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弦乐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2563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原声弦乐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滑动下琴枕系统以及一种制造弦乐器的方法,该弦乐器包括与琴码板可滑动地啮合的下方块。接头位于下琴枕和下方块之间,允许下方块滑入琴码板上的位置直至接头被拧紧,从而将下琴枕置于共鸣板上。
【专利说明】原声弦乐器
【技术领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弦乐器,其中通过使用滑动下琴枕系统、内部支撑物和偏移琴头,减小了共鸣板上的应力和张力。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具有滑动下琴枕、内部支撑物和偏移琴头的吉他。
【背景技术】
[0002]原声弦乐器承受琴弦引起的高应力和张力。在调节乐器时,拧紧琴弦导致在琴颈和共鸣箱之间产生力。直接受力物是琴码。随后,力间接施加于共鸣板上。这会导致琴码和共鸣板两者的损坏。在极端情况下,乐器的琴颈和共鸣箱之间的接头损坏而影响琴颈。
[0003]为了抵消力,吉他共鸣板和背板的内表面设置有支具。支具的复杂样式用在背板的内表面上。在乐器制造期间,为了调节乐器,制琴师花费大量时间加工支具。为了减少工作,格里菲思(US6,333, 454)提供了兼有切槽、粘合物和支具的支具系统。一个单元与共鸣板使用,另一个单元与背板使用。
[0004]在US7,462,767的专利中,通过使用在共鸣箱中固定于吉他琴码和琴颈的附加琴弦或线绳,优选用凯夫拉、碳纤维或类似的非弹性材料制造,用支具系统制衡力。支架位于乐器共鸣箱内,并固定于乐器琴码的底部。它与可调节支架用非弹性琴弦连接。可调节支架可以调节施加于琴弦上的张力,以控制制衡张力的大小。该系统不减缓力,而只是简单地制衡力。
[0005]因为琴弦在琴头和琴码之间没对齐,以致它们垂直于琴码,从而导出出现了另一个乐器应力。琴弦因此在琴码和共鸣箱上施加扭力。
[0006]尽管事实是许多乐器因此这两个力、琴码和共鸣板上的力以及琴颈和共鸣箱上的力而损坏,弦乐器业界不愿意做出改变以减小施加的力,却乐于保持乐器的“外观”而不是乐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07]本技术提供用于减小弦乐器家族乐器琴弦施加的力的组合。
[0008]一个方面是滑动下琴枕系统减小共鸣板上的张力,从而允许顶部与最小强度支具自由地共鸣,减缓了许多张力。滑动下琴枕系统同样允许轻易地使每个琴弦发音调。
[0009]另一个方面是支撑物,它从琴颈远端延伸到共鸣箱远端,更具体地说,到位于共鸣箱远端的终端块。支撑物具有轨道和细调器,以允许调节朝向和背离共鸣板。支撑物位置的调节调节颈角和弦高。
[0010]组合的另一个方面是偏移琴头。偏移琴头具有两个调谐键,偏移端对面的一端具有四个调谐键。它减小了吉他上琴枕上的应力和张力。
[0011]本技术进一步提供切槽单元,它与共鸣板和背板是整体的。这允许弦乐器的组装容易快速,并且由于它比传统粘合物和切槽小70%,它提供较多的谐振区。它同样减少制造中的步骤数量。[0012]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周围音调槽。
[0013]还提供了制造具有上述特征的弦乐器的方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吉他的透视图;
[0015]图2是图1吉他的纵向剖视图;
[0016]图3是图1吉他的端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去除外轮廓前切槽单元的横截面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滑动下琴枕系统的平面图;
[0019]图6是图1技术琴颈区的分解图;
[0020]图6A是图1技术共鸣板的平面图;
