轮70的转动杆62及左侧支架50的转动杆64连动,如此当使用者踩踏左侧踏板782时,可藉传动杆66的传动,让右侧支架50上的转动杆62转动,进而控制固定于其上的夹持器76及鼓锤摆动击鼓,如此便能让使用者利用踩踏两踏板78、782来控制两鼓锤的动作,而敲击出多变的音乐节奏。
又为了让各转动杆60、62、64能顺畅转动,并具有良好的支撑,在支架50上会设置有可供转动杆60、62、64穿设的轴承80、82、84、86,而由于击鼓踏板的一侧支架50需同时设置两组可自由转动的转动杆60、62,因此现有传统击鼓踏板的一侧支架50上需再设置一托架52,并在该托架52内同时设置有与两转动杆60、62配合的轴承82、84,但如此不仅会造成组装上相当的麻烦与困难,且常常会因装配加工尺寸的不易控制,而导致尺寸过小无法置入轴承80、82、84、86,或者因尺寸过大而造成间隙,并产生晃动,因此便有人设计出另一种如图8所示的支架,来企图改善上述问题。
又该现有传统的支架50主要是设置有一直接与传动凸轮70固接的套架54,并让该套架54的一侧面是与一转动杆60同轴固接,而在套架54的另一侧面容设有一与另一转动杆62配合的轴承82,如此便可避免上述轴承不易组装的问题。
然而此种现有传统的支架50,由于支架50上与传动凸轮70连动的转动杆60仅呈一侧支撑,所以该转动杆60在操作时容易产生晃动的现象,尤其是当传动凸轮70被拉动时,该向下拉动的力量很容易便会直接带动两转动杆60、62上下晃动,造成不稳定的传动,如此不仅会影响到击鼓节拍的准确性,更会造成轴承的损坏,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另外上述两种的支架50其相对左右踏板并不具有互换性,亦即欲配合惯用左脚或右脚的击鼓者及其鼓锤安排的位置,其支架50的结构需作相对的调整,不能直接互换,对于生产者而言便需增加模具的数量及零件的库存空间,如此便会增加生产上的成本。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击鼓踏板的支架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击鼓踏板的支架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一种能克服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击鼓踏板的支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击鼓踏板的支架,使其主要是在一底架上设置有两平行的杆体,在各杆体上一体形成设有一背体,并在背体一体弯折形成设有一夹体,另在背体与夹体相对的侧面上凹设形成有两可容置轴承的轴承容室,如此可在支架上设置一组或两组的转动杆,来配合击鼓踏板的设置,而能达到简化击鼓踏板组装方便性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击鼓踏板的支架,使其主要是因在支架各相对的背体及夹体上各设置有两轴承容室,如此可让支架上同轴设置的两转动杆均具有两侧支撑,并在动作时不会相互发生影响,可切实避免击鼓时发生转动杆晃动的现象,除可提高击鼓节拍的准确性外,更能避免轴承因受力而损坏,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击鼓踏板的支架,主要是使该支架可配合设置一组或两组的转动杆,故可以相同结构的支架,来组成不同形态的击鼓踏板,以配合惯用左脚或右脚的击鼓者,而能藉此达到扩大支架适用性及互换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击鼓踏板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是在一底架上设置有两相平行的杆体,在每一杆体的顶端一体延伸形成设有一背体,在背体顶缘弯折形成设有一连接部,并在连接部上弯折形成有一与背体间隔相对的夹体,在背体与夹体相对的侧面上凹设形成设有两同轴相对的轴承容室,又在背体及夹体上分别设置有数个相对的螺孔及穿孔,并穿设有与螺孔相螺合的螺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主要是在一底架上设置有两相平行的杆体,在每一杆体上则一体形成有可相互夹制的背体及夹体,并在背体与夹体相对的侧面上凹设形成有两轴承容室,而构成一种互换性高,并能提供转动杆良好的支撑效果,而能避免转动杆晃动的支架,如此可让支架仅在改变部份构件配置位置的情况下,配合设置成能适用于左、右脚者的击鼓踏板,而可提高支架的互换性及适用性,同时亦能提供设置于其上的转动杆一份良好的支撑状态,让转动杆在击鼓动作时,不会因使用者脚踏的拉力而晃动,而可提高击鼓踏板的操作性能。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击鼓踏板的支架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两组转动杆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一组转动杆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配合设置成惯用右脚击鼓踏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配合设置成惯用左脚击鼓踏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现有传统击鼓踏板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是一种现有传统支架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另一种现有传统支架的剖视示意图。
