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及拉弦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365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及拉弦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吉他(1)的弦卡定结构,包括:形成于拉弦板(9)的第一弦通路(17)及第二弦通路(18);以及形成于琴体(2)的琴体侧弦通孔(24)。第一弦通路(17)是从拉弦板主体构件(12)的前表面部分延伸至后表面部分的通孔。第二弦通路(18)的前半部分是与第一弦通路(17)的前半部分共用的路径,其后半部分是呈直角弯曲而到达拉弦板主体构件(12)的底面部分的通孔,第二弦通路(18)与琴体侧弦通孔(24)连通。能在第一弦卡定状态和第二弦卡定状态这两个状态下卡定弦(10),其中,在所述第一弦卡定状态下,将弦(10)穿过拉弦板(9)的第一弦通路(17)而卡定,在所述第二弦卡定状态下,将各弦(10)从琴体(2)的背面侧经由安装于其表面的拉弦板(9)而穿过。
【专利说明】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及拉弦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特别地,涉及能使用拉弦板在两个弦卡定状态下卡定弦的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吉他、例如莱斯保罗式电吉他中,将弦穿过在安装于琴体表面的拉弦板上形成的弦通孔,将被称为球端的弦的一端与弦通孔的开口部卡定,并将弦的另一端卷绕于琴头一侧的调音旋钮,以规定的张力对弦进行拉伸。配置于比拉弦板更靠琴头一侧的部位的琴桥具有作为在拉伸弦时弦的振动的支点的功能,并具有用调音旋钮进行调音的音程的微调节功能、为了调节弦距指板的闻度而调节琴桥自身的闻度的功能等。
[0003]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使用拉弦板的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在该专利文献I中,弦穿过形成于震音块的固定板的孔,弦的球端与形成于各孔后端的较大内径的部分卡定,以使固定板作为拉弦板起作用。在固定板上,用于供弦穿过的孔成为从固定板的前表面到后表面为止的直线状的通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使用拉弦板被一体化而成的琴桥的弦卡定结构,在琴桥上形成有沿着吉他前后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弦通孔。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7 - 537471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 - 1959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在此,现有的为了卡定电吉他的弦而使用的拉弦板一般采用形成有在吉他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贯穿地延伸的六根弦通孔的结构,但对于拉弦板自身并未提出任何具有在不同的弦卡定状态、例如弦长不同的弦卡定状态下卡定弦的功能的方案。
[0010]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点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能使用拉弦板在两个不同的弦卡定状态下卡定弦的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以及适于构成该弦卡定结构的拉弦板。
[0011 ]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使用安装于电吉他的琴体表面的拉弦板来卡定多根弦的后端,其特征是,在上述拉弦板形成有多根第一弦通路和多根第二弦通路,其中,上述多根第一弦通路以贯穿上述拉弦板的方式延伸且彼此平行,上述多根第二弦通路以贯穿上述拉弦板的方式延伸且彼此平行,上述第一弦通路从第一前端开口部直线状地延伸至第一后端开口部,其中,上述第一前端开口部在上述拉弦板的朝向电吉他的琴头一侧的前表面部分露出,上述第一后端开口部在朝向与该前表面部分相反一侧的后表面部分露出,上述第二弦通路从第二前端开口部弯曲地延伸至第二后端开口部,其中,上述第二前端开口部在上述拉弦板的上述前表面部分露出,上述第二后