[0021]图7是图1技术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吉他,统一标记为10,如图1所示。吉他具有琴头12和从此延伸的琴颈14。琴颈14与统一标记为16的共鸣箱在共鸣箱16的近端18连接。共鸣箱16具有共鸣板20和侧板22,共鸣板20形成共鸣箱16的顶部。共鸣板20具有窄的、深2毫米的围绕周缘的槽,标记为“周缘音调槽” 21。音调槽21允许共鸣板20较有弹性。音调孔24位于共鸣板20的中央。沟槽26同样位于共鸣板20中,数量上与琴弦28的数量对应。提供的琴头12具有调谐键30。在现有技术中,琴头是对称的,在琴头12的两侧,有相等数量的调谐键30。相反,本技术的琴头12具有偏移端32。有两个调谐键30位于偏移端32的同侧,有四个调谐键30位于偏移端32的对侧。这允许琴弦28在琴头12和统一标记为34的滑动下琴枕系统之间以平行的方式延伸,并垂直于滑动下琴枕系统34。提供了具有移动磁铁35的固定音圈,以移动共鸣箱16。
[0023]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共鸣箱16由共鸣板20的内表面40、侧板22的内表面42 (见图4)和背板46的内表面44限定。琴颈与琴颈块48固定,并具有带有音调品29的整体指板。琴弦28越过音调品29,上琴枕31并不是终止于固弦锥,而是终止于统一标记为34的滑动下琴枕系统,固弦锥与琴码如吉他现有技术中出现的或与拉弦板如小提琴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啮合。
[0024]图2还显示了支撑物50与位于远端内表面54上的终端块52相邻,并可调节地附于螺栓56或背带弦轴。如图3所示,螺栓56在终端块52和远端100处的侧板22中延伸通过基本上垂直的沟槽58 (本文中的垂直意思是它在共鸣板20和背板46之间延伸一段距离)。箭头显示螺栓56的位置可以如何调节。终端块52中的细调螺钉60垂直放置,并与螺栓56相邻。调节改变支撑物50的有效长度,换言之,共鸣箱16的统一标记为100的远端与统一标记为18的近端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更重要的是,调节允许通过调节颈角调节弦的高度。这是进一步的益处,因为它不改变弦的断裂角。板62位于上表面64上的支撑物50上,并与琴颈远端66处的琴颈14相邻。
[0025]如图4所示,在制造期间,统一标记为104的切槽单元与背板46和共鸣板20是整体的。切槽单元104由内轮廓106和外轮廓108组成,其间具有谷110。单元104伸向背板46和共鸣板20的边缘。侧板22固定于谷110中,并就地粘合。外轮廓108随后用线、或激光切割器、或类似的去除,留下整体的切槽单元104,以向共鸣箱16提供结构支撑。切槽单元104明显比传统切槽小,在吉他10制造期间,制造和使用都较容易。此外,无需粘合物。
[0026]滑动下琴枕系统34(如图1所示)由一系列下琴枕120、一系列接头122、一系列下方块124和琴码板126组成。下琴枕120、接头122和下方块124的数量对应琴弦28的数量和沟槽26的数量。如图5所示,每个下琴枕120与下方块124用接头122啮合。琴码板126位于共鸣箱16中,远端是锥形的,以致它朝向吉他10的琴颈14最厚,S卩,它在远端垂直于下琴枕纵轴变尖。它粘在共鸣板20的内表面40,并且是带槽的。下方块124与琴码板126相邻。接头122可调节,松开时允许下琴枕120、接头122和下方块124在沟槽26中向近端和向远端移动。下琴枕120、接头122和下方块124的组合因此既允许调节每个琴弦28的音准,又减缓通常出现于传统吉他琴码和共鸣板的张力。这允许共鸣板20仅仅起到谐振膜,而非结构支撑和谐振膜的作用。
[0027]每个下琴枕120在近端具有楔形开口,以与琴弦28啮合。琴弦28穿过楔形开口,并穿过共鸣板20和琴码板126中的沟槽26。琴弦28终止于下方块124下侧129上的凹处128,如图5所示。
[00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头122与下琴枕120是整体的,并且单元用塑料聚合物之类的材料制造。
[0029]在所有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共鸣板20上的应力,优选地,弹奏时琴弦28的圆形移动至少在两个平面中(上到下和端到端),优选在圆形中,由随之产生的下琴枕120的移动调节,因此,在所有实施例中,选择接头122,无论是否是整体的,以提供这样的移动(称为“基本上可旋转”)。此外,设计减小共鸣板上的扭曲应力。这与传统吉他不同,因为传统吉他的固弦锥仅仅调节琴弦28的上下移动,从而导致共鸣板上的扭曲应力。
[0030]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在共鸣箱16中提供共鸣箱孔200,用于接入琴颈14和支撑物50。这些组装后,作为单元使用。琴颈14和具有音品29的整体指板接入音孔沟槽202,它是音孔24的延伸。这可以参见插图6A。螺栓204保持琴颈14至琴颈块48。
[0031]如图7所示,每个下琴枕120可设置有传感器206或乐器数字接口(MIDI)。这允许单独处理每个琴弦。
