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鸣乐器的可移动供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41207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鸣乐器的可移动供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乐器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鸣乐器的可移动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前电鸣乐器供电有很多方法,比如干电池,适配器,开关电源等。其中9V、12V积层电池是最常用的,此种方式虽然噪音小并不受场地限制,但是电池容量小,往往使用者在使用时有些设备不超过一个小时电池就没有电,更换电池也不是很方便,大量使用成本高、不环保。适配器和开关电源需要有220V交流电为其供电,虽然使用成本低且能保证长时间供电,但是交流电噪音大影响声音效果,并且受场地限制无法户外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供电时间短、噪音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电鸣乐器的可移动供电装置。使电鸣乐器进行演奏时能够得到长时间供电,而且噪音小声音效果好。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鸣乐器的可移动供电装置,包括锂电池组、升压稳压电路、电流检测单元、控制器,其中锂电池组的输出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流检测单元连接,电流检测单元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电流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具体包括,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电阻R23的一端相连接,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Q8的发射极连接,Q8的基极与电阻R37的一端相连接,R37的另一端与R23的另一端相连接,R2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Q4的基极与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接,Q4的发射极与Q8的集电极连接,R24的另一端与电阻R39的一端相连接,R39的一端与三极管QlO的集电极相连接,QlO的基极与电阻Rll的一端连接,Rll的另一端与Q4的发射极连接,Rll的另一端与R39的另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与Rll的一端连接,Q9的发射极与电阻R31的一端相连,R31的另一端与QlO的发射极相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R31的一端连接,D8的负极与R31的另一端连接,R31的另一端与电容C21的一端连接,C21的一端与单片机JlO的2号和3号端口连接,C21的另一端与JlO的I号端口连接,C21的另一端与Q4的发射极连接。
[0005]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升压稳压电路包括5V升压电路、5V稳压电路、9V升压电路、9V稳压电路、12V升压电路、12V稳压电路、18V升压电路、18V稳压电路;电流检测单元包括分别与5V升压电路、5V稳压电路、9V升压电路、9V稳压电路、12V升压电路、12V稳压电路、18V升压电路、18V稳压电路对应连接的电流检测电路。
[0006]按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电子开关,电子开关由控制器控制,对分别与5V升压电路、5V稳压电路、9V升压电路、9V稳压电路、12V升压电路、12V稳压电路、18V升压电路、18V稳压电路对应连接的电流检测电路进行切换。
[0007]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还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
[0008]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锂电池组由3个可充放电锂电池组成。
[0009]按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LED照明灯,该LED照明灯与控制器相连通。
[0010]按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的盒体的材料为经过二次氧化的铝合金。
[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可移动供电装置,使电鸣乐器进行演奏时能够得到长期供电,不用担心中间出现因为电池电量不足而导致演奏中断,而且使电鸣乐器噪音小声音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可移动供电装置可户外使用,成本低且环保。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移动供电装置输出5V、9V电压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移动供电装置输出5V、12V、18V电压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和图2中控制器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和图2中电流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电鸣乐器的可移动供电装置,包括锂电池组、升压稳压电路、电流检测单元、控制器,其中锂电池组的输出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流检测单元连接,电流检测单元与控制器连接。
[0019]其中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电流检测电路,如图4所示,电流检测电路具体包括,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电阻R23的一端相连接,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Q8的发射极连接,Q8的基极与电阻R37的一端相连接,R37的另一端与R23的另一端相连接,R2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Q4的基极与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接,Q4的发射极与Q8的集电极连接,R24的另一端与电阻R39的一端相连接,R39的一端与三极管QlO的集电极相连接,QlO的基极与电阻Rll的一端连接,Rll的另一端与Q4的发射极连接,Rll的另一端与R39的另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与Rll的一端连接,Q9的发射极与电阻R31的一端相连,R31的另一端与QlO的发射极相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R31的一端连接,D8的负极与R31的另一端连接,R31的另一端与电容C21的一端连接,C21的一端与单片机JlO的2号和3号端口连接,C21的另一端与JlO的I号端口连接,C21的另一端与Q4的发射极连接。
[0020]该电流电测电路的工作原理为,R31为采样电阻,与之并联的二极管D8可以防止输出较大电流时在采样电阻上产生较大的压降。三极管Q9与QlO组成小电流判断电路,当R31没有电流流过时,三极管QlO的发射极电压和Q9 —致,因此QlO进入放大状态而打开,于是Q8导通;当R31有电流流过时,三极管QlO的Ve电压持续下降,而Vb由于被Q9箝位而保持不变,于是QlO逐步退出放大状态,集电极输出电压随之下降,当R31流经电流达到一定值后,三极管QlO截止,导致Q8截止,实现了电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