端开口部在上述拉弦板的与上述琴体的表面抵接的底面部分露出,在上述琴体上形成有平行的多个琴体侧弦通孔,这些琴体侧弦通孔从在上述琴体的表面露出的表面开口部延伸至在上述琴体的背面露出的背面开口部,上述琴体侧弦通孔的各上述表面开口部与上述第二弦通路的各上述第二后端开口部连通,能将各弦设定在第一弦卡定状态和第二弦卡定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其中,在上述第一弦卡定状态下,将上述各弦从上述拉弦板的后侧穿过上述第一弦通路,并将上述各弦后端的球端与上述第一弦通路的第一后端开口部卡定,在上述第二弦卡定状态下,将上述各弦从上述琴体的背面侧依次穿过上述琴体侧弦通孔及上述第二弦通路,并将上述各弦后端的球端与上述琴体侧弦通孔的上述背面开口部卡定。
[0013]在本发明的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中,能在第二弦卡定状态和第一弦卡定状态这两个弦卡定状态下卡定弦,其中,在上述第二弦卡定状态下,使各弦从琴体的背面侧经由安装于琴体表面的拉弦板而穿过,在上述第一弦卡定状态下,与现有技术相同,将弦穿过拉弦板而卡定。形成于吉他琴体的琴体侧弦通孔被拉弦板覆盖隐藏,因此,不会改变吉他琴体的表面外观,就能在两个弦卡定状态下卡定弦。
[0014]另外,只要在设有第一弦通路的现有拉弦板上形成第二弦通路,在琴体上形成琴体侧弦通孔即可,无需制造、安装新零件。由此,不会导致制造成本、制造工序的大幅增加,能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两个弦卡定状态。
[0015]此外,在第二弦卡定状态下,将弦穿过形成于琴体的琴体侧弦通孔,因此,与将弦卡定在拉弦板的第一弦卡定状态相比,能进一步有效地将弦振动传递至吉他琴体,藉此,能获得更多的谐音。
[0016]此外,在第二弦卡定状态下,与第一弦卡定状态相比,弦长变长。另外,通过将第二弦通路设为从拉弦板的前表面部分朝底面部分弯曲的形状,利用该第二弦通路的弯曲部分支承弦,从而能对弦施加较大的张力。其结果是,当降音时,与第一弦卡定状态相比,能将弦维持在作用有较大张力的张紧状态,从而能以无重音的方式进行降音状态下的吉他演奏。
[0017]此外,当将第二弦通路相对于第一弦通路垂直地加以开设时,孔加工是简单的,但也能以相对于第一弦通路形成小于90度的倾斜角度的方式形成第二弦通路。通过改变倾斜角度,能改变施加于弦的张力。
[0018]接着,本发明的拉弦板被使用在上述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中,其特征是,包括:拉弦板主体构件;多根第一弦通路,该多根第一弦通路以贯穿上述拉弦板主体构件的方式延伸且彼此平行,用于卡定弦;以及多根第二弦通路,该多根第二弦通路以贯穿上述拉弦板主体构件的方式延伸且彼此平行,用于卡定弦,在将上述拉弦板主体构件安装于上述电吉他的琴体表面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弦通路从第一前端开口部直线状地延伸至第一后端开口部,其中,上述第一前端开口部在上述拉弦板主体构件的朝向电吉他的琴头一侧的前表面部分露出,上述第一后端开口部在朝向与该前表面部分相反一侧的后表面部分露出,上述第二弦通路从第二前端开口部弯曲地延伸至第二后端开口部,其中,上述第二前端开口部在上述前表面部分露出,上述第二后端开口部在与上述琴体的表面抵接的底面部分露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莱斯保罗式电吉他的一例的主视图。
[0020]图2是表示使用了图1的电吉他中的拉弦板的弦卡定结构的示意剖视图。[0021]图3是表示图1的电吉他的拉弦板的立体图。
[0022]图4是表不图1的拉弦板的主视图、俯视图、后视图、右视图及仰视图。
[0023]图5是图1的拉弦板的剖视图。
[0024]图6是表示拉弦板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电吉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莱斯保罗式电吉他I的基本结构是一般的结构,其包括琴体2、琴颈3及琴头4,在琴体2的表面5上从其琴颈一侧起安装有两个拾音器6、7、琴桥8及拉弦板9。六根弦10的一端(球端)卡定在拉弦板9 一侧,另一端卷绕于安装在琴头4上的各调音旋钮11。
[0026]图2是电吉他I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其示出了使用安装于琴体2的表面5的拉弦板9将弦10的后端卡定的弦卡定结构。图3是表示拉弦板9的立体图。当参照这些图进行说明时,拉弦板9由金属制、细长的拉弦板主体构件12形成。在拉弦板主体构件12的两端部形成有朝琴头4 一侧(前方)及上方开口的螺栓安装槽13、14。利用安装于上述螺栓安装槽13、14的两根拉弦板安装用螺栓15、16将拉弦板主体构件12固定于琴体2的表面5。