[0032]本技术的吉他可以非常快地组装,如下:
[0033]1、吉他琴身的制造:
[0034]共鸣板和背板用机器加工,以具有整体的切槽单元104。这用来将侧板22固定于吉他10的共鸣板20和背板46。一旦粘合,外轮廓108用线或激光切割或类似的去除。
[0035]2、支撑物的使用:
[0036]琴颈14、琴颈块48和支撑物50作为单元通过共鸣箱孔200滑入吉他10的共鸣箱16。支撑物50与位于远端内表面42上的终端块52相邻,并可调节地附于螺栓56或背带弦轴。螺栓56在终端块52和吉他10远端100处的侧板22中延伸通过基本上垂直的沟槽58 (本文中的垂直意思是它在共鸣板20和背板30之间延伸一段距离)。支撑物通过调节螺栓56和调节螺钉62调节。
[0037]3、滑动下琴枕系统的使用:
[0038]随后,通过将一系列下琴枕120置于共鸣板20上、将接头122插入沟槽26、将它们固定于下方块124、并拧紧接头122,组装滑动下琴枕系统34,以致下琴枕120位于共鸣板20上,下方块124位于琴码板126上。
[0039]4、支撑物的调节:
[0040]通过在垂直沟槽58中向上或向下滑动螺栓56改变它的位置,实现调节。螺钉62用来实现细调。一旦恰当地定位,拧紧螺栓56。这些调节改变琴颈的角度。
[0041]5、给乐器装弦:
[0042]通过将每个琴弦28穿过下琴枕120上的楔形开口,通过沟槽26穿过共鸣板20,并在相应的下方块124的下侧上终止琴弦28,通过将琴弦26插入下方块下侧129中的凹处128,给乐器装弦。琴弦28缠绕到调谐键30,注意琴弦28的排列用偏移端32保持垂直于滑动下琴枕系统34。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这包括将两个琴弦固定于邻近偏移端的调谐键和四个琴弦固定于在偏移端对面的调谐键。
[0043]6、使吉他发音:
[0044]滑动下琴枕系统34在沟槽26中向近端或向远端并沿着琴码板126滑动。一旦定位,拧紧接头122,以致滑动下琴枕系统34就地固定地位于共鸣板20和琴码板126上。
[0045]7、调节琴弦:
[0046]滑动下琴枕系统34和支撑物50允许共鸣箱16无振动或基本上无振动,因为琴弦接触和张力可以在共鸣箱消除。数字系统,如,但不限于安塔尔自动调整?,可以用来调节和矫正每个琴弦的音高。由于共鸣箱振动,这样的调节对原声吉他是无用的。
[0047]如果调节吉他10提供基本上无振动的共鸣箱16,具有移动磁铁35的固定音圈可以用来控制共鸣板20的移动。
[0048]上面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可以想到不改变本技术范围的变例。例如,乐器可以具有多于或少于六个的琴弦,且不必是吉他,而是弦乐器家族中的任何乐器,例如,但不限于小提琴、四弦琴、鲁特琴或曼陀林。不管多数琴弦,偏移端将允许琴头侧边之间调谐键的不规则分布,从而允许琴弦垂直于滑动下琴枕系统。此外,可以使用多于一组的琴弦,例如,乐器可以具有六琴弦和十二琴弦的实施例,并且,可以使用多于一个的支撑物。琴颈和支撑物可以是单元体结构,支撑物可以是实心部件,或者可以是构架。滑动下琴枕系统可以是多种形状。吉他可只设置有支撑物和有关的部件,或者可设置有支撑物和滑动下琴枕系统两者。周缘音调槽通常是共鸣板厚度的1/2,但可以是厚度的1/4,或厚度的3/8,或厚达厚度的5/8,并且位于共鸣板边缘附近,例如,但不限于,在距边缘I和3厘米之间,较优选的是距边缘1.5至2.5厘米,最优选的是距边缘2厘米。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弦乐器的滑动下琴枕系统,所述乐器具有琴颈、共鸣板和共鸣箱,所述滑动下琴枕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组合,所述组合包括: i)琴码板,所述琴码板用于与所述共鸣板的内表面连接; i)用于在所述共鸣板上定位的下琴枕,所述下琴枕包括用于接入琴弦并将其通过沟槽导入所述共鸣板的开口; iii)用于保持所述琴弦的下方块,所述下方块与所述琴码板可滑动地啮合;以及 iv)可调节接头,用于连接所述下琴枕和所述下方块,以致使用中,所述下方块滑入所述琴码板上的位置,且所述接头被拧紧,从而将所述下琴枕置于所述共鸣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下琴枕系统,其中有六个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下琴枕系统,进一步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在每个组合的所述下琴枕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下琴枕系统,其中所述琴码板是单一单元,且是楔形的,具有垂直于所述下琴枕纵轴的锥形物。
