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架子鼓鼓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310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架子鼓鼓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架子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架子鼓鼓棒。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架子鼓鼓棒包括材质为硬质木料的棒体和一体成型的敲击头,敲击头设置在棒体的上端,棒体的下部设为握手段。由于敲击头为实心结构,演奏的音色较为清亮,无法产生浑厚的音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演奏时能产生浑厚的音色的架子鼓鼓棒。

设计制造一种新型架子鼓鼓棒,所述鼓棒包括材质为硬质木料的棒体和敲击头,所述敲击头设置在棒体的上端,所述棒体的下部设为握手段,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所述敲击头内设有与敲击头的外形一致的密闭腔体。

所述的敲击头沿长轴方向一分为二形成前半敲击头和对称的后半敲击头,所述前半敲击头和后半敲击头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体成型的前半圆柱和对称的后半圆柱。

所述的前半敲击头的端部的中心线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前半圆柱的端部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与环形凹槽的底端相通。

所述的后半敲击头的端部的中心线上设有与环形凹槽适配的环形凸条,所述后半圆柱的端部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设有与凹槽适配的凸条,所述凸条的上端与环形凸条的底端对接。

所述的环形凸条和凸条分别插入环形凹槽内和凹槽内,后半敲击头的端部与前半敲击头的端部之间、后半圆柱的端部与前半圆柱的端部之间同时采用强粘胶胶粘固定。

所述的后半圆柱与前半圆柱拼接形成的圆柱的外螺纹与棒体的上端的螺纹孔配合联接,所述螺纹孔的轴线与棒体的轴线相同。

由于敲击头内设有与敲击头的外形一致的密闭腔体,击打在架子鼓的鼓面上能产生浑厚的音色。

由于后半圆柱与前半圆柱拼接形成的圆柱的外螺纹与棒体的上端的螺纹孔配合联接,便于敲击头的拆卸和更换。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在演奏时能产生浑厚的音色。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结构的A-A剖视图。

图中1-敲击头,2-棒体,3-握手段,4-圆柱,5-环形凸条,6-环形凹槽,7-前半敲击头,8-密闭腔体,9-凹槽,10-前半圆柱,11-螺纹孔,12-凸条,13-后半圆柱,14-后半敲击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设计制造一种新型架子鼓鼓棒,鼓棒包括材质为硬质木料的棒体2和敲击头1,敲击头1设置在棒体2的上端,棒体2的下部设为握手段3,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敲击头1内设有与敲击头1的外形一致的密闭腔体8。

敲击头1沿长轴方向一分为二形成前半敲击头7和对称的后半敲击头14,前半敲击头7和后半敲击头14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体成型的前半圆柱10和对称的后半圆柱13。

前半敲击头7的端部的中心线上设有环形凹槽6,前半圆柱10的端部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设有凹槽9,凹槽9的上端与环形凹槽6的底端相通。

后半敲击头14的端部的中心线上设有与环形凹槽6适配的环形凸条5,后半圆柱13的端部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设有与凹槽9适配的凸条12,凸条12的上端与环形凸条5的底端对接。

环形凸条5和凸条12分别插入环形凹槽6内和凹槽9内,后半敲击头14的端部与前半敲击头7的端部之间、后半圆柱13的端部与前半圆柱10的端部之间同时采用强粘胶胶粘固定。

后半圆柱13与前半圆柱10拼接形成的圆柱4的外螺纹与棒体2的上端的螺纹孔11配合联接,螺纹孔11的轴线与棒体2的轴线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