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792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包括共鸣腔体、与共鸣腔体固置为一体的指板、位于指板上端的琴头、固定在共鸣腔体上的缚弦、固定在琴头上用于调节琴弦张紧程度的琴轴组件、两端分别固定在缚弦和琴轴上的琴弦、固定于共鸣腔体一端面上的共振层面和位于共振层面与琴弦之间的琴码,所述共振层面为柔性音响材质制作的共振层面,通过绷紧结构绷置于共鸣腔体一端面上,在共鸣腔体中设置有拾音器,在共鸣腔体底部设计有音频输出插孔,拾音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音频输出插孔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两用式阮同时具有弹拨与敲击功能,可本色演奏也可通过调音器演奏的阮,丰富了阮乐器的演奏方式,能够提高其表现力。
【专利说明】一种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演奏乐器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阮,特别涉及一种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

【背景技术】
[0002]阮乐器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起源于秦始皇时期,最早是在拨浪鼓上安装琴弦,逐步演化成弹拨乐器。汉武帝时期此类乐器被称为“秦琵琶”或“汉琵琶”,武则天时期以“阮咸”定名,且均以实木制作。唐宋时期为阮乐器最鼎盛的时期,宋朝后简称为阮,元朝后逐渐衰落,直至失传。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民族音乐,复制研发出了当今的阮乐器。现有的阮由实木制作,包括共鸣箱、指板、琴头、琴弦以及固定在琴头的琴轴等部件,琴头的造型基本参照清朝“如意”形状,长达20厘米以上,其上的琴轴手柄长达12厘米,不仅笨重而且琴轴极易损伤,稍有磕碰就会变形,而市场上无法购买到此类配件,因而一旦损坏,其维修或者更换十分困难。现有阮的演奏方式单一,只能弹拨演奏,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发现,仅依靠弹拨演奏难以充分表达乐曲的意境,其表现力有限、舞台感染力不强,严重限制了该类传统民族乐器的推广普及。因此,设计能够融合多种演奏方式于一体的阮乐器,能够提高阮乐器的表现力和舞台感染力,进而对于阮乐器的推广普及,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随着当今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的盛行,在现有阮的基础上增加与效果器、扩音器外接设备相连接的部件,可演奏和制作出音色变化更丰富的音乐,赋予传统民族乐器以新时代的音乐元素,对于阮乐器的推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弹拨与敲击功能,又既可本色演奏也可通过调音器演奏的阮,以丰富阮乐器的演奏方式,提高其表现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高阮的耐用性。
[0004]针对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包括共鸣腔体、与共鸣腔体固置为一体的指板、位于指板上端的琴头、固定在共鸣腔体上的缚弦、固定在琴头上用于调节琴弦张紧程度的琴轴组件、两端分别固定在缚弦和琴轴上的琴弦、固定于共鸣腔体一端面的共振层面和位于共振层面与琴弦之间的琴码,所述共振层面为柔性音响材质的共振层面,通过绷紧结构绷置于共鸣腔体一端面上,在共鸣腔体中设置有拾音器,在共鸣腔体底部设计有音频输出插孔,拾音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音频输出插孔的输入端连接。
[0005]上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共振腔体内设置有支撑条,所述拾音器设置在共鸣腔体内的支撑条上。
[0006]上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共振层面优选动物皮革或人造皮革材质制作的共振层面。所述共振层面优先采用可调节绷紧程度的绷紧结构绷置于共鸣腔体的一端面上;所述可调节绷紧结构优先考虑设计成由与共鸣腔体上的环形止口相匹配的压环和与压环上均布的固定孔相配的紧固螺钉构成,共振层面通过其边缘压紧固定于压环和止口之间绷置于共鸣腔体一端面上。
[0007]上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琴弦为2?8根,且同一直径的琴弦不多于两根;优选方案为4根琴弦,且4根琴弦直径均不相同。
[0008]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上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将所述琴轴组件的调节握炳设计为扁平结构,且调节握炳的尺寸不大于成年人大拇指的指肚;所述琴轴组件的调节握炳最好分别设置在琴头两侧。
[0009]上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指板上可设计有把位徽标,以便于初学者掌握手形把位。
[0010]上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共鸣腔体和指板上设计有系固背带的结构,以便于站姿演奏。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其音型性质按十二平均律排列,有效发音范围20个自然音,超过两个半8度,且期间半音俱全,可任意转调。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阮,所述阮不仅是一件通过拨片或手指演奏的弹拨乐器,而且其共鸣腔体还是一个手鼓,它融合了弹拨乐器与敲击乐器的功能于一体,目前尚没有这种双重乐器;根据演奏需要,演奏者可以单独弹拨演奏或者敲击演奏,也可以弹拨和敲击演奏同时进行,其表现力、舞台感染力较现有的阮更强,更有利于充分表达乐曲的意境,提高演奏表演的观赏性。
[0014]2、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用式阮包括了拾音器,因此除了可进行本色演奏外,还可以插电演奏,拾音器、音频输入插孔可以配合接驳目前市场上各种品牌和型号的扩音器和效果器,不但演奏的音量可以调节,而且音色也可以任意转换、变化无穷,这一方面拓展了现有阮乐器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也赋予了传统的阮乐器新的音乐元素,使得现有的阮更加符合当今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的盛行的时代需求。
