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多激发弦鸣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922阅读:9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多激发弦鸣乐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民族乐器,尤其是一种改良多激发弦鸣乐器。
背景技术
鸣乐器是用于舞台和其他表现形式的发声器具。现代分类法统一按各种乐器不同的发音方式和声学原理,把所有乐器总分为五大类体呜乐器、气呜乐器、膜呜乐器、弦呜乐器和电呜乐器。弦呜乐器包括所有的弦乐器,均以赋予张力的弦为发声振动的源;都有某种形状的共呜器与弦结合产生耦合振动。激发分三类,一是拨弦乐器,用手指或拨子弹奏者,如琴、琵琶、三弦、竖琴等;二是擦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等;三是击弦乐器,如杨琴等。
弦呜乐器多数为旋律乐器,多数能兼奏和弦,即能在同一乐器上兼奏旋律和伴奏。弦呜乐器一般音色优美,强弱变化幅度大,音域较宽,普遍适用于独奏、重奏和伴奏,在音乐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弦呜乐器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种类形制繁多。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各种民族的、区域的弦呜乐器。弦呜乐器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①琴弦;②共呜箱;③弦的支撑结构和张力调节装置;④有些乐器有键盘、踏瓣、激发机、指板、琴弓、拨弦和槌甘附件。
在我国已有的弦呜乐器中,扬琴音色明亮,古筝音色婉转,但雄浑不足,并且演奏方法单一,程式化过强,音色难于表现少数民族的特色和风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良多激发弦鸣乐器,它采取扬琴、古筝的长处和演奏方法及音色特点,形成一个综合的音色特点,其音域更为广阔,音色更为雄浑,更有利于表现少数民族的劳动和生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乐器可独奏、半奏、合奏。演奏以F调为基调,特别适宜演奏原创民间曲调,表现其民间音乐粗犷、泼辣的风格。但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格调的作品,也可胜任活泼欢快的乐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良多激发弦鸣乐器,包括共鸣箱、支撑架、琴弦线、弦扭、琴码和齐击或单击琴弦线用的琴竹等部件,共鸣箱上有音板,音板两端有竖起的琴角板,琴角上钻有位置高于音板的孔,琴弦线从左边孔穿过,直达右边的琴角板外,固定在弦扭上,在琴弦线下的音板上设置有琴码,连接在支撑架上的共鸣箱底部及侧面板开有出音孔。
上述的共鸣箱底部有40-50个出音孔,两侧面板上开有出音孔。
上述的弦扭固定在共鸣箱腔体一侧的台板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本实用新型制作的乐器因形似牛头而命名牛头琴。其共鸣箱7扁长,腔体长69cm,宽28cm,深16cm。用泡叶蒿树凿空制成,上有音板3,音板两端竖起如牛角状的琴角板4;琴角板上钻有相对应的七个孔,位置稍高于音板。
牛头琴有七根琴弦线1,弦长相等。在内侧紧挨演奏者最粗的为七弦16,向外依次渐细,为六弦15、五弦14、四弦13、三弦12、二弦11和一弦10。在弦线下的音板上设置五个琴码2,其中靠右承托七根弦的为一码17,中部承托七根弦的为二码18,靠左承托七、六、五、四弦的为三码20,承托三、二弦的为四码19,最左承托一弦的为五码21。一、二码固定不动,三、四、五码作调音用。琴弦线从左边琴角板的孔内穿过,直达右边的琴角板孔外,固定在七根弦扭5上,弦扭固定于腔体一侧的台板上,按顺时针方向可以旋转调弦;琴下部有四只如牛腿状的支撑脚架8。
共鸣箱底部有40—50个出音孔22,外侧面也可雕空,作出音用的放音孔6,增大共鸣。
本实用新型的演奏方法、融合中国民乐扬琴、古筝、小三弦的拨奏、击奏、擦奏于一体,形成独自的演奏方法和风格。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可使音域在现有基础上扩展,音位改进。演奏方法概述如下①密奏又称滚奏,即在一个音位上用琴竹连续滚奏、使音达到烘托曲调的作用,得到颤动效果。
②击奏有双击和单击两种,同时用两个琴竹9齐击或单击某一根弦,发出浑厚、恢宏的音色效果;还可根据乐谱旋律的需要,分位单击某根弦,形成乐曲流畅、完整的风格。
③刮奏左手持琴竹击某一根弦;右手根据乐曲的需要进行内外括奏,加强乐句、乐段、乐章的表现力。
④扫奏用右手从右到左连续在琴弦上作360°旋转演奏。形成高山流水般的婉转逶迤的乐曲特点。
本乐器的定弦一般采用D、F、G、A、C2、D2、F2,有10度,无半音。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多激发弦鸣乐器,包括共鸣箱、支撑架、琴弦线、弦扭、琴码和齐击或单击琴弦线用的琴竹部件,其特征在于共鸣箱上有音板,音板两端有竖起的琴角板,琴角板上钻有位置高于音板的孔,琴弦线从左边孔穿过,直达右边的琴角板外,固定在弦扭上,在琴弦线下的音板上设置有琴码,连接在支撑架上的共鸣箱底部及侧面板开有出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其特征是共鸣箱底部有40-50个出音孔,两侧面板上开有出音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其特征是弦扭固定在共鸣箱腔体一侧的台板上。
专利摘要改良多激发弦鸣乐器,共鸣箱上有音板,音板两端有竖起的琴角板,琴角上钻有位置高于音板的孔,琴弦线从左边孔穿过,直达右边的琴角板外,固定在弦扭上,在琴弦线下的音板上设置有琴码,连接在支撑架上的共鸣箱底部及侧面板开有出音孔,采取扬琴、古筝的长处和演奏方法及音色特点,形成一个综合的音色特点,其音域更为广阔,音色更为雄浑,更有利于表现少数民族的劳动和生活。
文档编号G10D3/00GK2671067SQ0325038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5日
发明者李新云, 王云常, 周潞 申请人:龙陵县文化体育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