[0027]即,拉弦板安装用螺栓15、16拧入、固定于预先埋入琴体2的螺母(未图示),上述拉弦板安装用螺栓15、16的头部15a、16a从琴体2的表面5突出。在距头部15a、16a—定间隔的位置形成有圆盘状的凸缘15b、16b,上述凸缘15b、16b的上表面位于与琴体2的表面5a相同的高度。拉弦板9的形成有左右螺栓安装槽13、14的部分从拉弦板安装用螺栓15、16的后侧插入头部15a、16a与凸缘15b、16b之间。
[0028]在拉弦板主体构件12上形成有弦卡定用的六根第一弦通路17和弦卡定用的六根第二弦通路18,其中,上述六根第一弦通路17以贯穿该拉弦板主体构件12的方式延伸且彼此平行,上述六根第二弦通路18以贯穿拉弦板主体构件12的方式延伸且彼此平行。第一弦通路17是从第一前端开口部17a到第一后端开口部17d为止的直线状的通路,其中,上述第一前端开口部17a在拉弦板主体构件12中的朝向电吉他I的琴头4 一侧的前表面部分19露出,上述第一后端开口部17d在朝向与该前表面部分19相反一侧的后表面部分20露出。第二弦通路18是从第二前端开口部18a到第二后端开口部18d为止的通路,其中,上述第二前端开口部18a在拉弦板主体构件12的前表面部分19露出,上述第二后端开口部18d在该拉弦板主体构件12中的与琴体2的表面5抵接的底面部分21露出。
[0029]此处,第一弦通路17包括:第一前端开口部17a —侧的第一前侧弦通路部分17b ;以及第一后端开口部17d—侧的第一后侧弦通路部分17c。第二弦通路18也包括:前端开口部18a —侧的第二前侧弦通路部分18b ;以及第二后端开口部18d—侧的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18c。在本例中,第一前侧弦通路部分17b和第二前侧弦通路部分18b成为共用的前侧弦通路部分22,它们前端的第一前端开口部17a及第二前端开口部18a也成为共用的前端开口部23。另外,第一弦通路17的第一后侧弦通路部分17c直线状地连接至前侧弦通路部分22的后端,但第二弦通路18的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18c从前侧弦通路部分22的后端部分沿着呈直角折曲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0030]另一方面,在琴体2上形成有沿着其厚度方向贯穿的琴体侧弦通孔24。琴体侧弦通孔24是从露出至琴体2的表面5的表面开口部24a到露出至琴体2的背面25的背面开口部24b为止的通孔。琴体侧弦通孔24的表面开口部24a分别与安装于琴体2的表面5的拉弦板主体构件12的第二弦通路18的各个第二后端开口部18d连通。
[0031]在该结构的弦卡定结构中,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A所示,能在第一弦卡定状态下卡定各弦10,在该第一弦卡定状态下,将各弦10从拉弦板主体构件12的后侧穿过第一弦通路17,并将上述各弦10后端的球端IOa与第一弦通路17的第一后端开口部17d卡定。另外,如图2中的实线B所示,能在第二弦卡定状态下卡定各弦10,在该第二弦卡定状态下,将各弦10从琴体2的背面25 —侧依次穿过琴体侧弦通孔24及第二弦通路18,并将上述各弦10后端的球端IOa与琴体侧弦通孔24的背面开口部24b卡定。
[0032]图4(a)?图4(e)分别是表不拉弦板9的主视图、俯视图、后视图、右视图及仰视图,图5是拉弦板9的剖视图。参照上述图,对拉弦板9的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33]如上所述,第一弦通路17是直线状地延伸的通路,其包括前侧弦通路部分22(第一前侧弦通路部分17b)和第一后侧弦通路部分17c,前侧弦通路部分22的前端与拉弦板主体构件12的前表面部分19的前端开口部23 (第一前端开口部17a)相连,第一后侧弦通路部分17c的后端与后表面部分20的第一后端开口部17d相连。本例的前侧弦通路部分22是朝拉弦板主体构件12的上表面部分26开口的一定宽度的槽,其槽底面22a由半圆形的弯曲面限定,左右的槽侧面22b由从槽底面的两侧边缘朝向上表面部分26相对于底面部分21垂直地延伸的平坦侧面限定。
[0034]第一后侧弦通路部分17c由半径与槽底面22a的曲率半径相同的小径孔部分17e、与小径孔部分17e的后端连续地扩大的锥状孔部分17f、与锥状孔部分17f的后端连续的大径孔部分17g构成,大径孔部分17g的后端与第一后端开口部17d相连。槽形状的前侧弦通路部分22及第一后侧弦通路部分17c的小径孔部分17e是直径比弦10的外径大且比球端IOa的外径小的小径部分,后侧的大径孔部分17g是能供弦10的球端IOa插入的部分。