[0015]3、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用式阮的共振层面为柔性音响材质的共振层面,通过可调节绷紧程度的绷紧结构绷置于共鸣腔体的一端绷紧结构绷置于共鸣腔体一端面上,因此可以灵活调整共振层面在共鸣腔体上的绷紧程度,从而达到不同的演奏效果,而且当环境温度、湿度等对共振膜造成影响时,也可以通过绷紧结构的调整使得演奏效果不受影响。
[0016]4、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用式阮的琴轴组件的调节握炳为扁平结构,且调节握炳的尺寸不大于成年人大拇指的指肚,非常小巧,与现有阮的调节握柄相比,不但容易操作和控制,而且能够大大提高琴轴的抗撞击性,从而提高阮的耐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用式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述两用式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的侧视图;
[0020]图4为图1的仰视图;
[0021]图中,1 一共鸣腔体、2—指板、3—琴头、4 一缚弦、5—琴弦、6—共振层面、7—琴码、8 一压环、9 一紧固螺钉、10—调节握炳、11 一把位徽标、12—背带扣、13—拾首器、14 一首频输出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于实施例所描述的形式。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共鸣腔体1、与共鸣腔体固置为一体的指板2、指板一端的琴头3、固定在共鸣腔体上的缚弦4、固定在琴头上用于调节琴弦张紧程度的琴轴组件、两端分别固定在缚弦和琴轴组件上的4根直径各不相同的琴弦5、固定于共鸣腔体一端的人造皮革材质的共振层面6和位于共振层面与琴弦之间的琴码7。所述人造皮革材质的共振层面通过可调节绷紧程度的绷紧结构绷置于共鸣腔体的一端面上,所述绷紧结构由与共鸣腔体上的环形止口相匹配的压环8和与压环上均布的固定孔相配的紧固螺钉9构成,共振层面通过其边缘压紧固定于压环和止口之间绷置于共鸣腔体一端面上。所述共鸣腔体整体呈圆形,其直径为33厘米、厚度为4厘米,共鸣腔体中沿其直径方向固设有一个贯穿共鸣腔体的支撑条,将共鸣腔体分隔为两大镂空部分,这部分起到发音传导作用,所述支撑条位于琴码下方处设置有拾音器13,在共鸣腔体底部设计有音频输插孔14,拾音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音频输出插孔的输入端连接,该音频输出插孔可以接驳扩音器和效果器,从而实现对该阮的音量和音色的调整。所述共鸣腔体的底部和指板背部的末端设计两个背带扣12,系固背带后,可进行站姿演奏,有利于能增强演奏时的舞台感染力。
[0025]所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主体为红木材质,阮的总长度约为77厘米,阮的总质量仅为1.5千克,极易携带。所述指板的长度为30厘米、宽度为4.8厘米,指板上嵌合有14品条,在第5、7、10、12品上嵌有圆形的珍珠母贝把位徽标11,以便于演奏。所述琴头的长度为13.5厘米、宽度为5厘米、厚度为1.5厘米,琴头上对称安装4个琴轴组件,琴轴组件包括齿轮琴轴组件的调节握炳10为扁平结构且设置在琴头两侧,调节握炳的尺寸不大于成年人大拇指的指肚;所述琴码的长度为8厘米、宽度为1厘米、高度为
1.5厘米。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阮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琴弦的数量为2根,两根琴弦的直径不同。
[0028]实施例3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阮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琴弦的数量为8根,且同一直径的琴弦不多于两根,共振层面为动物皮革材质的共振膜。
【权利要求】
1.一种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包括共鸣腔体、与共鸣腔体固置为一体的指板、位于指板上端的琴头、固定在共鸣腔体上的缚弦、固定在琴头上用于调节琴弦张紧程度的琴轴组件、两端分别固定在缚弦和琴轴组件上的琴弦、固定于共鸣腔体一端面上的共振层面和位于共振层面与琴弦之间的琴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层面为柔性音响材质制作的共振层面,通过绷紧结构绷置于共鸣腔体一端面上,在共鸣腔体中设置有拾音器,在共鸣腔体底部设计有音频输出插孔,拾音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音频输出插孔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设置在共鸣腔体内的支撑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层面为动物皮革或人造皮革材质制作的共振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层面通过可调节绷紧程度的绷紧结构绷置于共鸣腔体的一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其特征在于,所述绷紧结构由与共鸣腔体上的环形止口相匹配的压环和与压环上均布的固定孔相配的紧固螺钉构成,共振层面通过其边缘压紧固定于压环和止口之间绷置于共鸣腔体一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弦为2?8根,且同一直径的琴弦不多于两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弦为4根,且4根琴弦直径均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其特征在于,所述琴轴组件的调节握炳为扁平结构,分别设置在琴头两侧,调节握炳的尺寸不大于成年人大拇指的指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板上设计有把位徽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融合弹拨与敲击乐器于一体的两用式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腔体和指板上设计有系固背带的结构。
【文档编号】G10D13/02GK204178691SQ201420604305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7日
【发明者】沈非 申请人:四川溪音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