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击鼓踏板的支架10,其主要是在一底架11上设置有两相平行的杆体12,在每一杆体12的顶端再一体延伸形成设有一背体14,在背体14顶缘弯折形成设有一连接部15,该连接部15向下弯折形成设有一与背体14间隔相对的夹体16,而使背体14、连接部15及夹体16共同组成略呈一倒U字形的结构,又在背体14及夹体16上分别设置有数个相对的螺孔及穿孔162、164,如此可将螺栓穿入夹体16的穿孔162、164后,螺入背体14的螺孔中,使背体14及夹体16能因此结构而夹紧,另外在背体14与夹体16相对的侧面上凹设形成有两同轴相对的轴承容室18、182。
藉上述的支架10,请参阅
图1、图2、图3所示,可在支架10两侧背体14与夹体16间的一个或两个轴承容室18、182中设置轴承30,来配合设置一个或两个转动杆20、22、24,以图2所示为例,在支架10两侧背体14及夹体16间的两轴承容室18、182中各分别设置有一轴承30、32,并将两转动杆20、22分别穿设在各背体14及夹体16的两轴承30、32上,而将两转动杆20、22同轴设置在支架10上,此时因两侧的背体14及夹体16上均设置有两轴承30、32,如此便可提供穿设于其中的转动杆20、22两点的支撑,让两转动杆20、22在转动时不会因外力的拉动而发生晃动的现象;另外亦可如图3所示,在两侧背体14及夹体16的其中一轴承容室18、182内设置轴承30,而将一转动杆24穿设在该两轴承30间,使转动杆24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10之上,而形成另一种的设置结构形态。
如此,请配合参阅图4、图5所示,可在两组支架10上分别设置两组及一组转动杆20、22、24,以图4为例,在右侧支架10上设置两组转动杆20、22,而在左侧支架10上设置一组转动杆24,在两侧支架10间设置一连动转动杆22、24的传动杆25,在右侧支架10的两转动杆20、22上各设置一夹设有鼓锤的夹持器28、282,在未与传动杆25连动的转动杆20上设置传动凸轮26,再在左侧支架10的转动杆24上设置传动凸轮262,并让各传动凸轮26、262以链条连设一踏板,以藉此构成一能配合惯用右脚者的击鼓踏板。
另外,本实用新型亦可将左、右侧的支架10互换,并适当地更改传动杆25的连结位置,以构成一种如图5所示的结构,而能配合惯用左脚者的击鼓踏板,藉此可利用相同结构的支架10,来配合组设成不同结构形态的击鼓踏板,而能提高支架10的互换性与适用性,同时由于支架10的背体14及夹体16是藉螺栓的螺锁而夹持定位,如此可在放松螺栓的情况下,由背体14及夹体16的侧面将轴承30、32方便地组设在其间的轴承容室18、182之中,来配合转动杆20、22、24的穿设,如此除了不仅能提高击鼓踏板组装置的效率外,更能有效地消除加工时尺寸略小或略大时所产生无法组装或间隙晃动的问题,而可扩大支架组装时的容许裕度,增加生产及组设时的方便性。
同时由于各转动杆20、22、24与支架10间均是呈两点支撑的结构设置状态,故能提供各转动杆20、22、24一份良好的支撑效果,让各转动杆20、22、24在击鼓操作时,不会因受力而晃动,可维持良好的击鼓节拍,并且可避免轴承30、32损坏,来延长击鼓踏板整体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击鼓踏板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是在一底架上设置有两相平行的杆体,在每一杆体的顶端一体延伸形成设有一背体,在背体顶缘弯折形成设有一连接部,并在连接部上弯折形成有一与背体间隔相对的夹体,在背体与夹体相对的侧面上凹设形成设有两同轴相对的轴承容室,又在背体及夹体上分别设置有数个相对的螺孔及穿孔,并穿设有与螺孔相螺合的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击鼓踏板的支架,其主要是在一底架上设置有两相平行的杆体,在每一杆体上一体形成有可相互夹制的背体及夹体,并在背体与夹体相对的侧面上凹设形成有两轴承容室,而藉此构成一种互换性高,并能提供转动杆良好的支撑效果,而能避免转动杆晃动的支架。
文档编号G10G5/00GK2443465SQ0024583
公开日2001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4日
发明者谢武弘 申请人:功学社教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