[0035]另一方面,第二弦通路18的前侧部分成为与第一弦通路17共用的前侧弦通路部分22,其后侧部分成为从前侧弦通路部分22的后端部分朝向底面部分21呈直角折曲且直线状地延伸的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18c。该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18c的后端与露出至底面部分21的第二后端开口部18d相连。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18c由半径与槽底面22a的曲率半径相同的小径孔部分18e、与该小径孔部分18e的后端连续地扩大的锥状孔部分18f、与该锥状孔部分18f的后端连续的大径孔部分18g构成,大径孔部分18g的后端与第二后端开口部18d相连。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18c的小径孔部分18e是直径比弦10的外径大且比球端IOa的外径小的小径部分,后侧的大径孔部分18g是能供弦10的球端IOa插入的部分。
[0036]此处,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18c的小径孔部分18e在槽形状的前侧弦通路部分22的槽底面22a的后端开口。此外,如图5所示,槽底面22a的后端部分与小径孔部分18e的内周面部分之间成为通过凸曲面而平滑地连续的弯曲部分27。在第二弦卡定状态下,弦10在由该弯曲部分27支持着的状态下被卡定(参照图2)。
[0037]在该结构的拉弦板9中,第一弦通路17及第二弦通路18的前半部分成为共用的槽状的前侧弦通路部分22。因此,在将弦10从琴体2的背面25 —侧穿过第二弦通路18而拉出至拉弦板9的上表面部分26 —侧之后,能容易地进行沿着共用的前侧弦通路部分22将弦10朝前方拉出的操作。
[0038](其他实施方式)
[0039]图6 (a)?图6 (C)是表示包括第一弦通路17及第二弦通路18的拉弦板9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图6(a)所示的拉弦板9A中,第一弦通路17A是圆形截面的直线状的通孔,其包括前侧弦通孔部分41和后侧弦通孔部分42。第二弦通路18A包括与第一弦通路17A的前侧弦通孔部分41共用的前侧弦通孔部分43和后侧弦通孔部分44。后侧弦通孔部分44成为从第一弦通路17的前侧弦通孔部分41及后侧弦通孔部分41之间的部分呈直角分支的圆形截面且直线状的分支孔部分。
[0040]在图6(b)所示的拉弦板9B中,第一弦通路17B是圆形截面的直线状的通孔。第二弦通路18B包括前侧弦通孔部分43B和后侧弦通孔部分44B。前侧弦通孔部分43B是在比第一弦通路17更靠上表面部分一侧的部位直线状地延伸的圆形截面的孔,后侧弦通孔部分44B是从前侧弦通孔部分43B的后端朝底面部分呈直角折曲且直线状地延伸的圆形截面的孔。该后侧弦通孔部分44B在中途位置相对于第一弦通路17B呈直角且交叉地延伸。
[0041]图6(c)所示的拉弦板9C基本上与图6(b)所示的拉弦板9B相同。在拉弦板9C中,第一弦通路17C是圆形截面的直线状的通孔,但第二弦通路18C包括由朝上方开口的槽构成的前侧弦通槽部分43C和圆形截面的后侧弦通孔部分44C。
[0042]另外,在上述各例中,第二弦通路的后侧弦通路部分(后侧弦通孔部分)及形成于琴体的第三弦通孔在琴体厚度方向上延伸,但也能形成为在相对于琴体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例如,在图2中,如点划线所示的箭头C、D那样,也能使它们相对于琴体厚度方向在前后方向上以锐角倾斜。在沿着琴体厚度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存在容易进行孔加工这样的优点。通过使孔倾斜,能改变弦长度,因此,能调节施加于弦的张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使用安装于电吉他的琴体表面的拉弦板来卡定多根弦的后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拉弦板上形成有多根第一弦通路和多根第二弦通路,其中,所述多根第一弦通路以贯穿所述拉弦板的方式延伸且彼此平行,所述多根第二弦通路以贯穿所述拉弦板的方式延伸且彼此平行, 所述第一弦通路从第一前端开口部直线状地延伸至第一后端开口部,其中,所述第一前端开口部在所述拉弦板的朝向电吉他的琴头一侧的前表面部分露出,所述第一后端开口部在朝向与该前表面部分相反一侧的后表面部分露出, 所述第二弦通路从第二前端开口部弯曲地延伸至第二后端开口部,其中,所述第二前端开口部在所述拉弦板的所述前表面部分露出,所述第二后端开口部在所述拉弦板的与所述琴体的表面抵接的底面部分露出, 