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琵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3937阅读:17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琵琶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琵琶的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琵琶品。



背景技术:

琵琶是一种民族弦乐器,通常用木质材料制成,一般有四根弦,下部为瓜子形(即长圆形)的盘,上部为长条形手柄,柄端弯曲。琵琶的弦通过盘端部的弦柱和柄端的紧弦轴张紧,在盘上具有多个品,手柄上有多个相,通过弦、品、相的配合可演奏乐曲。目前琵琶上的品是直接胶在作为音响振动主体的面板上(即盘上),这种琵琶在弹奏至下把位时,盘中心部位被左手按弦时按住,其发音受到抑制,即出现“死音”,这严重影响了琵琶音色的纯度、高音区的亮度及内外弦的协调度,使琵琶在演奏时的表现力很不理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415422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指板琵琶》(申请号:CN00209648.X)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将琵琶品安在一指板上,指板通过音柱安在主体面板上,该品在主体面板上所对应的位置与传统琵琶上的品的位置一致。该结构中的指板与主体面板之间形成一共鸣箱,在弹奏时通过指板与共鸣箱互传振动频率,从而在不影响振动主体面板的振动频率的情况下发出明亮、细腻的音调。但是,上述现有的琵琶品大多仍是采用普通的竹材料制成,其耐磨性能较差,经常需要对磨损的品进行更换,而由于品是直接粘接在琵琶面板上的,多次更换品容易对琵琶面板造成损坏;而有极少品采用红木加金属(或象牙)制作成琵琶品,不仅成本高昂,且容易产生杂音,影响琵琶的音色,同时也存在不耐磨的问题。

因此,对于目前的琵琶品,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耐磨性能好、能有效改善音色的琵琶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琵琶品,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本体顶部的耐磨条,所述本体的顶面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容置槽,所述耐磨条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能插置在容置槽中的插接部,该插接部边缘通过胶水粘接在容置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磨条与本体组装完成状态下,所述胶水的上表面与容置槽的顶部边缘之间形成有一间隙。采用上述结构,可进一步改善琵琶的音色。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耐磨条的顶面为与本体顶面平行的平面,且该平面与耐磨条的相邻侧面之间形成有平滑过渡的弧形面。采用这样的结构,以使琵琶品在不影响振动频率的情况下增强其耐磨性。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插接部的下端成型有宽度小于插接部主体的插接端。

在上述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耐磨条由高分子材料制成。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耐磨条不仅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且成本低廉、音色好。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耐磨条由PC材料制成。在各种高分子材料中,由PC材料制成的耐磨条具有尤为突出的耐磨性及改善音色特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琵琶品本体的顶部设置了耐磨条,该耐磨条可有效提高琵琶品的耐磨性能,明显地延长琵琶品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耐磨条是通过其底部的插接部插置在本体顶部的容置槽中,并通过胶水粘接牢固,试验证实,容置槽与插接部的配合结构可有效改善琵琶品的音色,避免现有技术中琵琶品容易产生杂音的问题;并且,在耐磨条磨损后可直接通过水浸等方式取下已磨损耐磨条并更换新的耐磨条,操作方便,无需更换琵琶品本体,更不会对琵琶面板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琵琶品包括本体1及耐磨条2,本体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竹质材料切削制成,耐磨条2设于本体1的顶部。本实施例的耐磨条2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该高分子材料可以是PC材料,当然也可以为其它材料,试验证实,由PC材料制成的耐磨条2具有尤为突出的耐磨性及改善音色特性。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顶面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容置槽11,耐磨条2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能插置在容置槽11中的插接部21,该插接部21边缘通过胶水3粘接在容置槽11中,且耐磨条2与本体1组装完成状态下,胶水3的上表面与容置槽11的顶部边缘之间形成有一间隙111,以改善琵琶的音色。

如图2所示,插接部21的下端成型有宽度小于插接部21主体的插接端211,以便于在组装时将插接部21插置在容置槽11中。耐磨条2的顶面为与本体1顶面平行的平面22,且该平面22与耐磨条2的相邻侧面23之间形成有平滑过渡的弧形面24,以使琵琶品在不影响振动频率的情况下增强其耐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