5.一种弦乐器,所述弦乐器具有琴头、琴颈、琴码、至少一个琴弦和共鸣箱,所述共鸣箱包括侧板、背板和共鸣板,所述共鸣板包括音调孔,其中改进包括支撑物,所述支撑物置于所述共鸣箱中,且横跨所述琴颈远端与附于所述共鸣箱远端的终端块之间,所述支撑物与所述终端块可调节 地连接,以允许所述支撑物朝向和背离所述共鸣板的调节,从而调节颈角和弦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乐器,其中所述乐器是吉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乐器,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远离所述音调孔的沟槽和滑动下琴枕系统,所述滑动下琴枕系统具有至少一种组合,所述组合包括: i)琴码板,所述琴码板与所述共鸣板的内表面连接; i)在所述沟槽附近可滑动地置于所述共鸣板上的下琴枕,所述下琴枕包括用于接入所述琴弦并将其通过所述沟槽导入所述共鸣板的开口; iii)保持所述琴弦的下方块,所述下方块与所述琴码板可滑动地啮合;以及 iv)连接所述下琴枕和所述下方块的可调节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乐器,其特征进一步在于,所述琴头具有偏移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乐器,其中所述琴头配置为接入六个琴弦,以致两个琴弦在所述偏移端附近终止,四个琴弦在所述偏移端对面终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乐器,其特征进一步在于,所述共鸣板和背板具有整体切槽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乐器,其特征进一步在于,所述琴颈具有整体指板。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乐器,进一步包括位于每个下琴枕上的传感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乐器,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音调圈和可移动磁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乐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共鸣板中的周围音调槽。
15.一种用于弦乐器琴颈的琴头,所述琴头包括偏移侧和相对侧,并配置为在所述偏移侧接入少数调谐键,以致使用中,所述琴弦平行于所述琴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琴头,其中所述琴头配置为在所述偏移侧接入两个调谐键,在所述相对侧接入四个调谐键。
17.—种制造弦乐器的方法,所述弦乐器包括琴头、琴颈、琴码和共鸣箱,所述共鸣箱包括侧板、背板和共鸣板,所述共鸣板包括音调孔和至少一个远离所述音调孔的沟槽,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沟槽附近将琴码板固定于所述共鸣板的下侧; 将所述背板和共鸣板固定于所述侧板,以提供具有共鸣箱孔的所述共鸣箱; 在琴颈远端连接支撑物和所述琴颈; 将所述支撑物和琴颈通过所述共鸣箱孔引入所述共鸣箱,并附于其中; 将至少一个下琴枕和下方块置于所述沟槽附近,所述下方块位于所述琴码板下;以及 将所述下琴枕附于所述下方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调节所述颈角和弦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调节所述下琴枕和下方块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制作具有整体切槽单元的所述共鸣板和背板 。
【文档编号】G10D3/14GK103703509SQ201280022351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5日
【发明者】迈克尔·米尔提莫 申请人:迈克尔·米尔提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