在所述琴体上形成有平行的多个琴体侧弦通孔,这些琴体侧弦通孔从在所述琴体的表面露出的表面开口部延伸至在所述琴体的背面露出的背面开口部, 所述琴体侧弦通孔的各所述表面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弦通路的各所述第二后端开口部连通, 能将各弦设定在第一弦卡定状态和第二弦卡定状态中的任一弦卡定状态下,其中,在所述第一弦卡定状态下,将所述各弦从所述拉弦板的后端穿过所述第一弦通路,并将所述各弦后端的球端与所述第一弦通路的第一后端开口部卡定,在所述第二弦卡定状态下,将所述各弦从所述琴体的背面侧依次穿过所述琴体侧弦通孔及所述第二弦通路,并将所述各弦后端的球端与所述琴体侧弦通孔的所述背面开口部卡定。
2.—种拉弦板,被使用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吉他的弦卡定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拉弦板主体构件; 多根第一弦通路,该多根第一弦通路以贯穿所述拉弦板主体构件的方式延伸且彼此平行,用于卡定弦;以及 多根第二弦通路,该多根第二弦通路以贯穿所述拉弦板主体构件的方式延伸且彼此平行,用于卡定弦, 在将所述拉弦板主体构件安装于所述电吉他的琴体表面的状态下,各第一弦通路从第一前端开口部直线状地延伸至第一后端开口部,其中,所述第一前端开口部在所述拉弦板主体构件的朝向电吉他的琴头一侧的前表面部分露出,所述第一后端开口部在朝向与该前表面部分相反一侧的后表面部分露出,所述第二弦通路从第二前端开口部弯曲地延伸至第二后端开口部,其中,所述第二前端开口部在所述前表面部分露出,所述第二后端开口部在与所述琴体的表面抵接的底面部分露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弦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弦通路分别包括:与所述第一前端开口部相连的第一前侧弦通路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后端开口部相连的第一后侧弦通路部分, 所述第二弦通路分别包括:与所述第二前端开口部相连的第二前侧弦通路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后端开口部相连的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 所述第一前侧弦通路部分和所述第二前侧弦通路部分成为共用的前侧弦通路部分,所述第一前端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前端开口部成为共用的前端开口部, 所述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在相对于所述前侧弦通路部分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弦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弦通路部分由在所述拉弦板主体构件的所述上表面部分开口的一定宽度的槽构成, 所述第一后侧弦通路部分是圆形截面的孔, 所述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是圆形截面的孔, 所述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在所述前侧弦通路部分的槽底面的后端部分开口, 所述槽底面的后端部分与从该槽底面延伸出的所述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的内周面部分之间的部分成为通过曲面而平滑地连续的弯曲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弦板,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拉弦板主体构件安装于所述琴体的表面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弦通路与该表面平行且直线状地延伸, 所述第二弦通路的 所述第二后侧弦通路部分在相对于所述前侧弦通路部分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文档编号】G10D1/08GK103765504SQ201180073167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田锅一真, 黑岩真一 申请人:富士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